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徐霞客游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糊涂地坦然自如。又向北一里,再越过一处向东突的山坡,一里,登到山坳中,这才察觉到东江的形迹,自它的南边冲破雅乌山东面的峡谷流去,但仍看不见江流。向北转向东下行,一里,有山峡自西北延来,就是高大险峻之山后面西北方的山,与西面一列山相夹形成的,峡中有小河顺峡谷往东流出去,有小木桥横过河上。过到桥东,就沿北山的山麓走,才见到南面壑谷中,东江弯弯曲曲,向西南冲破峡谷流去。此地北山东突而高大险峻,南山自石洞厂南面,盘旋着向西转,高耸为江东山的北岭,与北山对面相夹,截过江流往西下延,中间拓宽为山坞,曲折在其间。路从它的北边往东行一里,有岔路向东南下到坞中,乘船截流而渡,是往东通向石洞厂的路;有路往东北傍着高大险峻的山峰转,是向北通往南香甸的路。于是往东北走一里多,转到高大险峻山峰的东面。遥望此处山坞十分开阔,自北伸向南,东西分为两列山夹住它。西山多有东突的尖峰,东山有屏风横亘之势,山坞北面豁然开阔达于远方,山坞东面是江东山屏障样的北峰,矗立着相对夹峙。唯有东南方一条峡谷,通入到深远之处,是去杨桥石洞的路;西南方一个山坞,曲折流注,是东江穿流峡谷的地方。这之前,我望见此处高大险峻的山峰,已觉得它很奇特;到环绕在它的山麓,仰面见它盘绕绵亘的山崖,层层叠叠向上耸;既而由东转向北,忽然见到层层山崖之上,有个洞朝向东方,想登一次但不见有上去的路,想要舍弃它又始终不能离去。最终命令顾仆放下行李,在路旁守住木胆,我居然仰面攀登而上。那山上极为陡削,半里之后,山土陡削不能放脚,用手指攀住草根上登。不久草根也不能承受手指,幸好走到了岩石。不过岩石也不坚稳,踩上去岩石马上坠落,手攀岩石也会坠落,间或找到一块稍微粘牢的,双足绷紧手指挂住,如平贴在墙壁上一样,不容移动一步。想上去既无处可抓,要下走也无余地,生平所经历的险境,没有超过此处的。峭壁有过,没有此种酥松的土质;流动的土石有过,无此等松散的岩石。很久,先试探着找到那容纳两手两脚四处不会坠落的石头,然后悬在空中移动一只手,随后悬在空中移动一只脚,一手一脚抓牢,然后悬空又移动一手一脚,幸好石头没有坠落,可又手足无力像要下坠。很久,侥幸攀登上去,又贴身横过南边,共半里,才抵达洞北面的山崖。沿山崖稍下坠,才向南转进洞中。洞口弯然隆起,如半个月亮覆在上方,顶上倒垂的钟乳石很多。洞中不怎么深,五丈之内,后洞壁呈环状前拥,下边裂开小洞口。分开缝隙进去,一丈多便到了头,没有别的奇异之处。出洞后,仍沿北面的山崖在西上爬。比贴身横爬艰难,随即顺山峡上登,希望有路往北绕下山,很久找不到。半里,越过山坡的西边,又仰望它上方山崖高大弯隆,有山洞位于山崖下,洞口向南,益发竭力跌跌撞撞向它走去。半里,进了洞。洞前有巨石挡在洞口,把洞口分为两半,先从那西边的洞口进去。洞口以内马上沿巨石的后方往东转,其中夹成深邃幽隐的密室,钻到它的东面,其中又旋绕成后室,不过也是一丈多便到了头,未深入进去。旋即从那东边的洞口出来。回头眺望巨石之上,与洞顶下覆之处,还余下一丈多。洞口之东,又环绕着一块岩石对着它,此石悬在中央如像平台,如果设置了梯子登上去,收揽的景色更奇了。出洞后,沿山崖往北半里,脚下也都是悬崖无路可走,但全是草根悬挂着。于是坐下往下坠,把双脚伸向前,两手反向后拉着草根,略略作出那投空而下的姿势,顺势下山一里,竟然到了山麓。与顾仆相见,就像再生一样。

    快过中午,在路旁吃了带来的饭,立即沿西山往北行。三里后西山从当中向后退去,又走一里,有村庄依傍在西山山坞中,又半里,绕到村子之前往北行,终于与江水相遇,大概是江水往西弯曲之处。此村西山在后面环抱,东江在前方作揖,而南北两座尖峰,夹峙在左右如同旗鼓,配合得十分相称。有小溪从后山流出来,傍村近水,都是土埂环绕着的水田,这里名叫喇哈寨,也是山间居住的优美之处。溯江往北行,半里,走过往东流注小溪上的桥,再向北上坡。二里,向东北沿北尖峰的东麓走。一里多,仰头见尖峰的半山上,有个洞向东高高隆起,洞口非常险峻,上边到达峰顶,如屋檐下覆飞空,石乳垂在洞外,门槛横在洞内,可它下方十分陡削,似乎无上登的地方,原来上去的路是从北面的山坡横向上登。我此时也因为挑着的担子未能放下,就先赶去厂区。又向北一里多,渡过一条西来的山涧,有村庄房屋成丛连接到江的西岸,而矿冶炉布满甸中,这是南香甸。于是投宿到李老家中,此时刚过正午。这以前,我只留下三十文铜钱,把它们带在袖中,估计不够作从界头返回城中的费用,然而还可买米作为一天的口粮。等在石房洞爬山时,手脚无主,竟然不知抛落在哪里,到此时手中空无一文。只好把夹衣、袜子、裙子三件东西挂在寓所外,指望卖掉其中一样,作为路费。很久后,一个人拿二百多文钱买去了绸裙。我十分欣喜,打酒买肉,命令顾仆在寓所烧煮。我急忙找饭吃了,乘着晚照去探尖峰上的洞。于是从村西溯西来之溪行,半里,涉到溪南,从焚彝的屋后往南登坡。透逛向南上走一里,便到达洞下。洞内架起三层房屋,都是五开间,它上边的匾额题为“云岩寺”开始时从它的下层折向北,登上中层,折向南,登到上层。其中神像杂乱出现,不过它的前方非常宽敞。石钟乳从洞檐上下垂到外边,长的成条短的为缕,缤纷飘扬,有的中间穿通又空又亮,有的交相下垂反卷上去,形状非常怪异。再穷尽它的北边,洞顶更加弯隆盘绕而起,就顺着地势在上边架了一座平台,而平台之上又有石完往西迸裂,再顺着地势在上边架起一个阁子。又从平台北边沿石崖设置了斜坡,向高空盘绕上升,洞顶氮氯之状,洞前飘甩潇洒之形,几乎尽数收揽。平台之北,又迸开一个向南的小石兔,再就着地势架了梯子通向那里,前边排着一座小牌坊,题写着“水月”完中供奉白衣观音。我从来厌恶在洞中建阁,每每遮住了洞中的胜景,唯有此处点缀得宜,不仅没有妨碍,而且更觉得灵妙通畅,竟想不到偏僻边远的地方反而见到此等神奇的构造。此时洞中的道人还在矿厂未归来,入云的石瞪未封闭,石钟乳中的房屋未上锁,歇息凭眺了很久,悔恨不带来行李寄宿在洞中。洞之南又有一个洞口并排启开,洞上方也有石钟乳下垂,但洞内高处宽处都不到前洞的三分之一,石色赫黄如新凿成的样子。攀登那向上的石阶,再穿过小穴往西深入,二丈后弯向南,其中渐渐黑下来,但洞中积有水,上有滴水声,可下边没有泄水的旁洞,也是一处神奇的泉水。洞中取水唯有此处。它的中洞更加深远,但被水隔开又黑暗,不再涉水去穷尽它。于是下山,仍从北面的山崖沿原路下走,二里返回寓所。于是喝酒后躺下,不知不觉陶然而醉。

    南香甸,我怀疑是“兰香”的错读,因此处甸子在北边,不应用“南”来称呼。山自明光分出支脉延来,西边就是阿幸厂东南来的山,东延后就斜斜地向南环绕,到甸子东方就向西突后往南下延,把江流夹在中间。这条江流也是发源于明光,北面就是姊妹山往东延伸的山脉,这是固栋东江的源头。这一带有“明光六厂”之名,但明光在甸子北边三十里,实际无厂,只是烧炭运砖,以供此厂的鼓铸冶炼。此厂在甸子中,可出矿的矿坑在东峰的最高处,过了雅乌山的北岭,立即就能望见它,都是挖掘开采的矿厂,而不是鼓铸冶炼的厂。东峰之东北有处石洞厂,与西北的阿幸厂,东南的灰窑,一共是六个厂。各厂中唯有此厂的居民房屋最兴盛。然而阿幸厂的矿石,是紫色的块状体如像朱砂;这一带各厂的矿石,都是黄色松散如同泥沙,似乎不如阿幸厂的矿石质地好。

    二十八日早晨起床,雾很大。黎明,饭后上路去界头。那地方在南香甸东南,隔着大山、大江各一重。由南香甸东北的大厂翻山走,高山上的壑谷重重叠叠,路小而近;由南香甸东南的阳桥矿越过东岭,深山中的峡谷平坦,路大而远。此时因为阴霆天黑,小路无法走,就跟随当地人走向去阳桥的路,而且可一并收揽所说的石洞厂了。从村东越过江上的桥。此桥呈东西向横架在东江之上,覆盖着数间亭子。由桥东,立即顺江东岸,沿东山向南行。东山,就是固栋江东山的山脉,自北面的明光延伸来,延至大厂稍曲向东南,到这里又往西突出后向南下延,屏风样矗立在南香甸的东面。山上有矿井位于峰顶,茅屋沿着矿井建盖,自雅乌山北岭远望,以为是南香甸,走到后才知是朝阳出矿的矿洞。不过今天被雾气所障,即使近在咫尺间的东山,也一无所见,而此洞的位置只是凭主观想象来测定它而已。往南行八里,见有峡谷从东山延出来,于是向东转后沿着它走。此峡的北边就是东山到了此地南边的尽头,南面就是东岭往西转,向西矗立在南香甸南边,成为江东山的北岭的地方。开阔的峡谷相当深远,有泉水向西流出来注入东江,就是昨天所走的高大险峻的山前分岔渡江后往东走入的峡谷了。峡谷纵向虽然深远,但两面的山崖紧逼狭窄。沿北山往东行二里,望见峡内杂乱的山峰参差不一,扼住水流,如锥尖腾跃,急忙向它赶过去。一里来到峰下,忽然看见北面的山崖从中迸裂开,夹峙如门,路于是不溯山涧向东上走,竟然往北转入石门。门左的石崖,石脚直插到涧底,路难以从外边绕过去,所以进入石门内绕过去罢了。由石门以内,仍向东登上左边的石崖之后,一里,就翻越到杂乱的山峰之上,是三四座石峰,分行成队追逐着,与流水相廖战,仅存留下那骨状的岩石。沿北峰浏览山涧南面杂乱的山峰,又向东一里,路再向北转,沿北峰的缺口往北下走。半里,就见峰北又分开一条峡谷,自北向南,与东来的峡谷,在北峰东突之处的下方会合万一同穿过杂乱山峰间的缺口往西而去。所谓的北峰,从大厂分支向西南下延,就是南香甸东突的山峰,我今天所走的路,沿着它的南垂向东而去,它的东南垂也是到了这里就完了。此山的西北面,有矿在西边面临南香甸的,叫朝阳洞;此山的东南面,有矿在东边面临此峡的,叫阳桥。阳桥之矿,也是大多挑运到南香甸去烧炼,这才知道南香甸是各处矿石聚集的场所。沿峡谷向北望去,峡内山峰回绕壑谷开阔,有矿厂也是炉烟浓浓,这是石洞厂。所说的石洞,大厂的山脉,到此地分支环绕:往西下延的,自南香甸东面往南延至阳桥,从峡中下延,又向东延过一座山峰,突起成为“虎砂”而围在它里面;向东下延的,也是向南延伸后往东环绕着它,延至东岭后向西转,隆起成为江东山的北境,环绕成为“龙砂”而围在它外面。这里的水自石洞东边,往南流出,会合东岭往北下流的水,向西注入杂乱的山峰间,与阳桥流过峡谷的水合流,向西注入东江。这样,石洞这地方,是群山层层包裹之中的一个壑谷,从阳桥的峡谷中往北就望得见它,峡中的山脉往东延伸,虽然没有隔在中间的山脊,但水流却分为两面流淌了。

    我此时想从峡中赶去石洞,考虑前去界头的路难以辨认,不如跟随同行的人前去,便舍弃了石洞,从东面峡中溯流进去。三里,就见路东有山峰屏风样矗立在前方,北面阳桥向东延伸的山峰,到此地是东边的尽头。石洞之水,顺着东面屏风样的山,往南流出后向西转,就是阳桥南面峡中水的上游了。路抵达前方东面屏风样的山下,也分为两条岔路:往东北溯石洞之水越岭的,是去桥头的路;向东南溯东岭往北下流的水越岭的,是去界头的路。然而往西下流到峡中的水,以石洞的居首位,以东岭的居于次。于是往东南上坡,二里多,登上岭头,这就是所谓的阳桥东岭了。越过岭立即往南下走。一里,再越过峡谷上走,从岭上往南行。二里,就着岭东南的山坡下走,二里,越过向东流的壑谷。再稍上走二里,越过它的南坡,再下走。有岔道下到东面的大峡中,被同行的人错引向南走,一里多,才知道路错了。于是茫然往东北爬坡,一里,遇上西来的道士,同他一起向东_匕登土埂。一里多,就见龙川江的东江的源头,向南滔滔流逝,在江上系有藤条造的桥以便过去。桥宽十四五丈.用三四根藤枝高高连接在两岸山崖上,从树梢向中间悬垂而反曲向下,在藤上编有竹子,略为可以放脚,两旁也横有竹子作为护栏。凡是桥都是中央高拱,此桥反而悬挂着中央下垂,一抬脚就摇晃动荡不止,必得两手抓住两旁的藤枝,然后才可移动,只可过人,不能过马。从桥东沿土埂上走,开始有村庄房屋夹在路旁。二里,再向东上坡,由坡脊上往东行。此坡十分平缓,是自东面的雪山往西横向下垂形成的。在坡上走三里,直达东山下,这是界头村。此村背靠东山面向北,房屋相夹成街,但不见集市。询问原因,知道是由于天旱的缘故,今天街子移到西北的江流山坡之间,与北边的桥头的街市合在一起了。原来此地天旱街子就迁移,是习俗。于是命令顾仆买米来煮饭。我又向西北下到街子,看街子上也只是扰扰攘攘而已,不见有奇特的货物。既而返回到界头吃饭。此地已在龙川江之东,位于高黎贡雪山的西麓,山势正当弯隆之处。高黎贡山俗名叫昆仑冈,所以又称为高仑山。它的山脉起自于昆仑山,南下至姊妹山;往西南延伸的,成为滇滩关南面的高山;向东南延伸的,绕过小田、大塘,往东到马面关,就弯然向南耸起,横架在半天之上,成为雪山、成为山心、成为分水关;又向南抵达芒市,才降低稍稍散开,它由南到北高大弯隆的山峰,儿乎有五百里;由芒市到达木邦,下延成为平缓的坡地,直达缅甸而后在海边到了尽头:确实是昆仑山正南的支脉。

    由界头立即从雪山西麓往南行,屡次越过西突的山坡,十五里,遥望罗古城依傍在东山斜坡之间,有寺庙面临着它。经此城是土著蛮族修筑的遗址。此寺相当大。有路从此处翻越雪山,过去是上江。〕又向南二里,过了磨石河。又向南二里,越过一座山,又越过一个向西突出的山坳。又向南二里,走过一座小木桥。又向南一里,越过一道坡,于是顺山坡往东转。二里,抵达东南的峡口,有山自东面的大山向南环绕屹立在峡口,大路越过山坡向南上走,小径沿峡口往西南走。又沿峡口出来,就见前边走过的藤桥下的江也自坞中由北边流来,于是沿江东岸往南走。三里,开始有村庄依傍在江岸上,就从村子旁边往南行。又走一里,住宿在瓦甸。濒江的东岸,也是个南北向的大山坞,村庄田野相连;东面的大山,就是雪山,渐渐向南与山心接近了。

    二十九日饭后天才亮,沿江东岸行。二里多,两岸石峰交相合拢,水流在峡间,人翻越在山崖上,江流被山崖逼束,奔腾的水流如线一样,但中间极为渊深。峡中有很多岩石被激流冲击,更使水流奔流荡波,而打鱼的人夹住江流把臀放在石影之间,如网美玉曳翡翠,不问捕得到捕不到鱼,不间鱼肥不肥,自身本来就是美景了。半里,越过山崖往南下行。江也流出峡谷,有块岩石浮出水面,俨然一只团鱼或是鳄鱼顺水而出。又往南二里,经过上庄,有山向西突出来,中间相夹的山坞开成田地,村庄靠在西突之峰的东面,江流曲绕在西突之峰的西面,而路沿着坞中走。越过山脊往西南,又走一里多,再次与江相遇,而两岸的山崖又成为峡谷,岩石突起在峡中迎着水流,与夹流置昏曳起翡翠的样子,也又如前边一样了。一里,江弯曲向西,路从江之南,也弯向西横截延向北的山坞。在这里向北望隔江往南下延的山,到这里从中间分开;那东面的支脉已到头,向东横突,就是西峡环绕下延的山;那西边的支脉仍向西南横突,就是固栋两江会合处往南盘绕的山;两支山脉之中,向北后退成为山坞,而灰窑厂高临在山坞上。这个厂也是六厂之一,出产的矿石比其他地方的品位好,从前封闭了它而如今重新开挖,就赶不上其他地方了。向西一里,再上登一座向北突的小山冈,有竹林环绕着山坡,有房屋建在竹林中的,这是苦竹冈。越到南面下走,共一里,又穿越山坞向南上走,于是从坡上往南行。二里,江水沿西峰的山嘴曲向东南,这才乘船渡到江西岸,顺西山往南行。一里,坡尾向东掉过去,路也顺着往东走。向南翻越山坡一里,有一两家人背靠山坡向北居住,由村东再向南上走一里,便越过这里向东下延的山脊。往南行走在脊上二里,再稍下走,有条小峡谷自西往东延,此峡非常狭窄,峡中有小溪,冲捣着坑谷往东流出去。于是下山半里,稍向西转,迎着水流行走在峡谷中,有数家人依傍在峡谷北边,这是曲石。而峡谷之西,峡内反而开阔成为山坞,也有村庄房屋依傍在坞中,就是峡中溪水流来之处了。于是向南横截峡中的溪流,又上坡,行走在坡上二里,有村庄位于路左,也是曲石的村舍。又往南三里,就顺山坡往西转,这才见坡南的山坞非常开阔,水流向东流贯山坞,是固栋的东、西二江合流后与顺江、响水沟诸条水流一同向东流出去的水流。沿此坡稍往北流,马上与界头、瓦甸的江水合流,这是龙川江的上游,大概是在曲除相会的江。固栋的江东山,山脊自石洞往南延伸,也是中央在曲除到头的山。我先自固栋经过它的西边,又从阳桥的东岭翻越过它的北面,又从瓦甸远望过它的东面,又从灰窑厂、曲石转过它的南边,江流夹住它的三方,而我走路周遍了它的四隅了。往西行一里,又向南陡峻地下走一里,到达坞底,有桥跨在江上,也是铁索交相连接而桥上盖了亭子的桥,这是曲石桥。据一统志,龙川江上有藤桥两座,其中一座在回石。考察沿江上下,无回石的地名,那它就是曲石的误写吗?难道此桥从前是藤条悬成的,而后来改建成铁索桥吗?

    于是从江南岸上坡,向西由峡上走。二里多,再向南登岭,二里多,登上岭头。有三四家人正当岭头居住,这是酒店,以卖酒得名。吃饭后上路,沿山岭向东南下走二里,稍向西转,再往南行走在坡上。又是二里稍下行,越过一处山坞后上走。又向南二里,走过陈挥使庄。又往南顺峡中行,二里,有条土陇环绕过前边的峡谷自西边折来,有岔路一直往南登上那条土陇,我于是跟随众人从峡中往西行。半里,渐渐向西上坡,又半里,折向南上登,又走半里,向南登上陇脊,开始翻越往东延伸的山脉。在这里往南望去,见前方的壑谷十分开阔,一直往南与罗生山相对,其中形成的山坞非常远,州城隐隐约约在三十里开外,东面的球玲山,也可全部看见,唯有西边的宝峰,还有西北的集鹰山,皆被宠岌山往南下延的支脉遮住了,不能看见。我先一步鼓足勇气独自上走,盘腿在草上坐下。很久,后边走路的人来到,说此地前面有强盗,从东面山峡中.出来,拦路抢劫,催促我一同快步往南下山。望东方层层山峡重重山峦,似乎有探寻幽境的路径,但路上走的人唯恐不快些离开。下山二里,望见有澄澈的碧波汇积在山麓,我以为就是上干峨的清海子了。又陡峻地下行二里,有村庄房屋位于海子的北岸,竹丛小径,枝叶扶疏,层层山峦环绕在村后,清澄的水潭映照在村前。路转过村子的东北隅,有小溪自峡中往下流注,有卖酒人的房屋正当小溪下边。进屋稍作休息,把背着的木胆浸泡在峡中流注的泉水中,并且询间此处海子是否就是上干峨的澄镜池?那人漫不经心地应着,只说海子中有鱼,有人泛舟捕鱼,因为此时插秧,只用来供餐,来不及拿去卖。不过我回忆志书所说,下海子的鱼可以捕,上海子的鱼不能捕,难道是志书上的话今天不灵验了吗?沿海子东边陡峻的山麓行二里,到达海子南岸的水边,遇上耕田的人,再询问他。才知道此处是下海子,所说的上海子澄镜池的地方,还在村东北的重重山岭之上,由此上走五里才能走到那里。我不能由那里走。向南二里,越过一条山涧,有个村庄竹林连片十分幽深,这是中干峨村。由村南又往南下走三里,这里的村子竹丛居屋交相掩映得更远,这是下干峨村。到这里,东面山坡之下,拓展为深深的山坞,而溪流向南流贯。由这里从村南稍往西,立即转向南,顺山坡上行。一里,渐往南下走,俯瞰坞中的溪流,已有撑小船漂浮的人。随即往南行二里,有一二家人依傍着山坡下的山湾里居住,与下干峨南北远远相对。从此向东顺山坡上走半里,于是上登山坡走向东突的山嘴。从它上边往南转,就见东突的山嘴之下,那山崖非常陡峻,又有数十家人背靠山麓居住,竹丛树林蒙蒙茸茸,俯瞰过去好似不能窥见的样子。向南半里,稍向西再转向南,半里,山崖下的居屋完后,忽然见一条大溪向东流横在前方,是透过山崖从石穴中流出来的水流。山崖高峻无路下坠,沿着崖端往南行半里,略下走,见有小径沿坡麓下走,就命令顾仆在路旁守木胆,我拄着拐杖坠下山麓沿山崖往北转。又走半里,投身丛林中,就见那下边石穴中流水交错流淌,当地人用石堤拦水往北流注。石堤之上,水流漾回成潭,深达四五尺;石堤之下,喷入壑谷成为溪流,宽处几乎达于四五丈。泉水溢出之处,全是从树根石眼缠绕之中渗出,阴凉森然沁人心骨。捧了水饮,透彻肺腑,后悔不带来木胆投入水中浸泡一下。既而仍向南沿山崖的山麓走,半里,到顾奴等候之处,取木胆扛着上路。又向南下坡二里,有数家人位于坡之东,指点我向东过桥走。此桥呈东西向跨在干峨下游的溪上,是志书所谓的马场河。过到桥东,立即向东南穿越在田野间,三里,到达东山下,又有溪水自东流向西,有桥呈南北向跨在溪上,这是迎凤桥,是因为它西边有飞凤山。桥下的溪水就是从东南的赤土坡流出来的,往北流到罗武塘,流出马邑村,向西流经此地后与马场河合流。过桥就直接向南赶路。二里,再向南越过一座桥,桥下的水如线一样将要断绝,这是黄坡泉向北流后往西转的水流。又向南一里,又向南越过一座桥,桥下的水也将断绝,这是饮马河向北流后往西转的水流。又往南一里,进入腾越州北门。行走在城中二里,出了南门。城中无集市店铺,不如南关外那样喧闹繁华。抵达寓所已是下午了。(下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