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乱世栋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别人照着学还学不来!
。。。。。。
鱼市一隅,武祥在和鱼摊伙计清点货物,他带来的货物当然是鱼,都是黄澄澄的黄芽丁,个头不小。
旁边推车上的一桶桶黄芽丁,鱼摊按照约定的收购价,虽然比鱼市均价偏低,也能卖得数千钱。
这是武祥用排钩钓的黄芽丁,大概是两晚的鱼获,所以,仅就黄芽丁这鱼儿来说,他和李笠这段时间的收入是每三日得数千余钱。
有一日是路上消耗的时间,包括运鱼。
劳作三日所得,扣掉成本,也抵得上武祥家之前多年积蓄的大半。
这样的买卖很划算,但就是累,武祥和李笠白日捕鱼,为柳郎君捕想吃的鲢鱼,晚上放排钩钓黄芽丁,日夜都在湖上熬,又累又辛苦。
还得把鱼运到鄱水上游数十里外的鄱阳,每次到岸时,两人都累得腰酸背痛、双手无力。
毕竟,他俩连半丁的年纪都不到,成年人这么熬都不能熬太久。
所幸,如今手头有了钱,他俩就雇人摇船运鱼,花钱省力。
而李笠购买大量鱼钩,做成排钩,每组长二十丈,子钩上百,然后租给同村们,并传授用“取钩器”取鱼钩的手艺。
如此一来,让白石村渔民捕获的黄芽丁大增,武祥低价收购,一起运来鄱阳,卖给彭均的鱼摊。
这就是李笠想出来的赚钱法子,不是很复杂,却很有效,让武祥佩服不已。
他知道李笠帮彭均想了个赚钱的法子,就是卖竹筒鱼饭,专门用肉嫩刺少的黄芽丁做肉馅。
如今这食摊生意很好,武祥看了都觉得难以置信,随后疑问来了:
为什么李笠不自己开食摊、卖竹筒饭呢?
不需要在鄱阳码头,就在同样热闹的鄱口码头开食摊,那里也方便运鱼,离白石村也近,可李笠却不干。
武祥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没那力气,就不要挑那担子。”
房间里,李笠又开始给武祥解惑,如今是晚上,他们在租住的“出租屋”休息,开始交流心得。
武祥不明白为何李笠不自己做食摊,李笠便把心中所想讲出来,也算是把人生的经验分享给伙伴。
彭均开食摊卖竹筒鱼饭,如今大获成功,获利最大的自然是彭均这个“创业者”,而李笠作为“创业顾问”,获利相比之下就小很多。
但李笠不后悔,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做饮食,必须选在人气旺的路段,然后还能拿到位置(摊位或者店面),应付房东,应付黑白两道的各种变相索取(勒索)。
这都是隐形的成本,一般人意识不到,或者说不重视。
而这成本随时会变,和饮食店的生意火爆程度成正比,别的不说,若生意好,房东随时涨房价,涨幅搞不好比饮食店盈利的涨幅还要高。
李笠知道,鄱阳城南码头这地方寸土寸金,无论是官、吏还是豪强大户,都盯着这个聚宝盆,鄱口那里也是如此。
所以,在这种地方创业不是不行,可若是要站稳、占好位置,得有人脉,得有靠山。
这人脉、靠山是大还是小都无所谓,至少要有,让别人知道你不好欺负,出了事能够摆平。
人脉、靠山可以是朋友、世交,可以是宗族、姻亲,可以是官吏或者豪强大户,但这些他都没有。
食摊的生意火爆,说明他的创业方案没错,但没有人脉和靠山的他,能在别人觊觎之下守住这个食摊么?
不能。
所以,与其自己冒险创业,忙到头来给他人做嫁衣,还不如让家里有些实力的彭均去创业,他在一旁指导,收“指导费”,卖核心技术,然后交个朋友。
顺便搭顺风船,作为“金牌供应商”,为彭均提供黄芽丁,对方生意火爆,自己的鱼获也不愁卖,同样薄利多销。
毕竟彭均做出了“有多少收多少”的承诺,这对于没有水产销售渠道的李笠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彭均之父是有名的鱼主,亲戚多、朋友多,算是地头蛇,他可以通过和彭均打好关系,试着结交彭家这个‘人脉’。
武祥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李笠说的道理,之前从没人跟他说过,但他很聪明,一听就懂。
却为李笠感到可惜:“寸鲩,那你要如何赚大钱呢?”
“这话,说的不对,是‘我们该如何赚大钱’。”李笠笑道,“按之前说好的,你帮我,帮我打渔,我就有时间去忙别的事情,也来个创业。”
武祥好奇道:“寸鲩,你要如何创业?”
“日后便见分晓。”李笠没有多说什么。
饮食业的利润,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他既然要做,就得做暴利行业。
毕竟,作为吏家子,社会低,又无可靠宗亲帮衬,想要快速发家,只有靠暴利。
做暴利行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李笠却不觉得,因为他考察过实际情况,初步琢磨出一套可行性极高的赚钱办法。
这种赚钱办法,绝对没人想得到。
,别人照着学还学不来!
。。。。。。
鱼市一隅,武祥在和鱼摊伙计清点货物,他带来的货物当然是鱼,都是黄澄澄的黄芽丁,个头不小。
旁边推车上的一桶桶黄芽丁,鱼摊按照约定的收购价,虽然比鱼市均价偏低,也能卖得数千钱。
这是武祥用排钩钓的黄芽丁,大概是两晚的鱼获,所以,仅就黄芽丁这鱼儿来说,他和李笠这段时间的收入是每三日得数千余钱。
有一日是路上消耗的时间,包括运鱼。
劳作三日所得,扣掉成本,也抵得上武祥家之前多年积蓄的大半。
这样的买卖很划算,但就是累,武祥和李笠白日捕鱼,为柳郎君捕想吃的鲢鱼,晚上放排钩钓黄芽丁,日夜都在湖上熬,又累又辛苦。
还得把鱼运到鄱水上游数十里外的鄱阳,每次到岸时,两人都累得腰酸背痛、双手无力。
毕竟,他俩连半丁的年纪都不到,成年人这么熬都不能熬太久。
所幸,如今手头有了钱,他俩就雇人摇船运鱼,花钱省力。
而李笠购买大量鱼钩,做成排钩,每组长二十丈,子钩上百,然后租给同村们,并传授用“取钩器”取鱼钩的手艺。
如此一来,让白石村渔民捕获的黄芽丁大增,武祥低价收购,一起运来鄱阳,卖给彭均的鱼摊。
这就是李笠想出来的赚钱法子,不是很复杂,却很有效,让武祥佩服不已。
他知道李笠帮彭均想了个赚钱的法子,就是卖竹筒鱼饭,专门用肉嫩刺少的黄芽丁做肉馅。
如今这食摊生意很好,武祥看了都觉得难以置信,随后疑问来了:
为什么李笠不自己开食摊、卖竹筒饭呢?
不需要在鄱阳码头,就在同样热闹的鄱口码头开食摊,那里也方便运鱼,离白石村也近,可李笠却不干。
武祥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没那力气,就不要挑那担子。”
房间里,李笠又开始给武祥解惑,如今是晚上,他们在租住的“出租屋”休息,开始交流心得。
武祥不明白为何李笠不自己做食摊,李笠便把心中所想讲出来,也算是把人生的经验分享给伙伴。
彭均开食摊卖竹筒鱼饭,如今大获成功,获利最大的自然是彭均这个“创业者”,而李笠作为“创业顾问”,获利相比之下就小很多。
但李笠不后悔,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做饮食,必须选在人气旺的路段,然后还能拿到位置(摊位或者店面),应付房东,应付黑白两道的各种变相索取(勒索)。
这都是隐形的成本,一般人意识不到,或者说不重视。
而这成本随时会变,和饮食店的生意火爆程度成正比,别的不说,若生意好,房东随时涨房价,涨幅搞不好比饮食店盈利的涨幅还要高。
李笠知道,鄱阳城南码头这地方寸土寸金,无论是官、吏还是豪强大户,都盯着这个聚宝盆,鄱口那里也是如此。
所以,在这种地方创业不是不行,可若是要站稳、占好位置,得有人脉,得有靠山。
这人脉、靠山是大还是小都无所谓,至少要有,让别人知道你不好欺负,出了事能够摆平。
人脉、靠山可以是朋友、世交,可以是宗族、姻亲,可以是官吏或者豪强大户,但这些他都没有。
食摊的生意火爆,说明他的创业方案没错,但没有人脉和靠山的他,能在别人觊觎之下守住这个食摊么?
不能。
所以,与其自己冒险创业,忙到头来给他人做嫁衣,还不如让家里有些实力的彭均去创业,他在一旁指导,收“指导费”,卖核心技术,然后交个朋友。
顺便搭顺风船,作为“金牌供应商”,为彭均提供黄芽丁,对方生意火爆,自己的鱼获也不愁卖,同样薄利多销。
毕竟彭均做出了“有多少收多少”的承诺,这对于没有水产销售渠道的李笠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更重要的是,彭均之父是有名的鱼主,亲戚多、朋友多,算是地头蛇,他可以通过和彭均打好关系,试着结交彭家这个‘人脉’。
武祥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李笠说的道理,之前从没人跟他说过,但他很聪明,一听就懂。
却为李笠感到可惜:“寸鲩,那你要如何赚大钱呢?”
“这话,说的不对,是‘我们该如何赚大钱’。”李笠笑道,“按之前说好的,你帮我,帮我打渔,我就有时间去忙别的事情,也来个创业。”
武祥好奇道:“寸鲩,你要如何创业?”
“日后便见分晓。”李笠没有多说什么。
饮食业的利润,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而他既然要做,就得做暴利行业。
毕竟,作为吏家子,社会低,又无可靠宗亲帮衬,想要快速发家,只有靠暴利。
做暴利行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李笠却不觉得,因为他考察过实际情况,初步琢磨出一套可行性极高的赚钱办法。
这种赚钱办法,绝对没人想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