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当我返回庙子,回首看到那座大门,石梯子那么高,而我站立的广场,紧邻市场,车多人多,热闹非凡。我真的要告别这个热闹的世界,进入到庙里那青灯黄卷的生活吗?
刚一进庙门,就碰上了明成师。他对我一笑,我对他合什,他答了礼后,准备离开。我赶快问到:“明成师,见性师现在有空吗?”
“估计有吧?应该忙完了,在方丈室。”
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草率。我先回到宿舍,洗了把脸,找了一套相对正规的衣服换上,擦了擦运动鞋上的灰尘,然后,向方丈室走去。
在路上,我还在犹豫。我这是要去拜师吗?我还是要去皈依?我这是决定了要出家呢?还是只当个居士?如果传戒大会有的话,该是什么时候呢?得戒师父是哪个?
进了那个小院子,才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又有一拨人,先我一步,向方丈室走去。他们都是各地来的出家人,在打七会上见过。他们在我前面,没有发现我。但从他们手里拿的东西,我已经明白,这一群人,是来告别的。
这会有很长时间,我已经见识过一批一批来参加法会的人,是如何向方丈告别。需要的礼节就有很长时间,除了事务性的工作交流,还需要法师开示,还有个别和尚,需要法师单独嘱咐,依现在的人数,没有半天,方丈是忙不完的。
我被迫重新回来,准备下午再去找他。
回到空荡荡的宿舍,回忆那些曾经住在一起的人。一切好像才刚刚发生,但一切又变得如此陌生。这个世界的变化,根本不照顾我的感情。
我将漂泊的心,投入到这个集体之中,得到一些温暖,至少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单个人的力量太薄弱,只有将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中,才会有安全的感觉。这是人类长期进化出来的本能。以我的体力与生存能力来看,并不需要别人的故意帮助,也不需要加入某个团体。但心理上的需求,就有它不灭的惯性,落单的心,总是有点恐惧的。
我落单了,独自坐在床沿,试图还要挽留那些同修们沿未完全消失的心理上的余温。这是在寺庙,我第一次加入,然后第一次落单。但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在社会上,我已经多次告别。告别后的结局,就是落单。
在战友的群体中,我落单了,除了班长,他们的电话与短信也越来越少,任你过去与他曾经有过多少欢笑与共同的悲伤。在家庭中,我落单了,父母去世后,我没有根了。与妍子离婚后,我几乎连形式上的家,也没有了。
整个社会赋予我的定位,都失去了,过去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拯救不了我此刻孤独的心。我已经活了三十年了,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历史,难道,都没意义了吗?二娃,我在你心中,此刻,就没一点位置了吗?
我苦笑了一下,二娃即便对我有过思念,但我哪里能够找得到他呢?
中午在斋堂,发现人少了大半,我身边坐的,都是出家人。斋堂虽然不允许说话,跟我打照面的人虽然也有客气的礼貌笑容,或者眼神示意,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的确,我不是出家人,而庙子,是和尚的家。我也不是居士,居士是庙里的亲戚客人。我是一个外来的人,穿着社会上的衣服,在这里蹭饭吃,也没交钱,自己觉得自己像个乞丐。
即使我以前也是乞丐,但我到庙子是求法的,这毕竟说起来很高尚。但是现在,我在庙子里来,好像就是为了多吃一顿斋饭,不光我内心有愧,别人看我的眼神,也不会太自然吧?
已经过了立春,但我感受内心中,升起了最深的寒意。
终于等到下午,可以去找见性师了。他的门开着,在我犹豫着跨过那门槛时,我还没抬头,就已经看到,见性师正坐在正堂椅子上,仿佛在等着我的到来。
我先顶礼,然后合什,再抬起头,望着他那慈祥但平静的眼神。
“师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办,师父给你办不了。”
“师父,我有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问。”
“你那一天,把自已丢了,是想问这个吗?”
见性师一针见血,扎得我心生疼。他怎么知道我的内心?那一天,他那么忙,要考核这么多的学员,他怎么知道我的具体状态?他怎么知道,我最想问的是这个?难道,他有了著名的神通:他心通,可以了知一切人的内心?
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个词:把自己丢了。这是个多么好的形容啊,这真是天才的概括。我那天的状态,我自己都不了解究竟是什么。
我设想过多种描述。也许那是呆了,但呆滞中,我却能够跟大众一样,上座肃静。也许我当时是行尸走肉,但毕竟事后,我还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呆状。也许我当时是走神,但走到哪里去了,怎么回来的,我也理不清。
我之所以不知道该怎么问,就是因为,我无法形容,那一天,我那种状态,该怎么形容。结果,见性大师只用一句话,就准确地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我把自己丢了。
“对,大师,你太准确了,我当时的状态,就是没有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丢了。因为,它与死亡不同,与被麻醉或者昏迷不同,我的一切功能都在,包括意识的功能,但没有自我的意识了,所以,师父说得对,我反自己丢了。所以,我这才有问题来请教师父,这种状态,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呢?”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是坏消息,说明我这人比较愚笨,那种经常出现的发呆,就是证明。在佛堂之上,出现这种情况,更说明我是不堪教育的。如果是好消息,正好鼓励我,说明近期努力的路子是对的,也说明我的学佛的缘分。要不然,钱师兄怎么一再提醒我,要找见性大师呢?
“小伙子,这事谈不上好坏,在佛门,是非都不谈,更何况好坏呢?我们只说实相。按你说,你丢了自己,但是,先贤圣人们都说过,没有自己,丢了,何从谈起呢?”
对啊,根本没有的东西,怎么会丢呢?如果说那一天我丢了自己的状态发生过,那丢的是什么呢?或许,我是丢掉了梦中的、并不存在、但我一直以为有的:自己。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内心有一种冲动。这样一个关心我了解我的人,在我面前如此耐心并慈祥地跟我谈心。我当即又跪下来,再次对他顶礼。
他摸了摸我的头,我头顶上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柔软的力量,我突然感动起来。
好久以来,就没人摸过我的头顶了啊。除了小时候我的父母摸过我的头,剩下就是班长,在我当兵期间,摸过我的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妍子,如此样的,摸过我的头顶。
这种笼罩着亲情关爱与威严的爱,我已经好多年没有体验过了。我好像有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般,他不仅关爱我,以无条件的方式,而且他有能力,给我人生的指引。
泪水,此时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师父,我想拜你,皈依你,你给我传戒,给我传法吧。我愿意将??????”
我还没说完“心口意全部奉献给师父”这段话,就听到他制止了:“小伙子,你不是我徒弟,我教不了你。你有你的缘分,因过去种种因,得未来种种果。”
“为什么,师父,是我不够资格吗?”
“不是,众生平等,何况是人。传播佛法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哪有不可度的人呢?只是缘分,你还有更深的缘分,我跟你说,你会遇到,跟你真正投缘的人。那个师父,或许也正在找你呢。”
不,我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好不容易得到见性法师的关爱,我不能就这样离开。当年二祖可以断掉手臂求法,可以坚持多天跪在雪地里,才得到达摩的传法,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或许,这是师父在考验我的决心。
“我还是不明白”我仍然跪在地上。
“好吧,我就多说几句吧。你的事,文居士曾经告诉过我,所以,才让你这个从未有受过居士戒的人,参加我们这些法会,因为,你是佛缘的人。你想什么做什么,不需要我说,你我都明白。但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的徒弟呢?这里有一个大原因,还得慢慢来解释。”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这个人,已经看穿了我的心灵,知道了我的历史。跪在地上的这个自我,在他面前,就像是一个没穿衣服的人。
被人完全看透后,尤其是被一个善良的人爱我的人完全看透后,我反倒有一种坦然与开放。既然没什么好隐瞒的,反倒让我更加安心。
“我听着呢,师父。”
; 当我返回庙子,回首看到那座大门,石梯子那么高,而我站立的广场,紧邻市场,车多人多,热闹非凡。我真的要告别这个热闹的世界,进入到庙里那青灯黄卷的生活吗?
刚一进庙门,就碰上了明成师。他对我一笑,我对他合什,他答了礼后,准备离开。我赶快问到:“明成师,见性师现在有空吗?”
“估计有吧?应该忙完了,在方丈室。”
我觉得,不应该这么草率。我先回到宿舍,洗了把脸,找了一套相对正规的衣服换上,擦了擦运动鞋上的灰尘,然后,向方丈室走去。
在路上,我还在犹豫。我这是要去拜师吗?我还是要去皈依?我这是决定了要出家呢?还是只当个居士?如果传戒大会有的话,该是什么时候呢?得戒师父是哪个?
进了那个小院子,才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又有一拨人,先我一步,向方丈室走去。他们都是各地来的出家人,在打七会上见过。他们在我前面,没有发现我。但从他们手里拿的东西,我已经明白,这一群人,是来告别的。
这会有很长时间,我已经见识过一批一批来参加法会的人,是如何向方丈告别。需要的礼节就有很长时间,除了事务性的工作交流,还需要法师开示,还有个别和尚,需要法师单独嘱咐,依现在的人数,没有半天,方丈是忙不完的。
我被迫重新回来,准备下午再去找他。
回到空荡荡的宿舍,回忆那些曾经住在一起的人。一切好像才刚刚发生,但一切又变得如此陌生。这个世界的变化,根本不照顾我的感情。
我将漂泊的心,投入到这个集体之中,得到一些温暖,至少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单个人的力量太薄弱,只有将自己融入一个群体中,才会有安全的感觉。这是人类长期进化出来的本能。以我的体力与生存能力来看,并不需要别人的故意帮助,也不需要加入某个团体。但心理上的需求,就有它不灭的惯性,落单的心,总是有点恐惧的。
我落单了,独自坐在床沿,试图还要挽留那些同修们沿未完全消失的心理上的余温。这是在寺庙,我第一次加入,然后第一次落单。但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在社会上,我已经多次告别。告别后的结局,就是落单。
在战友的群体中,我落单了,除了班长,他们的电话与短信也越来越少,任你过去与他曾经有过多少欢笑与共同的悲伤。在家庭中,我落单了,父母去世后,我没有根了。与妍子离婚后,我几乎连形式上的家,也没有了。
整个社会赋予我的定位,都失去了,过去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拯救不了我此刻孤独的心。我已经活了三十年了,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历史,难道,都没意义了吗?二娃,我在你心中,此刻,就没一点位置了吗?
我苦笑了一下,二娃即便对我有过思念,但我哪里能够找得到他呢?
中午在斋堂,发现人少了大半,我身边坐的,都是出家人。斋堂虽然不允许说话,跟我打照面的人虽然也有客气的礼貌笑容,或者眼神示意,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些格格不入。
的确,我不是出家人,而庙子,是和尚的家。我也不是居士,居士是庙里的亲戚客人。我是一个外来的人,穿着社会上的衣服,在这里蹭饭吃,也没交钱,自己觉得自己像个乞丐。
即使我以前也是乞丐,但我到庙子是求法的,这毕竟说起来很高尚。但是现在,我在庙子里来,好像就是为了多吃一顿斋饭,不光我内心有愧,别人看我的眼神,也不会太自然吧?
已经过了立春,但我感受内心中,升起了最深的寒意。
终于等到下午,可以去找见性师了。他的门开着,在我犹豫着跨过那门槛时,我还没抬头,就已经看到,见性师正坐在正堂椅子上,仿佛在等着我的到来。
我先顶礼,然后合什,再抬起头,望着他那慈祥但平静的眼神。
“师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你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办,师父给你办不了。”
“师父,我有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问。”
“你那一天,把自已丢了,是想问这个吗?”
见性师一针见血,扎得我心生疼。他怎么知道我的内心?那一天,他那么忙,要考核这么多的学员,他怎么知道我的具体状态?他怎么知道,我最想问的是这个?难道,他有了著名的神通:他心通,可以了知一切人的内心?
最让我震惊的是那个词:把自己丢了。这是个多么好的形容啊,这真是天才的概括。我那天的状态,我自己都不了解究竟是什么。
我设想过多种描述。也许那是呆了,但呆滞中,我却能够跟大众一样,上座肃静。也许我当时是行尸走肉,但毕竟事后,我还能够回忆起当时的呆状。也许我当时是走神,但走到哪里去了,怎么回来的,我也理不清。
我之所以不知道该怎么问,就是因为,我无法形容,那一天,我那种状态,该怎么形容。结果,见性大师只用一句话,就准确地形容出我当时的状态:我把自己丢了。
“对,大师,你太准确了,我当时的状态,就是没有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丢了。因为,它与死亡不同,与被麻醉或者昏迷不同,我的一切功能都在,包括意识的功能,但没有自我的意识了,所以,师父说得对,我反自己丢了。所以,我这才有问题来请教师父,这种状态,是好消息呢还是坏消息呢?”
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是坏消息,说明我这人比较愚笨,那种经常出现的发呆,就是证明。在佛堂之上,出现这种情况,更说明我是不堪教育的。如果是好消息,正好鼓励我,说明近期努力的路子是对的,也说明我的学佛的缘分。要不然,钱师兄怎么一再提醒我,要找见性大师呢?
“小伙子,这事谈不上好坏,在佛门,是非都不谈,更何况好坏呢?我们只说实相。按你说,你丢了自己,但是,先贤圣人们都说过,没有自己,丢了,何从谈起呢?”
对啊,根本没有的东西,怎么会丢呢?如果说那一天我丢了自己的状态发生过,那丢的是什么呢?或许,我是丢掉了梦中的、并不存在、但我一直以为有的:自己。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内心有一种冲动。这样一个关心我了解我的人,在我面前如此耐心并慈祥地跟我谈心。我当即又跪下来,再次对他顶礼。
他摸了摸我的头,我头顶上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柔软的力量,我突然感动起来。
好久以来,就没人摸过我的头顶了啊。除了小时候我的父母摸过我的头,剩下就是班长,在我当兵期间,摸过我的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妍子,如此样的,摸过我的头顶。
这种笼罩着亲情关爱与威严的爱,我已经好多年没有体验过了。我好像有一个精神上的父亲一般,他不仅关爱我,以无条件的方式,而且他有能力,给我人生的指引。
泪水,此时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师父,我想拜你,皈依你,你给我传戒,给我传法吧。我愿意将??????”
我还没说完“心口意全部奉献给师父”这段话,就听到他制止了:“小伙子,你不是我徒弟,我教不了你。你有你的缘分,因过去种种因,得未来种种果。”
“为什么,师父,是我不够资格吗?”
“不是,众生平等,何况是人。传播佛法是我的义务和责任,哪有不可度的人呢?只是缘分,你还有更深的缘分,我跟你说,你会遇到,跟你真正投缘的人。那个师父,或许也正在找你呢。”
不,我绝对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好不容易得到见性法师的关爱,我不能就这样离开。当年二祖可以断掉手臂求法,可以坚持多天跪在雪地里,才得到达摩的传法,我不能就这么放弃,或许,这是师父在考验我的决心。
“我还是不明白”我仍然跪在地上。
“好吧,我就多说几句吧。你的事,文居士曾经告诉过我,所以,才让你这个从未有受过居士戒的人,参加我们这些法会,因为,你是佛缘的人。你想什么做什么,不需要我说,你我都明白。但是,你为什么不是我的徒弟呢?这里有一个大原因,还得慢慢来解释。”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这个人,已经看穿了我的心灵,知道了我的历史。跪在地上的这个自我,在他面前,就像是一个没穿衣服的人。
被人完全看透后,尤其是被一个善良的人爱我的人完全看透后,我反倒有一种坦然与开放。既然没什么好隐瞒的,反倒让我更加安心。
“我听着呢,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