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刘秀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肯定也说过不少话、提出过不少建议,但没用。
王莽从全国调集军队,费时不短,搞了那么大的动静,“千里不绝”的运输线上那么热闹,更始联军竟然
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战略部署,全凭刘縯、刘秀兄弟俩个绝世之才在那儿忙:
刘縯猛攻宛城为更始朝廷找窝儿,刘秀在昆阳一带攻城拔寨为更始朝廷拓展势力范围。
不仅如此,哥儿俩在战场上玩儿命,更始朝廷的高干们则处处排挤他们,严防他们进入核心领导层,还在
背后处处算计他们。
好在哥儿俩不是一般的优秀,而是极端的优秀,以至于能够扭转乾坤。
哥儿俩始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进退得失,也不给小人一般见识。
当王莽大军前锋抵达昆阳时,刘秀正率几千个兵勇在阳关聚(今河南禹州西北)巡防,闻讯连忙火速赶回
昆阳城。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昆阳的战略价值,认为此城得失非同小可,必须保住。
不过,他要保住昆阳,工作还需要从零做起,因为城中很多联军将士已经打算散伙开溜了。
刘秀火速赶回昆阳城里的时候,联军众将正在吵吵嚷嚷,商量着要散伙、开溜儿,只是在怎么散伙法儿上
意见还不一致。
刘秀知道,这时大家一旦散伙,后果不堪设想。
他急了,连忙站出来劝阻说服大家:
“现在我们兵少粮少,而来敌强大,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敌,还有取胜的希望;如果大家分散开来,
让人家撵着打,谁也保不了命。况且宛城还没有打下来,那边来不了救兵帮我们。如果昆阳被攻破,一天之内
,我们联军各部就会全部覆灭。现在形势明摆在面前,大家不同心协力、共同抗敌、共建功业,反而只想守护
自己的老婆孩子和那点儿东西,难道想跟他们同归于尽吗?”
(“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
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可灭也。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应该说,刘秀的一席话虽然简洁,但十分明了,对战局的判断完全准确,所指出的城内联军的出路完全正
确。
但是,刘秀只是个偏将军,级别太低,这番话听着也有点儿刺耳。
联军诸将哪能看那么远,觉得刘秀这会儿就是一面镜子,照得大家简直都不象爷们儿了,几乎异口同声、
愤怒地呵斥他:
“刘将军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刘将军何敢如是!”)
见大家不买账,刘秀也无奈,只好笑着起来走了(光武笑而起)。
常言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我们说,在关键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忠奸贤愚。
我们常说,一个好干部,平时要能看出来、关键时候要能站出来。
刘秀作为优秀人才,他在关键时候的表现,我们应该说清楚、看清楚。
正在更始朝廷和联军的这些高级干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被派出去侦察敌情的探马回来报告敌情
,把大家吓得立即炸了窝:
官军已到城北,队列绵延几百里看不见后尾!
(大兵且至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后。)
跑吧,谁想跑谁就跑吧!
联军诸将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发愣,面面相觑,深感麻烦太大,又拿不出好办法,只好赶紧把刘秀请过来开
会。
我们根本无意贬低联军诸将,相反,认为他们豁出身家性命起来反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客观公正,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出发,而不能从某种预先设定的观点出发。否则,我们
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和对历史之美的欣赏,将变成对某种预定观点的注解,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很简单,那就是秉持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一
说一,有二说二;发表观点、阐发主张完全以事实为依据,以社会发展规律为标尺;抒发感情尊重大众慈悲,
不夹带个人好恶。
我们看待联军诸将就应该如此,充分肯定他们起来造反的积极意义,也不夸大和贬低他们的认识水平、工
作能力。
平心而论,与刘秀和他的大哥刘縯比能力,他们确实稍逊一筹。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联军诸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优点,那就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搞阴谋自己行、
刘家兄弟不行,而干活儿刘家兄弟行、自己不行。所以,他们觉得粗活儿还得尽量让刘家兄弟干。
这样,大家就会理解为什么刘玄登基分肥时,把刘家兄弟撇在一边儿,而打宛城时让刘縯上、守昆阳时让
刘秀上了吧。
大敌当前,人都跑哪儿去了?
那个猥琐地登上一哥位子的更始皇帝刘玄呢?
在幕后搞了那么多小动作的王匡、王凤呢?
那个拔剑击地、狂呼“就这么定了,刘玄当皇帝”的张卬呢?
好了,既然刘秀兄弟是不世之才,我们将不再为他打抱不平,他们太优秀,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和不公,
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和解决。
英雄就应该是孤独的,因为你是英雄。
眼下,英雄刘秀当仁不让,并不计较联军将领刚才的无礼,立即又过来与大家一起谋划守城之策。
(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还好,大家都有自知之明,在大敌当前、粗活就在面前的时候,就看刘秀的了。
于是,刘秀如此这般把自己的安排讲了,大家想想危险迫在眉睫,不听他的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同意他
的意见。
(诸将忧迫,皆曰“诺”。)
按照刘秀的计划,大部分将士固守,派一小分队冲出去搬救兵,里应外合破敌。别管咋说,小小昆阳城,
经不起那么多官军打。
这也是联军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了。
这个计划的实施有点儿难度,因为不少联军将士逮个机会儿就想跑。这有点儿象两个人对打,其中一个老
想溜,就不好把游戏进行下去了。
但是,刘秀毕竟是刘秀,总是在危难之处显身手,而且顺便创造奇迹。
刘秀实施他的计划一开始就有难度:他问大家谁愿留下守城、谁愿出去搬兵,没有人出声。
可能因为外面官军正在部署围城,留下先死、还是出去先死,大家一时不好判断。
都不说话?那就对不起了,既然让我主事,我就不客气了。
刘秀直接安排,自己先拣危险的活儿干:王凤、王常率众守城,自己冲出去搬兵。
接下来,计划的实施仍然还有难度:谁也不想跟他冲出去。
因为事情也是明摆在那儿,别说出去个小分队,就是这八、九千人都出去,落入官军阵中,也是雪落大河
、羊入狼口。
做了好一番思想工作,刘秀终于说服12个人愿意跟自己打出去。
够了!
肯定也说过不少话、提出过不少建议,但没用。
王莽从全国调集军队,费时不短,搞了那么大的动静,“千里不绝”的运输线上那么热闹,更始联军竟然
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战略部署,全凭刘縯、刘秀兄弟俩个绝世之才在那儿忙:
刘縯猛攻宛城为更始朝廷找窝儿,刘秀在昆阳一带攻城拔寨为更始朝廷拓展势力范围。
不仅如此,哥儿俩在战场上玩儿命,更始朝廷的高干们则处处排挤他们,严防他们进入核心领导层,还在
背后处处算计他们。
好在哥儿俩不是一般的优秀,而是极端的优秀,以至于能够扭转乾坤。
哥儿俩始终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进退得失,也不给小人一般见识。
当王莽大军前锋抵达昆阳时,刘秀正率几千个兵勇在阳关聚(今河南禹州西北)巡防,闻讯连忙火速赶回
昆阳城。
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昆阳的战略价值,认为此城得失非同小可,必须保住。
不过,他要保住昆阳,工作还需要从零做起,因为城中很多联军将士已经打算散伙开溜了。
刘秀火速赶回昆阳城里的时候,联军众将正在吵吵嚷嚷,商量着要散伙、开溜儿,只是在怎么散伙法儿上
意见还不一致。
刘秀知道,这时大家一旦散伙,后果不堪设想。
他急了,连忙站出来劝阻说服大家:
“现在我们兵少粮少,而来敌强大,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敌,还有取胜的希望;如果大家分散开来,
让人家撵着打,谁也保不了命。况且宛城还没有打下来,那边来不了救兵帮我们。如果昆阳被攻破,一天之内
,我们联军各部就会全部覆灭。现在形势明摆在面前,大家不同心协力、共同抗敌、共建功业,反而只想守护
自己的老婆孩子和那点儿东西,难道想跟他们同归于尽吗?”
(“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
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可灭也。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应该说,刘秀的一席话虽然简洁,但十分明了,对战局的判断完全准确,所指出的城内联军的出路完全正
确。
但是,刘秀只是个偏将军,级别太低,这番话听着也有点儿刺耳。
联军诸将哪能看那么远,觉得刘秀这会儿就是一面镜子,照得大家简直都不象爷们儿了,几乎异口同声、
愤怒地呵斥他:
“刘将军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刘将军何敢如是!”)
见大家不买账,刘秀也无奈,只好笑着起来走了(光武笑而起)。
常言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我们说,在关键时候,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忠奸贤愚。
我们常说,一个好干部,平时要能看出来、关键时候要能站出来。
刘秀作为优秀人才,他在关键时候的表现,我们应该说清楚、看清楚。
正在更始朝廷和联军的这些高级干部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被派出去侦察敌情的探马回来报告敌情
,把大家吓得立即炸了窝:
官军已到城北,队列绵延几百里看不见后尾!
(大兵且至城北,军阵数百里,不见其后。)
跑吧,谁想跑谁就跑吧!
联军诸将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发愣,面面相觑,深感麻烦太大,又拿不出好办法,只好赶紧把刘秀请过来开
会。
我们根本无意贬低联军诸将,相反,认为他们豁出身家性命起来反莽,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
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客观公正,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出发,而不能从某种预先设定的观点出发。否则,我们
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和对历史之美的欣赏,将变成对某种预定观点的注解,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很简单,那就是秉持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一
说一,有二说二;发表观点、阐发主张完全以事实为依据,以社会发展规律为标尺;抒发感情尊重大众慈悲,
不夹带个人好恶。
我们看待联军诸将就应该如此,充分肯定他们起来造反的积极意义,也不夸大和贬低他们的认识水平、工
作能力。
平心而论,与刘秀和他的大哥刘縯比能力,他们确实稍逊一筹。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联军诸将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优点,那就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搞阴谋自己行、
刘家兄弟不行,而干活儿刘家兄弟行、自己不行。所以,他们觉得粗活儿还得尽量让刘家兄弟干。
这样,大家就会理解为什么刘玄登基分肥时,把刘家兄弟撇在一边儿,而打宛城时让刘縯上、守昆阳时让
刘秀上了吧。
大敌当前,人都跑哪儿去了?
那个猥琐地登上一哥位子的更始皇帝刘玄呢?
在幕后搞了那么多小动作的王匡、王凤呢?
那个拔剑击地、狂呼“就这么定了,刘玄当皇帝”的张卬呢?
好了,既然刘秀兄弟是不世之才,我们将不再为他打抱不平,他们太优秀,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和不公,
也应该由他们自己想办法克服和解决。
英雄就应该是孤独的,因为你是英雄。
眼下,英雄刘秀当仁不让,并不计较联军将领刚才的无礼,立即又过来与大家一起谋划守城之策。
(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还好,大家都有自知之明,在大敌当前、粗活就在面前的时候,就看刘秀的了。
于是,刘秀如此这般把自己的安排讲了,大家想想危险迫在眉睫,不听他的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同意他
的意见。
(诸将忧迫,皆曰“诺”。)
按照刘秀的计划,大部分将士固守,派一小分队冲出去搬救兵,里应外合破敌。别管咋说,小小昆阳城,
经不起那么多官军打。
这也是联军唯一可以采取的办法了。
这个计划的实施有点儿难度,因为不少联军将士逮个机会儿就想跑。这有点儿象两个人对打,其中一个老
想溜,就不好把游戏进行下去了。
但是,刘秀毕竟是刘秀,总是在危难之处显身手,而且顺便创造奇迹。
刘秀实施他的计划一开始就有难度:他问大家谁愿留下守城、谁愿出去搬兵,没有人出声。
可能因为外面官军正在部署围城,留下先死、还是出去先死,大家一时不好判断。
都不说话?那就对不起了,既然让我主事,我就不客气了。
刘秀直接安排,自己先拣危险的活儿干:王凤、王常率众守城,自己冲出去搬兵。
接下来,计划的实施仍然还有难度:谁也不想跟他冲出去。
因为事情也是明摆在那儿,别说出去个小分队,就是这八、九千人都出去,落入官军阵中,也是雪落大河
、羊入狼口。
做了好一番思想工作,刘秀终于说服12个人愿意跟自己打出去。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