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大风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不能不发言?”
“不能。”
“能不能发言不表态?”
“不能。”
躺在地上那位在接连听到两个“不能”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你知道么?但凡某人让某人“不什么”的时候,就一定意味着某人干涉了某人的自由。你懂自由么?我相信你懂。如果你懂,那么你就不应该将你的意见强加于我,让我遵从你的否定或肯定,以你之善凸我之恶。我姑且不去思量你这种凌驾是否存在功利的目的,我仅仅相信你的动机是为我好。“
面对那声沉重的叹息,这位悠闲地踱着方步,轻松地回答道。
“现在为止,我认为我对你的劝阻还是站在你的立场考虑的。我成而上比,不存在功利。并且我的意见不足以干涉你们无所不“欲”其极的所谓意志自由。我的感知大多承传于你,所以我更加认为我有必要提醒你、你的行为要和你所接受的知识、思考内外一致。”
“最近你一直倾心思考“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等等。但你的行为怎么又能犯了“知也者,争之器也”的错误呢?这不是知与行的相悖么?无知者无畏,不足怪也。但知出乎争,争出乎名,德荡乎名,不善也。我担心你因知与识的不断开阔,会陷入话语霸权的圈子里,失去了理性的德性。”
地上那位不断的变换姿势同时,语重心长的说道。
“任何一个类名、实名、私名,在早期创造这个名的时候或者仅仅是当事者的某种便于辨别的一种指谓。但是当这个名成为公名的时候,它则必然成为、代表了某个群体、某个人或显性或隐性的凸出某种价值趋向。而由词汇所组成的话语,警句,名言,则更是这种隐性的价值观念的核心。“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既是如此。它们仅仅代表了他们的处世所依据的价值观。他们之所以成为警句也仅仅是某些人认可这种对世界事物的价值判定。但这些话是不是唯一的绝对正确的价值判定,有待商榷。”
“生存的艰难让我试图尝试遵循“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但遵循这些话的前提是必须绝情弃智的。这很艰难。因为这违反了自然的,生命的进化规律,违背了人的进化本性。知而不争,知而不辩,等于进而不进,取而不取,上而不上,生而不生。非圣人所不能,何其难也!”
“古人云:知而不争,谓之不忠。我言而不争,表而非此非彼。以理化情,当小善也。”
这位已经坐在了椅子上,从后面看去只露出一个头。
“言而不争是非,表而无关此、彼,照之于道,自然最好。但人非利而不生,不要因别人对你的褒贬而宠辱若惊,沉迷于某种精神的胜利。古人因为清醒的看到人为物役,所以谈勿以物喜,物以物悲。或‘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岂不知今人不但人为物役,更是津津乐道于‘人为言役’。”
“古来圣贤皆有止欲、寡欲、灭欲、无欲之说,好像欲为万恶之源。其实不然,欲望的存在本就是生命进化的本能。真的要是止了,寡了,灭了,那么饭也不用吃了,色干脆也就免了,人也就没了。”
“有部电影将欲望具象化成一个没有思维的婴儿,他唯一的意识就是“吃”看见什么吃什么,人给什么,吃什么。吃而不胖。最终将这个化身为欲望的婴儿改造“帮助“其成为’祸害’的是人,是人的感情。虽然欲望寄生于人的主体之内,但是如果分析欲与情各自在人这一主体内所衍生到外界的作用,欲的位置要比情被动的多。你看其它生命体也有欲望,但是就是因为他们无情或寡情,所以也才能更为准确的根据欲望的力量,而非情的力量,去寻找抵达存在的目的。
“我们无法对欲做出任何改造的行为来,欲的本身也就是生命的本身。所谓止欲、寡欲、灭欲、无欲者,准确的应当说‘止情、寡情、灭情、无情’。”
躺在地上的这位蜷缩着身子,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
“难怪情欲一词情在先,而欲在后。‘情欲’的确是有道理啊!欲为生命之‘本’,情为生存之‘能’。”
“人性者欲也,欲也者,私也。欲生情,情生万物。”
“还不睡,明天上班你又起不来了。”隔壁的传来一声大喊。随着开关的声响地上躺着那个人也随着灯光消失了。透过窗帘的点点月光洒落在屋子里,床上只有一个人。
2005-7-8
“能不能不发言?”
“不能。”
“能不能发言不表态?”
“不能。”
躺在地上那位在接连听到两个“不能”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你知道么?但凡某人让某人“不什么”的时候,就一定意味着某人干涉了某人的自由。你懂自由么?我相信你懂。如果你懂,那么你就不应该将你的意见强加于我,让我遵从你的否定或肯定,以你之善凸我之恶。我姑且不去思量你这种凌驾是否存在功利的目的,我仅仅相信你的动机是为我好。“
面对那声沉重的叹息,这位悠闲地踱着方步,轻松地回答道。
“现在为止,我认为我对你的劝阻还是站在你的立场考虑的。我成而上比,不存在功利。并且我的意见不足以干涉你们无所不“欲”其极的所谓意志自由。我的感知大多承传于你,所以我更加认为我有必要提醒你、你的行为要和你所接受的知识、思考内外一致。”
“最近你一直倾心思考“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等等。但你的行为怎么又能犯了“知也者,争之器也”的错误呢?这不是知与行的相悖么?无知者无畏,不足怪也。但知出乎争,争出乎名,德荡乎名,不善也。我担心你因知与识的不断开阔,会陷入话语霸权的圈子里,失去了理性的德性。”
地上那位不断的变换姿势同时,语重心长的说道。
“任何一个类名、实名、私名,在早期创造这个名的时候或者仅仅是当事者的某种便于辨别的一种指谓。但是当这个名成为公名的时候,它则必然成为、代表了某个群体、某个人或显性或隐性的凸出某种价值趋向。而由词汇所组成的话语,警句,名言,则更是这种隐性的价值观念的核心。“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既是如此。它们仅仅代表了他们的处世所依据的价值观。他们之所以成为警句也仅仅是某些人认可这种对世界事物的价值判定。但这些话是不是唯一的绝对正确的价值判定,有待商榷。”
“生存的艰难让我试图尝试遵循“知者不辩,辩者不知。”“大辩不言。”“辩也者,有不见也。”但遵循这些话的前提是必须绝情弃智的。这很艰难。因为这违反了自然的,生命的进化规律,违背了人的进化本性。知而不争,知而不辩,等于进而不进,取而不取,上而不上,生而不生。非圣人所不能,何其难也!”
“古人云:知而不争,谓之不忠。我言而不争,表而非此非彼。以理化情,当小善也。”
这位已经坐在了椅子上,从后面看去只露出一个头。
“言而不争是非,表而无关此、彼,照之于道,自然最好。但人非利而不生,不要因别人对你的褒贬而宠辱若惊,沉迷于某种精神的胜利。古人因为清醒的看到人为物役,所以谈勿以物喜,物以物悲。或‘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岂不知今人不但人为物役,更是津津乐道于‘人为言役’。”
“古来圣贤皆有止欲、寡欲、灭欲、无欲之说,好像欲为万恶之源。其实不然,欲望的存在本就是生命进化的本能。真的要是止了,寡了,灭了,那么饭也不用吃了,色干脆也就免了,人也就没了。”
“有部电影将欲望具象化成一个没有思维的婴儿,他唯一的意识就是“吃”看见什么吃什么,人给什么,吃什么。吃而不胖。最终将这个化身为欲望的婴儿改造“帮助“其成为’祸害’的是人,是人的感情。虽然欲望寄生于人的主体之内,但是如果分析欲与情各自在人这一主体内所衍生到外界的作用,欲的位置要比情被动的多。你看其它生命体也有欲望,但是就是因为他们无情或寡情,所以也才能更为准确的根据欲望的力量,而非情的力量,去寻找抵达存在的目的。
“我们无法对欲做出任何改造的行为来,欲的本身也就是生命的本身。所谓止欲、寡欲、灭欲、无欲者,准确的应当说‘止情、寡情、灭情、无情’。”
躺在地上的这位蜷缩着身子,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
“难怪情欲一词情在先,而欲在后。‘情欲’的确是有道理啊!欲为生命之‘本’,情为生存之‘能’。”
“人性者欲也,欲也者,私也。欲生情,情生万物。”
“还不睡,明天上班你又起不来了。”隔壁的传来一声大喊。随着开关的声响地上躺着那个人也随着灯光消失了。透过窗帘的点点月光洒落在屋子里,床上只有一个人。
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