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骗了康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普通人家的长辈中了风,怎么可能有人一直帮着康复活动呢?
康熙是天下至尊,宫里有好几千名太监,足够他使唤的了。
登上肩舆后,康熙招手把玉柱叫到身旁,不容置疑的吩咐道:“以后,肩舆的右边,就是你的位置了。”
“嗻。”玉柱赶紧跪下谢了恩。
“起驾!”伴随着赵昌的一声吆喝,壮力太监们抬起了肩舆,朝着乾清门前走去。
实际上,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也就是很短的一段路而已。
但是,天子的威仪,必须确保。
玉柱已经不是南书房大臣了,皇帝不问他,无资格主动插嘴国家大事。
所以,他只是默默的站在老皇帝的身侧,仔细的倾听着重臣们的发言。
功夫都在诗外。
别看只能听,不能说话。若是老皇帝突然问起,总不能尴尬的说,不好意思走神了,没听清楚吧?
小农经济时代的朝廷大事,大多和银子有关。
归根到底,就是三件大事:每年收上多少赋税,又要固定花掉多少银子,户部存银几何?
自从玉柱掌管了崇文门之后,康熙基本上不缺钱花了。
只是,若是想再修宫室,那就需要大沽口那边征收的关税来补贴了。
大沽口的关税,每月都在增加。
康熙不太明白其中的道道,玉柱却是心里有数的。
大沽口码头,是整个北方,距离京城最近的唯一的国际贸易港口。
京城,在当时,肯定是全国最具有消费力的城市。
而且消费物品的流行传播,肯定是从京城开始,一年后才到北方的县城。
这年头,什么生意最好做?
玉柱笑而不语,看看广州十三行的暴发程度,也就知道了。
只是,和广州十三行不同的是,大沽口码头的收益,全部都是康熙的私房钱。
就性质而言,这不是产权明确的央企,哪什么是央企?
今天,各地都有报灾的奏折。但是,老四却说,户部三库没钱花了。
玉柱依旧是户部左侍郎,他自然很明白,老四这是惦记上了天子南库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沽口码头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日进斗金,手头钱紧的老四,早就眼红了。
康熙也是老江湖了,他岂能不知道老四的小心思?
“老四,想借银子,可以,什么时候还啊?”康熙颇有种扬眉吐气的爽感。
大沽口码头建成之前,老皇帝即使想修个小宫殿,户部也总说没钱。
现在好了,天子的私库里,有的是钱,根本不需要动用户部的库银。
不仅如此,现在的户部总是打着缺钱花的幌子,惦记着掏空了老皇帝的私库。
“汗阿玛,等来年的赋税收上来了,再慢慢的还给您吧。”老四耍了个花枪,故意不提何时还钱,这显然是想吞了老皇帝的私房钱。
“玉柱,你是户部左侍郎,你说说看,言而无信的事情做多了,朕还能相信么?”老皇帝的心里很得意,户部的老抠们,你们也有看朕脸色的今天呀?
怎么说呢,几千年以来,小农社会的经济框架决定了,量出为入,略有盈余,必然是户部的既定的方针。
没错,不是嘴巴上所说的量入为出,而是量出为入。
也就是说,今年朝廷要花多少银子,各省就必须齐心协力的收多少银子上来。
地方官们,包括巡抚在内,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收了多少的粮食和赋税上来。
只是,在老四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之前,朝廷收上来的钱粮,其实是日益减少的。
因为,官绅们不纳粮,不交税。
自耕农的负担过重,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将土地投充到官绅的名下,以减轻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
这就和三国末期统计的户籍人口一样,那只是朝廷掌握的税基罢了。
大量的农民和土地都掌握在各地的豪强手上,隐匿的人和地,朝廷是收不到半文钱的。
既然老皇帝问了,玉柱自然必须回答了。
玉柱仰起脸,微微一笑,说:“户部三库暂时有困难,不敢定还银子的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本金暂时不还,利息总要给的吧?汗阿玛,臣儿以为,不如就暂定利息每年为百分之五,下次借钱的时候,必须偿还以前借款的所有利息。”
老皇帝仔细一琢磨,眼前不由一亮,他的私房钱就是唐僧肉,户部借了白借,借了就想赖帐,长此以往,怎么可以呢?
前息不清,后帐不借,这就是玉柱出的高招。
说白了,就是反过来的国债理论罢了。
老四本想打秋风的,当场傻了眼。
老皇帝不由心下大乐,当众笑道:“缺钱花,找玉柱。”
(PS:三更送上了,月票距离8300张,还差很远啊。我真的很累了,已经码了12000字,凌晨还有第四更,那就是15000字了,吼吼,票票快点砸。)
。
普通人家的长辈中了风,怎么可能有人一直帮着康复活动呢?
康熙是天下至尊,宫里有好几千名太监,足够他使唤的了。
登上肩舆后,康熙招手把玉柱叫到身旁,不容置疑的吩咐道:“以后,肩舆的右边,就是你的位置了。”
“嗻。”玉柱赶紧跪下谢了恩。
“起驾!”伴随着赵昌的一声吆喝,壮力太监们抬起了肩舆,朝着乾清门前走去。
实际上,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也就是很短的一段路而已。
但是,天子的威仪,必须确保。
玉柱已经不是南书房大臣了,皇帝不问他,无资格主动插嘴国家大事。
所以,他只是默默的站在老皇帝的身侧,仔细的倾听着重臣们的发言。
功夫都在诗外。
别看只能听,不能说话。若是老皇帝突然问起,总不能尴尬的说,不好意思走神了,没听清楚吧?
小农经济时代的朝廷大事,大多和银子有关。
归根到底,就是三件大事:每年收上多少赋税,又要固定花掉多少银子,户部存银几何?
自从玉柱掌管了崇文门之后,康熙基本上不缺钱花了。
只是,若是想再修宫室,那就需要大沽口那边征收的关税来补贴了。
大沽口的关税,每月都在增加。
康熙不太明白其中的道道,玉柱却是心里有数的。
大沽口码头,是整个北方,距离京城最近的唯一的国际贸易港口。
京城,在当时,肯定是全国最具有消费力的城市。
而且消费物品的流行传播,肯定是从京城开始,一年后才到北方的县城。
这年头,什么生意最好做?
玉柱笑而不语,看看广州十三行的暴发程度,也就知道了。
只是,和广州十三行不同的是,大沽口码头的收益,全部都是康熙的私房钱。
就性质而言,这不是产权明确的央企,哪什么是央企?
今天,各地都有报灾的奏折。但是,老四却说,户部三库没钱花了。
玉柱依旧是户部左侍郎,他自然很明白,老四这是惦记上了天子南库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沽口码头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日进斗金,手头钱紧的老四,早就眼红了。
康熙也是老江湖了,他岂能不知道老四的小心思?
“老四,想借银子,可以,什么时候还啊?”康熙颇有种扬眉吐气的爽感。
大沽口码头建成之前,老皇帝即使想修个小宫殿,户部也总说没钱。
现在好了,天子的私库里,有的是钱,根本不需要动用户部的库银。
不仅如此,现在的户部总是打着缺钱花的幌子,惦记着掏空了老皇帝的私库。
“汗阿玛,等来年的赋税收上来了,再慢慢的还给您吧。”老四耍了个花枪,故意不提何时还钱,这显然是想吞了老皇帝的私房钱。
“玉柱,你是户部左侍郎,你说说看,言而无信的事情做多了,朕还能相信么?”老皇帝的心里很得意,户部的老抠们,你们也有看朕脸色的今天呀?
怎么说呢,几千年以来,小农社会的经济框架决定了,量出为入,略有盈余,必然是户部的既定的方针。
没错,不是嘴巴上所说的量入为出,而是量出为入。
也就是说,今年朝廷要花多少银子,各省就必须齐心协力的收多少银子上来。
地方官们,包括巡抚在内,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收了多少的粮食和赋税上来。
只是,在老四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之前,朝廷收上来的钱粮,其实是日益减少的。
因为,官绅们不纳粮,不交税。
自耕农的负担过重,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将土地投充到官绅的名下,以减轻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
这就和三国末期统计的户籍人口一样,那只是朝廷掌握的税基罢了。
大量的农民和土地都掌握在各地的豪强手上,隐匿的人和地,朝廷是收不到半文钱的。
既然老皇帝问了,玉柱自然必须回答了。
玉柱仰起脸,微微一笑,说:“户部三库暂时有困难,不敢定还银子的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本金暂时不还,利息总要给的吧?汗阿玛,臣儿以为,不如就暂定利息每年为百分之五,下次借钱的时候,必须偿还以前借款的所有利息。”
老皇帝仔细一琢磨,眼前不由一亮,他的私房钱就是唐僧肉,户部借了白借,借了就想赖帐,长此以往,怎么可以呢?
前息不清,后帐不借,这就是玉柱出的高招。
说白了,就是反过来的国债理论罢了。
老四本想打秋风的,当场傻了眼。
老皇帝不由心下大乐,当众笑道:“缺钱花,找玉柱。”
(PS:三更送上了,月票距离8300张,还差很远啊。我真的很累了,已经码了12000字,凌晨还有第四更,那就是15000字了,吼吼,票票快点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