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历史的拐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圣的领土不受侵犯,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从189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与侵略军打了大小100多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日本近卫军团有一半被消灭,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甲午的惨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是深重的灾难也促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亟变。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就自甲午惨败之后开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爆发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发源于鲁西北地区,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在山东的外国传教士气焰愈加嚣张,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义和拳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斗争组织。1898年以后,清政府在公文中开始称义和拳为义和团。
义和拳首先在冠县一带展开斗争。山东巡抚张汝梅鉴于教士恃强凌弱,乡民积怨不平的情况,对义和拳采取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方针,因此义和拳很快活跃和发展起来。美法公使为此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改抚为剿。恰值此时,慈禧立端王载漪子溥隽为大阿哥,企图取代光绪,各国公使拒绝入宫庆贺,表示不予承认。慈禧十分不满,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的想法。于是义和团在直隶、京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义和团兴起后不久,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暂时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同时,这个口号也反映了广大的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更不可能在救亡运动中提出一个超越陈旧皇权主义的救国方案。另外,他们提出的灭洋口号,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却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各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形势,遂决议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拼凑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掀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义和团驻军自6月17日大沽失守后,即开始围攻租界,保卫天津;与此同时,八国联军也不断增兵天津,这时已达18万余人。在这危急时刻,清政府却任命四川提督宋庆镇压义和团,使城郊义和团实力大损,天津保卫战进入更艰苦的阶段。7月14日,天津沦陷。8月4日,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慈禧一面加紧求和,一面又调义和团去前线,使义和团与侵略军双方互相削弱。8月14日,北京失陷。
在京、津军民反帝斗争的鼓舞下,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迅猛发展。义和团的斗争风暴席卷了山东、山西、内蒙古、东北。其中东北义和团声势最大,一个月内使中东铁路几乎全被焚毁,俄国损失7100万卢布。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战心惊,英国既害怕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它所控制的长江流域,又担心清军愈来愈倒向义和团。在美国等的支持下,东南各省的清朝督抚策划“东南互保”,制造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这既让帝国主义得以集中兵力镇压北方军民的反抗,也严重地破坏了东南各省的反帝斗争。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一面实行军事殖民统治,一面以北京为基地,四出扩大侵略。八国联军还在京津地区烧杀劫掠,暴行累累。1900年12月24日,参加武装侵略的八国再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至1901年9月7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包括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保,40年内分年付清,再加上利息,本利共达98亿多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2000多万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均由帝国列强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这一区域内居住,各帝国则可以在此驻兵,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沿铁路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这样,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辛丑条约》大大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工具。它表明,靠旧式的民族斗争方式,已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社会已处于山雨欲来的危局,它呼唤着新的救亡运动和民族觉醒。
圣的领土不受侵犯,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从1895年6月至10月,台湾军民与侵略军打了大小100多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日本近卫军团有一半被消灭,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甲午的惨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但是深重的灾难也促成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亟变。中国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就自甲午惨败之后开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爆发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发源于鲁西北地区,是在义和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义和拳是民间反清秘密结社的一种。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在山东的外国传教士气焰愈加嚣张,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义和拳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斗争组织。1898年以后,清政府在公文中开始称义和拳为义和团。
义和拳首先在冠县一带展开斗争。山东巡抚张汝梅鉴于教士恃强凌弱,乡民积怨不平的情况,对义和拳采取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方针,因此义和拳很快活跃和发展起来。美法公使为此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改抚为剿。恰值此时,慈禧立端王载漪子溥隽为大阿哥,企图取代光绪,各国公使拒绝入宫庆贺,表示不予承认。慈禧十分不满,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洋人的想法。于是义和团在直隶、京津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义和团兴起后不久,就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暂时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同时,这个口号也反映了广大的小生产者无法冲破皇权主义的思想枷锁,更不可能在救亡运动中提出一个超越陈旧皇权主义的救国方案。另外,他们提出的灭洋口号,虽然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却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各帝国主义加紧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5月,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形势,遂决议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拼凑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下,由天津向北京进犯,掀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天津义和团驻军自6月17日大沽失守后,即开始围攻租界,保卫天津;与此同时,八国联军也不断增兵天津,这时已达18万余人。在这危急时刻,清政府却任命四川提督宋庆镇压义和团,使城郊义和团实力大损,天津保卫战进入更艰苦的阶段。7月14日,天津沦陷。8月4日,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慈禧一面加紧求和,一面又调义和团去前线,使义和团与侵略军双方互相削弱。8月14日,北京失陷。
在京、津军民反帝斗争的鼓舞下,北部中国的反帝斗争迅猛发展。义和团的斗争风暴席卷了山东、山西、内蒙古、东北。其中东北义和团声势最大,一个月内使中东铁路几乎全被焚毁,俄国损失7100万卢布。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使帝国主义胆战心惊,英国既害怕义和团的势力发展到它所控制的长江流域,又担心清军愈来愈倒向义和团。在美国等的支持下,东南各省的清朝督抚策划“东南互保”,制造了一个《东南互保章程》,这既让帝国主义得以集中兵力镇压北方军民的反抗,也严重地破坏了东南各省的反帝斗争。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一面实行军事殖民统治,一面以北京为基地,四出扩大侵略。八国联军还在京津地区烧杀劫掠,暴行累累。1900年12月24日,参加武装侵略的八国再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至1901年9月7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包括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保,40年内分年付清,再加上利息,本利共达98亿多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2000多万两,从此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均由帝国列强控制;在北京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这一区域内居住,各帝国则可以在此驻兵,从此,“使馆区”成了“国中之国”,成了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炮台“一律削平”,从北京到山海关沿铁路12个战略要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这样,侵略者可以随时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辛丑条约》大大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工具。它表明,靠旧式的民族斗争方式,已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社会已处于山雨欲来的危局,它呼唤着新的救亡运动和民族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