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公冶长第五 (2/2)
笔趣阁 www.bibiquge.com,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言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或仁或义,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其实自然天性,故云:“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云“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者,案易乾卦云:“乾,元亨利贞。”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谓天之体性,生养万物,善之大者,莫善施生,元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长也。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而会聚,故云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贞者,事之干”者,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此明天之德也。天本无心,岂造元亨利贞之德也?天本无心,岂造元亨利贞之名也?但圣人以人事托之,谓此自然之功,为天之四德也。此但言元亨者,略言之也。天之为道,生生相续,新新不停,故曰日新也。以其自然而然,故谓之道。云“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者,言人禀自然之性,及天之自然之道,皆不知所以然而然,是其理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曰:“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疏]“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正义曰:此章言子路之志也。子路于夫子之道,前有所闻,未能及行,唯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曰:“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谥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曰:“敏者,识之疾也。下问,谓凡在已下者。”
[疏]“子贡”至“文也”
正义曰:此章言文为美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者,言文是谥之美者,故问卫大夫孔圉有何善行,而得谓之闻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者,此夫子为子贡说文子之美行也。敏者,疾也。下问,问凡在己下者。言文子知识敏疾,而又好学,有所未辨,不羞耻于问己下之人。有此美行,是以谥谓之文也。
注“孔曰”至“谥也”
正义曰:云“孔文子,卫大夫孔圉”者,左传文也。云“文,谥也”者,案谥法云:“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孔曰:“子产,郑大夫公孙侨。”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疏]“子谓”至“也义”
正义曰:此章美子产之德。“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者,孔子评论郑大夫子产,事上使下有君子之道四焉,下文是也。“其行已也恭”者,一也,言已之所行,常能恭顺,不违忤于物也。“其事上也敬”者,二也,言承事在已上之人及君亲,则忠心复加谨敬也。“其养民也惠”者,三也,言爱养于民,振乏周无以恩惠也。“其使民也义”者,四也。义,宜也。言役使下民,皆于礼法得宜,不妨农也。
注“孔曰”至“孙侨”
正义曰:案左传,子产,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名侨。公子之子称公孙。襄三十年执郑国之政,故云郑大夫公孙侨也。公子发字子国,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据后而言,故后或谓之国侨。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周曰:“齐大夫。晏,姓。平,谥。名婴。”
[疏]“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正义曰:此章言齐大夫晏平仲之德。凡人轻交易绝,平仲则久而愈敬,所以为善。
注“周曰”至“名婴”
正义曰:云“齐大夫。晏,姓。平,谥。名婴”者,案左传文知之,是晏桓子之子也。谥法:“治而清省曰平。”
子曰:“臧文仲居蔡,包曰:“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文,谥也。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僭也。”山节藻棁,包曰:“节者,栭也。刻镂为山。棁者,梁上楹,画为藻文。言其奢侈。”何如其知也?”孔曰:“非时人谓之为知。”
[疏]“子曰”至“知也”
正义曰:此章明臧文仲不知也。“子曰:臧文仲居蔡”者,蔡,国君之守龟名也,而鲁大夫臧文仲居守之,言其僭也。“山节”者,节,
栭也,刻镂为山形,故云山节也。“藻棁”者,藻,水草有文者也。棁,梁上短柱也。画为藻文,故云藻棁。此言其奢侈也。“何如其知也”者,言僭奢若此,是不知也,所以非时人谓之为知。
注“包曰”至“僭也”
正义曰:云“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者,案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则辰是公子彄曾孙也。彄字子臧,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故姓曰臧也。云“文,谥也”者,谥法云:“道德博厚曰文。”云“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僭也”者,汉书食货志云:“元龟为蔡。”家语称“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是大蔡为大龟,蔡是龟之名耳。郑玄、包咸皆云出蔡地,因以为名,未知孰是。食货志云:“龟不盈尺,不得为宝。”故知此龟长尺二寸,此国君之守龟。臧氏为大夫而居之,故云僭也。
注“包曰”至“奢侈”
正义曰:云“节者,栭也”者,释宫文。云“刻镂为山棁者,梁上楹,画为藻文”者,释宫云:“杗瘤谓之梁,其上楹谓之棁,栭谓之楶。”郭璞曰:“棁,侏儒柱也。楶即栌也。”此言山节者,谓刻镂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藻棁”者,谓画梁上短柱为藻文也。此是天子庙饰,而文仲僭为之,故言其奢侈。文二年左传仲尼谓之“作虚器”言有其器而无其位,故曰虚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孔曰:“令尹子文,楚大夫,姓斗名穀,字于菟。”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但闻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孔曰:“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曰:“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疏]“子张”至“得仁”
正义曰:此章明仁之难成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者,弟子子张问于孔子曰:“楚大夫令尹子文,三被任用,仕为令尹之官,而无喜见于颜色。三被已退,无愠怼之色。旧令尹之政令规矩,必以告新令尹,虑其未晓也。”子文有此美行,子张疑可谓仁,故问曰:“何如?”“子曰:忠矣”者,孔子答之,为行如此,是忠臣也。“曰:仁矣乎”者,子张复问子文此德可谓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如其所说,但闻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者,此子张又举齐大夫陈文子之行而问孔子也。崔子,崔杼也,为齐大夫,作乱弑其君光。陈文子恶之,故家虽富有马十乘谓四十匹也,而辄捐弃,违去之。至于他国,亦遇其乱,陈文子则曰“犹吾齐大夫崔子也”而违去之。复往一他邦,则又曰“犹吾齐大夫崔子也”而违去之。为行若此,其人何如?“子曰:清矣”者,孔子答言,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可止者,可谓清洁矣。“曰:仁矣乎”者,子张意其为仁,故复问之曰:“可以为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据其所闻,但是清耳,未知他行,安得仁乎?”
注“孔曰”至“于菟”
正义曰:案宣四年左传云:“初,若敖娶于云阝,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云阝,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穀于菟。实为令尹子文。”是也。令尹,宰也。周礼六卿,太宰为长,遂以宰为上卿之号。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宣十二年左传云“蒍敖为宰”是也。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楚官多以尹为名,皆取其正直也。
注“孔曰”至“去之”
正义曰:云“皆齐大夫”者,并见春秋,故知之。云“崔杼作乱”者,左襄二十五年。云“四十匹马”者,古以四马其驾一车,因谓四匹为乘。经言十乘,故知四十匹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郑曰:“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文,谥也。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
[疏]“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正义曰:此章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皆三思之然后乃行,常寡过咎。孔子闻之,曰:“不必及三思,但再思之,斯亦可矣。”
注“郑曰”至“三思”
正义曰:案春秋文六年经书“秋,季孙行父如晋”左传曰:“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杜预云:“所谓文子三思。”故知“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也。谥法云:“道德博厚曰文。”
子曰:“甯武子,马曰:“卫大夫宁俞。武,谥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曰:“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
[疏]“子曰”至“及也”
正义曰:此章美卫大夫甯武子之德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者,此其德也。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者,言有道则知,人或可及;佯愚似实,不可及也。
注“马曰:卫大夫甯俞。武,谥也”
正义曰:案春秋文四年:“卫侯使甯俞来聘。”左传曰:“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燕,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杜元凯注云:“此其愚不可及也。”是甯武子即甯俞也。谥法云:“刚強直理曰武。”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曰:“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故曰:‘吾党之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
[疏]“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正义曰:此章孔子在陈既久,言其欲归之意也。与,语辞。再言“归与”者,思归之深也。狂者,进取也。简,大也。斐然,文章貌。言我所以归者,以吾乡党之中,未学之小子等,进取大道,妄作穿凿,斐然而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故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也。不即归而言此者,恐人怪已,故托此为辞耳。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国名。”
[疏]“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正义曰:此章美伯夷、叔齐二人之行。不念旧时之恶而欲报复,故希为人所怨恨也。
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国名”
正义曰:案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太史公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者,是也。孤竹,北方之远国名。地里志:“辽西令支有孤竹城。”应劭曰:“故伯夷国。”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孔曰:“微生,姓,名高,鲁人也。”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孔曰:“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疏]“子曰”至“与之”
正义曰:此章明直者不应委曲也。“孰谓微生高直”者,孰,谁也。孔子曰:“谁言鲁人微生高性行正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者,此孔子言其不直之事。醯,醋也。诸,之也。或有一人就微生高乞醯,时自无之,即可答云无。高乃乞之其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孔曰:“足恭,便僻貌。”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曰:“左丘明,鲁太史。”匿怨而友其人,孔曰:“心内相怨而外诈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疏]“子曰”至“耻之”
正义曰:此章言鲁太史左丘明与圣同耻之事。“巧言、令色、足恭”者,孔以为,巧好言语,令善颜色,便僻其足以为恭,谓前却俯仰以足为恭也。一曰:足,将树切。足,成也。谓巧言令色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者,左丘明,鲁太史,受春秋经于仲尼者也。耻此诸事不为,适合孔子之意,故云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者,友,亲也;匿,隐也。言心内隐其相怨,而外貌诈相亲友也。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者,亦俱耻而不为也。
注“孔曰:足恭,便僻”貌。
正义曰:此读足如字。便僻,谓便习盘僻其足以为恭也。
注“左丘明,鲁太史”
正义曰:汉书艺文志文也。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曰:“憾,恨也。”颜渊曰:“愿无伐善,孔曰:“不自称己之善。”无施劳。”孔曰:“不以劳事置施于人。”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曰:“怀,归也。”
[疏]“颜渊”至“怀之”
正义曰:此章仲尼、颜渊、季路各言其志也。“颜渊、季路侍”者,弟子侍孔子也。卑在尊旁曰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者,尔,女也;盍,何不也。夫子谓二弟子曰:“何不各言女心中之所志也?”“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者,憾,恨也。衣裘以轻者为美,言原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而被敝之而无恨也。此重义轻财之志也。“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者,夸功曰伐。言原不自称伐己之善,不置施劳役之事于人也。此仁人之志也。“子路曰:原闻子之志”者,二子各言其志毕,子路复问夫子曰:“原闻子之志。”古者称师曰子。“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者,此夫子之志也。怀,归也。言已原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朋友信,已待之以不欺也。少者,归己施之以恩惠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包曰:“讼,犹责也。言人有过,莫能自责。”
[疏]“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有过,莫能自责也。讼,犹责也。已,终也。吾未见有人能自见其已过而内自责者也。言将终不复见,故云已矣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疏]“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正义曰:此章夫子言己勤学也。十室之邑,邑之小者也。其邑虽小,亦不诬之,必有忠信如我者焉,但不如我之好学不厌也。卫瓘读“焉,为虔切”为下句首。焉,犹安也。言十室之邑虽小,必有忠信如我者也,安不如我之好学也?言亦不如我之好学也,义并得通,故具存焉。
‘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言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或仁或义,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其实自然天性,故云:“性者,人之所受以生也。”云“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者,案易乾卦云:“乾,元亨利贞。”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谓天之体性,生养万物,善之大者,莫善施生,元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长也。嘉,美也。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而会聚,故云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者,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而和同也。“贞者,事之干”者,言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使物皆得干济。此明天之德也。天本无心,岂造元亨利贞之德也?天本无心,岂造元亨利贞之名也?但圣人以人事托之,谓此自然之功,为天之四德也。此但言元亨者,略言之也。天之为道,生生相续,新新不停,故曰日新也。以其自然而然,故谓之道。云“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者,言人禀自然之性,及天之自然之道,皆不知所以然而然,是其理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曰:“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疏]“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正义曰:此章言子路之志也。子路于夫子之道,前有所闻,未能及行,唯恐后有闻不得并行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曰:“孔文子,卫大夫孔圉。文,谥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曰:“敏者,识之疾也。下问,谓凡在已下者。”
[疏]“子贡”至“文也”
正义曰:此章言文为美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者,言文是谥之美者,故问卫大夫孔圉有何善行,而得谓之闻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者,此夫子为子贡说文子之美行也。敏者,疾也。下问,问凡在己下者。言文子知识敏疾,而又好学,有所未辨,不羞耻于问己下之人。有此美行,是以谥谓之文也。
注“孔曰”至“谥也”
正义曰:云“孔文子,卫大夫孔圉”者,左传文也。云“文,谥也”者,案谥法云:“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孔曰:“子产,郑大夫公孙侨。”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疏]“子谓”至“也义”
正义曰:此章美子产之德。“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者,孔子评论郑大夫子产,事上使下有君子之道四焉,下文是也。“其行已也恭”者,一也,言已之所行,常能恭顺,不违忤于物也。“其事上也敬”者,二也,言承事在已上之人及君亲,则忠心复加谨敬也。“其养民也惠”者,三也,言爱养于民,振乏周无以恩惠也。“其使民也义”者,四也。义,宜也。言役使下民,皆于礼法得宜,不妨农也。
注“孔曰”至“孙侨”
正义曰:案左传,子产,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名侨。公子之子称公孙。襄三十年执郑国之政,故云郑大夫公孙侨也。公子发字子国,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据后而言,故后或谓之国侨。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周曰:“齐大夫。晏,姓。平,谥。名婴。”
[疏]“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正义曰:此章言齐大夫晏平仲之德。凡人轻交易绝,平仲则久而愈敬,所以为善。
注“周曰”至“名婴”
正义曰:云“齐大夫。晏,姓。平,谥。名婴”者,案左传文知之,是晏桓子之子也。谥法:“治而清省曰平。”
子曰:“臧文仲居蔡,包曰:“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文,谥也。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僭也。”山节藻棁,包曰:“节者,栭也。刻镂为山。棁者,梁上楹,画为藻文。言其奢侈。”何如其知也?”孔曰:“非时人谓之为知。”
[疏]“子曰”至“知也”
正义曰:此章明臧文仲不知也。“子曰:臧文仲居蔡”者,蔡,国君之守龟名也,而鲁大夫臧文仲居守之,言其僭也。“山节”者,节,
栭也,刻镂为山形,故云山节也。“藻棁”者,藻,水草有文者也。棁,梁上短柱也。画为藻文,故云藻棁。此言其奢侈也。“何如其知也”者,言僭奢若此,是不知也,所以非时人谓之为知。
注“包曰”至“僭也”
正义曰:云“臧文仲,鲁大夫臧孙辰”者,案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则辰是公子彄曾孙也。彄字子臧,公孙之子以王父字为氏,故姓曰臧也。云“文,谥也”者,谥法云:“道德博厚曰文。”云“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僭也”者,汉书食货志云:“元龟为蔡。”家语称“漆雕平对孔子云:‘臧氏有守龟,其名曰蔡。文仲三年而为一兆,武仲三年而为二兆。’”是大蔡为大龟,蔡是龟之名耳。郑玄、包咸皆云出蔡地,因以为名,未知孰是。食货志云:“龟不盈尺,不得为宝。”故知此龟长尺二寸,此国君之守龟。臧氏为大夫而居之,故云僭也。
注“包曰”至“奢侈”
正义曰:云“节者,栭也”者,释宫文。云“刻镂为山棁者,梁上楹,画为藻文”者,释宫云:“杗瘤谓之梁,其上楹谓之棁,栭谓之楶。”郭璞曰:“棁,侏儒柱也。楶即栌也。”此言山节者,谓刻镂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藻棁”者,谓画梁上短柱为藻文也。此是天子庙饰,而文仲僭为之,故言其奢侈。文二年左传仲尼谓之“作虚器”言有其器而无其位,故曰虚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孔曰:“令尹子文,楚大夫,姓斗名穀,字于菟。”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但闻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孔曰:“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孔曰:“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疏]“子张”至“得仁”
正义曰:此章明仁之难成也。“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者,弟子子张问于孔子曰:“楚大夫令尹子文,三被任用,仕为令尹之官,而无喜见于颜色。三被已退,无愠怼之色。旧令尹之政令规矩,必以告新令尹,虑其未晓也。”子文有此美行,子张疑可谓仁,故问曰:“何如?”“子曰:忠矣”者,孔子答之,为行如此,是忠臣也。“曰:仁矣乎”者,子张复问子文此德可谓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如其所说,但闻其忠事,未知其仁也。“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者,此子张又举齐大夫陈文子之行而问孔子也。崔子,崔杼也,为齐大夫,作乱弑其君光。陈文子恶之,故家虽富有马十乘谓四十匹也,而辄捐弃,违去之。至于他国,亦遇其乱,陈文子则曰“犹吾齐大夫崔子也”而违去之。复往一他邦,则又曰“犹吾齐大夫崔子也”而违去之。为行若此,其人何如?“子曰:清矣”者,孔子答言,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可止者,可谓清洁矣。“曰:仁矣乎”者,子张意其为仁,故复问之曰:“可以为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者,孔子答言:“据其所闻,但是清耳,未知他行,安得仁乎?”
注“孔曰”至“于菟”
正义曰:案宣四年左传云:“初,若敖娶于云阝,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云阝,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穀,谓虎于菟,故命之曰斗穀于菟。实为令尹子文。”是也。令尹,宰也。周礼六卿,太宰为长,遂以宰为上卿之号。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宣十二年左传云“蒍敖为宰”是也。令,善也;尹,正也,言用善人正此官也。楚官多以尹为名,皆取其正直也。
注“孔曰”至“去之”
正义曰:云“皆齐大夫”者,并见春秋,故知之。云“崔杼作乱”者,左襄二十五年。云“四十匹马”者,古以四马其驾一车,因谓四匹为乘。经言十乘,故知四十匹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郑曰:“季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文,谥也。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寡过,不必及三思。”
[疏]“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正义曰:此章美鲁大夫季文子之德。文子忠而有贤行,其举事皆三思之然后乃行,常寡过咎。孔子闻之,曰:“不必及三思,但再思之,斯亦可矣。”
注“郑曰”至“三思”
正义曰:案春秋文六年经书“秋,季孙行父如晋”左传曰:“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杜预云:“所谓文子三思。”故知“文子,鲁大夫季孙行父”也。谥法云:“道德博厚曰文。”
子曰:“甯武子,马曰:“卫大夫宁俞。武,谥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曰:“佯愚似实,故曰不可及也。”
[疏]“子曰”至“及也”
正义曰:此章美卫大夫甯武子之德也。“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者,此其德也。若遇邦国有道,则显其知谋。若遇无道,则韬藏其知而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者,言有道则知,人或可及;佯愚似实,不可及也。
注“马曰:卫大夫甯俞。武,谥也”
正义曰:案春秋文四年:“卫侯使甯俞来聘。”左传曰:“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燕,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杜元凯注云:“此其愚不可及也。”是甯武子即甯俞也。谥法云:“刚強直理曰武。”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曰:“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故曰:‘吾党之小子,狂简者进取于大道,妄作穿凿以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
[疏]“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正义曰:此章孔子在陈既久,言其欲归之意也。与,语辞。再言“归与”者,思归之深也。狂者,进取也。简,大也。斐然,文章貌。言我所以归者,以吾乡党之中,未学之小子等,进取大道,妄作穿凿,斐然而成文章,不知所以裁制,故我当归以裁之耳。遂归也。不即归而言此者,恐人怪已,故托此为辞耳。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孔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国名。”
[疏]“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正义曰:此章美伯夷、叔齐二人之行。不念旧时之恶而欲报复,故希为人所怨恨也。
注“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孤竹,国名”
正义曰:案春秋少阳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长也。夷,谥。叔齐名智,字公达,伯夷之弟。齐亦谥也。”太史公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者,是也。孤竹,北方之远国名。地里志:“辽西令支有孤竹城。”应劭曰:“故伯夷国。”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孔曰:“微生,姓,名高,鲁人也。”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孔曰:“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疏]“子曰”至“与之”
正义曰:此章明直者不应委曲也。“孰谓微生高直”者,孰,谁也。孔子曰:“谁言鲁人微生高性行正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者,此孔子言其不直之事。醯,醋也。诸,之也。或有一人就微生高乞醯,时自无之,即可答云无。高乃乞之其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孔曰:“足恭,便僻貌。”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曰:“左丘明,鲁太史。”匿怨而友其人,孔曰:“心内相怨而外诈亲。”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疏]“子曰”至“耻之”
正义曰:此章言鲁太史左丘明与圣同耻之事。“巧言、令色、足恭”者,孔以为,巧好言语,令善颜色,便僻其足以为恭,谓前却俯仰以足为恭也。一曰:足,将树切。足,成也。谓巧言令色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者,左丘明,鲁太史,受春秋经于仲尼者也。耻此诸事不为,适合孔子之意,故云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者,友,亲也;匿,隐也。言心内隐其相怨,而外貌诈相亲友也。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者,亦俱耻而不为也。
注“孔曰:足恭,便僻”貌。
正义曰:此读足如字。便僻,谓便习盘僻其足以为恭也。
注“左丘明,鲁太史”
正义曰:汉书艺文志文也。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孔曰:“憾,恨也。”颜渊曰:“愿无伐善,孔曰:“不自称己之善。”无施劳。”孔曰:“不以劳事置施于人。”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曰:“怀,归也。”
[疏]“颜渊”至“怀之”
正义曰:此章仲尼、颜渊、季路各言其志也。“颜渊、季路侍”者,弟子侍孔子也。卑在尊旁曰侍。“子曰:盍各言尔志”者,尔,女也;盍,何不也。夫子谓二弟子曰:“何不各言女心中之所志也?”“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者,憾,恨也。衣裘以轻者为美,言原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而被敝之而无恨也。此重义轻财之志也。“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者,夸功曰伐。言原不自称伐己之善,不置施劳役之事于人也。此仁人之志也。“子路曰:原闻子之志”者,二子各言其志毕,子路复问夫子曰:“原闻子之志。”古者称师曰子。“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者,此夫子之志也。怀,归也。言已原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朋友信,已待之以不欺也。少者,归己施之以恩惠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包曰:“讼,犹责也。言人有过,莫能自责。”
[疏]“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正义曰:此章疾时人有过,莫能自责也。讼,犹责也。已,终也。吾未见有人能自见其已过而内自责者也。言将终不复见,故云已矣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疏]“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正义曰:此章夫子言己勤学也。十室之邑,邑之小者也。其邑虽小,亦不诬之,必有忠信如我者焉,但不如我之好学不厌也。卫瓘读“焉,为虔切”为下句首。焉,犹安也。言十室之邑虽小,必有忠信如我者也,安不如我之好学也?言亦不如我之好学也,义并得通,故具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