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徐霞客游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脉是从西边延伸过来,而不是从南边延伸过来。从三尖塘北面往西溯流走进山坞,其坞从西往东走向,坞中的水是三尖塘的上游。三里,山坞西部尽头处,有三座山峰排列:南边最高的就是南山又耸起的山峰;中间的一峰,是从南峰西侧绕着峡谷往北延伸,到这里耸立为中峰;北峰则是濒临滇池,往东延伸成为石将军、望鹤山的山脉。中峰的东边,有个村落位于山坞中,这是三尖村,晋宁州管辖的村落到此为止。往西沿着中峰而上,一里,与南峰相对的峡谷中,又拦水形成一个水塘,这个水塘比不上东边的三尖塘大,但地势则比三尖塘高。又平缓地往西而上,一里,翻越中峰山梁。从山梁上一直往西南走,是去新兴州的路;越过山梁往西北下去,是滇池南岸,是去昆阳州的路;因而晋宁州、昆阳州以这道山梁为界。从这里看昆阳州的新旧州治,都能一眼看到。直直地下半里,沿着滇池南部山的半山坡往西走,二里多,有一个村子在北边的山崖下,滇池水环绕在村前,这是赤蛔里,也是滇池岸边比较大的村落,但村里的田地则没有沟渠环绕。又往西从赤桐里后面越岭南上,不一会往西下,三里,有个村子坐落在南山北麓。绕着南山口往西走,于是西峡谷从中分开,从南往北走向,与西部山对夹形成山坞。其脊南端起自新兴州境内往北延伸的分支山脉,往西延伸的一支脉一直到昆阳新、旧州治,再往北延伸到旧寨村结束,往东延伸的一支脉就是赤酮里背靠的山,延伸到滇池岸边为止。山脊东部短,西部长,中间开阔平坦的山坞布满良田,一条小河从坞中穿过,也是从南往北流入滇池,是志书中记载的渠滥川。〔考阅隋书记载,史万岁担任行军总管,从蜻岭川到渠滥川,打败三十余部,应当就是指的此地。〕从东部山口横穿山坞往西走,正好和昆阳州新城相对,而走大路必须折向南,绕着东部山口往南进山,三里后才往西穿坞。取道坞中走三里,又顺着西部山麓往北走出去,一里半,走到昆阳州新城。又往北走一里半,到昆阳州旧城,这里位于滇池西南的转折处。昆阳州旧城有街道集市却没有城墙,新城有门楼城墙却没有民房,是因为三四年前,旧州治被入侵,所以选择地点建筑新城,而集市、房舍仍在原地。旧城的街道从南到北,西靠着山坡,东俯瞰滇池。到达时太阳已经偏西、急忙在街上吃饭。昆阳州有天酒泉、普照寺,因为没有奇特之处而顾不.上停留,于是往北行。
走了四里,逐渐上坡,越过一道向东突出的山坳。这座山从滇池西部横耸着伸出去,东端悬空在滇池中。道路穿越山坳往北伸下去,山北面的滇池海岸线又往西嵌入山坞。那向东突出的山峰,远远地看像悬空浮在水面上,而山峰西端其实和西部山相连。于是往西转穿越一道山坞,一共走了四里,又往北顺着滇池西崖的山麓行。五里,又有小山峰傍靠着山麓往东突出去,,j“山峰南面、北面都是湖山环抱,数十家人靠着小山峰居住,这是旧寨村。从旧寨村往北走,经过一道山坞,其坞开始从西往东走向,坞北边有一座山,也是从西往东走向,从这里能直视到滇池正中。往北走二里,抵达山下。直接登山朝北上,一里多,才顺着崩塌的山崖转向东往山腰上走。又走了一里多,顺着东岭往北绕,其岭的南、北、东三面都悬空在滇池中,东面正正地和罗藏山隔着滇池相对。这里寂静偏僻,与世隔绝,行人视为畏途。岭北又有一支脉,顺着滇池岸边往北延伸,也是从西向东走向,从这里可直视滇池正中,租这座山岭南北远远相对,其间形成峡谷,滇池水长驱直入峡谷中,其外滇池像转弯一样,其内对峙的山峰像门一样束住滇池水流,这座山岭是海口南岭。往北下去的地方,非常险峻陡峭,我考虑太阳已落山,驱赶马直接下山。二里,又顺着山坞往西进去,二里,往西翻越一座山坳。顺山坳往西下,环形的山坞很阔,坞中部是平坦的田地,滇池水流出后注入峡谷,到坞中形成纵贯的河流,就叫蝗螂川。二里,有个村庄依傍在坞中南山脚,从村庄经过。在平坦的田地间行走,往西北走四里,直接来到蝗螂川边。这里有村落、街道,濒临蝗螂川南岸,叫茶埠墩,就是所谓的海口街,海口街上有公馆,监察御史到云南省考查,一定亲自到海口,因为这里关系到一个省的水利情况、在这之前唐元鹤知州对我说,海口没有住处,可以去柴厂莫土官的盐肆中住;原来唐元鹤以访问的名义来巡视,经常住在他家;我询问柴厂距离海口还有六七里,而且太阳已经落山,所说的海门龙王庙,反而在这里以东二里处,又听阮玉湾说过,有石城风景名胜,也在海口,打算住在这里游访,于是不再往前走,寻找旅店投宿。
二十五日让两匹马返回晋宁州。我吃过饭就穿上草鞋往北去到蝗螂川边,看到蝗螂川北岸石崖凌空矗立,川流直接冲咬着石崖脚。询问所听到的石城名胜,当地人都不知道。只是往东指着包围在清澈湖水之中的龙王堂。于是沿着蝗螂川南岸,往东朝着河流上游走。二里,南岸的山也临川突起,河流反而离开北岸而逼近南岸,南岸山像崩塌一样嵌入水中、弯曲重叠,而北岸则山崖绕开来容纳民舍,这就是海门村,和南岸山崖仅相隔一水,距离不到半里,有沙洲浮在这咽喉一样的河道中间,沙洲往东朝向滇池,极尽吞吐滇池的气势;屹立在沙洲上的就是龙王堂。这时渡船在北岸村里,呼叫渡船而没有人答应。我攀爬南岸崖上的水洞,在湖水、山石中怡然自得,忘记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很久,北岸海门村的人划船过来,于是乘船过河登龙王堂。龙王堂位于蝗螂川流正中,东临海面,这时有还愿的人乘船而到,但龙王堂里却没有管香火的人;后面有重叠的楼房,是阮祥吾建造的。庙里有很多石碑,都是成化、弘治以后立的,巡抚、按察使视察、计划水利工程,疏通海口避免滇池水泛滥,从而形成滇池沿岸众多良田的情况都记在碑上,所以来云南视察的官员都首先到这里来。
从龙王堂出来过河到蝗螂川北岸,这里住家比较集中。其北面背靠的山有两层。第一层横列着往西边耸起,山上石头多,而西端最高,就是矗立在蝗螂川北岸的峭壁;第二层横列着往东边耸起,山上泥土多,而东边绕伸出去最远,就是错落耸出而尽头形成滇池北堤的山。两层山重叠在海门村背后,大概北起观音山,气势磅礴地延伸到这里为止。海门村村民都是阮家田庄的佃户。我先前询问阮玉湾新近构置的石城胜景,当地人谁也不知道,说阮家有坟地在东岸,我被错误地指引到了这里,才有村人说石城在里仁村。其村是锣锣寨,和茶埠墩正对,从这里有小路去,朝山背后的峡谷中往西行,三里可以到达。我于是不往东去阮家坟地,而往西走去找里仁村。就从村后翻过第一层石峰的山梁,朝北往下走,路旁有很多交错耸立的石头,北面也是开阔的山坞,但坞中没有小溪。一里,随着山坞往西转,已经到了蝗螂川北岸矗立的峭壁后面,原来这座山峰的南面紧接蝗螂川水,所以道路从山峰北面走。坞中有成千上万棵桃树,复盖山冈、布满壑谷,想像着这些桃树万紫千红、映红彩霞时的情景,令人嗤笑武陵、天台的桃花不过像一束小火把而已了。往西走一里,穿过桃林,则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才看到耕地田埂交错,溪水哗哗流淌,西边有个村子坐落在北山下,知道这就是里仁村了。原来这座山坞的正南部石山矗立,西部到里仁村为止,山坞濒临蝗螂川之处,也有一个村子紧靠川水,这是海口村,和茶埠墩隔川相对,村里有渡船。这座山坞的东北面翻过山坡,西北面顺着峡谷,都有路,一共六十里就到省会了。而里仁村位于坞中北山下,走半里来到村子东边,看到泉水从路上流过,山崖间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山上有神庙,大概龙潭水从庙下面流出。东坞没有泉水,所以都是旱地;西坞因为有泉水,所以广泛地开辟良田。从里仁村西边绕着山往北走,西坞很深,这座山坞从北边的峡谷中伸出来,一直往南伸到海口村。从村西绕着走的山上有很多枷同人蹲卧、站立般的石头,山下有很多有洞的石崖,有一个洞两道门都朝西边开出去。我感到这里很奇特,向当地人询问,知道石城还在山坞西边的岭上,石城下面也有泉水,可以顺着水流而上。一共往北走了半里,就往西下山横穿山坞,坞中也有一条水沟从北往南伸去,只是沟中干涸无水。过水沟往西上,一共半里,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泉水从西山上树根下涌出,积聚成小水潭,潭里的水往东边、南边分流出去。从水潭西边上岭,半里,就看到岭头石峰石块涌起,有的像锥子尖耸,有的像门户夹道,有的像灵芝擎起而形成石台,有的像云朵卧地而形成墙壁。于是顺着石头之间的缝隙,绕着山坡往上走,坠着壑沟而下。顶上中部低洼,石头都环绕洼地形成外墙,东面陡峭的石块如同森林,西南面弯形覆盖下来的石壁耸立,南面就是我翻过山梁而下的地方,北面则有曲折的石洞,若离若合之间,一块石头从空中坠下来挡在关口,下面覆盖成门样的空间,而出入都从这里。被石壁围着的洼地之中,底部平坦而没有水,可以盖房子,这就是所说的石城。穿过北面的石门出去,那里的石头更像树木分枝、花尊簇拥,石头都是青色质地黑色纹彩,棱角分明,边缘锋利,和其他山上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有两个牧童,领着我顺山崖往东转,再次走入一列石头队伍之中,又看到石壁包围的一片地区,这片地区只有东面像门一样地容纳客人进出,中间有僧徒打坐的石屋,架好床板的床,都是天然生成的。从石围出去逐渐往南走,回头看石门旁边,有个深远的石洞,急忙转身回来钻洞。从石洞中穿进去,出来又是石围之中,才觉得从石门进入石围,不如从石洞进入更奇妙。估计石围的背后,就是石城中往东看去有如同森林般的陡峭石块所在地。从石洞中出来,抬头眺望石洞上面,石峰层层叠叠,高耸无比。又有一位老年锣锣披着兽皮走过来,带着我和他一起攀登。登上去的地方如同众多的高台错落而立,环绕’着中洼地而峙立在石城东部。往东眺望海门村,天空像明镜一样光亮,往西俯视洼地底部,青绿色的石块瓣瓣可数,而隔着山崖看西峰如弯隆覆盖显得更高。于是下峰,又越过南面的山梁,绕到西面的山峰,就看到弯形崖壁之上,还有后层山峰分开耸列,中间是敞开的峡谷。往东坠入陡坑而下,其后则土山高拥,上面背靠屏风般的山峰,耸立的石头,有的顶上覆盖着石板,有的从中剖成倾斜的窗格。石崖侧壁上有两个鼻孔一样的小洞,群峰从洞露出时隐时现,有蜂蜜淋在石洞下面,小洞是崖蜂的蜂巢。两个牧童说:“三个月以前当地人用火烟熏蜂子取蜂蜜,蜂子离开小洞已经很长时间了,到如今才又成为蜂巢。”两个牧童争着用草去塞小洞,洞里的蜂子就发出像铜鼓一样的嗡嗡声。登高观览了很久,才从陡坑的北面,往东顺着悬崖而下。经过石围东面的石门外,其景致仍然让人一步一回首,不忍离去。在登临之前从里仁村看这座山,峰顶上耸立着一丛石头,赶不上晋宁州石将军峰的雄伟壮丽,等到达后才知道这里山石闭合曲折,层次丰富,造形玲珑,变化莫测,集秀美于一身而独具奇异,仙境的确不能只凭外表去寻求。原来这座山峰西靠大山,是大山往东伸出的一支脉,峰顶中部低洼,棱角分明的石头暴露在洼地之内,不像其它山那样因为暴露在外表而显得奇妙;只是山峰上没有飞瀑冲流的晶莹水波,山峰中没有披刑斩棘的攀壁梯道,不免成为野兔狐狸的巢穴。老锣锣说:“这些石头间隙中的土地最适宜种茶,种出的茶叶味道超出其他地方。现在阮氏已经买下这山,准备建造庙宇、建盖房屋,招集净侣来开辟这片美丽的土地。您难道就是招来的人吗?"’我没有回答而离开了。确实,买山建屋居住,没有一处能够超过这里。
下山后,仍然穿过山坞往东走,一里,过里仁村。往东南走一里,来到蝗螂川北岸,向西边海口看去,有渡船,能够去茶埠墩,而向东眺望蝗螂川边,石崖高耸峻峭。先前从茶埠墩隔着蝗螂川向北看,在高低错落的峭石中,看得见一堵白墙,墙内好像有新茅屋;现在虽然被崖石遮挡,看不见白墙的影子,但河水山石交错,很高的山峰插向空中,其中应当有奇特的美景,于是往东顺着走过去。来到山崖下,山脚直插水中,乱石绕在周围,于是从水石中间攀越。沿着山崖南面再往东,忽然看见石头上有迹印,顺着山崖直直上去,形势十分陡峻,悬挂在山崖上的迹印与山崖的倒影,都映在水中。正为往下看到的景色感到惊奇,又忽然听到咳嗽声从头顶上传下来,虽然抬头仰望看不见人影,却知道距离所建造的新茅屋不远了。又穿过向下覆盖的石头,白墙正好在穿过的石头上面。一个道士正在凿崖填路,迎接我进茅屋中坐。这间茅屋每边的长不过一丈多一点,窗子明亮,墙壁洁净,屋中没有供奉塑像,也没有烧火做饭的器具,大概是刚刚盖好,人还没有住进来。道士姓吴,就是西边海口村人,从前在外面经商,现在返回家乡,因而在这里建造洁净的房舍,可以称得上找到托身之处了。坐在茅屋中,上下左右,都是陡峭的石崖和身影相连。清澈的蝗螂川水在前方碧波荡漾,远方翠绿的群山环绕在外围;蝗螂川对岸的茶埠墩村,房舍缭绕,树影烟云,堤坝浪花,仿佛是镜中呈现出的美景;而川中扬着帆的商船像野鸭浮游,张着鱼网的打鱼船在波浪间出没,船只的影子跳跃在飘浮的云雾中,划桨的声音传出半边山,令人觉得仿佛置身在画屏中一样。
下山后,仍然往西走,半里,在海口村上了渡船。往南渡到茶埠墩街上,在主人家吃饭后,已经过了中午。茶埠墩有船,顺着蝗螂川行十里,到柴厂运盐渡滇池。我不能等,就从茶埠墩往西沿着蝗螂川的堤坝走。这条堤坝从茶埠墩往西到达平定哨,沿蝗螂川南岸而修筑。因为川水北边靠着北岸的大山往西流,而南岸山势层层叠叠,中间有很多小山坞,所以要修筑堤坝堵住川水。堤坝的南边,常有小溪从南部的峡谷中流出,溪水也顺着堤坝往下流。从堤坝上往西走,蝗螂川的河道逐渐狭窄,川流逐渐迅速。走了七里,有个村子紧靠堤坝,往北伸到蝗螂川边,堤坝中间有亭子、有石碑,就是所说的柴厂;按照碑刻旧名叫做汉厂,莫土官的盐铺就在这里。到这里川流急,石头多,逐渐不能行船,蝗螂川渐渐地随着山往西北转,堤坝跟着河流转。又往西北走了七里,河流往北紧靠着山注入峡谷,道路朝西越过山坞上坡。又走了二里,有几家人住在坡上,名平定哨。这时太阳还高,因当地人说前面途中没有旅店,于是停留在此。
山脉是从西边延伸过来,而不是从南边延伸过来。从三尖塘北面往西溯流走进山坞,其坞从西往东走向,坞中的水是三尖塘的上游。三里,山坞西部尽头处,有三座山峰排列:南边最高的就是南山又耸起的山峰;中间的一峰,是从南峰西侧绕着峡谷往北延伸,到这里耸立为中峰;北峰则是濒临滇池,往东延伸成为石将军、望鹤山的山脉。中峰的东边,有个村落位于山坞中,这是三尖村,晋宁州管辖的村落到此为止。往西沿着中峰而上,一里,与南峰相对的峡谷中,又拦水形成一个水塘,这个水塘比不上东边的三尖塘大,但地势则比三尖塘高。又平缓地往西而上,一里,翻越中峰山梁。从山梁上一直往西南走,是去新兴州的路;越过山梁往西北下去,是滇池南岸,是去昆阳州的路;因而晋宁州、昆阳州以这道山梁为界。从这里看昆阳州的新旧州治,都能一眼看到。直直地下半里,沿着滇池南部山的半山坡往西走,二里多,有一个村子在北边的山崖下,滇池水环绕在村前,这是赤蛔里,也是滇池岸边比较大的村落,但村里的田地则没有沟渠环绕。又往西从赤桐里后面越岭南上,不一会往西下,三里,有个村子坐落在南山北麓。绕着南山口往西走,于是西峡谷从中分开,从南往北走向,与西部山对夹形成山坞。其脊南端起自新兴州境内往北延伸的分支山脉,往西延伸的一支脉一直到昆阳新、旧州治,再往北延伸到旧寨村结束,往东延伸的一支脉就是赤酮里背靠的山,延伸到滇池岸边为止。山脊东部短,西部长,中间开阔平坦的山坞布满良田,一条小河从坞中穿过,也是从南往北流入滇池,是志书中记载的渠滥川。〔考阅隋书记载,史万岁担任行军总管,从蜻岭川到渠滥川,打败三十余部,应当就是指的此地。〕从东部山口横穿山坞往西走,正好和昆阳州新城相对,而走大路必须折向南,绕着东部山口往南进山,三里后才往西穿坞。取道坞中走三里,又顺着西部山麓往北走出去,一里半,走到昆阳州新城。又往北走一里半,到昆阳州旧城,这里位于滇池西南的转折处。昆阳州旧城有街道集市却没有城墙,新城有门楼城墙却没有民房,是因为三四年前,旧州治被入侵,所以选择地点建筑新城,而集市、房舍仍在原地。旧城的街道从南到北,西靠着山坡,东俯瞰滇池。到达时太阳已经偏西、急忙在街上吃饭。昆阳州有天酒泉、普照寺,因为没有奇特之处而顾不.上停留,于是往北行。
走了四里,逐渐上坡,越过一道向东突出的山坳。这座山从滇池西部横耸着伸出去,东端悬空在滇池中。道路穿越山坳往北伸下去,山北面的滇池海岸线又往西嵌入山坞。那向东突出的山峰,远远地看像悬空浮在水面上,而山峰西端其实和西部山相连。于是往西转穿越一道山坞,一共走了四里,又往北顺着滇池西崖的山麓行。五里,又有小山峰傍靠着山麓往东突出去,,j“山峰南面、北面都是湖山环抱,数十家人靠着小山峰居住,这是旧寨村。从旧寨村往北走,经过一道山坞,其坞开始从西往东走向,坞北边有一座山,也是从西往东走向,从这里能直视到滇池正中。往北走二里,抵达山下。直接登山朝北上,一里多,才顺着崩塌的山崖转向东往山腰上走。又走了一里多,顺着东岭往北绕,其岭的南、北、东三面都悬空在滇池中,东面正正地和罗藏山隔着滇池相对。这里寂静偏僻,与世隔绝,行人视为畏途。岭北又有一支脉,顺着滇池岸边往北延伸,也是从西向东走向,从这里可直视滇池正中,租这座山岭南北远远相对,其间形成峡谷,滇池水长驱直入峡谷中,其外滇池像转弯一样,其内对峙的山峰像门一样束住滇池水流,这座山岭是海口南岭。往北下去的地方,非常险峻陡峭,我考虑太阳已落山,驱赶马直接下山。二里,又顺着山坞往西进去,二里,往西翻越一座山坳。顺山坳往西下,环形的山坞很阔,坞中部是平坦的田地,滇池水流出后注入峡谷,到坞中形成纵贯的河流,就叫蝗螂川。二里,有个村庄依傍在坞中南山脚,从村庄经过。在平坦的田地间行走,往西北走四里,直接来到蝗螂川边。这里有村落、街道,濒临蝗螂川南岸,叫茶埠墩,就是所谓的海口街,海口街上有公馆,监察御史到云南省考查,一定亲自到海口,因为这里关系到一个省的水利情况、在这之前唐元鹤知州对我说,海口没有住处,可以去柴厂莫土官的盐肆中住;原来唐元鹤以访问的名义来巡视,经常住在他家;我询问柴厂距离海口还有六七里,而且太阳已经落山,所说的海门龙王庙,反而在这里以东二里处,又听阮玉湾说过,有石城风景名胜,也在海口,打算住在这里游访,于是不再往前走,寻找旅店投宿。
二十五日让两匹马返回晋宁州。我吃过饭就穿上草鞋往北去到蝗螂川边,看到蝗螂川北岸石崖凌空矗立,川流直接冲咬着石崖脚。询问所听到的石城名胜,当地人都不知道。只是往东指着包围在清澈湖水之中的龙王堂。于是沿着蝗螂川南岸,往东朝着河流上游走。二里,南岸的山也临川突起,河流反而离开北岸而逼近南岸,南岸山像崩塌一样嵌入水中、弯曲重叠,而北岸则山崖绕开来容纳民舍,这就是海门村,和南岸山崖仅相隔一水,距离不到半里,有沙洲浮在这咽喉一样的河道中间,沙洲往东朝向滇池,极尽吞吐滇池的气势;屹立在沙洲上的就是龙王堂。这时渡船在北岸村里,呼叫渡船而没有人答应。我攀爬南岸崖上的水洞,在湖水、山石中怡然自得,忘记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很久,北岸海门村的人划船过来,于是乘船过河登龙王堂。龙王堂位于蝗螂川流正中,东临海面,这时有还愿的人乘船而到,但龙王堂里却没有管香火的人;后面有重叠的楼房,是阮祥吾建造的。庙里有很多石碑,都是成化、弘治以后立的,巡抚、按察使视察、计划水利工程,疏通海口避免滇池水泛滥,从而形成滇池沿岸众多良田的情况都记在碑上,所以来云南视察的官员都首先到这里来。
从龙王堂出来过河到蝗螂川北岸,这里住家比较集中。其北面背靠的山有两层。第一层横列着往西边耸起,山上石头多,而西端最高,就是矗立在蝗螂川北岸的峭壁;第二层横列着往东边耸起,山上泥土多,而东边绕伸出去最远,就是错落耸出而尽头形成滇池北堤的山。两层山重叠在海门村背后,大概北起观音山,气势磅礴地延伸到这里为止。海门村村民都是阮家田庄的佃户。我先前询问阮玉湾新近构置的石城胜景,当地人谁也不知道,说阮家有坟地在东岸,我被错误地指引到了这里,才有村人说石城在里仁村。其村是锣锣寨,和茶埠墩正对,从这里有小路去,朝山背后的峡谷中往西行,三里可以到达。我于是不往东去阮家坟地,而往西走去找里仁村。就从村后翻过第一层石峰的山梁,朝北往下走,路旁有很多交错耸立的石头,北面也是开阔的山坞,但坞中没有小溪。一里,随着山坞往西转,已经到了蝗螂川北岸矗立的峭壁后面,原来这座山峰的南面紧接蝗螂川水,所以道路从山峰北面走。坞中有成千上万棵桃树,复盖山冈、布满壑谷,想像着这些桃树万紫千红、映红彩霞时的情景,令人嗤笑武陵、天台的桃花不过像一束小火把而已了。往西走一里,穿过桃林,则西边的山坞十分开阔,才看到耕地田埂交错,溪水哗哗流淌,西边有个村子坐落在北山下,知道这就是里仁村了。原来这座山坞的正南部石山矗立,西部到里仁村为止,山坞濒临蝗螂川之处,也有一个村子紧靠川水,这是海口村,和茶埠墩隔川相对,村里有渡船。这座山坞的东北面翻过山坡,西北面顺着峡谷,都有路,一共六十里就到省会了。而里仁村位于坞中北山下,走半里来到村子东边,看到泉水从路上流过,山崖间草木丛生、绿树成荫,山上有神庙,大概龙潭水从庙下面流出。东坞没有泉水,所以都是旱地;西坞因为有泉水,所以广泛地开辟良田。从里仁村西边绕着山往北走,西坞很深,这座山坞从北边的峡谷中伸出来,一直往南伸到海口村。从村西绕着走的山上有很多枷同人蹲卧、站立般的石头,山下有很多有洞的石崖,有一个洞两道门都朝西边开出去。我感到这里很奇特,向当地人询问,知道石城还在山坞西边的岭上,石城下面也有泉水,可以顺着水流而上。一共往北走了半里,就往西下山横穿山坞,坞中也有一条水沟从北往南伸去,只是沟中干涸无水。过水沟往西上,一共半里,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泉水从西山上树根下涌出,积聚成小水潭,潭里的水往东边、南边分流出去。从水潭西边上岭,半里,就看到岭头石峰石块涌起,有的像锥子尖耸,有的像门户夹道,有的像灵芝擎起而形成石台,有的像云朵卧地而形成墙壁。于是顺着石头之间的缝隙,绕着山坡往上走,坠着壑沟而下。顶上中部低洼,石头都环绕洼地形成外墙,东面陡峭的石块如同森林,西南面弯形覆盖下来的石壁耸立,南面就是我翻过山梁而下的地方,北面则有曲折的石洞,若离若合之间,一块石头从空中坠下来挡在关口,下面覆盖成门样的空间,而出入都从这里。被石壁围着的洼地之中,底部平坦而没有水,可以盖房子,这就是所说的石城。穿过北面的石门出去,那里的石头更像树木分枝、花尊簇拥,石头都是青色质地黑色纹彩,棱角分明,边缘锋利,和其他山上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有两个牧童,领着我顺山崖往东转,再次走入一列石头队伍之中,又看到石壁包围的一片地区,这片地区只有东面像门一样地容纳客人进出,中间有僧徒打坐的石屋,架好床板的床,都是天然生成的。从石围出去逐渐往南走,回头看石门旁边,有个深远的石洞,急忙转身回来钻洞。从石洞中穿进去,出来又是石围之中,才觉得从石门进入石围,不如从石洞进入更奇妙。估计石围的背后,就是石城中往东看去有如同森林般的陡峭石块所在地。从石洞中出来,抬头眺望石洞上面,石峰层层叠叠,高耸无比。又有一位老年锣锣披着兽皮走过来,带着我和他一起攀登。登上去的地方如同众多的高台错落而立,环绕’着中洼地而峙立在石城东部。往东眺望海门村,天空像明镜一样光亮,往西俯视洼地底部,青绿色的石块瓣瓣可数,而隔着山崖看西峰如弯隆覆盖显得更高。于是下峰,又越过南面的山梁,绕到西面的山峰,就看到弯形崖壁之上,还有后层山峰分开耸列,中间是敞开的峡谷。往东坠入陡坑而下,其后则土山高拥,上面背靠屏风般的山峰,耸立的石头,有的顶上覆盖着石板,有的从中剖成倾斜的窗格。石崖侧壁上有两个鼻孔一样的小洞,群峰从洞露出时隐时现,有蜂蜜淋在石洞下面,小洞是崖蜂的蜂巢。两个牧童说:“三个月以前当地人用火烟熏蜂子取蜂蜜,蜂子离开小洞已经很长时间了,到如今才又成为蜂巢。”两个牧童争着用草去塞小洞,洞里的蜂子就发出像铜鼓一样的嗡嗡声。登高观览了很久,才从陡坑的北面,往东顺着悬崖而下。经过石围东面的石门外,其景致仍然让人一步一回首,不忍离去。在登临之前从里仁村看这座山,峰顶上耸立着一丛石头,赶不上晋宁州石将军峰的雄伟壮丽,等到达后才知道这里山石闭合曲折,层次丰富,造形玲珑,变化莫测,集秀美于一身而独具奇异,仙境的确不能只凭外表去寻求。原来这座山峰西靠大山,是大山往东伸出的一支脉,峰顶中部低洼,棱角分明的石头暴露在洼地之内,不像其它山那样因为暴露在外表而显得奇妙;只是山峰上没有飞瀑冲流的晶莹水波,山峰中没有披刑斩棘的攀壁梯道,不免成为野兔狐狸的巢穴。老锣锣说:“这些石头间隙中的土地最适宜种茶,种出的茶叶味道超出其他地方。现在阮氏已经买下这山,准备建造庙宇、建盖房屋,招集净侣来开辟这片美丽的土地。您难道就是招来的人吗?"’我没有回答而离开了。确实,买山建屋居住,没有一处能够超过这里。
下山后,仍然穿过山坞往东走,一里,过里仁村。往东南走一里,来到蝗螂川北岸,向西边海口看去,有渡船,能够去茶埠墩,而向东眺望蝗螂川边,石崖高耸峻峭。先前从茶埠墩隔着蝗螂川向北看,在高低错落的峭石中,看得见一堵白墙,墙内好像有新茅屋;现在虽然被崖石遮挡,看不见白墙的影子,但河水山石交错,很高的山峰插向空中,其中应当有奇特的美景,于是往东顺着走过去。来到山崖下,山脚直插水中,乱石绕在周围,于是从水石中间攀越。沿着山崖南面再往东,忽然看见石头上有迹印,顺着山崖直直上去,形势十分陡峻,悬挂在山崖上的迹印与山崖的倒影,都映在水中。正为往下看到的景色感到惊奇,又忽然听到咳嗽声从头顶上传下来,虽然抬头仰望看不见人影,却知道距离所建造的新茅屋不远了。又穿过向下覆盖的石头,白墙正好在穿过的石头上面。一个道士正在凿崖填路,迎接我进茅屋中坐。这间茅屋每边的长不过一丈多一点,窗子明亮,墙壁洁净,屋中没有供奉塑像,也没有烧火做饭的器具,大概是刚刚盖好,人还没有住进来。道士姓吴,就是西边海口村人,从前在外面经商,现在返回家乡,因而在这里建造洁净的房舍,可以称得上找到托身之处了。坐在茅屋中,上下左右,都是陡峭的石崖和身影相连。清澈的蝗螂川水在前方碧波荡漾,远方翠绿的群山环绕在外围;蝗螂川对岸的茶埠墩村,房舍缭绕,树影烟云,堤坝浪花,仿佛是镜中呈现出的美景;而川中扬着帆的商船像野鸭浮游,张着鱼网的打鱼船在波浪间出没,船只的影子跳跃在飘浮的云雾中,划桨的声音传出半边山,令人觉得仿佛置身在画屏中一样。
下山后,仍然往西走,半里,在海口村上了渡船。往南渡到茶埠墩街上,在主人家吃饭后,已经过了中午。茶埠墩有船,顺着蝗螂川行十里,到柴厂运盐渡滇池。我不能等,就从茶埠墩往西沿着蝗螂川的堤坝走。这条堤坝从茶埠墩往西到达平定哨,沿蝗螂川南岸而修筑。因为川水北边靠着北岸的大山往西流,而南岸山势层层叠叠,中间有很多小山坞,所以要修筑堤坝堵住川水。堤坝的南边,常有小溪从南部的峡谷中流出,溪水也顺着堤坝往下流。从堤坝上往西走,蝗螂川的河道逐渐狭窄,川流逐渐迅速。走了七里,有个村子紧靠堤坝,往北伸到蝗螂川边,堤坝中间有亭子、有石碑,就是所说的柴厂;按照碑刻旧名叫做汉厂,莫土官的盐铺就在这里。到这里川流急,石头多,逐渐不能行船,蝗螂川渐渐地随着山往西北转,堤坝跟着河流转。又往西北走了七里,河流往北紧靠着山注入峡谷,道路朝西越过山坞上坡。又走了二里,有几家人住在坡上,名平定哨。这时太阳还高,因当地人说前面途中没有旅店,于是停留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