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绘春不知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柘轻轻用双臂搂住她颤抖的身体,轻拍几下,安慰道:“好了,一切都好了。”
林寒初迷茫地哭了一阵,只觉得体内依旧气郁难忍,她轻轻推开赵柘,抬起头,一阵更加强烈的头晕目眩,她听到赵柘仿佛唤了她一声“寒初”,她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赵柘怀中。
恍惚间,她也不知是什么时辰了,只觉得屋里已经点起了蜡烛,想是已经夜深。有人抓着她的手腕在把脉,一会又放下。她勉力地让自己醒来,原来屋里的是个大夫,赵柘已经走了。
“是你那个朋友吩咐店里伙计请我来的,他呆了一会,不见你醒来,便吩咐我给你把脉抓药。自己有要事先t走了,说明日再来看你。”
等林寒初完全清醒过来,收拾起身,那大夫已经写好了方子,让客栈小二去抓药了。那大夫约莫六七十上下,稍稍打量了下林寒初,正色道:“姑娘,我行医数十年,也算是见过不少病例。诊姑娘的脉,似是中了一种奇毒,又像是受了极重的内伤。此毒伤虽不会立马致命,但姑娘中伤日久,寒邪入体,以致肝阳不足,肺气虚寒,已经出现浊阴阻塞,呃逆内里之症。恕在下学浅无能,无法诊断姑娘的真正病因,也无法根治,只能开些舒缓调理的药。”大夫稍稍迟疑,还是坦白道:“哎…恕在下斗胆,姑娘还需尽快找到伤你之人,寻得解治之法,不然…不然…”
林寒初道:“大夫不必伤神,我数月前受了掌毒内伤,但我自己也不知伤我者是何人,如今便听天由命吧。大夫不妨直说。”
“若找不到解治之法,姑娘怕是熬不过三个月。”
林寒初反倒笑了一笑:“多谢大夫据实相告,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她顿了一顿,“还请大夫不要在我那朋友面前直说,就说吃一阵药,慢慢调理就会好。”
她摸出身边不多的一些碎银,那大夫接过谢了便离开了。林寒初独自一人在窗边静坐,二月春寒,夜里的风吹在脸颈上不由觉得凉意透骨。她双手互交想搓暖冰凉的手腕,突然触到了薄脆作响之物。她才恍然记起从城隍庙客栈中离开时于墨霄给他的那张纸,她还没来得及看便遇到了德天,一路回到这里。
林寒初回坐到桌前,将那张纸从袖中取出展开,只见上面写了八句诗:
彤襜不卷患霜鬓,纶掖清光辞碧虚。飘然羁旅绊人归,殊乡见花尽春蚕。
青嵩碧洛不见君,玉暗金寒荒尘高。时来长材晦朝伦,日昃月盈负叡才。
她凝视着这几句诗,特别是第五第六句,竟是她爹临死时候告诉邱望亭的那两句。原来它们出自一首七言律诗。听于墨霄刚才所言,这首诗是刘一照死前留下的讯息,而刘一照和林擎生前都是王安石的部下,因此这首诗必定是与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所推行的新政有关系,并且很有可能是揭开《早春图》之谜的关键。
她盯着这首诗默默出神,试图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但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并不复杂,它说的是岁月更替、不复当年的惆怅,以及时不与人、天负英才的惋惜罢了。特别是最后一句那个日昃月盈,简直是武逆之辞,分明是在暗指当年哲宗皇帝被太后把持一事。若这首诗落到朝廷手中,作诗之人必是要遭文字之狱。
不过,这首诗应该并没那么简单。林寒初从小受诗词歌赋的教导不少,当朝和前朝的名家诗篇了然于心。她可以看出这诗乃是取自王安石的几首诗作。比如这头两句中的“彤襜不卷”和“纶掖清光”便是出自《送郓州知府宋谏议》当中的那两句:“纶掖清光注,銮坡茂渥沾。”以及“班春回绀幰,问俗卷彤襜。”第三第四句当中的“飘然羁旅”和“殊乡见花”则出自《寄友人》当中的“飘然羁旅尚无涯…今日殊乡又见花。”这两句。再往后看,“青嵩碧洛不见君”这句应该是取自《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一诗中的“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这里。而第六句“玉暗金寒荒尘高。”就更明显了,取自王安石悼念先帝的《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当中的“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这两句。再看最后,“时来长材晦朝伦,日昃月盈负叡才。”的出处应该是是《送孙叔康赴御史府》当中的那句“长材晦朝伦,高行隐家闼。”
从王安石的五首诗当中化出一首七言律诗,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只是告诉后人,此诗与王安石有关?也与神宗、哲宗皇帝有关?亦或是隐射对罢黜新政的不满?即便如此,那有如何呢?
她又仔细端详那些词句,思索着这其中的关联。不!作者这么费劲心思,又将这封信藏得那么隐蔽,而且于中仁至死也不愿意把信交出去,它绝对不会那么简单。这些字里行间一定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没错,字里行间!既然从字面含义和背景当中没有更多的信息,那么或许作者是要看诗之人解一个谜题。
林寒初回忆起自己十来岁时,家里请的先生和她玩过的解诗游戏。有一段时日,她十分着迷其中。诗词作品中藏匿讯息或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法很普遍,但是方法其实无非也就是那几种,比如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形意诗、离合诗等等。
藏头诗最为简单,每句诗的第一个字相连便可读出背后寓意,也有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的拆字连珠藏头。比如白居易的一首《游紫霄宫》。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恰好是上一句最后一个字的一部分。环环相扣,如帘珠串,徒生趣味。
<ahref="https:///tags_nan/"title="探案文"target="_blank">探案文
赵柘轻轻用双臂搂住她颤抖的身体,轻拍几下,安慰道:“好了,一切都好了。”
林寒初迷茫地哭了一阵,只觉得体内依旧气郁难忍,她轻轻推开赵柘,抬起头,一阵更加强烈的头晕目眩,她听到赵柘仿佛唤了她一声“寒初”,她终于支撑不住,晕倒在赵柘怀中。
恍惚间,她也不知是什么时辰了,只觉得屋里已经点起了蜡烛,想是已经夜深。有人抓着她的手腕在把脉,一会又放下。她勉力地让自己醒来,原来屋里的是个大夫,赵柘已经走了。
“是你那个朋友吩咐店里伙计请我来的,他呆了一会,不见你醒来,便吩咐我给你把脉抓药。自己有要事先t走了,说明日再来看你。”
等林寒初完全清醒过来,收拾起身,那大夫已经写好了方子,让客栈小二去抓药了。那大夫约莫六七十上下,稍稍打量了下林寒初,正色道:“姑娘,我行医数十年,也算是见过不少病例。诊姑娘的脉,似是中了一种奇毒,又像是受了极重的内伤。此毒伤虽不会立马致命,但姑娘中伤日久,寒邪入体,以致肝阳不足,肺气虚寒,已经出现浊阴阻塞,呃逆内里之症。恕在下学浅无能,无法诊断姑娘的真正病因,也无法根治,只能开些舒缓调理的药。”大夫稍稍迟疑,还是坦白道:“哎…恕在下斗胆,姑娘还需尽快找到伤你之人,寻得解治之法,不然…不然…”
林寒初道:“大夫不必伤神,我数月前受了掌毒内伤,但我自己也不知伤我者是何人,如今便听天由命吧。大夫不妨直说。”
“若找不到解治之法,姑娘怕是熬不过三个月。”
林寒初反倒笑了一笑:“多谢大夫据实相告,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她顿了一顿,“还请大夫不要在我那朋友面前直说,就说吃一阵药,慢慢调理就会好。”
她摸出身边不多的一些碎银,那大夫接过谢了便离开了。林寒初独自一人在窗边静坐,二月春寒,夜里的风吹在脸颈上不由觉得凉意透骨。她双手互交想搓暖冰凉的手腕,突然触到了薄脆作响之物。她才恍然记起从城隍庙客栈中离开时于墨霄给他的那张纸,她还没来得及看便遇到了德天,一路回到这里。
林寒初回坐到桌前,将那张纸从袖中取出展开,只见上面写了八句诗:
彤襜不卷患霜鬓,纶掖清光辞碧虚。飘然羁旅绊人归,殊乡见花尽春蚕。
青嵩碧洛不见君,玉暗金寒荒尘高。时来长材晦朝伦,日昃月盈负叡才。
她凝视着这几句诗,特别是第五第六句,竟是她爹临死时候告诉邱望亭的那两句。原来它们出自一首七言律诗。听于墨霄刚才所言,这首诗是刘一照死前留下的讯息,而刘一照和林擎生前都是王安石的部下,因此这首诗必定是与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所推行的新政有关系,并且很有可能是揭开《早春图》之谜的关键。
她盯着这首诗默默出神,试图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但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并不复杂,它说的是岁月更替、不复当年的惆怅,以及时不与人、天负英才的惋惜罢了。特别是最后一句那个日昃月盈,简直是武逆之辞,分明是在暗指当年哲宗皇帝被太后把持一事。若这首诗落到朝廷手中,作诗之人必是要遭文字之狱。
不过,这首诗应该并没那么简单。林寒初从小受诗词歌赋的教导不少,当朝和前朝的名家诗篇了然于心。她可以看出这诗乃是取自王安石的几首诗作。比如这头两句中的“彤襜不卷”和“纶掖清光”便是出自《送郓州知府宋谏议》当中的那两句:“纶掖清光注,銮坡茂渥沾。”以及“班春回绀幰,问俗卷彤襜。”第三第四句当中的“飘然羁旅”和“殊乡见花”则出自《寄友人》当中的“飘然羁旅尚无涯…今日殊乡又见花。”这两句。再往后看,“青嵩碧洛不见君”这句应该是取自《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一诗中的“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这里。而第六句“玉暗金寒荒尘高。”就更明显了,取自王安石悼念先帝的《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当中的“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这两句。再看最后,“时来长材晦朝伦,日昃月盈负叡才。”的出处应该是是《送孙叔康赴御史府》当中的那句“长材晦朝伦,高行隐家闼。”
从王安石的五首诗当中化出一首七言律诗,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只是告诉后人,此诗与王安石有关?也与神宗、哲宗皇帝有关?亦或是隐射对罢黜新政的不满?即便如此,那有如何呢?
她又仔细端详那些词句,思索着这其中的关联。不!作者这么费劲心思,又将这封信藏得那么隐蔽,而且于中仁至死也不愿意把信交出去,它绝对不会那么简单。这些字里行间一定还隐藏着什么秘密。
没错,字里行间!既然从字面含义和背景当中没有更多的信息,那么或许作者是要看诗之人解一个谜题。
林寒初回忆起自己十来岁时,家里请的先生和她玩过的解诗游戏。有一段时日,她十分着迷其中。诗词作品中藏匿讯息或玩弄文字游戏的做法很普遍,但是方法其实无非也就是那几种,比如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形意诗、离合诗等等。
藏头诗最为简单,每句诗的第一个字相连便可读出背后寓意,也有将诗头句一字暗藏于末一字中的拆字连珠藏头。比如白居易的一首《游紫霄宫》。每一句的第一个字,恰好是上一句最后一个字的一部分。环环相扣,如帘珠串,徒生趣味。
<ahref="https:///tags_nan/"title="探案文"target="_blank">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