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麻利,虽然他半路入伙,还是个不爱说话的大块头,也很快就被这支队伍里的其他人接受了。他们对他没有什么戒心,会在他身边谈论任何话题,即使那是因为外邦人对此没有任何禁制,安萨路还是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竟敢将自己当做这些土地的主人之一。
这些农民是联合起来向外邦人交出了他们的土地,然后得到今日的身份,一支三到五十人的队伍中,大多数人出自同一个村子或农庄,像这样的队伍在整个农垦大队中有好几支。外邦人在拿走所有老爷的公地后,又要求近郊和远郊的农民同样让出他们的份地,这一蛮横的要求因为交易条件极其优厚,实际并未遭遇多少抵抗。毕竟春季水灾后,大多数田地已经指望不上收成,外邦人既声明只是租借这些土地,保证成熟季节至少分给他们一般年份的完全收成,又提出雇佣他们来种植这些土地,不仅付给报酬,还供应住所和饮食,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接入城中,那么大概只有决心去死的人才能拒绝得了,在那样一场胜利后,没什么人会想要同外邦人作对。
虽然外邦人也有一些为难的要求,例如他们的契约不接受单个的人或者单个家庭,最少要三个家庭共用一个名义,并且每一个人都得在一式四份的契书上按下指纹。收起契书后,外邦人便依契约上的名字来分配成员,父母和子女,兄弟和姐妹,亲属邻里大多能在同一支队伍中,这大大减轻了他们最初的不安,至少在见到那些钢铁怪物后,瑟瑟发抖地跟家人抱在一块总比不认识的人强得多。不过见到外邦人毫无区别地推平所有田界后,他们又有点觉得自己受了欺骗。
他们如何再找回他们的土地?
于是外邦人让他们抓阄,抓到哪一份,那块田地在契约上就“属于”他们了,由他们耕种,耕作的收获也照契约之数交由他们分配,当然,如果有人实在不能接受,外邦人也可以给他和他按过手印的那份契书上的全部人分一笔钱,很大一笔钱,然后客客气气地把他们打发出城去——似乎并没有这样大胆的傻瓜出现。
其实除了那份还留在契书上的收获,这些农人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和那些被编入队伍的“外人”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鞋子,使一样的农具,干一样的活,却并没有什么不满。没有外邦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春季死去了,便是不交出土地,他们也不敢说自己便能整家熬过饥荒,哪怕契约是骗人的,但一日三餐不是骗人的,新衣裳,新鞋子,新帽子,新农具,新房子,这些也是真真切切的,再说起奴役,他们在过去不一样要给老爷们干活吗?何况给外邦人干活也算不上多么辛苦。他们没有被当做牛马来使唤,最要出力的活儿是他们的钢铁怪物去干的,除了捡拾石块,抛撒粉末之类的手活,不管清理杂草杂树还是挖田沟,还是如今的种肥饼,都有便利的铁农具帮忙。
活儿干起来轻巧,渴了淡盐水管够,午饭不仅送到地头,吃完了还能在草棚宽大的檐影下小睡一会,直到被叫起来上课;下午的活儿干完了,又能去农地食堂好好吃喝,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种地竟然能这么舒服。没有鞭子和辱骂责打,那些管教他们的队长和组长也是要干活的,甚至绝不比他们干得少。这样的日子谁还要怨恨,那他定然是个坏了心肝的人,因为若是谁不想干好事,其他人都要受到连累。他们这些老实的农民还没出过事,但已经听说城里有人又懒又馋还欺负别人,被外邦人收回本册赶出去了。
真是活该。
这种时候不要外邦人的庇护,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活下去呢。那些人一定是被魔鬼迷了心窍,不然,哪怕只为了食物也该舍不得走呀。
斜阳西照,下工的钟声传遍城内城外,田地里的农人直起发酸的腰骨走上田埂,短暂的集合后,依旧是手握旗帜的队长在前,提着扛着农具的农民跟随在后,一群群一队队,从大地的各个方向向主道汇聚。外邦人像棋盘一样雕刻大地,这些自觉或不自觉展现出秩序的农夫农妇看起来也好似活的棋子。在安萨路这样纯粹的外人眼中,甚至从他们身上看出了一点军队的影子。
服从命令,彼此配合,进退有序,再看看他们手中的铁器,一把把都是分量沉实,当当作响的好货,并因为频繁使用而边锋雪亮,再加上良好的伙食,让他们的体质在短短一个月中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要说他们只是普通农人已经有些勉强了。安萨路不确定那位年轻领袖让他必须首先来这里的用意是否为了让他看到这些,但外邦人的手段越是了解,便越令人感到可怕。
可怕不仅在于他们繁多的花样和不计代价的投入——只是食物便能在别地收买多少东西!更在于外邦人毫不掩饰、毫不留情的对一切“传统”“习俗”“规矩”,对几乎所有世俗常理的颠覆和抛弃。这种叛逆体现在他们的言语,行动,饮食与秩序,体现在旧城市的毁灭,新城市的孕育,在日日添加的一砖一瓦,在仍在延伸的平坦田野,以及那些无孔不入的文字与数字,以及面向所有人的,强迫性的学习中。
吃完晚餐洗了澡,天色还未完全暗下,还有余力的人大多不会去睡觉,日间的劳作除非受伤或是病了,不然是不能不去的,大家拿到的报酬也几乎没有区别,但在夜班上课前,少年人可以去指定的场所和同龄人玩耍,外邦人教了他们不少游戏的方式,男人们可以去兄弟盟学木工和泥瓦工,女人们则是去姐妹会,那儿也有人教她们女人的事情——虽然安萨路听说实际上两边给他们准备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在他们适应那些工具后,有些小活发下来,完成了就能有额外的收入。
再然后,夜班的铃音就会响起。
安萨路浮光掠影地观察这座城市时,认为自己看到的已经足够多,直到真正进入他们的生活,他才惊觉自己的浅薄——外邦人竟能做到这地步!当薄帘放下,魔力的灯光堂皇点亮,他同其他人一起坐在长椅上,掏出自己的本册放到桌面,看一名外邦人走上讲台,对这些农夫农妇说:“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老师。在开始学习之前,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
“为了我们变好,为了大家变好!”人们这么回答道。
安萨路感到了真正的吃惊。
这显然是一句被灌输的口号,但人们已经回应得习以为常,并且认为至少有一半是对的,因为外邦人已经做到了这一半。许多人失去家园来到这里,过上了比灾荒之前还要舒适的生活,几乎没有人想要失去这一切,所以外邦人要他们服从,他们便服从,但除此之外他们不会改变自己。外邦人显然不想见到这一点。只要人不改变,一座城市毁灭,重建起来的仍是相似的东西,外邦人无论多么特殊,他们总是少的,他们想要建立和维持的秩序终会在人性不变的自私怠惰之中迅速腐朽,然而一旦——只要他们对平民进行广泛的、持续的教育,事情便会有大有改变。
所以,一切金钱与物资的倾注都不如外邦人在教育上的付出更令人震撼。
而他们的讲课又颇有讲究,一小半时间他们是在宣扬功绩,不是直接自我吹嘘,而是首先表扬来到夜班的人们完成了多少的工作,然后说今天又有多少人来到这座城市,又出窑了多少石砖,又挖好了多长的沟渠,又铺好了多长的道路,哪里的工地活儿干得又快又好,又是谁在这些成果中因为做得好而受到奖励,而这些人又是什么出身,曾经受过什么样的痛苦,这些痛苦是谁造成的,他们得到奖励之后的期望又是什么,如此种种。有时候也会说谁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过,要受到什么惩罚。外邦人叙述这些也不用鼓动的语气,但人们自然会去倾听自己关心的事,而这些言语也不仅仅是要告诉他们城市发生的事情,后半段要学习的生字同计算的题目同样来自这些讲述。
安萨路有一点点的基础,其他艰难学习的人对他表示羡慕,他自己却没有什么骄傲。外邦人的目标是一年内一千个通用词,一千五百个外邦文字,能够流利读出所有本册上的课文,能够自己写出一篇三百字以上的作文,能做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并且白天的活儿不会停。
天哪!你们在做梦吗?
今夜一样当堂完成了作业的安萨路看着寥寥几个被留课的倒霉鬼,有些不太确定这些宏伟目标是不是真的不能实现了。
随着下课的摇铃响起,这充实得令人疲惫的一日终于要结束了,安萨路拖着步子走出课堂,和其他人一同走在夜晚的路上。软风拂面,星光明亮,风灯在高杆上轻轻摇晃,不夜盲的人们在谈笑,在抱怨同展望,安萨路抻了抻腰,感觉到身后有人。
他放下手,脚步略略停顿。
“要动手了。”那个人低声说,同他擦身而过。
又麻利,虽然他半路入伙,还是个不爱说话的大块头,也很快就被这支队伍里的其他人接受了。他们对他没有什么戒心,会在他身边谈论任何话题,即使那是因为外邦人对此没有任何禁制,安萨路还是会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竟敢将自己当做这些土地的主人之一。
这些农民是联合起来向外邦人交出了他们的土地,然后得到今日的身份,一支三到五十人的队伍中,大多数人出自同一个村子或农庄,像这样的队伍在整个农垦大队中有好几支。外邦人在拿走所有老爷的公地后,又要求近郊和远郊的农民同样让出他们的份地,这一蛮横的要求因为交易条件极其优厚,实际并未遭遇多少抵抗。毕竟春季水灾后,大多数田地已经指望不上收成,外邦人既声明只是租借这些土地,保证成熟季节至少分给他们一般年份的完全收成,又提出雇佣他们来种植这些土地,不仅付给报酬,还供应住所和饮食,连他们的家人也一并接入城中,那么大概只有决心去死的人才能拒绝得了,在那样一场胜利后,没什么人会想要同外邦人作对。
虽然外邦人也有一些为难的要求,例如他们的契约不接受单个的人或者单个家庭,最少要三个家庭共用一个名义,并且每一个人都得在一式四份的契书上按下指纹。收起契书后,外邦人便依契约上的名字来分配成员,父母和子女,兄弟和姐妹,亲属邻里大多能在同一支队伍中,这大大减轻了他们最初的不安,至少在见到那些钢铁怪物后,瑟瑟发抖地跟家人抱在一块总比不认识的人强得多。不过见到外邦人毫无区别地推平所有田界后,他们又有点觉得自己受了欺骗。
他们如何再找回他们的土地?
于是外邦人让他们抓阄,抓到哪一份,那块田地在契约上就“属于”他们了,由他们耕种,耕作的收获也照契约之数交由他们分配,当然,如果有人实在不能接受,外邦人也可以给他和他按过手印的那份契书上的全部人分一笔钱,很大一笔钱,然后客客气气地把他们打发出城去——似乎并没有这样大胆的傻瓜出现。
其实除了那份还留在契书上的收获,这些农人没有得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和那些被编入队伍的“外人”吃一样的东西,穿一样的鞋子,使一样的农具,干一样的活,却并没有什么不满。没有外邦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春季死去了,便是不交出土地,他们也不敢说自己便能整家熬过饥荒,哪怕契约是骗人的,但一日三餐不是骗人的,新衣裳,新鞋子,新帽子,新农具,新房子,这些也是真真切切的,再说起奴役,他们在过去不一样要给老爷们干活吗?何况给外邦人干活也算不上多么辛苦。他们没有被当做牛马来使唤,最要出力的活儿是他们的钢铁怪物去干的,除了捡拾石块,抛撒粉末之类的手活,不管清理杂草杂树还是挖田沟,还是如今的种肥饼,都有便利的铁农具帮忙。
活儿干起来轻巧,渴了淡盐水管够,午饭不仅送到地头,吃完了还能在草棚宽大的檐影下小睡一会,直到被叫起来上课;下午的活儿干完了,又能去农地食堂好好吃喝,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种地竟然能这么舒服。没有鞭子和辱骂责打,那些管教他们的队长和组长也是要干活的,甚至绝不比他们干得少。这样的日子谁还要怨恨,那他定然是个坏了心肝的人,因为若是谁不想干好事,其他人都要受到连累。他们这些老实的农民还没出过事,但已经听说城里有人又懒又馋还欺负别人,被外邦人收回本册赶出去了。
真是活该。
这种时候不要外邦人的庇护,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活下去呢。那些人一定是被魔鬼迷了心窍,不然,哪怕只为了食物也该舍不得走呀。
斜阳西照,下工的钟声传遍城内城外,田地里的农人直起发酸的腰骨走上田埂,短暂的集合后,依旧是手握旗帜的队长在前,提着扛着农具的农民跟随在后,一群群一队队,从大地的各个方向向主道汇聚。外邦人像棋盘一样雕刻大地,这些自觉或不自觉展现出秩序的农夫农妇看起来也好似活的棋子。在安萨路这样纯粹的外人眼中,甚至从他们身上看出了一点军队的影子。
服从命令,彼此配合,进退有序,再看看他们手中的铁器,一把把都是分量沉实,当当作响的好货,并因为频繁使用而边锋雪亮,再加上良好的伙食,让他们的体质在短短一个月中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要说他们只是普通农人已经有些勉强了。安萨路不确定那位年轻领袖让他必须首先来这里的用意是否为了让他看到这些,但外邦人的手段越是了解,便越令人感到可怕。
可怕不仅在于他们繁多的花样和不计代价的投入——只是食物便能在别地收买多少东西!更在于外邦人毫不掩饰、毫不留情的对一切“传统”“习俗”“规矩”,对几乎所有世俗常理的颠覆和抛弃。这种叛逆体现在他们的言语,行动,饮食与秩序,体现在旧城市的毁灭,新城市的孕育,在日日添加的一砖一瓦,在仍在延伸的平坦田野,以及那些无孔不入的文字与数字,以及面向所有人的,强迫性的学习中。
吃完晚餐洗了澡,天色还未完全暗下,还有余力的人大多不会去睡觉,日间的劳作除非受伤或是病了,不然是不能不去的,大家拿到的报酬也几乎没有区别,但在夜班上课前,少年人可以去指定的场所和同龄人玩耍,外邦人教了他们不少游戏的方式,男人们可以去兄弟盟学木工和泥瓦工,女人们则是去姐妹会,那儿也有人教她们女人的事情——虽然安萨路听说实际上两边给他们准备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在他们适应那些工具后,有些小活发下来,完成了就能有额外的收入。
再然后,夜班的铃音就会响起。
安萨路浮光掠影地观察这座城市时,认为自己看到的已经足够多,直到真正进入他们的生活,他才惊觉自己的浅薄——外邦人竟能做到这地步!当薄帘放下,魔力的灯光堂皇点亮,他同其他人一起坐在长椅上,掏出自己的本册放到桌面,看一名外邦人走上讲台,对这些农夫农妇说:“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老师。在开始学习之前,大家回答我一个问题: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
“为了我们变好,为了大家变好!”人们这么回答道。
安萨路感到了真正的吃惊。
这显然是一句被灌输的口号,但人们已经回应得习以为常,并且认为至少有一半是对的,因为外邦人已经做到了这一半。许多人失去家园来到这里,过上了比灾荒之前还要舒适的生活,几乎没有人想要失去这一切,所以外邦人要他们服从,他们便服从,但除此之外他们不会改变自己。外邦人显然不想见到这一点。只要人不改变,一座城市毁灭,重建起来的仍是相似的东西,外邦人无论多么特殊,他们总是少的,他们想要建立和维持的秩序终会在人性不变的自私怠惰之中迅速腐朽,然而一旦——只要他们对平民进行广泛的、持续的教育,事情便会有大有改变。
所以,一切金钱与物资的倾注都不如外邦人在教育上的付出更令人震撼。
而他们的讲课又颇有讲究,一小半时间他们是在宣扬功绩,不是直接自我吹嘘,而是首先表扬来到夜班的人们完成了多少的工作,然后说今天又有多少人来到这座城市,又出窑了多少石砖,又挖好了多长的沟渠,又铺好了多长的道路,哪里的工地活儿干得又快又好,又是谁在这些成果中因为做得好而受到奖励,而这些人又是什么出身,曾经受过什么样的痛苦,这些痛苦是谁造成的,他们得到奖励之后的期望又是什么,如此种种。有时候也会说谁犯下了不可原谅的罪过,要受到什么惩罚。外邦人叙述这些也不用鼓动的语气,但人们自然会去倾听自己关心的事,而这些言语也不仅仅是要告诉他们城市发生的事情,后半段要学习的生字同计算的题目同样来自这些讲述。
安萨路有一点点的基础,其他艰难学习的人对他表示羡慕,他自己却没有什么骄傲。外邦人的目标是一年内一千个通用词,一千五百个外邦文字,能够流利读出所有本册上的课文,能够自己写出一篇三百字以上的作文,能做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并且白天的活儿不会停。
天哪!你们在做梦吗?
今夜一样当堂完成了作业的安萨路看着寥寥几个被留课的倒霉鬼,有些不太确定这些宏伟目标是不是真的不能实现了。
随着下课的摇铃响起,这充实得令人疲惫的一日终于要结束了,安萨路拖着步子走出课堂,和其他人一同走在夜晚的路上。软风拂面,星光明亮,风灯在高杆上轻轻摇晃,不夜盲的人们在谈笑,在抱怨同展望,安萨路抻了抻腰,感觉到身后有人。
他放下手,脚步略略停顿。
“要动手了。”那个人低声说,同他擦身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