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万历外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亮道:“正是!读书作文章,要想有所进益,良师益友必不可少。我在外游学数年,结识了一些朋友,也算小有长进,但与西安府士子还有不少差距,故而放弃下一科,努力用功几年再做打算。”
杨铮奇道:“即如此,子明相公为何不继续游学呢?”
吕成亮面露讪色,道:“若再不回来娶妻生子,我大父就要将我从族中除名了。”
杨铮哑然道:“原来如此。这确是大事,耽误不得。”这位吕相公应当是二十四五岁年纪,居然还未婚配,于此际实是少有,怪不得他大父竟以除名为威胁。
吕成亮道:“婚期或在明秋,到时你可要来喝杯酒哦!”
杨铮道:“一定,一定!”
吕成亮在杨铮家里坐了一个多时辰才告辞离去。这一番交谈,倒让杨铮颇有收获。
杨铮自幼长于杨家坪,所接触的都是专心务地的农人族亲。最远也只去过秦州城,所识不过胡喜子、古常勇寥寥数人。身边最有见识的人,倒是月盈这个丫头。可月盈碍于年龄、阅历,所知相对有限,关于科举的了解更是零碎,给不了他太多的信息。吕成亮身为秀才,又在外游学数年,见识自然不一般。有这样一个“朋友”交流,倒不是件坏事。
之前两人初见时,杨铮还当吕成亮是个倨傲之人。可几次接触下来,却发现这位吕相公人还是比较随和的,并且很健谈。
……
……
次日一早,杨铮离了杨家坪,动身前往秦州城,月盈受其母张氏之命一同随行照顾。另外杨正山还指派了两个族中小辈作他的伴当,都是十七八岁的壮实青年。
虽说这年头还算太平,眼下农活也正忙着,可在老族长看来,把杨铮看顾好比什么都重要。杨铮虽心智早熟,但终究只是个十岁的娃娃,多两个壮实后生跟着,可防小人心生歹念。这两个青年在族中辈份较低,一名黑娃,一名栓子,都要唤杨铮作“叔”的,老族长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快行至吕家崖的大木桥处,见一书生手持书卷立在桥头低声吟诵,正是吕成亮。桥下一个十二三的小厮倚树而立,似是他的书童。
走到近前,杨铮拱手道:“子明相公,这么早就起来用功了。”
吕成亮闻声抬起头来,拱手笑道:“我若不早些出来相候,岂不是等不到你了。”
杨铮奇道:“子明相公等我有何事?”
吕成亮道:“没甚么事情。我要进城访友,正好与你作个伴,十里路上也有个人说话。”
杨铮道:“那就一起走吧。”
吕成亮却没有就走,上下打量了杨铮一眼,拉他到一旁轻声说道:“小友也算是读书人了,这般装束去州署衙门,怕是有些不妥吧?”
杨铮身上即是平常居家衣着:粗布短褐,灰裤麻鞋。若在国初,这般衣着并无不得体之处,农家子弟本就如此。然而世易时移,他这一身在田间自无不妥,去衙门见知州却不甚得体了,非但不会让人觉得淳朴,反而会被视为不知礼数,怕是连知州都会觉得面上无光。
想到此节,杨铮不禁笑着摇了下头,道:“子明相公说的是。但我家中再无别样衣裳,等下进了城再做打算吧。”
吕成亮道:“城中店铺,怕是一时间难觅合体成衣。你若不嫌弃,我家中有些旧时衣裳,依你身量倒也穿得。”
杨铮点头道:“如此也好。”
吕成亮轻吁口气,召来书童,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又道:“我们头前先走,你脚程快些赶上来。”那书童应了,小跑着去了吕家崖。
杨铮道:“子明相公何以如释重负一般,是担心我不听你之言么?”
吕成亮向杨铮做了个请行的手势,笑道:“那日一言不合,你转身就走,焉知你会不会恼。”
二人并肩过桥,向北行去。杨铮也笑道:“你既是好意,我为何要恼?世风如此,遵行便是,标新立异又有何益,济不得事又徒惹人生厌。若当真看不惯,那就努力上进,有朝一日做个引领世风之人。”
吕成亮讶异道:“小友这番见解大是不凡,成亮佩服。”
杨铮道:“相公谬赞了。”
吕成亮将手中书卷收了起来。杨铮朝书封面上看了一眼,问道:“子明相公所选本经是《尚书》?”
吕成亮道:“正是。适才读《禹贡》,书中说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其景象何其让人向往。如今秦州之田土,连中等都称不得。关中虽好些,却也比不得江南膏腴之地了。”
亮道:“正是!读书作文章,要想有所进益,良师益友必不可少。我在外游学数年,结识了一些朋友,也算小有长进,但与西安府士子还有不少差距,故而放弃下一科,努力用功几年再做打算。”
杨铮奇道:“即如此,子明相公为何不继续游学呢?”
吕成亮面露讪色,道:“若再不回来娶妻生子,我大父就要将我从族中除名了。”
杨铮哑然道:“原来如此。这确是大事,耽误不得。”这位吕相公应当是二十四五岁年纪,居然还未婚配,于此际实是少有,怪不得他大父竟以除名为威胁。
吕成亮道:“婚期或在明秋,到时你可要来喝杯酒哦!”
杨铮道:“一定,一定!”
吕成亮在杨铮家里坐了一个多时辰才告辞离去。这一番交谈,倒让杨铮颇有收获。
杨铮自幼长于杨家坪,所接触的都是专心务地的农人族亲。最远也只去过秦州城,所识不过胡喜子、古常勇寥寥数人。身边最有见识的人,倒是月盈这个丫头。可月盈碍于年龄、阅历,所知相对有限,关于科举的了解更是零碎,给不了他太多的信息。吕成亮身为秀才,又在外游学数年,见识自然不一般。有这样一个“朋友”交流,倒不是件坏事。
之前两人初见时,杨铮还当吕成亮是个倨傲之人。可几次接触下来,却发现这位吕相公人还是比较随和的,并且很健谈。
……
……
次日一早,杨铮离了杨家坪,动身前往秦州城,月盈受其母张氏之命一同随行照顾。另外杨正山还指派了两个族中小辈作他的伴当,都是十七八岁的壮实青年。
虽说这年头还算太平,眼下农活也正忙着,可在老族长看来,把杨铮看顾好比什么都重要。杨铮虽心智早熟,但终究只是个十岁的娃娃,多两个壮实后生跟着,可防小人心生歹念。这两个青年在族中辈份较低,一名黑娃,一名栓子,都要唤杨铮作“叔”的,老族长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快行至吕家崖的大木桥处,见一书生手持书卷立在桥头低声吟诵,正是吕成亮。桥下一个十二三的小厮倚树而立,似是他的书童。
走到近前,杨铮拱手道:“子明相公,这么早就起来用功了。”
吕成亮闻声抬起头来,拱手笑道:“我若不早些出来相候,岂不是等不到你了。”
杨铮奇道:“子明相公等我有何事?”
吕成亮道:“没甚么事情。我要进城访友,正好与你作个伴,十里路上也有个人说话。”
杨铮道:“那就一起走吧。”
吕成亮却没有就走,上下打量了杨铮一眼,拉他到一旁轻声说道:“小友也算是读书人了,这般装束去州署衙门,怕是有些不妥吧?”
杨铮身上即是平常居家衣着:粗布短褐,灰裤麻鞋。若在国初,这般衣着并无不得体之处,农家子弟本就如此。然而世易时移,他这一身在田间自无不妥,去衙门见知州却不甚得体了,非但不会让人觉得淳朴,反而会被视为不知礼数,怕是连知州都会觉得面上无光。
想到此节,杨铮不禁笑着摇了下头,道:“子明相公说的是。但我家中再无别样衣裳,等下进了城再做打算吧。”
吕成亮道:“城中店铺,怕是一时间难觅合体成衣。你若不嫌弃,我家中有些旧时衣裳,依你身量倒也穿得。”
杨铮点头道:“如此也好。”
吕成亮轻吁口气,召来书童,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又道:“我们头前先走,你脚程快些赶上来。”那书童应了,小跑着去了吕家崖。
杨铮道:“子明相公何以如释重负一般,是担心我不听你之言么?”
吕成亮向杨铮做了个请行的手势,笑道:“那日一言不合,你转身就走,焉知你会不会恼。”
二人并肩过桥,向北行去。杨铮也笑道:“你既是好意,我为何要恼?世风如此,遵行便是,标新立异又有何益,济不得事又徒惹人生厌。若当真看不惯,那就努力上进,有朝一日做个引领世风之人。”
吕成亮讶异道:“小友这番见解大是不凡,成亮佩服。”
杨铮道:“相公谬赞了。”
吕成亮将手中书卷收了起来。杨铮朝书封面上看了一眼,问道:“子明相公所选本经是《尚书》?”
吕成亮道:“正是。适才读《禹贡》,书中说雍州‘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其景象何其让人向往。如今秦州之田土,连中等都称不得。关中虽好些,却也比不得江南膏腴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