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历史的拐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854年,柏利率美国东印度舰队到达日本江户,用炮口强迫日本开港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陷入了和中国相似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国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沉睡,而日本则在危机感的逼促下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摆脱了亡国灭族的命运。而且,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开始气势汹汹地进行对外扩张与侵略。
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1874年5月,日军武力犯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台事专条》,得到50万两赔偿费,获取了对琉球岛的权力。1876年,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获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特权,从此全面向朝鲜渗透,并企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侵略中国。1887年,日本的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制定了《征讨清国策》,狂妄地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1890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日本政府为摆脱困境,公开煽动侵华狂热,说中国的东北、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1890年后,日本加强扩军备战,把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于建设近代化海陆军。日本参谋部不断派遣特务间谍潜入中国,秘密绘制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详细地图,做好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北洋海军自1888年以后没有再添置任何舰只,1891年后又停止购买枪炮弹药,海防经费竟被慈禧用来修筑颐和园。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清政府便派了一支军队入朝,日军乘机寻衅,包围了驻守在牙山的清军,战争一触即发。慈禧和李鸿章一心想保“和局”,在“和解”无望时仍不认真备战。7月25日凌晨,清军的“济远”“广乙”等舰在丰岛海面遭日舰袭击,日本正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同日,日本陆军也侵袭驻朝清军。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但宣战以后,李鸿章在慈禧支持下,仍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浪战”。慈禧和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使广大爱国将士的抗敌热情受到严重挫伤。
9月15日,日军猛攻平壤的中国驻军,中国士兵和朝鲜人民奋勇还击,左宝贵以身殉国。马玉出、卫汝贵分别击退了东、西两路日军。但作为全军统帅的叶志超却“一夕狂驰三百里”,逃回了辽东。
次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向北洋海军挑起一场激烈的海战。战斗场面异常悲壮,在茫茫洋面上,水师官兵们用炮火和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舰阵殁者90余人,与舰共沉者600余人,海军将领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牺牲。在战争中,重创日舰5艘,迫使日舰退出黄海海面。
10月下旬,日军向中国大举进犯。聂士成部队冒寒苦战,奋力击敌,多次重创敌军,粉碎了敌军到“奉天度岁”的梦想。清军将领徐邦道激于爱国义愤,率部至金州御敌,城破而退。11月7日,大连守军溃散,大连不战而陷。22日,日军进攻旅顺,清军仅徐邦道部队抗敌,因而失陷。1895年1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2月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港,并在刘公岛登岸。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缴出残余舰艇1l艘、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1月,光绪起用湘军作最后一试,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用兵6万。这是开战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出兵。刘坤一号称“名将”,其军队却一触即溃,6天中失去山海关外各个军事要地,全线瓦解。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谈判,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承认朝鲜独立,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日本还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3倍,清政府只得借外债以度日。日本侵略者乘机通过巨额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按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设厂,这正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而西方列强又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都取得并享有这项特权,很快地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企业,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商品,倾销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同时又扼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箭双雕。而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则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此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得到极大的好处,国内工业迅速腾飞,从此,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加紧侵略中国的道路。
台湾割让给日本,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悲愤与抗议。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更积极行动起来,为保卫神圣的领... -->>
1854年,柏利率美国东印度舰队到达日本江户,用炮口强迫日本开港并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陷入了和中国相似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国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沉睡,而日本则在危机感的逼促下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摆脱了亡国灭族的命运。而且,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开始气势汹汹地进行对外扩张与侵略。
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1874年5月,日军武力犯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台事专条》,得到50万两赔偿费,获取了对琉球岛的权力。1876年,日本以武力胁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获得了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特权,从此全面向朝鲜渗透,并企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侵略中国。1887年,日本的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制定了《征讨清国策》,狂妄地提出“以五年为期作为准备”,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1890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日本政府为摆脱困境,公开煽动侵华狂热,说中国的东北、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1890年后,日本加强扩军备战,把国家财政收入的60%用于建设近代化海陆军。日本参谋部不断派遣特务间谍潜入中国,秘密绘制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详细地图,做好了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北洋海军自1888年以后没有再添置任何舰只,1891年后又停止购买枪炮弹药,海防经费竟被慈禧用来修筑颐和园。
1894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清政府便派了一支军队入朝,日军乘机寻衅,包围了驻守在牙山的清军,战争一触即发。慈禧和李鸿章一心想保“和局”,在“和解”无望时仍不认真备战。7月25日凌晨,清军的“济远”“广乙”等舰在丰岛海面遭日舰袭击,日本正式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同日,日本陆军也侵袭驻朝清军。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但宣战以后,李鸿章在慈禧支持下,仍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则退,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浪战”。慈禧和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使广大爱国将士的抗敌热情受到严重挫伤。
9月15日,日军猛攻平壤的中国驻军,中国士兵和朝鲜人民奋勇还击,左宝贵以身殉国。马玉出、卫汝贵分别击退了东、西两路日军。但作为全军统帅的叶志超却“一夕狂驰三百里”,逃回了辽东。
次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向北洋海军挑起一场激烈的海战。战斗场面异常悲壮,在茫茫洋面上,水师官兵们用炮火和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舰阵殁者90余人,与舰共沉者600余人,海军将领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牺牲。在战争中,重创日舰5艘,迫使日舰退出黄海海面。
10月下旬,日军向中国大举进犯。聂士成部队冒寒苦战,奋力击敌,多次重创敌军,粉碎了敌军到“奉天度岁”的梦想。清军将领徐邦道激于爱国义愤,率部至金州御敌,城破而退。11月7日,大连守军溃散,大连不战而陷。22日,日军进攻旅顺,清军仅徐邦道部队抗敌,因而失陷。1895年1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2月17日,日本舰队开进威海港,并在刘公岛登岸。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缴出残余舰艇1l艘、刘公岛炮台及军资器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1月,光绪起用湘军作最后一试,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用兵6万。这是开战以来中国最大的一次出兵。刘坤一号称“名将”,其军队却一触即溃,6天中失去山海关外各个军事要地,全线瓦解。
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谈判,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被迫承认朝鲜独立,即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日本还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接近于清政府全年总收入的3倍,清政府只得借外债以度日。日本侵略者乘机通过巨额政治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按条约规定,日本可在中国设厂,这正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而西方列强又援引“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都取得并享有这项特权,很快地在中国合法地经营企业,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商品,倾销中国,赚中国人的钱,同时又扼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箭双雕。而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口岸则使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此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日本军国主义通过甲午战争得到极大的好处,国内工业迅速腾飞,从此,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加紧侵略中国的道路。
台湾割让给日本,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悲愤与抗议。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更积极行动起来,为保卫神圣的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