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最让我受打击的,是下面这句话。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这个词我知道在这里的意思,但不由自主地想起部队的职务。那是我的青春,那是最热血澎湃的日子,那里曾经有我的兄弟,现在散落四方,如同水上浮萍,青春去也。
原来我们中队,习惯把给养员叫做上士,最开始我听不懂,班长们为什么这样叫他。后来时间久了,才知道,那是原来部队的一个军衔。原来部队战士的军衔,从下到上分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大致对应服役年限为一至五年,最高档次是志愿兵,如同我的班长。
后来,当我入伍后,已经更改了军衔了,除了列兵和上等兵还保留外。其它称为士的,都全部改为士官,志愿兵也改为士官了。
过去部队买菜的,一般都是资格最老的兵,他其实是掌管着部队的伙食质量。一般是由最老的上士担任,所以这个称号就被习惯性地保留了下来。其实,在部队正规的叫法是:给养员。
采买运送和保管给养,是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个工作是个肥差,主要有三个好处。第一个,不用参加日常训练,身体上轻松,蹬个三轮车就出去了。第二,自由,长期在花花集市里跑,接触的人多。有时,我们战士十天半个月不出去,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都来自于上士那张嘴里了。第三,有油水。这个采购工作,基本上都是有油水的。市场价格是灵活的,要用心思在里面抠点钱出来,那还不容易。
正因为这样,所以,上士这个工作,基本上是奖励性的。如果一个战士,干的时间太长,有功劳有苦劳,也没当上班长,人还算灵活的话,部队干部就安排他干一年上士,算是安慰奖。
有时,这个奖励,会改变命运。
当时,我们兄弟部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故,一个中队,几乎全部报销,仅留下一个上士和一名探家回来的战士。
那件事情所总结的教训是特别多的,我们也反复学习过。那是在十堰大山里面,一个中队守着国家一个炸药库。
这个炸药库是一个武器工厂的仓库,当然有工人出入。我们武警战士就专门负责外围保护,不是工厂的职工,严禁进入库区。时间混久了,工人也熟悉了,所以哨兵对他们,是否有出入证,也就没严格检查了。想是本厂职工,也没什么破坏活动。
进入库区,必须有工厂签发的出入证明,一事一签。需要领炸药的,就凭证明进来,不领炸药,就别进来。当然我们哨兵,除了库门验证以外,主要负责周边,防止有外人来搞破坏。据说,那个仓库面积达几平方公里,在一个山洞里面,山已经被挖空了的。
那个武器工厂里有一个工人,与同厂一个女职工搞婚外恋,被工厂发现了,给了他处分,逼他与女职工分手,毕竟双方都有家庭,这是不道德的。
但这个职工怀恨在心,总想报复工厂。一天,他混入仓库,哨兵看到是本厂职工,是熟人,就放他进去了,也没搜他的身。按规矩,所有进出的人,都要搜身的,不准带任何火种和金属。
这个职工进去后,点燃了炸药!
一时间,整个山就被掀翻了,美国的卫星侦察后,给中国求证,以为我们在进行什么核武器试验。这事大了去了。
邻近厂区被摧毁,离仓库最近的武警中队,整个连队的人,完全被炸飞,不剩一个人了。
在新中国历史上,除战争外,还没有整个连队报销的例子,惊动了中央高层。派出大量专家进行调查,长达几个月,才得出权威结论。
但这中队还剩下两个人,他们就是接受调查的唯二武警战士。一名就是上士。他本来买菜已经回连队了,但是文书又让他骑车帮个忙,到街上去取信件和报纸。
取信件和报纸是中队文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那时没有手机,与外界的信息渠道,就是报纸和信件。过去的老部队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家信一封、意义不同”。
当然,杜甫也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本来该文书的事,但他那天懒得出门,想让刚回来的上士帮个忙。毕竟,从连队到街道,光骑自行车,就得半个多小时,是个苦差事。
文书是中队首长身边人,通常在中队的地位,比干部矮一级,比所有战士要高半级的。给养员没办法,只好答应了。骑车往街上赶去。
当他在街上邮局取完信件报纸往回赶,在路上,他听到巨大的爆炸声音,浓烟和地皮的震动,让人惊恐,他都几乎骑不上自行车了,这种恐惧,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当灰尘和石头从天空落下时,你能够站稳,就是英雄了。
他几乎是推着车子跑回中队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接近中队的公路上,已经落满了爆炸掉下来的石块和物品,已经骑不了车了。
当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一遍废墟前时,整个人懵了,当他意识到事情的实质时,不愧是老兵,他知道该怎么做。因为现场没有一个人活着,也没有任何电话可以打得出去。
他以最快的速度往镇上跑,向镇上公安汇报了情况,并打通了支队的电话。他是第一个准确报告事故的人。
而另一个探亲的战士,那一天也刚好返回部队,在离那条街只一河之隔的地方,正准备坐船过河,结果听到了爆炸,他过河后,也是以飞一般的姿态奔向中队,发现了地狱般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爆炸事件。他与上士,咬紧牙关,在原来中队大门的位置,站得笔挺,如同石狮子一样固定站立的哨兵,在那里保护现场,直到调查组的到来。
上士,最老的兵。
而这里的上士,是指具有上等智慧的人。上士一决一切了。这种瞬间悟道的经历,在传说中,还是有的。
比如二祖神光大师,断臂求法于达摩,只因几句问答,就立即顿悟。再比如这个永嘉和尚,与六祖对话几句,就豁然开朗。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是禅宗,是针对上上根器而言的,对下愚之人,不适用。比如,当年六祖求法于五祖时,问六祖是哪里人,六祖回答是岭南人。五祖反问:岭南人也有佛性吗?这是师傅选择弟子,化外偏远之地的岭南,估计聪明人少。当然五祖是故意这样问的,是考验六祖的智慧。
当然六祖回答佛教众生平等,凭什么说岭南人没有佛性?六祖不识字,没读过书,怎么就这么有智慧呢?
因为他是过去几世修行的上上根器之人。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在送柴至客栈时听到《金刚经》,那是一位路过住店的客商朗诵的,这部经书当时是第一次传到岭南,没人读过。六祖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时,当场就愣在那里了,觉得太熟悉。
这就是他宿世慧根所积累,今世当然如熟人。
当然,以上解释,都是佛家内部的解释。我作为一个外行,当然不能确认。智慧是什么,我不太明白。但聪明这件事,也与天生的有关。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天生学霸,他们好像不费什么力,也没吃过什么苦,就轻松取得好成绩,这不能不说,与他天生的聪明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数学学得不怎么样,可以用笨来形容,但学木匠却很厉害。要知道,木匠的画墨和榫铆结构,是非常需要几何和数学的,但他就奇怪,不需要怎么费力就学会了。而他在学校学数学,连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从来没及格过。
人的天资有偏好,像六祖那样,不识一个字的,居然学佛的智慧,超越古今。这也许是智慧的魅力吧,不同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用博闻强记来学习的,那只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以学问大小来区分上士与中下士,那就得记住前面的一个词“入海算沙”,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学了这么多,对悟道没什么帮助,我们还学什么劲。但今天,我只能通过学习的办法来走近佛道,没有明师指点,没有自身智慧。
按这句诗的字面理解,中士多闻,那么,最厉害的读书人,才算得上多闻吧,即使这样,也只能算中士了。当年在佛陀身边,距离佛陀最亲近的亲人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按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最强大脑。
比如,凡是他听过的话,他都不会忘记。光这一点,就秒杀今天的所有学霸。我看过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也听说过古代形容一个人聪明的话:“打马阅碑、立马成诗”,原来以为这是夸张,因为古人写东西,喜欢夸张,尤其是文艺作品,不要太相信它的形容。
但看了最强大脑后... -->>
最让我受打击的,是下面这句话。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这个词我知道在这里的意思,但不由自主地想起部队的职务。那是我的青春,那是最热血澎湃的日子,那里曾经有我的兄弟,现在散落四方,如同水上浮萍,青春去也。
原来我们中队,习惯把给养员叫做上士,最开始我听不懂,班长们为什么这样叫他。后来时间久了,才知道,那是原来部队的一个军衔。原来部队战士的军衔,从下到上分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大致对应服役年限为一至五年,最高档次是志愿兵,如同我的班长。
后来,当我入伍后,已经更改了军衔了,除了列兵和上等兵还保留外。其它称为士的,都全部改为士官,志愿兵也改为士官了。
过去部队买菜的,一般都是资格最老的兵,他其实是掌管着部队的伙食质量。一般是由最老的上士担任,所以这个称号就被习惯性地保留了下来。其实,在部队正规的叫法是:给养员。
采买运送和保管给养,是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个工作是个肥差,主要有三个好处。第一个,不用参加日常训练,身体上轻松,蹬个三轮车就出去了。第二,自由,长期在花花集市里跑,接触的人多。有时,我们战士十天半个月不出去,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都来自于上士那张嘴里了。第三,有油水。这个采购工作,基本上都是有油水的。市场价格是灵活的,要用心思在里面抠点钱出来,那还不容易。
正因为这样,所以,上士这个工作,基本上是奖励性的。如果一个战士,干的时间太长,有功劳有苦劳,也没当上班长,人还算灵活的话,部队干部就安排他干一年上士,算是安慰奖。
有时,这个奖励,会改变命运。
当时,我们兄弟部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故,一个中队,几乎全部报销,仅留下一个上士和一名探家回来的战士。
那件事情所总结的教训是特别多的,我们也反复学习过。那是在十堰大山里面,一个中队守着国家一个炸药库。
这个炸药库是一个武器工厂的仓库,当然有工人出入。我们武警战士就专门负责外围保护,不是工厂的职工,严禁进入库区。时间混久了,工人也熟悉了,所以哨兵对他们,是否有出入证,也就没严格检查了。想是本厂职工,也没什么破坏活动。
进入库区,必须有工厂签发的出入证明,一事一签。需要领炸药的,就凭证明进来,不领炸药,就别进来。当然我们哨兵,除了库门验证以外,主要负责周边,防止有外人来搞破坏。据说,那个仓库面积达几平方公里,在一个山洞里面,山已经被挖空了的。
那个武器工厂里有一个工人,与同厂一个女职工搞婚外恋,被工厂发现了,给了他处分,逼他与女职工分手,毕竟双方都有家庭,这是不道德的。
但这个职工怀恨在心,总想报复工厂。一天,他混入仓库,哨兵看到是本厂职工,是熟人,就放他进去了,也没搜他的身。按规矩,所有进出的人,都要搜身的,不准带任何火种和金属。
这个职工进去后,点燃了炸药!
一时间,整个山就被掀翻了,美国的卫星侦察后,给中国求证,以为我们在进行什么核武器试验。这事大了去了。
邻近厂区被摧毁,离仓库最近的武警中队,整个连队的人,完全被炸飞,不剩一个人了。
在新中国历史上,除战争外,还没有整个连队报销的例子,惊动了中央高层。派出大量专家进行调查,长达几个月,才得出权威结论。
但这中队还剩下两个人,他们就是接受调查的唯二武警战士。一名就是上士。他本来买菜已经回连队了,但是文书又让他骑车帮个忙,到街上去取信件和报纸。
取信件和报纸是中队文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那时没有手机,与外界的信息渠道,就是报纸和信件。过去的老部队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家信一封、意义不同”。
当然,杜甫也说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本来该文书的事,但他那天懒得出门,想让刚回来的上士帮个忙。毕竟,从连队到街道,光骑自行车,就得半个多小时,是个苦差事。
文书是中队首长身边人,通常在中队的地位,比干部矮一级,比所有战士要高半级的。给养员没办法,只好答应了。骑车往街上赶去。
当他在街上邮局取完信件报纸往回赶,在路上,他听到巨大的爆炸声音,浓烟和地皮的震动,让人惊恐,他都几乎骑不上自行车了,这种恐惧,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当灰尘和石头从天空落下时,你能够站稳,就是英雄了。
他几乎是推着车子跑回中队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接近中队的公路上,已经落满了爆炸掉下来的石块和物品,已经骑不了车了。
当他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一遍废墟前时,整个人懵了,当他意识到事情的实质时,不愧是老兵,他知道该怎么做。因为现场没有一个人活着,也没有任何电话可以打得出去。
他以最快的速度往镇上跑,向镇上公安汇报了情况,并打通了支队的电话。他是第一个准确报告事故的人。
而另一个探亲的战士,那一天也刚好返回部队,在离那条街只一河之隔的地方,正准备坐船过河,结果听到了爆炸,他过河后,也是以飞一般的姿态奔向中队,发现了地狱般的情况。
这就是著名的****爆炸事件。他与上士,咬紧牙关,在原来中队大门的位置,站得笔挺,如同石狮子一样固定站立的哨兵,在那里保护现场,直到调查组的到来。
上士,最老的兵。
而这里的上士,是指具有上等智慧的人。上士一决一切了。这种瞬间悟道的经历,在传说中,还是有的。
比如二祖神光大师,断臂求法于达摩,只因几句问答,就立即顿悟。再比如这个永嘉和尚,与六祖对话几句,就豁然开朗。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说是禅宗,是针对上上根器而言的,对下愚之人,不适用。比如,当年六祖求法于五祖时,问六祖是哪里人,六祖回答是岭南人。五祖反问:岭南人也有佛性吗?这是师傅选择弟子,化外偏远之地的岭南,估计聪明人少。当然五祖是故意这样问的,是考验六祖的智慧。
当然六祖回答佛教众生平等,凭什么说岭南人没有佛性?六祖不识字,没读过书,怎么就这么有智慧呢?
因为他是过去几世修行的上上根器之人。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在送柴至客栈时听到《金刚经》,那是一位路过住店的客商朗诵的,这部经书当时是第一次传到岭南,没人读过。六祖当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时,当场就愣在那里了,觉得太熟悉。
这就是他宿世慧根所积累,今世当然如熟人。
当然,以上解释,都是佛家内部的解释。我作为一个外行,当然不能确认。智慧是什么,我不太明白。但聪明这件事,也与天生的有关。
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天生学霸,他们好像不费什么力,也没吃过什么苦,就轻松取得好成绩,这不能不说,与他天生的聪明有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人,数学学得不怎么样,可以用笨来形容,但学木匠却很厉害。要知道,木匠的画墨和榫铆结构,是非常需要几何和数学的,但他就奇怪,不需要怎么费力就学会了。而他在学校学数学,连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从来没及格过。
人的天资有偏好,像六祖那样,不识一个字的,居然学佛的智慧,超越古今。这也许是智慧的魅力吧,不同于我们对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可以用博闻强记来学习的,那只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以学问大小来区分上士与中下士,那就得记住前面的一个词“入海算沙”,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学了这么多,对悟道没什么帮助,我们还学什么劲。但今天,我只能通过学习的办法来走近佛道,没有明师指点,没有自身智慧。
按这句诗的字面理解,中士多闻,那么,最厉害的读书人,才算得上多闻吧,即使这样,也只能算中士了。当年在佛陀身边,距离佛陀最亲近的亲人阿难,被称为多闻第一,按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最强大脑。
比如,凡是他听过的话,他都不会忘记。光这一点,就秒杀今天的所有学霸。我看过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也听说过古代形容一个人聪明的话:“打马阅碑、立马成诗”,原来以为这是夸张,因为古人写东西,喜欢夸张,尤其是文艺作品,不要太相信它的形容。
但看了最强大脑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