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我大明二皇孙,开局挣下一亿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位先生,还请出示你的文碟!”
金陵南郊,金陵第一县学。
学校的大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学校。
学校的执勤卫队,正一个检查着来人的身份文牒,不许任何非学生家长进入。
此时在门口的位置,一名卫队成员神情严肃的拦住了一个青年。
这青年身穿着一件带补丁的蓝色粗布衣,虽然这件衣服已经有些破旧了,但却洗的非常干净。
青年面向普通,眉宇之间带着一丝和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性格温和很好相处的人。
“这是我的文牒和邀请函!”
朱瞻圭微笑的拿出了自己的文牒和邀请函,递给了看门在学校护卫。
今天朱瞻圭来到学校,并不是搞什么微服私访。
而是他的儿子朱祁锐,昨天休沐的时候告诉朱瞻圭,今天学校将有一场毕业典礼,他作为金陵县学二年级的班长,将会带领全班,参加四年级学长的毕业典礼,并且还和几个同学,上台表演节目。
这是朱祁锐上学以来第1次这么露脸,所以他希望自家老爹,能在现场为他加油助威。
听到自家儿子这么提,朱瞻圭这才想起来,第一批入学的新学学生,将要从县学毕业,踏入中阶的府学学习了。
虽然府学就在县学的隔壁,走几步路就到了。但这是第1批孩子毕业,文曲院对此格外重视,下令各方县学,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让家长们看看自家孩子,在学校这4年来的学习的成果。
明朝的新学跟后世不一样。
不是六七月份毕业,而是在年底的11月中毕业。
孩子毕业之后,再到新年前的一个月,不会放假让他们在家里闲着无聊。
学校会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安排一个毕业实习。
这个毕业实习会根据年龄的不同,擅长的内容不同,安排不同的工作。
比如说即将毕业的县学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肯定不会参与政务,或者是入伍打仗等一类的事情。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他们将会被派到县衙和各个商会工作。
比如说帮县衙中的书吏腾抄一些内容,或者是去几大商会,帮忙算个账或者是干些杂活一类的事情。
别看这些县学学生还小,但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文化水平,已经不比后世的中学生差了。
在这个文盲占据90%的比例的时代,这些孩子已经可以称为小秀才了。
学校分配的这些基础的工作,对他们而言还是轻轻松松能胜任的。
另外朝廷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在新年实习结束之后,会给他们一些工钱和年货,让这些孩子们,体会付出就有收获的快乐。
可以说,新学不单单只是知识上的培养,也会让孩子学有所用,积累一些日常的经验。
让他们以后大学毕业,如果没有回学校任教,便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安排到各个部门,轻松地接手这些工作。
这样的教育,比儒家那一套的教育,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像很多考上的儒家弟子,别看一副满腹经纶吟的模样。其实在下方地方为官后,除了学问之外一无是处。很多事情都需要师爷和下面的小吏处理,他们对政务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甚至有的连油盐酱醋五谷都分不清楚。
这样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会之乎者也,捞钱贪污的家伙,指望他们造福老百姓。
呵呵,说难听点,栓一头猪在官位上,都能胜任这些工作。
而新学这边的教育,除了在县学和府学毕业之后,会有短暂的实习外,到了大学几乎是上半个月的课,实习半个月。
那些能力突出的,朱瞻圭会直接安排到朝廷各个部门,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方面的基础。
等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了,可以轻松的融入各个部门,接受朝廷的工作。
哪怕就算是成绩一般的,放到地方衙门,也比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强。
“叔叔您好,我是县学三年级的陈锦,是此次典礼的接待员,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就在朱瞻圭走进学校,观察着周围环境的时候,一个穿着县学校服的小男孩,大大方方的走了出来,对着朱瞻圭行了一礼。
看着眼前这个大大方方行礼,毫无怯场怕生的小男孩,朱瞻圭也笑的拱手还了一礼。
“有劳小先生了,我不知道我儿子的班级座位在哪里,请小先生帮忙指点一下!”
第1次被人称为小先生的小男孩,激动的脸色有些胀红,开心的连忙又还了一礼。双手接过朱瞻圭的请柬,观看了一下高兴道。
“原来您是祝锐学弟的父亲,二年级的座位在这里,请您跟我来!”
说着,小男孩伸手邀请了一下,便在前面领起路来。
“小先生跟我儿子认识!”
朱瞻圭一边看着学校的环境,一边笑着跟小男孩交谈。
“恩,我们是同寝的,每天都见面,经常在一起学习聊天,是很好的朋友。”
得知眼前的小家伙是自己儿子的朋友,朱瞻圭便开始询问自己儿子在学校的表现。
不知道是为了给朋友遮掩,还是真实情况。
根据这小家伙的讲述,自家的小崽子在学校里人缘非常好,跟很多人都是好朋友。
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很多老师没讲的内容他都会。
对此朱瞻圭倒是没意外。
老爹老娘对这个大孙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每次休沐放假回家,老爹都会抽出时间亲自教导孙子。
老爷子为了表示重视新学,还让朱祁锐拜了解缙为师。老爹没时间教的时候,都是解缙1对1的教导。
朱祁锐虽然现在还在上二年级,但学习进度已经达到了四年级,甚至四年级的学生都不一定比得过他。
至于武术课方面,朱瞻圭专门给其安排了十几个老兵,教导朱祁锐骑马射箭战阵厮杀之术。
这孩子也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小小年纪就有一身不俗的箭术。
近战搏杀方面,也已经不比一般的士兵差了。
这孩子很健谈,聊完了自家小崽子的事情。这孩子便给朱瞻圭介绍起了学校里的各个建筑,以及实用的用途,和学生之间的小八卦。
看这小家伙侃侃而谈的模样,朱瞻圭满意的暗暗点头。
这小家伙不错,将来培养一番,能成为自家儿子的得力帮手。
正在引领着朱瞻圭进入操场的小家伙,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只是接待了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就让他未来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学校的不单单朱瞻圭一个被引领着,好多学生家长,身边都有一个小家伙引领,去寻找自家孩子的座位。
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应该都是孩子的爷爷或者是外公一辈的,父辈的来的很少。
对于这个现象,朱瞻圭心中也十分清楚。
新学学生的父辈,大部分都是军户子弟。
随着朝廷用兵频繁,很多人都被征召入伍,没有入伍的也去了阿三那边管理奴隶种地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学校才有了住校和走读两种模式。
如果孩子有叔伯等一类的亲戚帮忙带着,孩子可以不用在学校里住宿。
如果父母不在家,则可以留在学校里住宿。而付出的代价,也只是将来毕业的时候,无条件为朝廷工作一年。
或许会有人问了,明朝那个时代,女性一般都在家里,为什么母亲也不在家。
其实原因很简单。
随着通往阿三区域的道路被打通,民工们也开始从陆路出发前往阿三工作地点。
考虑着离去的时间实在太久,夫妻长久异地分居,要是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影响未来的招工。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外出打工5年,然后带着辛苦打工的钱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媳妇,给自己刚生了一个满月的大胖小子。
所以朝廷经过考虑,如果夫妻二人都愿意,可以一起去阿三打工。
男人们可以管理奴隶,安排种地和负责巡查领地区域。
女眷们可以负责粮食晾晒,和日常生活问题。
在工资方面,女子由于负责的工作非常少,也比较轻松,所以工资会给的相对少一点。
对此,工人们没有一个有意见,反而还对朝廷深深的感激。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一般情况下,都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乡下的也顶多是帮着丈夫打理一下农田,根本就没有外出工作的说法,而且外界也没有给女子的工作。
如今陪着丈夫外出打工,不但夫妻可以生活在一起,互相陪伴着,还能挣些生活费。
妻子挣的工资,足够夫妻二人日常花销了,这样一来丈夫得到的工资和赏钱就可以保留下来,将来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用。
也正因为这个想法的带动,很多民工都是夫妻二人一同出发前往阿三,家中的孩子也交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老人照顾。
他们路上的安全,也不用担心,一路出发随行有军队保护。吃食也会有各个道路上的站点会提供。就算是生病了,各地方也有医师负责诊治,免费提供各种药物。
朝廷可以说是把任何可能想的都面面俱到,让这些外出打工的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朱瞻圭为了让儿子更好的融入民间,防止自己的老娘和自己的妻子对孩子宠得太狠,也把这家伙送入了学校,选择了住宿。
这样一来,朱祁锐就能从小融入民间,能见到更多的人,而不是在后宫中被宠着长大,变成一个无理取闹任性的废物。
这样的好处,还有在将来继承大统的时候,不会对老百姓的事情一问三不知。
毕竟是从民间混着长大的,民间是什么样,自家小崽子心中有数,根本就不会被臣子忽悠了。
朱瞻圭和老爹朱胖胖,也不止一次的教导着朱祁锐,万事要以民为主。
别看朱祁锐小小年纪,他心中也知道,他肩膀上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
太爷爷希望他能在将来守住几代人打下来的江山,爷爷希望他能懂得老百姓仁政爱民。
父亲虽然没有多说,但朱祁锐也能体会到,父亲对他的期望也非常大。
有这么多人的期望,朱祁锐不但没有感觉到压力,反而斗志满满。
他向母亲保证,他会像太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也会向爷爷一样爱民如子,更会向父亲学习,心怀天下为天下万民谋福。
“叔叔,这是您的位置,您先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典礼待会儿就开始了,有什么要求,您可以随时呼唤我们。”
来到了一个操场上,小家伙带着朱瞻圭,来到了操场边的学生家长观礼区,在一个座位边停了下来。
“多谢小先生了,等以后有时间了,让锐儿请你来我们家玩。”
得到了感谢,让小家伙开心的不得了,连连... -->>
“这位先生,还请出示你的文碟!”
金陵南郊,金陵第一县学。
学校的大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入学校。
学校的执勤卫队,正一个检查着来人的身份文牒,不许任何非学生家长进入。
此时在门口的位置,一名卫队成员神情严肃的拦住了一个青年。
这青年身穿着一件带补丁的蓝色粗布衣,虽然这件衣服已经有些破旧了,但却洗的非常干净。
青年面向普通,眉宇之间带着一丝和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性格温和很好相处的人。
“这是我的文牒和邀请函!”
朱瞻圭微笑的拿出了自己的文牒和邀请函,递给了看门在学校护卫。
今天朱瞻圭来到学校,并不是搞什么微服私访。
而是他的儿子朱祁锐,昨天休沐的时候告诉朱瞻圭,今天学校将有一场毕业典礼,他作为金陵县学二年级的班长,将会带领全班,参加四年级学长的毕业典礼,并且还和几个同学,上台表演节目。
这是朱祁锐上学以来第1次这么露脸,所以他希望自家老爹,能在现场为他加油助威。
听到自家儿子这么提,朱瞻圭这才想起来,第一批入学的新学学生,将要从县学毕业,踏入中阶的府学学习了。
虽然府学就在县学的隔壁,走几步路就到了。但这是第1批孩子毕业,文曲院对此格外重视,下令各方县学,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让家长们看看自家孩子,在学校这4年来的学习的成果。
明朝的新学跟后世不一样。
不是六七月份毕业,而是在年底的11月中毕业。
孩子毕业之后,再到新年前的一个月,不会放假让他们在家里闲着无聊。
学校会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安排一个毕业实习。
这个毕业实习会根据年龄的不同,擅长的内容不同,安排不同的工作。
比如说即将毕业的县学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肯定不会参与政务,或者是入伍打仗等一类的事情。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他们将会被派到县衙和各个商会工作。
比如说帮县衙中的书吏腾抄一些内容,或者是去几大商会,帮忙算个账或者是干些杂活一类的事情。
别看这些县学学生还小,但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文化水平,已经不比后世的中学生差了。
在这个文盲占据90%的比例的时代,这些孩子已经可以称为小秀才了。
学校分配的这些基础的工作,对他们而言还是轻轻松松能胜任的。
另外朝廷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在新年实习结束之后,会给他们一些工钱和年货,让这些孩子们,体会付出就有收获的快乐。
可以说,新学不单单只是知识上的培养,也会让孩子学有所用,积累一些日常的经验。
让他们以后大学毕业,如果没有回学校任教,便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安排到各个部门,轻松地接手这些工作。
这样的教育,比儒家那一套的教育,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像很多考上的儒家弟子,别看一副满腹经纶吟的模样。其实在下方地方为官后,除了学问之外一无是处。很多事情都需要师爷和下面的小吏处理,他们对政务根本就是一窍不通,甚至有的连油盐酱醋五谷都分不清楚。
这样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会之乎者也,捞钱贪污的家伙,指望他们造福老百姓。
呵呵,说难听点,栓一头猪在官位上,都能胜任这些工作。
而新学这边的教育,除了在县学和府学毕业之后,会有短暂的实习外,到了大学几乎是上半个月的课,实习半个月。
那些能力突出的,朱瞻圭会直接安排到朝廷各个部门,让他们学习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方面的基础。
等这些学生将来毕业了,可以轻松的融入各个部门,接受朝廷的工作。
哪怕就算是成绩一般的,放到地方衙门,也比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书生强。
“叔叔您好,我是县学三年级的陈锦,是此次典礼的接待员,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
就在朱瞻圭走进学校,观察着周围环境的时候,一个穿着县学校服的小男孩,大大方方的走了出来,对着朱瞻圭行了一礼。
看着眼前这个大大方方行礼,毫无怯场怕生的小男孩,朱瞻圭也笑的拱手还了一礼。
“有劳小先生了,我不知道我儿子的班级座位在哪里,请小先生帮忙指点一下!”
第1次被人称为小先生的小男孩,激动的脸色有些胀红,开心的连忙又还了一礼。双手接过朱瞻圭的请柬,观看了一下高兴道。
“原来您是祝锐学弟的父亲,二年级的座位在这里,请您跟我来!”
说着,小男孩伸手邀请了一下,便在前面领起路来。
“小先生跟我儿子认识!”
朱瞻圭一边看着学校的环境,一边笑着跟小男孩交谈。
“恩,我们是同寝的,每天都见面,经常在一起学习聊天,是很好的朋友。”
得知眼前的小家伙是自己儿子的朋友,朱瞻圭便开始询问自己儿子在学校的表现。
不知道是为了给朋友遮掩,还是真实情况。
根据这小家伙的讲述,自家的小崽子在学校里人缘非常好,跟很多人都是好朋友。
而且学习能力很强,很多老师没讲的内容他都会。
对此朱瞻圭倒是没意外。
老爹老娘对这个大孙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每次休沐放假回家,老爹都会抽出时间亲自教导孙子。
老爷子为了表示重视新学,还让朱祁锐拜了解缙为师。老爹没时间教的时候,都是解缙1对1的教导。
朱祁锐虽然现在还在上二年级,但学习进度已经达到了四年级,甚至四年级的学生都不一定比得过他。
至于武术课方面,朱瞻圭专门给其安排了十几个老兵,教导朱祁锐骑马射箭战阵厮杀之术。
这孩子也对这方面非常感兴趣,小小年纪就有一身不俗的箭术。
近战搏杀方面,也已经不比一般的士兵差了。
这孩子很健谈,聊完了自家小崽子的事情。这孩子便给朱瞻圭介绍起了学校里的各个建筑,以及实用的用途,和学生之间的小八卦。
看这小家伙侃侃而谈的模样,朱瞻圭满意的暗暗点头。
这小家伙不错,将来培养一番,能成为自家儿子的得力帮手。
正在引领着朱瞻圭进入操场的小家伙,做梦都没有想到,今天只是接待了一个好朋友的父亲,就让他未来的人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学校的不单单朱瞻圭一个被引领着,好多学生家长,身边都有一个小家伙引领,去寻找自家孩子的座位。
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应该都是孩子的爷爷或者是外公一辈的,父辈的来的很少。
对于这个现象,朱瞻圭心中也十分清楚。
新学学生的父辈,大部分都是军户子弟。
随着朝廷用兵频繁,很多人都被征召入伍,没有入伍的也去了阿三那边管理奴隶种地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学校才有了住校和走读两种模式。
如果孩子有叔伯等一类的亲戚帮忙带着,孩子可以不用在学校里住宿。
如果父母不在家,则可以留在学校里住宿。而付出的代价,也只是将来毕业的时候,无条件为朝廷工作一年。
或许会有人问了,明朝那个时代,女性一般都在家里,为什么母亲也不在家。
其实原因很简单。
随着通往阿三区域的道路被打通,民工们也开始从陆路出发前往阿三工作地点。
考虑着离去的时间实在太久,夫妻长久异地分居,要是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很容易影响未来的招工。
毕竟谁都不想自己外出打工5年,然后带着辛苦打工的钱回到家,发现自己的媳妇,给自己刚生了一个满月的大胖小子。
所以朝廷经过考虑,如果夫妻二人都愿意,可以一起去阿三打工。
男人们可以管理奴隶,安排种地和负责巡查领地区域。
女眷们可以负责粮食晾晒,和日常生活问题。
在工资方面,女子由于负责的工作非常少,也比较轻松,所以工资会给的相对少一点。
对此,工人们没有一个有意见,反而还对朝廷深深的感激。
毕竟在这个时代,女子一般情况下,都在家中做些手工活,乡下的也顶多是帮着丈夫打理一下农田,根本就没有外出工作的说法,而且外界也没有给女子的工作。
如今陪着丈夫外出打工,不但夫妻可以生活在一起,互相陪伴着,还能挣些生活费。
妻子挣的工资,足够夫妻二人日常花销了,这样一来丈夫得到的工资和赏钱就可以保留下来,将来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子用。
也正因为这个想法的带动,很多民工都是夫妻二人一同出发前往阿三,家中的孩子也交给自己的亲朋或者是老人照顾。
他们路上的安全,也不用担心,一路出发随行有军队保护。吃食也会有各个道路上的站点会提供。就算是生病了,各地方也有医师负责诊治,免费提供各种药物。
朝廷可以说是把任何可能想的都面面俱到,让这些外出打工的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朱瞻圭为了让儿子更好的融入民间,防止自己的老娘和自己的妻子对孩子宠得太狠,也把这家伙送入了学校,选择了住宿。
这样一来,朱祁锐就能从小融入民间,能见到更多的人,而不是在后宫中被宠着长大,变成一个无理取闹任性的废物。
这样的好处,还有在将来继承大统的时候,不会对老百姓的事情一问三不知。
毕竟是从民间混着长大的,民间是什么样,自家小崽子心中有数,根本就不会被臣子忽悠了。
朱瞻圭和老爹朱胖胖,也不止一次的教导着朱祁锐,万事要以民为主。
别看朱祁锐小小年纪,他心中也知道,他肩膀上背负着很多人的期望。
太爷爷希望他能在将来守住几代人打下来的江山,爷爷希望他能懂得老百姓仁政爱民。
父亲虽然没有多说,但朱祁锐也能体会到,父亲对他的期望也非常大。
有这么多人的期望,朱祁锐不但没有感觉到压力,反而斗志满满。
他向母亲保证,他会像太爷爷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皇帝,也会向爷爷一样爱民如子,更会向父亲学习,心怀天下为天下万民谋福。
“叔叔,这是您的位置,您先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典礼待会儿就开始了,有什么要求,您可以随时呼唤我们。”
来到了一个操场上,小家伙带着朱瞻圭,来到了操场边的学生家长观礼区,在一个座位边停了下来。
“多谢小先生了,等以后有时间了,让锐儿请你来我们家玩。”
得到了感谢,让小家伙开心的不得了,连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