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要知道,大乘佛法,是建立在愿力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发愿,基础都不存在了,为什么有此一问呢?但是,人家的认识路径,我们没有必要争论高低,我只是想听,明成师遇到这种问题时,回答的方式是怎么样。
明成师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却是非常的严肃,可以看出,这居然是个好问题。他说:“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修行须发大愿,要成佛度众生,即不怕艰难困苦,勇猛精进,遇任何挫折也不会退失初心。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这位居士接着问到:“有没有极乐世界?”这个问题,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连这都要怀疑,你在修什么?但是,扪心自问,我也经常有这个疑惑。毕竟,这种有神化色彩的东西,要让我真信,除非我自己看到了。
我们听到了明成师肯定的回答:“有。但非实有,乃真空妙有。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不可执著。阿弥陀佛也要退位的,由观世音菩萨继位。它比现在的极乐世界还要好。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他早已成佛,为度众生而现菩萨身。但他也要退位的,由大势至菩萨继位。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既然有,那么我们追求的目标就算是正确了。但非实有,则是另一种境界。阿弥陀佛退位、观音继位,这个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他的第四个问题,好像与禅宗与净土宗都有关系:“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
“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理明,事跟不上,没用。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现,执为实有,而生事相的净土,亦得极乐庄严的受用。二者心空无住,证无生正定,了见思惑,则入方便有余净土。三者,以广大菩提悲愿,普行六度万行,四相顿空,实报妙现,则生实报庄严土。四者,果德圆极,三身圆证,四智圆明,寂光圆常,则生常寂光净土。如果只是不生妄念,心不具净土之德,则离真净土远矣!”
后面提问的,大多是隔壁宿舍的人。通过他们的问题,我也借此了解,别人修行的水平。从而作为一面镜子,看我在这群居士中,处于什么样的成绩。
有人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还是有其他妙用?”
“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开智慧。“佛”者,乃觉悟不着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
了。福享完了,还要下地狱,仍不能了生死。但如果明悟心性后,以菩提心去做一切利生之善行,则一切善行又能成为修道上的增上缘。”
这个回答,不仅肯定了善行无我的功效。更重要的是,用缘起学说来说,善的因带来善的果,所以叫做增上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还有一个人的问题,让我们都侧目看他。这个问题,口气太大,好像已经要度众生一样了。他直接问到:“要度众生,首先自己要开悟,要有神通。否则谈不上度人,人家也不信你。但如果只顾自己修法,又不度人,会被斥为自了汉。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你的观点错了。现在自己修法正是为了度人而修的,不是为了自己寻快乐而修行,这就是菩萨心肠的大乘法。反之,只为了自己出苦海,不顾他人即为小乘法。另外,度人不在神通,而在道眼明正,不致使人入歧途。假如以神通来度人,那么外道与魔王都有神通,他们都能度人吗?你们修法都著神通,这是大错!须知成佛不在神通而在开发般若!”
明成师说的是态度。而从结果上来说,我们在坐的,没有一个人有神通,还谈这个问题,不是太远了么?
下面的问题,才是大家关注的,因为我们都遇到过,是普遍现象。“从理论上说,一切东西全是佛性的变化。但还会感到痛苦,尤其生病时感肉体上的痛苦。碰到物质上有障碍时,亦作不了主了。”
“你还是著相心未曾空啊!而且定力很差,你应该多打坐,培养定力。”明成师继续说到:“理解是妄识,不管用。必须将你身心世界化空,那才行。真正保护心不随境界转,走路也会脱掉,没有个“我”在走路,没有马路,没有汽车,照样会到目的地。真做功夫时,睡梦中也会脱掉。解悟不行,一定要证悟。要透得过,一定要好好做功夫。”
功夫,钱师兄修得好,这就是他痛苦和烦恼比较少的原因。而万师兄却相反,总在思维的层次纠结中。
有人问:“什么是意生身呢?”。这个词,我也是在书上读到的。按我的想象,这大概相当于梦境中的我吧。
结果,明成师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的理解是错误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在修行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的:“意生身个个都能出,它是从第七识生出来的。上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封住它时,它就出不来了。现在我们六根不清净,乱动脑筋,见相着相,就把它封住了。等你清净到一定程度,它就自己出来了。做气功做得好的,心清净了,也能出来。不过只能出一个,还不能够要出就出。入三昧时能出,不入三昧时就不能出。”
我读到《西藏度亡经》时,接触到中阴身这个词,在看南怀瑾的书,他说,中阴身虽然出现在死亡阶段,但有点与梦境相似。我就有一个疑问,想问清楚,这两者的区别。结果我还没起来发问,有一个人已经帮我问出来了。估计,思维的连贯性和修行的层次性,决定了,前一个问题后,这一个问题会必然出现。“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
“两者不同。中阴身是前身已死,后身未形成,还没有投胎时的阴身。而意生身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修行有一定功夫的人才有。是为济度众生如意受生的菩萨身,意生身有三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
此时,万师兄又站起来了,他问了一个好像的哲学的问题,估计这个问题,不仅他的学生问过他,连他自己都问过自己:“灵魂与佛性有什么区别吗?”
“灵魂是佛性与无明的和合。如你没有识得本性,着相的,就是灵魂。有分别心,有粘染的就是灵魂。魂与魄也有区别。有人说三魂七魄,就是三分灵魂七分魄。魂是阳气,魄是阴气。人身上都有阴阳,阴极、阳极。凡夫身上光明的一面只有三分,黑暗的一面有七分,所以要将黑暗的一面,执着的习气化掉。纯阳祖师叫纯阳,即阴气都消光了。著相出不了三界,著了阳神还是有生死,须一点都不著才好。”
喜欢说喜欢想的人,总喜欢问。一谈到理论问题,万师兄就像是打了鸡血,何况,碰到这样一位有耐心的老师。他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专业,我感觉他有卖弄的意思。
明成师仿佛知道万师兄的爱好,用了一段比较文艺的回答:“世间法都是桑田沧海,瞬息万变,不常久。我们的身体也不常久。苏东波在《前赤壁赋》里有两句说得很清楚: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你们看水和月亮,水在哗哗地流,水尽管在流却没有减少啊。同样,月亮虽有圆缺时,但也没增减啊!这就告诉我们,事相就是如此,这不就是常住吗?是法住法位,就是说一切事相离不开真性,真性常住,世间相也常住,世间只是因缘变迁而已,都是假相。”
他这一段回答,用苏东坡的话来作引子,当然会引起万师兄和我这种喜欢读书的人的兴趣。不仅如此,在这次回答后,明成师好像还专门为我们这些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说了一段文字公案。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正做功夫真切的时候,无所见,一切不著。反过身来,噢,山不过是山,水不过是水,法尔如是,没什么玄妙。于是随缘自在任运无碍了。如果一定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就是断灭了。山水都是本性的显现,一切色相都是我们佛性变现的,都是妙用,那么自然就不著相了。”
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能把明成师看成是一个如同农民装束的普通和尚了,他是一位文化大师。
:“我们为什么要发愿呢?”要知道,大乘佛法,是建立在愿力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发愿,基础都不存在了,为什么有此一问呢?但是,人家的认识路径,我们没有必要争论高低,我只是想听,明成师遇到这种问题时,回答的方式是怎么样。
明成师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却是非常的严肃,可以看出,这居然是个好问题。他说:“愿为一切事物成功之母。愿能成事。所以修行须发大愿,要成佛度众生,即不怕艰难困苦,勇猛精进,遇任何挫折也不会退失初心。人如果没有愿,碰到困难就不肯修行了。我们心中心法第一印就是菩提心印,要发成佛的大愿。成佛必须靠众生,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没有大愿,不做度众生的事,福德从何而来?”
这位居士接着问到:“有没有极乐世界?”这个问题,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连这都要怀疑,你在修什么?但是,扪心自问,我也经常有这个疑惑。毕竟,这种有神化色彩的东西,要让我真信,除非我自己看到了。
我们听到了明成师肯定的回答:“有。但非实有,乃真空妙有。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不可执著。阿弥陀佛也要退位的,由观世音菩萨继位。它比现在的极乐世界还要好。因为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大,他早已成佛,为度众生而现菩萨身。但他也要退位的,由大势至菩萨继位。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既然有,那么我们追求的目标就算是正确了。但非实有,则是另一种境界。阿弥陀佛退位、观音继位,这个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他的第四个问题,好像与禅宗与净土宗都有关系:“我心中没有妄念,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两样?”
“心体没有两样。因为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但有人说大话,心不肯空。事情来了他还著相,著相了就不是净土。理明,事跟不上,没用。著相生西方,只能是生凡圣同居土。西方有四土的不同,一者,一心用功念佛了但不知一切皆幻现,执为实有,而生事相的净土,亦得极乐庄严的受用。二者心空无住,证无生正定,了见思惑,则入方便有余净土。三者,以广大菩提悲愿,普行六度万行,四相顿空,实报妙现,则生实报庄严土。四者,果德圆极,三身圆证,四智圆明,寂光圆常,则生常寂光净土。如果只是不生妄念,心不具净土之德,则离真净土远矣!”
后面提问的,大多是隔壁宿舍的人。通过他们的问题,我也借此了解,别人修行的水平。从而作为一面镜子,看我在这群居士中,处于什么样的成绩。
有人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还是有其他妙用?”
“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开智慧。“佛”者,乃觉悟不着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
了。福享完了,还要下地狱,仍不能了生死。但如果明悟心性后,以菩提心去做一切利生之善行,则一切善行又能成为修道上的增上缘。”
这个回答,不仅肯定了善行无我的功效。更重要的是,用缘起学说来说,善的因带来善的果,所以叫做增上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还有一个人的问题,让我们都侧目看他。这个问题,口气太大,好像已经要度众生一样了。他直接问到:“要度众生,首先自己要开悟,要有神通。否则谈不上度人,人家也不信你。但如果只顾自己修法,又不度人,会被斥为自了汉。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你的观点错了。现在自己修法正是为了度人而修的,不是为了自己寻快乐而修行,这就是菩萨心肠的大乘法。反之,只为了自己出苦海,不顾他人即为小乘法。另外,度人不在神通,而在道眼明正,不致使人入歧途。假如以神通来度人,那么外道与魔王都有神通,他们都能度人吗?你们修法都著神通,这是大错!须知成佛不在神通而在开发般若!”
明成师说的是态度。而从结果上来说,我们在坐的,没有一个人有神通,还谈这个问题,不是太远了么?
下面的问题,才是大家关注的,因为我们都遇到过,是普遍现象。“从理论上说,一切东西全是佛性的变化。但还会感到痛苦,尤其生病时感肉体上的痛苦。碰到物质上有障碍时,亦作不了主了。”
“你还是著相心未曾空啊!而且定力很差,你应该多打坐,培养定力。”明成师继续说到:“理解是妄识,不管用。必须将你身心世界化空,那才行。真正保护心不随境界转,走路也会脱掉,没有个“我”在走路,没有马路,没有汽车,照样会到目的地。真做功夫时,睡梦中也会脱掉。解悟不行,一定要证悟。要透得过,一定要好好做功夫。”
功夫,钱师兄修得好,这就是他痛苦和烦恼比较少的原因。而万师兄却相反,总在思维的层次纠结中。
有人问:“什么是意生身呢?”。这个词,我也是在书上读到的。按我的想象,这大概相当于梦境中的我吧。
结果,明成师的回答,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的理解是错误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在修行过程中,人人都会遇到的:“意生身个个都能出,它是从第七识生出来的。上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封住它时,它就出不来了。现在我们六根不清净,乱动脑筋,见相着相,就把它封住了。等你清净到一定程度,它就自己出来了。做气功做得好的,心清净了,也能出来。不过只能出一个,还不能够要出就出。入三昧时能出,不入三昧时就不能出。”
我读到《西藏度亡经》时,接触到中阴身这个词,在看南怀瑾的书,他说,中阴身虽然出现在死亡阶段,但有点与梦境相似。我就有一个疑问,想问清楚,这两者的区别。结果我还没起来发问,有一个人已经帮我问出来了。估计,思维的连贯性和修行的层次性,决定了,前一个问题后,这一个问题会必然出现。“中阴身与意生身的区别?”
“两者不同。中阴身是前身已死,后身未形成,还没有投胎时的阴身。而意生身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要修行有一定功夫的人才有。是为济度众生如意受生的菩萨身,意生身有三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足无行作意生身。”
此时,万师兄又站起来了,他问了一个好像的哲学的问题,估计这个问题,不仅他的学生问过他,连他自己都问过自己:“灵魂与佛性有什么区别吗?”
“灵魂是佛性与无明的和合。如你没有识得本性,着相的,就是灵魂。有分别心,有粘染的就是灵魂。魂与魄也有区别。有人说三魂七魄,就是三分灵魂七分魄。魂是阳气,魄是阴气。人身上都有阴阳,阴极、阳极。凡夫身上光明的一面只有三分,黑暗的一面有七分,所以要将黑暗的一面,执着的习气化掉。纯阳祖师叫纯阳,即阴气都消光了。著相出不了三界,著了阳神还是有生死,须一点都不著才好。”
喜欢说喜欢想的人,总喜欢问。一谈到理论问题,万师兄就像是打了鸡血,何况,碰到这样一位有耐心的老师。他问:“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专业,我感觉他有卖弄的意思。
明成师仿佛知道万师兄的爱好,用了一段比较文艺的回答:“世间法都是桑田沧海,瞬息万变,不常久。我们的身体也不常久。苏东波在《前赤壁赋》里有两句说得很清楚: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你们看水和月亮,水在哗哗地流,水尽管在流却没有减少啊。同样,月亮虽有圆缺时,但也没增减啊!这就告诉我们,事相就是如此,这不就是常住吗?是法住法位,就是说一切事相离不开真性,真性常住,世间相也常住,世间只是因缘变迁而已,都是假相。”
他这一段回答,用苏东坡的话来作引子,当然会引起万师兄和我这种喜欢读书的人的兴趣。不仅如此,在这次回答后,明成师好像还专门为我们这些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说了一段文字公案。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正做功夫真切的时候,无所见,一切不著。反过身来,噢,山不过是山,水不过是水,法尔如是,没什么玄妙。于是随缘自在任运无碍了。如果一定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就是断灭了。山水都是本性的显现,一切色相都是我们佛性变现的,都是妙用,那么自然就不著相了。”
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能把明成师看成是一个如同农民装束的普通和尚了,他是一位文化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