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鸳鸯蝴蝶梦:民国名媛往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人婚后不久,毛彦文遂辞去上海职务移居北平,协助夫君致力于慈善事业。这年春节,毛彦文母亲病逝,熊希龄携娇妻赴江山县奔丧。乡邻们听说毛家新姑爷曾当过总理,纷纷奔走相告前去瞻仰,毛彦文很不好意思,熊希龄却谈笑自若,还赋诗一首赠毛彦文:痴情直堪称情圣,相见犹嫌恨晚年。同挽鹿车归敌里,市人争看说奇缘。
在北京的家中,熊希龄也题写一联悬于客厅,以博士、尚书自许:“紫府高闻诗博士,青山隐逸女尚书。”
嫁给熊希龄后,毛彦文迎来了自己最光辉宣灿的三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起,夫妇二人奔赴上海,与红十字会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京沪沦陷后,二人到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可在这年的12月25日,熊希龄因脑溢血病逝香港,享年67岁。毛彦文大为悲恸,此后致力于慈善事业,再未婚嫁,也无子女,但熊家后人对其执礼甚恭。在《沉痛的回忆》中,毛彦文十分感伤:“际此乱世日亟,烽火遍地,先生得长眠不视,未始非福。但我还要痛苦地活下去,缅怀前情,掩涕不已,来日大难,将何避免?”
回顾自己的三年的婚姻,她慨叹:“倘我不认识朱曦,纵认识而无深交,则与秉公的一段姻缘将无由发生,我生命一大半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当完全改现,是幸?是不幸?难言之矣。朱曦其左右我命运之一人乎?”再说吴宓,自从熊希龄仙逝后,写了几千封长信又向毛彦文表达自己的情思,结果半点回音都没,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大约在1940年左右,在西南联大教书的吴宓得知毛彦文到上海租界,设计了一个超级“妄为”的方案,还郑重写入了日记:“秘密拜访毛彦文,见面时威逼利诱,强行吻抱,就算坐牢也拼了,将事情闹大,利用毛彦文脸皮薄的弱点,逼迫她乖乖就范,与自己结婚;制造舆论,使人人都知道他昊宓爱毛彦文至真至苦,然后再声称出家受戒做和尚,毛彦文必定会大为感动,使无望的爱情触底反弹,绝处逢生。”
当然,书呆子只会做梦,实战不行,吴宓只能写一些诗词**:“平生爱海伦,临老亦眷恋。世里音书绝,梦中神影现。”之后毛彦文与吴宓再无交集,抗战胜利后,毛彦文代夫执掌香山慈幼院,在祭莫熊希龄时,毛面对遗像发誓:“吾当尽吾力之所及,重整慈院,藉继君造福孤寡之遗志,亦以报相知于天上也。”她成立了基金会,终日奔上走下,“沿门托钵,过着化缘的日子。”经过她的努力,慈幼院终又恢复战前的风光,有千人的规模。1947年毛彦文以慈幼院院长身份当选为“国大”代表,曾出席印尼雅加达国际禁贩妇孺会议。1949年,毛彦文移居台湾,1950年赴美国,先后任职于旧金山少年中国报社、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1962年返台定居。不幸的吴宓选择留在国内,历经屡次批斗,被打成“右派”分子和“反动学术权威”,甚至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批斗时左腿折断,眼睛失明,晚景异常凄凉。尽管身陷囹圊,吴宓还请入画了一张毛彦文的肖像,藏起来在夜半无人的时候偷偷拿出来欣赏。1977年,吴宓在牛棚中已经完全不能自理,后由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1978年1月病逝,终年84岁。
在台湾的毛彦文于1985年开始撰写回忆录《往事》,却刻意回避了吴宓,其结语道:“碌碌终身,一无所成,少年抱负,无一实现。此生有三分之二岁月在悲苦坎坷中度过,复遭国事蜩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居无定所,幸来台定居后得平静度过二十余年。乃近年来,台湾局面起了变化,暴戾之气,弥漫全岛,能否在此安度余年,难言之矣!”
1999年的一天,研究吴宓的学者沈卫威教授惊讶得知毛彦文尚在人世,几经辗转到台北拜访。此刻,毛彦文已经是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吴宓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算是对吴宓痴情苦恋的最终回应。
就在这年10月3日,102岁的名嫒毛彦文安然去世,红尘几回伤往事,均在烟云里。
二人婚后不久,毛彦文遂辞去上海职务移居北平,协助夫君致力于慈善事业。这年春节,毛彦文母亲病逝,熊希龄携娇妻赴江山县奔丧。乡邻们听说毛家新姑爷曾当过总理,纷纷奔走相告前去瞻仰,毛彦文很不好意思,熊希龄却谈笑自若,还赋诗一首赠毛彦文:痴情直堪称情圣,相见犹嫌恨晚年。同挽鹿车归敌里,市人争看说奇缘。
在北京的家中,熊希龄也题写一联悬于客厅,以博士、尚书自许:“紫府高闻诗博士,青山隐逸女尚书。”
嫁给熊希龄后,毛彦文迎来了自己最光辉宣灿的三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起,夫妇二人奔赴上海,与红十字会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京沪沦陷后,二人到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可在这年的12月25日,熊希龄因脑溢血病逝香港,享年67岁。毛彦文大为悲恸,此后致力于慈善事业,再未婚嫁,也无子女,但熊家后人对其执礼甚恭。在《沉痛的回忆》中,毛彦文十分感伤:“际此乱世日亟,烽火遍地,先生得长眠不视,未始非福。但我还要痛苦地活下去,缅怀前情,掩涕不已,来日大难,将何避免?”
回顾自己的三年的婚姻,她慨叹:“倘我不认识朱曦,纵认识而无深交,则与秉公的一段姻缘将无由发生,我生命一大半过程中所遭遇的一切,当完全改现,是幸?是不幸?难言之矣。朱曦其左右我命运之一人乎?”再说吴宓,自从熊希龄仙逝后,写了几千封长信又向毛彦文表达自己的情思,结果半点回音都没,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大约在1940年左右,在西南联大教书的吴宓得知毛彦文到上海租界,设计了一个超级“妄为”的方案,还郑重写入了日记:“秘密拜访毛彦文,见面时威逼利诱,强行吻抱,就算坐牢也拼了,将事情闹大,利用毛彦文脸皮薄的弱点,逼迫她乖乖就范,与自己结婚;制造舆论,使人人都知道他昊宓爱毛彦文至真至苦,然后再声称出家受戒做和尚,毛彦文必定会大为感动,使无望的爱情触底反弹,绝处逢生。”
当然,书呆子只会做梦,实战不行,吴宓只能写一些诗词**:“平生爱海伦,临老亦眷恋。世里音书绝,梦中神影现。”之后毛彦文与吴宓再无交集,抗战胜利后,毛彦文代夫执掌香山慈幼院,在祭莫熊希龄时,毛面对遗像发誓:“吾当尽吾力之所及,重整慈院,藉继君造福孤寡之遗志,亦以报相知于天上也。”她成立了基金会,终日奔上走下,“沿门托钵,过着化缘的日子。”经过她的努力,慈幼院终又恢复战前的风光,有千人的规模。1947年毛彦文以慈幼院院长身份当选为“国大”代表,曾出席印尼雅加达国际禁贩妇孺会议。1949年,毛彦文移居台湾,1950年赴美国,先后任职于旧金山少年中国报社、加州大学和华盛顿大学。1962年返台定居。不幸的吴宓选择留在国内,历经屡次批斗,被打成“右派”分子和“反动学术权威”,甚至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批斗时左腿折断,眼睛失明,晚景异常凄凉。尽管身陷囹圊,吴宓还请入画了一张毛彦文的肖像,藏起来在夜半无人的时候偷偷拿出来欣赏。1977年,吴宓在牛棚中已经完全不能自理,后由胞妹吴须曼领回陕西老家,1978年1月病逝,终年84岁。
在台湾的毛彦文于1985年开始撰写回忆录《往事》,却刻意回避了吴宓,其结语道:“碌碌终身,一无所成,少年抱负,无一实现。此生有三分之二岁月在悲苦坎坷中度过,复遭国事蜩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居无定所,幸来台定居后得平静度过二十余年。乃近年来,台湾局面起了变化,暴戾之气,弥漫全岛,能否在此安度余年,难言之矣!”
1999年的一天,研究吴宓的学者沈卫威教授惊讶得知毛彦文尚在人世,几经辗转到台北拜访。此刻,毛彦文已经是眼花耳背。沈教授大声地对她说:“大陆出版了《吴宓日记》,里面有很多关于您的内容,表达了吴宓先生对您的爱慕之情。您有什么话要说吗?”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了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算是对吴宓痴情苦恋的最终回应。
就在这年10月3日,102岁的名嫒毛彦文安然去世,红尘几回伤往事,均在烟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