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省委大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春风调到西江省当了省委书记,面对人心惶惶的干部队伍,从安抚人心的角度,要选拔几个本地出身的干部进入省委常委班子。论资历,论能力,排来排去,马正红就进入了他的视野。于是,马正红就和范一弓、高天民一起,当选了省委常委。当时他和范一弓都是刚刚五十出头,高天民五十五,年龄相对大些。
马正红在临海市一呆就是八年多,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这才把他和范一弓换了一下位置,马正红到河东市,范一弓到临海市,说是干部交流,是正常的干部调动,其实大家都明白,是王一鸣玩弄的手腕。省委书记,大权独揽,他不可能让你一个省委常委长期呆在一个地方,那样你长期经营下去,就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了。
走,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对于范一弓来说,是走下坡路;相对的,对于马正红来说,他是走上坡路。因为现在的河东市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那是非常突出的,临海市根本没有办法比。
去年,西江省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河东地区和河东市合并,桂江地区和桂江市合并,江城市周边也新划进来几个县,这样,整个西江省就出来三个重点发展的龙头城市。北部是桂江市,中部是河东市,南部是江城市。这就是西江省新的发展战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龙头城市带动整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新组建的河东市,不仅包括原来的四区两县,而且接收了原来河东地区的六个县,这样,河东市管辖的范围就有四区八县,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七百多万,成了仅次于江城市的大市。
马正红在这里当市委书记,自然各方面的影响力比在临海市那样的中等城市要大多了。河东市是工业大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业重镇,工业种类齐全,钢铁、机械、化工、造纸、食品、烟草、纺织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号称产业工人六十万。整个河东市市区人口当时也就是一百万出头,家家都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八十年代是河东市最辉煌的年代,国有企业的工人曾经创造了河东市历史上最辉煌纪录。工业总产值曾经进入全国城市二十强,是名符其实的工业名城。那个时候,河东人最引以自豪的是,自己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用的家用电器,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都是河东本地制造,河东的工业产品畅销全国。工人工资高,生活好,男的找老婆条件都高了许多。
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政策突变,国有企业出现了倒闭潮,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企业被关停并转,后来国家又出台政策,允许企业破产、改制、拍卖,允许外资和私人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大批工人被强行推向社会,自谋生路。那个时候,电视里经常放这首歌——《从头再来》。歌词是这样写的: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至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许多工人就是听着这首歌,在心里暗暗地为自己鼓劲,走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创业。有的租了间门店,开始倒卖服装,干小吃店。找不到门路的,年纪大又没有技能的,只能当保安,当清洁工,或者在小饭店里洗菜、刷盘子。有的推三轮车,到工地上拉水泥,拉砖头,反正只要能赚钱,干什么的都有。还有的男男女女受不得苦,好吃懒做,就走上了不法的道路。男的坑蒙拐骗,女的在色情场所从事桑拿、按摩等色情服务。一时间整个河东市有几十万下岗失业工人,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那个时候,因为下岗、失业,几十万工人没有固定收入,谁到河东市当市长、市委书记,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工人是不是堵住了市政府、市委的大门口,到处是游行示威的人群。没办法,只能动用专政机关,警察、防暴队、武警部队,经常被派上用场。谁是领头的,抓起来,关几个月,其他的人就老实了。枪打出头鸟,慢慢地其他的人就都老实了。老百姓吗,还是老实善良的多,当官的耗得起,他们耗不起。他们要吃饭,要生存呐!时间长了,大家也都明白了,自己被这个社会彻底抛弃了,闹也没有用,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于是,街面上才逐渐消停起来。
河东市毕竟有几十年的工业基础,设备还在,产业工人还在,只要有资金,生产正常运行,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还是有销路的。于是逐渐缓过劲来,国有、私营、外资一起上,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改善,经济逐渐景气起来,河东市一批大型企业又恢复了元气,取得了更加辉煌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又开始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了西江省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这样的城市当一把手——市委书记,在全省的干部中那是相当有地位的。这也说明了马正红在王一鸣那里行情在看涨。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范志鹏一眼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都站在马路边,于是就提醒李耀说:“老板,马书记和蔡市长都来了,看这个样子,比较隆重,你还是下车吧!”
李耀说:“好,下车,和他们握握手,寒暄一下。”
于是,司机小胡在离人群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把丰田霸道停稳,范志鹏一扭身下车,为后面的李耀拉开车门。李耀缓缓地下来车,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带着一帮官员迎上来。
马正红老远就说:“李省长,新年好,欢迎啊欢迎。”说着双方握手,寒暄。
李耀说:“有劳你马老弟亲自远迎,实在是过了,过了。”论年龄,李耀大马正红一两岁,李耀没有当省长以前,两个人都是以兄弟相称。
马正红说:“应该的,应该的,李省长春节刚过就选择到我们市视察,是对我们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肯定,我们万分感激。”
市长蔡名扬是李耀的铁杆之一,他这个市长还是李耀推荐的。
蔡名扬原来在江城市市政府做常务副市长,上一次干部大调整,他就走了李耀的门子,说想下去当市长,随便哪个市都行,只要升了正厅级就心满意足了。
李耀在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两三年年时间里,对蔡名扬印象不错。李耀刚来的时候,对江城市的干部不熟悉,迫切需要发展一批马仔。
蔡名扬一看,巴结李耀比巴结市长范照斌更有价值,李耀是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范照斌才是正厅级,跟着范照斌肯定没有跟李耀有前途。
蔡名扬也是江城市土生土长的干部,从市委办公室的秘书起步,做过市委办公室的副主任,城中区区委副书记,团市委书记,城北区区长,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耀到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时候,他副厅级已经当了六年多了,想升官,就是苦于没有多少机会。为什么?因为上面没有什么大人物为他说话了。
在从政的二十多年里,蔡名扬也算是一帆风顺了。因为他父亲蔡武是江城市的老干部之一,蔡名扬也属于是标准的官二代。蔡武是南下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后担任过江城市江南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文革时期做过公社书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做过江南区的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以后升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退休之前,做过一届的市政协主席,从级别上来说,也属于正厅级干部了。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父亲蔡武的关照,蔡名扬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到江城市市委办公室做秘书,那个时候蔡武还在江南区当区委书记。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市委办公室,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办的事情。当然,必要的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的,要给市委秘书长打个招呼,请人家吃顿饭,送些礼物。那个时候,送钱也是不多的,一般的情况下送些名烟名酒之类的东西,就把事情办成了。
蔡名扬按部就班地从科员一路升迁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官运最好的,他父亲也特别看重他,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最少做到正厅级。
但到了副厅级这个级别后,蔡名扬升迁的步伐一下子慢了下来,六年换了两个位子,但是级别不变,还是副厅级。
蔡名扬一看,就有些心急,时间不等人啊,自己过几年就到五十岁了,如果还不能升迁为正厅级的官员,这一辈子就只能以副厅的级别退休了,怎么办?他思前想后,总结出一条原因:就是自己是寡妇睡觉——上面没有人。
在一个省里,正厅级的关键岗位就那么几十个,都在省委书记和省... -->>
杨春风调到西江省当了省委书记,面对人心惶惶的干部队伍,从安抚人心的角度,要选拔几个本地出身的干部进入省委常委班子。论资历,论能力,排来排去,马正红就进入了他的视野。于是,马正红就和范一弓、高天民一起,当选了省委常委。当时他和范一弓都是刚刚五十出头,高天民五十五,年龄相对大些。
马正红在临海市一呆就是八年多,王一鸣当了省委书记,这才把他和范一弓换了一下位置,马正红到河东市,范一弓到临海市,说是干部交流,是正常的干部调动,其实大家都明白,是王一鸣玩弄的手腕。省委书记,大权独揽,他不可能让你一个省委常委长期呆在一个地方,那样你长期经营下去,就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了。
走,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对于范一弓来说,是走下坡路;相对的,对于马正红来说,他是走上坡路。因为现在的河东市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力,那是非常突出的,临海市根本没有办法比。
去年,西江省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河东地区和河东市合并,桂江地区和桂江市合并,江城市周边也新划进来几个县,这样,整个西江省就出来三个重点发展的龙头城市。北部是桂江市,中部是河东市,南部是江城市。这就是西江省新的发展战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龙头城市带动整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新组建的河东市,不仅包括原来的四区两县,而且接收了原来河东地区的六个县,这样,河东市管辖的范围就有四区八县,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七百多万,成了仅次于江城市的大市。
马正红在这里当市委书记,自然各方面的影响力比在临海市那样的中等城市要大多了。河东市是工业大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业重镇,工业种类齐全,钢铁、机械、化工、造纸、食品、烟草、纺织等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号称产业工人六十万。整个河东市市区人口当时也就是一百万出头,家家都有在企业工作的员工。八十年代是河东市最辉煌的年代,国有企业的工人曾经创造了河东市历史上最辉煌纪录。工业总产值曾经进入全国城市二十强,是名符其实的工业名城。那个时候,河东人最引以自豪的是,自己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用的家用电器,什么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都是河东本地制造,河东的工业产品畅销全国。工人工资高,生活好,男的找老婆条件都高了许多。
九十年代中期之后,政策突变,国有企业出现了倒闭潮,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企业被关停并转,后来国家又出台政策,允许企业破产、改制、拍卖,允许外资和私人企业兼并国有企业。大批工人被强行推向社会,自谋生路。那个时候,电视里经常放这首歌——《从头再来》。歌词是这样写的:
昨天所有的荣誉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
今夜重又走入风雨
我不能随波浮沉
为了我至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心若在梦就在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许多工人就是听着这首歌,在心里暗暗地为自己鼓劲,走向了社会,开始了新的创业。有的租了间门店,开始倒卖服装,干小吃店。找不到门路的,年纪大又没有技能的,只能当保安,当清洁工,或者在小饭店里洗菜、刷盘子。有的推三轮车,到工地上拉水泥,拉砖头,反正只要能赚钱,干什么的都有。还有的男男女女受不得苦,好吃懒做,就走上了不法的道路。男的坑蒙拐骗,女的在色情场所从事桑拿、按摩等色情服务。一时间整个河东市有几十万下岗失业工人,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
那个时候,因为下岗、失业,几十万工人没有固定收入,谁到河东市当市长、市委书记,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工人是不是堵住了市政府、市委的大门口,到处是游行示威的人群。没办法,只能动用专政机关,警察、防暴队、武警部队,经常被派上用场。谁是领头的,抓起来,关几个月,其他的人就老实了。枪打出头鸟,慢慢地其他的人就都老实了。老百姓吗,还是老实善良的多,当官的耗得起,他们耗不起。他们要吃饭,要生存呐!时间长了,大家也都明白了,自己被这个社会彻底抛弃了,闹也没有用,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于是,街面上才逐渐消停起来。
河东市毕竟有几十年的工业基础,设备还在,产业工人还在,只要有资金,生产正常运行,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还是有销路的。于是逐渐缓过劲来,国有、私营、外资一起上,随着国家大环境的改善,经济逐渐景气起来,河东市一批大型企业又恢复了元气,取得了更加辉煌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又开始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成了西江省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这样的城市当一把手——市委书记,在全省的干部中那是相当有地位的。这也说明了马正红在王一鸣那里行情在看涨。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范志鹏一眼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都站在马路边,于是就提醒李耀说:“老板,马书记和蔡市长都来了,看这个样子,比较隆重,你还是下车吧!”
李耀说:“好,下车,和他们握握手,寒暄一下。”
于是,司机小胡在离人群有七八米远的地方把丰田霸道停稳,范志鹏一扭身下车,为后面的李耀拉开车门。李耀缓缓地下来车,就看到马正红和蔡名扬带着一帮官员迎上来。
马正红老远就说:“李省长,新年好,欢迎啊欢迎。”说着双方握手,寒暄。
李耀说:“有劳你马老弟亲自远迎,实在是过了,过了。”论年龄,李耀大马正红一两岁,李耀没有当省长以前,两个人都是以兄弟相称。
马正红说:“应该的,应该的,李省长春节刚过就选择到我们市视察,是对我们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肯定,我们万分感激。”
市长蔡名扬是李耀的铁杆之一,他这个市长还是李耀推荐的。
蔡名扬原来在江城市市政府做常务副市长,上一次干部大调整,他就走了李耀的门子,说想下去当市长,随便哪个市都行,只要升了正厅级就心满意足了。
李耀在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两三年年时间里,对蔡名扬印象不错。李耀刚来的时候,对江城市的干部不熟悉,迫切需要发展一批马仔。
蔡名扬一看,巴结李耀比巴结市长范照斌更有价值,李耀是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范照斌才是正厅级,跟着范照斌肯定没有跟李耀有前途。
蔡名扬也是江城市土生土长的干部,从市委办公室的秘书起步,做过市委办公室的副主任,城中区区委副书记,团市委书记,城北区区长,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李耀到江城市当市委书记的时候,他副厅级已经当了六年多了,想升官,就是苦于没有多少机会。为什么?因为上面没有什么大人物为他说话了。
在从政的二十多年里,蔡名扬也算是一帆风顺了。因为他父亲蔡武是江城市的老干部之一,蔡名扬也属于是标准的官二代。蔡武是南下的解放军战士,解放后担任过江城市江南区政府的工作人员,文革时期做过公社书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做过江南区的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以后升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退休之前,做过一届的市政协主席,从级别上来说,也属于正厅级干部了。
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了父亲蔡武的关照,蔡名扬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到江城市市委办公室做秘书,那个时候蔡武还在江南区当区委书记。安排自己的儿子进市委办公室,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办的事情。当然,必要的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的,要给市委秘书长打个招呼,请人家吃顿饭,送些礼物。那个时候,送钱也是不多的,一般的情况下送些名烟名酒之类的东西,就把事情办成了。
蔡名扬按部就班地从科员一路升迁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官运最好的,他父亲也特别看重他,希望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最少做到正厅级。
但到了副厅级这个级别后,蔡名扬升迁的步伐一下子慢了下来,六年换了两个位子,但是级别不变,还是副厅级。
蔡名扬一看,就有些心急,时间不等人啊,自己过几年就到五十岁了,如果还不能升迁为正厅级的官员,这一辈子就只能以副厅的级别退休了,怎么办?他思前想后,总结出一条原因:就是自己是寡妇睡觉——上面没有人。
在一个省里,正厅级的关键岗位就那么几十个,都在省委书记和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