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御圣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故不更新正文,而是想在这里结合公祭日谈谈笔者的一些历史观,今后每月都会有一至两篇杂谈,内容主要是创作心路和给角色的盖棺定论。
国家公祭日的起点是为了纪念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目的却绝对不仅仅是所谓的“祭奠”而已。我想,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作为这段历史的继承者,隐藏在“祭奠”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记住疼痛,忘掉疼痛,防止疼痛”的过程。
可能不少读者已经发现,《黑翼编年史》的设定与传统玄幻有一定区别,其核心就在于《黑翼编年史》中的“一灵四魂”修炼体系。由于“御魂”和“守护灵”的存在,使得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老爷爷”,而不仅仅是主角本人。之所以这样设计,并不是单纯为了做一个新颖的变革设定,而是这个设定符合笔者想要讲故事的初衷——
笔者希望做到的,是通过现在的角色与“四魂”之间逐渐达到同步、获得这些英雄人物认同的过程,来回溯历史、解读历史,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读者就一些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交流。因此,《黑翼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编年史”,是一部借今喻古、借古说今的特殊作品,倾注了笔者很多研究和心血。
以笔者的阅读和经历而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向来不喜欢记载“完美”的英雄事迹,尤其反感西方“亚瑟王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总是要么白璧微瑕,要么悲剧收场,这是华夏历史和文化中流淌的悲剧基因。文圣孔丘终无大绩,武圣关羽败走麦城,霸王项羽垓下别姬,曹孟德乱世奸雄,美周郎英年早逝,陈子云弱不禁风,乃至刘玄德白帝城中托后主、诸葛亮五丈原上七星陨、岳鹏举风波亭下洒热血,一桩桩一件件,俱是不以完美结局收场。到了文人笔下,更是刻意浓墨淡彩,将之装点得比真实更为令人扼腕叹息。
笔者将这种特性,称之为中华文化骨子里的“哀歌主义”。
其实回头想想看就不难理解个中原委了。因为华夏五千年,没有哪个孩子能听着“超人”和“美国队长”的完美故事成长起来,他们得听“狼来了”,得听“塞翁失马”,得听“万里觅封侯”,才能从不完美的故事里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是需要避免的,是疼的。
疼了,才能长记性。
《黑翼编年史》第一卷名叫“流霆街编”,副标题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不爱用言过其实的标题作噱头欺骗读者,因此“流霆街”这个篇章注定是沉重的,无论是即将在永烬城内上演的故事还是后续江忆回到流霆街之后的故事走向,其中不只包含了江忆的一路成长和复仇,更带着一种痛定思痛。其实从日前章节中秦卓反叛的理由,笔者就开始力图展现这种思维跳动的过程。
我不想写令人作呕的配角,一部编年史,就应该客观地赋予每个角色深度和立体感。
很多网文受人诟病的原因,往往在于所谓的“无脑”和“小白”。这当然不是作者的错,没有哪个写作者不想创作出足够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现实的骨感往往让这个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必须在足够理想、足够乌托邦的作品上寻求商业价值,这无可厚非。
只是我想让能看到《黑翼编年史》的读者明白,很多小说思路是不对的。成就大事的主角不应该是被命运一路逼迫、被恶意的人性一路挑衅,才一步步登临巅峰。能成大事者,必定要有背负、有理想、有蓝图,更有在折磨和痛楚之中咬紧牙关的毅力,才能最终走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没有书里写得那么简单。
历史是沉痛的,祭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铭记这一切。有句流行语叫做“忘记意味着背叛”,我觉得不是,应该说“忘记意味着毁灭”。正如我在《黑翼编年史》里设定的四魂是记忆与经历的集合一样,真正存在于世界的,是别人记忆中的存在,而不是存在本身。“春秋祸”发生时,人类历史被一点点吞噬,存在也相应地失去其意义,就是这个寓意,关于这一点,在后续的剧情中笔者会一点点展开去叙述。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民族需要一直记住这些痛苦的哀歌,才能反复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希望这个公祭日里读到这篇文字的人,能比看一天更新更有收获。以上。
今天是国家公祭日,故不更新正文,而是想在这里结合公祭日谈谈笔者的一些历史观,今后每月都会有一至两篇杂谈,内容主要是创作心路和给角色的盖棺定论。
国家公祭日的起点是为了纪念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其目的却绝对不仅仅是所谓的“祭奠”而已。我想,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作为这段历史的继承者,隐藏在“祭奠”背后更为重要的,是“记住疼痛,忘掉疼痛,防止疼痛”的过程。
可能不少读者已经发现,《黑翼编年史》的设定与传统玄幻有一定区别,其核心就在于《黑翼编年史》中的“一灵四魂”修炼体系。由于“御魂”和“守护灵”的存在,使得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老爷爷”,而不仅仅是主角本人。之所以这样设计,并不是单纯为了做一个新颖的变革设定,而是这个设定符合笔者想要讲故事的初衷——
笔者希望做到的,是通过现在的角色与“四魂”之间逐渐达到同步、获得这些英雄人物认同的过程,来回溯历史、解读历史,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与读者就一些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交流。因此,《黑翼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编年史”,是一部借今喻古、借古说今的特殊作品,倾注了笔者很多研究和心血。
以笔者的阅读和经历而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向来不喜欢记载“完美”的英雄事迹,尤其反感西方“亚瑟王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总是要么白璧微瑕,要么悲剧收场,这是华夏历史和文化中流淌的悲剧基因。文圣孔丘终无大绩,武圣关羽败走麦城,霸王项羽垓下别姬,曹孟德乱世奸雄,美周郎英年早逝,陈子云弱不禁风,乃至刘玄德白帝城中托后主、诸葛亮五丈原上七星陨、岳鹏举风波亭下洒热血,一桩桩一件件,俱是不以完美结局收场。到了文人笔下,更是刻意浓墨淡彩,将之装点得比真实更为令人扼腕叹息。
笔者将这种特性,称之为中华文化骨子里的“哀歌主义”。
其实回头想想看就不难理解个中原委了。因为华夏五千年,没有哪个孩子能听着“超人”和“美国队长”的完美故事成长起来,他们得听“狼来了”,得听“塞翁失马”,得听“万里觅封侯”,才能从不完美的故事里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是需要避免的,是疼的。
疼了,才能长记性。
《黑翼编年史》第一卷名叫“流霆街编”,副标题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不爱用言过其实的标题作噱头欺骗读者,因此“流霆街”这个篇章注定是沉重的,无论是即将在永烬城内上演的故事还是后续江忆回到流霆街之后的故事走向,其中不只包含了江忆的一路成长和复仇,更带着一种痛定思痛。其实从日前章节中秦卓反叛的理由,笔者就开始力图展现这种思维跳动的过程。
我不想写令人作呕的配角,一部编年史,就应该客观地赋予每个角色深度和立体感。
很多网文受人诟病的原因,往往在于所谓的“无脑”和“小白”。这当然不是作者的错,没有哪个写作者不想创作出足够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现实的骨感往往让这个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必须在足够理想、足够乌托邦的作品上寻求商业价值,这无可厚非。
只是我想让能看到《黑翼编年史》的读者明白,很多小说思路是不对的。成就大事的主角不应该是被命运一路逼迫、被恶意的人性一路挑衅,才一步步登临巅峰。能成大事者,必定要有背负、有理想、有蓝图,更有在折磨和痛楚之中咬紧牙关的毅力,才能最终走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没有书里写得那么简单。
历史是沉痛的,祭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铭记这一切。有句流行语叫做“忘记意味着背叛”,我觉得不是,应该说“忘记意味着毁灭”。正如我在《黑翼编年史》里设定的四魂是记忆与经历的集合一样,真正存在于世界的,是别人记忆中的存在,而不是存在本身。“春秋祸”发生时,人类历史被一点点吞噬,存在也相应地失去其意义,就是这个寓意,关于这一点,在后续的剧情中笔者会一点点展开去叙述。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民族需要一直记住这些痛苦的哀歌,才能反复警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希望这个公祭日里读到这篇文字的人,能比看一天更新更有收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