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极品通灵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来这事情是得从苏大人说起,这苏大人就是苏轼苏东坡了。
苏轼虽然文才了得,但如何做官识人却是他的短板,但有时的短板却能成为他的长处。有一个被列为北宋末年六奸贼之一的高俅,就是被他推荐出来,从而混迹北宋政坛,最终才能飞黄腾达的。
苏轼这一看似并不高明的推荐,却无意中拯救了苏氏一门的子孙后代。
高俅的发迹史时,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样样粗通,还颇能诗书词赋。后经熟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把他转荐到了“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高俅凭着精通蹴鞠,偶然结识了当时的端王赵佶。后来赵佶成为宋徽宗,高俅从此平步青云,做了堂堂大宋朝的太尉。
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的破落户子弟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实在不简单,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苏大学士,也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
高俅原本是苏轼府中的一名行走小吏,苏轼是个惜才如命的人,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
宋哲宗元祐八年,苏轼自翰林学士出任中山府知府。
这不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苏轼明白今后的日子凶多吉少,为了不连累后起之秀高俅,在推荐给翰林院长官不行后,便将他举荐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即王诜。
这是苏轼的铁哥们儿,所以高俅在驸马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赵佶,因有文采,精蹴鞠,故很得赵佶赏识。
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是为宋徽宗。此后高俅便走了红运,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又升为枢密使相。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的父亲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哥哥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所以说,苏轼是高俅能混迹于北宋政坛,最后飞黄腾达的第一推手。
再说苏轼,这个不会当官的大文豪,由于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屡屡遭贬,元祐八年,力主重新起用司马光的宣仁皇太后逝世,宋哲宗亲政了。
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大学士对他的提拔之恩,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周济打点他们的生活。
北宋末年,元祐党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些人不许做官,连进京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即使在流放安置之处,也时常受到当地官员的凌辱和困窘,有的甚至被迫害而死。苏轼的子孙在那样的逆境中,能得到朝廷高官高俅的庇护,实属不易,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
宋朝官员是有荐士传统的,他们往往把举荐人才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其间也有不少没良心的货色,一旦得势,不仅翻脸不认人,反过来还要抵毁举荐他们的恩人。
譬如,欧阳修举荐了一个叫蒋之奇的监察御史,不久,蒋之奇为了巴结更“有用”的人,反过来污蔑欧阳修和他儿媳不尴不尬,“帷薄不修”,差点儿没把欧阳修气死。
苏轼这个人也喜欢荐士,而且一生磊落豪侠,从不对人设防,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
当苏轼是另外一回事情,其他的罪过高俅的人下场都非常凄惨,比如王进教头,也就是史进的师父,曾经教训过高俅,最后被高俅给追杀了,后来才有了之... -->>
原来这事情是得从苏大人说起,这苏大人就是苏轼苏东坡了。
苏轼虽然文才了得,但如何做官识人却是他的短板,但有时的短板却能成为他的长处。有一个被列为北宋末年六奸贼之一的高俅,就是被他推荐出来,从而混迹北宋政坛,最终才能飞黄腾达的。
苏轼这一看似并不高明的推荐,却无意中拯救了苏氏一门的子孙后代。
高俅的发迹史时,说他原本是开封府一个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样样粗通,还颇能诗书词赋。后经熟人介绍,来到京城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士家,董将士不想留他,于是把他转荐到了“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只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便又把他介绍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此后高俅凭着精通蹴鞠,偶然结识了当时的端王赵佶。后来赵佶成为宋徽宗,高俅从此平步青云,做了堂堂大宋朝的太尉。
这位“小苏学士”究竟是何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把一个卑微的破落户子弟推荐给当朝驸马爷。原来,这位“小苏学士”实在不简单,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苏大学士,也就是人人熟知的“东坡居士”苏轼。
高俅原本是苏轼府中的一名行走小吏,苏轼是个惜才如命的人,见高俅的文章颇具风采,故而很欣赏他。
宋哲宗元祐八年,苏轼自翰林学士出任中山府知府。
这不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苏轼明白今后的日子凶多吉少,为了不连累后起之秀高俅,在推荐给翰林院长官不行后,便将他举荐给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即王诜。
这是苏轼的铁哥们儿,所以高俅在驸马府中一住就是七年,直到哲宗元符三年,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端王赵佶,因有文采,精蹴鞠,故很得赵佶赏识。
事有凑巧,一个月后哲宗驾崩,端王即皇帝位,是为宋徽宗。此后高俅便走了红运,受到徽宗的不次迁拜,数年后官至节度使,又升为枢密使相。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的父亲高敦复升为节度使,哥哥高伸也借着高俅的势焰,位居显臣之列,其子弟皆为郎官,一门荣耀至极。所以说,苏轼是高俅能混迹于北宋政坛,最后飞黄腾达的第一推手。
再说苏轼,这个不会当官的大文豪,由于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屡屡遭贬,元祐八年,力主重新起用司马光的宣仁皇太后逝世,宋哲宗亲政了。
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大学士对他的提拔之恩,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周济打点他们的生活。
北宋末年,元祐党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些人不许做官,连进京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即使在流放安置之处,也时常受到当地官员的凌辱和困窘,有的甚至被迫害而死。苏轼的子孙在那样的逆境中,能得到朝廷高官高俅的庇护,实属不易,甚至可以说是个奇迹。
宋朝官员是有荐士传统的,他们往往把举荐人才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其间也有不少没良心的货色,一旦得势,不仅翻脸不认人,反过来还要抵毁举荐他们的恩人。
譬如,欧阳修举荐了一个叫蒋之奇的监察御史,不久,蒋之奇为了巴结更“有用”的人,反过来污蔑欧阳修和他儿媳不尴不尬,“帷薄不修”,差点儿没把欧阳修气死。
苏轼这个人也喜欢荐士,而且一生磊落豪侠,从不对人设防,是个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
当苏轼是另外一回事情,其他的罪过高俅的人下场都非常凄惨,比如王进教头,也就是史进的师父,曾经教训过高俅,最后被高俅给追杀了,后来才有了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