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徐霞客游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里没有摆渡的船,必须仍然回到北边再次从中坊渡渡河。”这时我已经兴致勃发,不可逆转,便让舒龙山回去,而我到路边去打探道路。随后向南经过张真人墓。墓碑是元朝时皇帝诏令赵松雪撰作并书写的,碑是挖开山石,凿成环形壁而凿成的。又走一里,越过一座小桥,从桥头岔路往东向溪边走,那溪直逼五面峰下。大概此溪发源于江湖山,从花桥以下就可航船,行六十里,往西北到罗塘,又二十里到此处,沿溪流航行,是通往福建的近路,沿溪往北转运的都是纸炭之类的物品。我们到溪边时刚好有两只船停在岸边,但没有船夫。随后有一人来到,叫他为我们摆渡,他立即把船划了过来。过了溪向东走一里,从五面峰西北面进入山隘中,这才知道此山尽是石崖盘结对峙,中间破裂开,并排耸立,间隔远近不一,但对立着的形态相同。顺着路抵达弯隆的岩石下面,拾级而上,见到个石台,石台上连缀着两块手掌似的石崖。从石台向南下去的石阶,宣垂山沟底部;向西上去的石阶,直绕到山巅。我心想,从南面下去就是一线天,从西面上去就是五面峰。我们先登五面峰,攀着石瞪往上爬一里左右就到了最高处,于是向南俯瞰西华山,向东俯瞰夹立的石壁,向西俯瞰南边的溪流,向北俯瞰贵溪城池,都在一指手、一回头间。然而忽然下起了山雨,僧人留我们吃了点心,我们便跌跌撞撞地下了山。仍旧从前面走过的石瞪往南下到一线天,那里两边石崖并排夹峙,向上矗立,直通南边的山峡就是从峰顶往下裂开的那个,这是直峡。路到了夹壁中忽然折向东,穿过向下悬坠着的石头间的缝隙,又见到了横峡。横峡上下都是直立的石壁,弯处直处两边都仅隔一线,抵达横峡东面尽头后又进入一个山坞,让人觉得仿佛不再是人世间了!由山坞向南走,望见两边的山崖上,弯隆的岩石和曲折迂回的洞穴,到处都是。山坞的最南端抵达西华山,因为已经从五面峰上俯瞰过它的景象,便不再登山。
仍然往回走,出了一线天,向北翻越一座山岭,走两里,折向东,进入小隐岩。这岩也是整座山自东向西环转,南面相连而北面豁缺,岩石都是上面弯隆而下面内缩,裂分成平直的洞穴,可以在其中建房休息。岩后面有宋代人洪驹父书写的一段文字:"’宣和某某年我由徐岩往上走,两里后,又到射虎岩。”回想徐岩这个名称,前些日子在驶往弋阳县的船上已经得知与我家有关,而到了这地方忽然忘记没能想起来,崖壁间的文字像是专门提醒我似的,子是赶忙出岩来询问,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它在何处。旋即又听说有座称、’为峨嵋岩的,在小隐岩东南面三里,我心中以为它是徐岩的另一个名,便急忙前往。于是从到罗塘去的大道上,翻过一座岭,这才往北转进山中,山上竹子树木高大茂盛,岩石高高隆起,但因佛家子弟在岩间架构房屋累砌墙壁,那岩已经不再是本来面目,而且我弄清了它不是徐岩。刚想下山,大雨又下起来,当时已过中午,于是在岩中吃饭。吃完饭,雨停下来。询问到仙桥的路,正好有个知道的人告诉说:“从这里去有条小路。顺山向东走,然后穿过山坞向北,四里就可到达。”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而行。路非常荒僻,忽隐忽现,或者不时地岔向东西两边,几乎成了迷津。走了许久,越过一座山,忽然看见一座高高拱架的天然石桥,离得很近。等下到山谷中前往时,又看不清它在哪里。这大概是因为望着虽然近,但中间隔着石崖、山坞,转眼间方向变换了,一下子不容易发现。不久,直抵达石桥下,一块大石头高高横跨在两边山峰低凹处,上部环拱,如同圆筒,中间辟成门洞,两端的石头盘曲而下形成桥柱,石桥顶部平整如台,正如人工累砌建造而成的。从石桥的东面,可以顺崖壁登到它的顶上;石桥西面,有一块石头相距三丈多,高高地盘踞在桥旁边,如同一个坐在那里守护石桥的人。我先到桥下,仰视桥顶高高隆起,圆而齐整,距地面不下几十丈;等登上桥漫步,就觉得桥修长宽广,平坦笔直,那横贯空中的长虹和织女在七夕驱使喜鹊搭起的仙桥,恐怕都比不上这座石桥。向西走两里,快要到象山时,打听所说的徐岩,终究没有结果。后遇到一个老翁,他告诉说:“从我住房后面往南进去就是;以前叫徐岩,如今是朝真宫,它是鬼谷子修道的地方,现在已经荒废湮没了。不等到明天早晨找不到那里,今天已经天晚,姑且过去探问象山的一些情况还可以。”我因打算明天早晨要出发,便强迫静闻和我一道向南朝着一个山峡走进去。开始时还有路,逐渐进去路就逐渐消失,两边的山崖都很幽深。我们不顾丛草荆棘,直下到峡底,两边石崖相夹的尽头处,狭窄得立不下脚。当时天逐渐黑下来,我们步履艰难地从荆棘中往回走,走出山谷已经辩不清路了,大概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三个山坞。看到西面又有一个山坞,走过去却没有找到进去的路;这时听到有人高声呼喊,过了好久,才知道路在西面,于是得以进入山坞中。山谷的左边高高的山崖盘曲连绵,一进去就有一个幽深的岩洞,岩洞外面挂着飞瀑。岩洞中的两个僧人都是新到这里托宿的,向他们打听,他们也不知道这里是否是徐岩,我想应该就是所称的朝真宫了。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二层。从黑暗走出山谷,又往西而后折向南探寻象山,那地方虽然墨暗中但有路可循,象山的两座石崖向前伸突出来,中、间的山坞不深但四周峻峭,山坞中间耸立着一个牌坊。牌坊以内有个分为前后两重的祠堂,祠位在前堂但房屋已坍塌,后堂未坍塌但里面是空的。穿过祠堂往里走,听到崖壁间有人的讲话声,赶忙踏着石级找上去,原来有户人家住在岩洞中。有一人拿着火把走出来,他是守护祠堂的人,姓杨,他领我从崖壁右边登上仰止亭。此亭高悬在崖壁边缘,四面空透,青山环映,在亭上仰头可以观览高峻的山峰,俯首可以窥视幽深的沟谷,令人流连忘返。姓杨的因为天黑已久,街上的更鼓已经敲过,担心渡口无人摆渡,便搀扶着我在黑暗中走了两里,送我们到达中坊渡渡口边。他告诉我,他父亲已经八十八岁,但饭量还很好。我想他大概是个孝顺而知礼的人。我们喊了溪流对岸的船将我们摆渡到南关,又走一里多,抵达舒家旅店休息。这此游览,从崖壁间发现了徐岩这个名称,在昏黑中足迹踏遍了草个峡谷,溪南面的各处胜景一览无余,而其中的仙桥:一线天两处奇观,又可以说是平生所游胜景中最绝妙的,不止是这地方的最佳风景名胜。
那里没有摆渡的船,必须仍然回到北边再次从中坊渡渡河。”这时我已经兴致勃发,不可逆转,便让舒龙山回去,而我到路边去打探道路。随后向南经过张真人墓。墓碑是元朝时皇帝诏令赵松雪撰作并书写的,碑是挖开山石,凿成环形壁而凿成的。又走一里,越过一座小桥,从桥头岔路往东向溪边走,那溪直逼五面峰下。大概此溪发源于江湖山,从花桥以下就可航船,行六十里,往西北到罗塘,又二十里到此处,沿溪流航行,是通往福建的近路,沿溪往北转运的都是纸炭之类的物品。我们到溪边时刚好有两只船停在岸边,但没有船夫。随后有一人来到,叫他为我们摆渡,他立即把船划了过来。过了溪向东走一里,从五面峰西北面进入山隘中,这才知道此山尽是石崖盘结对峙,中间破裂开,并排耸立,间隔远近不一,但对立着的形态相同。顺着路抵达弯隆的岩石下面,拾级而上,见到个石台,石台上连缀着两块手掌似的石崖。从石台向南下去的石阶,宣垂山沟底部;向西上去的石阶,直绕到山巅。我心想,从南面下去就是一线天,从西面上去就是五面峰。我们先登五面峰,攀着石瞪往上爬一里左右就到了最高处,于是向南俯瞰西华山,向东俯瞰夹立的石壁,向西俯瞰南边的溪流,向北俯瞰贵溪城池,都在一指手、一回头间。然而忽然下起了山雨,僧人留我们吃了点心,我们便跌跌撞撞地下了山。仍旧从前面走过的石瞪往南下到一线天,那里两边石崖并排夹峙,向上矗立,直通南边的山峡就是从峰顶往下裂开的那个,这是直峡。路到了夹壁中忽然折向东,穿过向下悬坠着的石头间的缝隙,又见到了横峡。横峡上下都是直立的石壁,弯处直处两边都仅隔一线,抵达横峡东面尽头后又进入一个山坞,让人觉得仿佛不再是人世间了!由山坞向南走,望见两边的山崖上,弯隆的岩石和曲折迂回的洞穴,到处都是。山坞的最南端抵达西华山,因为已经从五面峰上俯瞰过它的景象,便不再登山。
仍然往回走,出了一线天,向北翻越一座山岭,走两里,折向东,进入小隐岩。这岩也是整座山自东向西环转,南面相连而北面豁缺,岩石都是上面弯隆而下面内缩,裂分成平直的洞穴,可以在其中建房休息。岩后面有宋代人洪驹父书写的一段文字:"’宣和某某年我由徐岩往上走,两里后,又到射虎岩。”回想徐岩这个名称,前些日子在驶往弋阳县的船上已经得知与我家有关,而到了这地方忽然忘记没能想起来,崖壁间的文字像是专门提醒我似的,子是赶忙出岩来询问,但没有一个人知道它在何处。旋即又听说有座称、’为峨嵋岩的,在小隐岩东南面三里,我心中以为它是徐岩的另一个名,便急忙前往。于是从到罗塘去的大道上,翻过一座岭,这才往北转进山中,山上竹子树木高大茂盛,岩石高高隆起,但因佛家子弟在岩间架构房屋累砌墙壁,那岩已经不再是本来面目,而且我弄清了它不是徐岩。刚想下山,大雨又下起来,当时已过中午,于是在岩中吃饭。吃完饭,雨停下来。询问到仙桥的路,正好有个知道的人告诉说:“从这里去有条小路。顺山向东走,然后穿过山坞向北,四里就可到达。”我们按那人所说的而行。路非常荒僻,忽隐忽现,或者不时地岔向东西两边,几乎成了迷津。走了许久,越过一座山,忽然看见一座高高拱架的天然石桥,离得很近。等下到山谷中前往时,又看不清它在哪里。这大概是因为望着虽然近,但中间隔着石崖、山坞,转眼间方向变换了,一下子不容易发现。不久,直抵达石桥下,一块大石头高高横跨在两边山峰低凹处,上部环拱,如同圆筒,中间辟成门洞,两端的石头盘曲而下形成桥柱,石桥顶部平整如台,正如人工累砌建造而成的。从石桥的东面,可以顺崖壁登到它的顶上;石桥西面,有一块石头相距三丈多,高高地盘踞在桥旁边,如同一个坐在那里守护石桥的人。我先到桥下,仰视桥顶高高隆起,圆而齐整,距地面不下几十丈;等登上桥漫步,就觉得桥修长宽广,平坦笔直,那横贯空中的长虹和织女在七夕驱使喜鹊搭起的仙桥,恐怕都比不上这座石桥。向西走两里,快要到象山时,打听所说的徐岩,终究没有结果。后遇到一个老翁,他告诉说:“从我住房后面往南进去就是;以前叫徐岩,如今是朝真宫,它是鬼谷子修道的地方,现在已经荒废湮没了。不等到明天早晨找不到那里,今天已经天晚,姑且过去探问象山的一些情况还可以。”我因打算明天早晨要出发,便强迫静闻和我一道向南朝着一个山峡走进去。开始时还有路,逐渐进去路就逐渐消失,两边的山崖都很幽深。我们不顾丛草荆棘,直下到峡底,两边石崖相夹的尽头处,狭窄得立不下脚。当时天逐渐黑下来,我们步履艰难地从荆棘中往回走,走出山谷已经辩不清路了,大概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三个山坞。看到西面又有一个山坞,走过去却没有找到进去的路;这时听到有人高声呼喊,过了好久,才知道路在西面,于是得以进入山坞中。山谷的左边高高的山崖盘曲连绵,一进去就有一个幽深的岩洞,岩洞外面挂着飞瀑。岩洞中的两个僧人都是新到这里托宿的,向他们打听,他们也不知道这里是否是徐岩,我想应该就是所称的朝真宫了。这是象山东面的第二层。从黑暗走出山谷,又往西而后折向南探寻象山,那地方虽然墨暗中但有路可循,象山的两座石崖向前伸突出来,中、间的山坞不深但四周峻峭,山坞中间耸立着一个牌坊。牌坊以内有个分为前后两重的祠堂,祠位在前堂但房屋已坍塌,后堂未坍塌但里面是空的。穿过祠堂往里走,听到崖壁间有人的讲话声,赶忙踏着石级找上去,原来有户人家住在岩洞中。有一人拿着火把走出来,他是守护祠堂的人,姓杨,他领我从崖壁右边登上仰止亭。此亭高悬在崖壁边缘,四面空透,青山环映,在亭上仰头可以观览高峻的山峰,俯首可以窥视幽深的沟谷,令人流连忘返。姓杨的因为天黑已久,街上的更鼓已经敲过,担心渡口无人摆渡,便搀扶着我在黑暗中走了两里,送我们到达中坊渡渡口边。他告诉我,他父亲已经八十八岁,但饭量还很好。我想他大概是个孝顺而知礼的人。我们喊了溪流对岸的船将我们摆渡到南关,又走一里多,抵达舒家旅店休息。这此游览,从崖壁间发现了徐岩这个名称,在昏黑中足迹踏遍了草个峡谷,溪南面的各处胜景一览无余,而其中的仙桥:一线天两处奇观,又可以说是平生所游胜景中最绝妙的,不止是这地方的最佳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