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三国好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确认了曹操已经撤出徐州土地后,孔融和田楷一起撤兵走了,这两位乱世大哥大虽然本事差点,运气烂点,命也短点,但是在讲义气方面还算不错,带着一大帮子弟兄千里迢迢来救老朋友陶谦的徐州,末了也不要什么报酬,听了陶谦父子几句没营养的感谢话,然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弟兄们回去收保护费了,连茶水都没有多喝几口。
做哥们至此,在这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里,孔融和田楷确实算得上两个难得的好哥们,所以陶应不仅记住了他们的恩情与仁义,也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们——然后再从他们身上狠狠敲上一笔!
赵云也走了,带着刘备从公孙瓒那里借来的一千骑兵走了,离别那天,陶应拉着陶商和陶基兄弟一起去给赵云送行,看到刘备拉着赵云的手哭得死去活来,赵云也是哽咽出声,陶应就明白自己已经几乎不可能把这个超强武将拉到手了,所以陶应也懒得展现绝对超过刘皇叔的精湛演技,只是郑重其事的向赵云道谢,并且告诉赵云,赵云只要愿意,可以随时来徐州,徐州的大门永远向子龙将军敞开。赵云礼貌的感谢了陶应的邀请,刘备则在一旁暗暗冷笑,对陶应在自己面前挖墙脚的不自量力举动嗤之以鼻。
紧接着,刘备也带着关羽和张飞走了,带着他的两千多平原班底到小沛城驻扎去了,还带走了陶谦支援的九千石粮食和三十万钱军饷,此外还有大量的武器、战马、草料、军帐、镔铁和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绝对算是捞得盆满钵溢。
曹豹和曹宏等徐州重臣都不赞同给这么多,年轻气盛的陶基更是坚决反对,觉得刘备仅有两千多点兵马,给这么多纯粹浪费,对于刚刚经历曹操之乱而元气大伤的徐州来说,更是难以承担的财政重负。
陶谦没有接受侄子和心腹们的反对,陶应也坚决站到了陶谦一边,借口知恩图报勉强压下了陶基和曹豹等人的反对,将承诺的军需粮草如数交到了刘备手里。因为陶应计算得很清楚,这些钱粮即便留在手里,短时间内也很难打造出一支象刘备军那么强悍的军队,同时还会落下忘恩负义和言而无信的骂名。所以,与其吝啬,倒不如大方一点打发给刘备这条看门狗,既可以暂时安抚住这条白眼狼兼老大克星,又可以博得知恩图报的美名,对于目前元气大伤的徐州军队有着无穷好处。
算盘虽然打得漂亮,但接下来收到的两个消息,陶谦和陶应这对忠厚老实父子就说什么都笑不出来了,第一个消息是,拥有上万奴仆的徐州首富糜竺和糜芳兄弟,借口帮助刘备屯田,为徐州百姓减轻负担,给刘备送去了两千私军和一批粮草军需,把本就已经很肥的刘备养得更肥,也直接摆出了坚决支持刘备的立场。
第二个消息更糟糕,驻守琅琊郡开阳城的徐州大将骑都尉臧霸,借口在与曹军作战时受伤,拒绝了陶谦邀请他到彭城共商徐州重建的召见,同时又派出了副手孙观赶赴小沛,祝贺刘备移驻小沛。
臧霸的骑都尉官职是陶谦在黄巾之乱时封的,黄巾起义被平定后,臧霸率军驻扎开阳,逐渐摆脱陶谦控制,等同独立,现在徐州五郡经历曹操之乱,徐州军队主力元气大伤,手握上万兵马的臧霸军实力实际上早已超过徐州军,陶谦名为邀请臧霸到彭城共商徐州大计,实际上也是想再笼络一下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号军阀,争取拉过来真正为己所用,而臧霸拒绝陶谦召见却又主动向刘备靠拢,其中的味道,自然是危险无比。
陶谦暗底下对臧霸再怎么咬牙切齿也没用,徐州军队现在的实力既不够教训臧霸,更不敢得罪臧霸,所以陶谦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派出使者赶赴开阳,给臧霸又是送药又是问候,尽量维持住与臧霸的薄弱联系,确保翻脸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不被捅破,同时又加快了重整徐州军队的工作。而借着这股春风,咱们的陶副主任,也终于被陶谦亲自任命为徐州点军司马,与徐州首席大将曹豹同时展开了招兵工作。
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三月初二,陶应在徐州刺史府大堂上接过点军司马牌印,正式就任点军司马一职,上任当天,陶应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张贴榜文,告谕徐州百姓,号召徐州百姓踊跃参军,接受军事训练,共同保卫徐州土地。
顺便说一句,陶应其实也想过回老家丹阳招兵,可惜丹阳现在的太守兼孙策的亲母舅吴景,和陶应的便宜老爸陶谦是死对头,又处于扬州刺史刘繇的控制之下,老陶家想回丹阳招兵基本上是找死,所以陶应也没了办法,只好在徐州就地招兵了。不过还好,陶应的建军理念早已摆脱了这个时代的束缚,对兵源的地域要求不高,影响也不是很大。
陶应的招兵点设在徐州东门外的小校场上,三月初三天色刚明,全身甲胄的陶应就兴冲冲的来到校场上,准备亲自挑选合格兵员,可是到得现场一看,陶应却顿时傻了眼睛,原来小校场上压根就没有陶应想象中的人山人海,还连人影都没有几个,负责登记新兵名字的徐州官员面前,也只有十来个面黄肌瘦的徐州百姓在排队,其中还老的老,小的小,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
“怎么才这么几个人?”陶谦震惊的向陶谦指派给自己的副手堂弟陶基问道:“是不是榜文被人撕了,徐州百姓没看到?”
陶基是陶谦硬调给陶应的副手,已经有半年多军队经验的陶基原本打算在曹豹麾下大展鸿图,根本不想给半点军事经验没有的书呆子二哥当帮手,只是不敢违背对自己有着养育之恩的伯父,这才勉强从命,到陶应麾下担任了一个牙门将——但心里自然是满肚子不乐意。所以这会听陶应问起,陶基马上就没好气的答道:“榜文贴在城门旁边,有守门将士看着,谁敢去嘶?”
“那为什么没有人来投军?”陶应追问道:“徐州刚刚经历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当兵吃粮啊?”
“二哥,你到底懂不懂军伍?”陶基更加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是三月,农忙季节,曹兵又退了,徐州百姓能不急着回家种点庄稼,能有几个留在城里等着饿死?还有... -->>
确认了曹操已经撤出徐州土地后,孔融和田楷一起撤兵走了,这两位乱世大哥大虽然本事差点,运气烂点,命也短点,但是在讲义气方面还算不错,带着一大帮子弟兄千里迢迢来救老朋友陶谦的徐州,末了也不要什么报酬,听了陶谦父子几句没营养的感谢话,然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弟兄们回去收保护费了,连茶水都没有多喝几口。
做哥们至此,在这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里,孔融和田楷确实算得上两个难得的好哥们,所以陶应不仅记住了他们的恩情与仁义,也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他们——然后再从他们身上狠狠敲上一笔!
赵云也走了,带着刘备从公孙瓒那里借来的一千骑兵走了,离别那天,陶应拉着陶商和陶基兄弟一起去给赵云送行,看到刘备拉着赵云的手哭得死去活来,赵云也是哽咽出声,陶应就明白自己已经几乎不可能把这个超强武将拉到手了,所以陶应也懒得展现绝对超过刘皇叔的精湛演技,只是郑重其事的向赵云道谢,并且告诉赵云,赵云只要愿意,可以随时来徐州,徐州的大门永远向子龙将军敞开。赵云礼貌的感谢了陶应的邀请,刘备则在一旁暗暗冷笑,对陶应在自己面前挖墙脚的不自量力举动嗤之以鼻。
紧接着,刘备也带着关羽和张飞走了,带着他的两千多平原班底到小沛城驻扎去了,还带走了陶谦支援的九千石粮食和三十万钱军饷,此外还有大量的武器、战马、草料、军帐、镔铁和各种各样的军需物资,绝对算是捞得盆满钵溢。
曹豹和曹宏等徐州重臣都不赞同给这么多,年轻气盛的陶基更是坚决反对,觉得刘备仅有两千多点兵马,给这么多纯粹浪费,对于刚刚经历曹操之乱而元气大伤的徐州来说,更是难以承担的财政重负。
陶谦没有接受侄子和心腹们的反对,陶应也坚决站到了陶谦一边,借口知恩图报勉强压下了陶基和曹豹等人的反对,将承诺的军需粮草如数交到了刘备手里。因为陶应计算得很清楚,这些钱粮即便留在手里,短时间内也很难打造出一支象刘备军那么强悍的军队,同时还会落下忘恩负义和言而无信的骂名。所以,与其吝啬,倒不如大方一点打发给刘备这条看门狗,既可以暂时安抚住这条白眼狼兼老大克星,又可以博得知恩图报的美名,对于目前元气大伤的徐州军队有着无穷好处。
算盘虽然打得漂亮,但接下来收到的两个消息,陶谦和陶应这对忠厚老实父子就说什么都笑不出来了,第一个消息是,拥有上万奴仆的徐州首富糜竺和糜芳兄弟,借口帮助刘备屯田,为徐州百姓减轻负担,给刘备送去了两千私军和一批粮草军需,把本就已经很肥的刘备养得更肥,也直接摆出了坚决支持刘备的立场。
第二个消息更糟糕,驻守琅琊郡开阳城的徐州大将骑都尉臧霸,借口在与曹军作战时受伤,拒绝了陶谦邀请他到彭城共商徐州重建的召见,同时又派出了副手孙观赶赴小沛,祝贺刘备移驻小沛。
臧霸的骑都尉官职是陶谦在黄巾之乱时封的,黄巾起义被平定后,臧霸率军驻扎开阳,逐渐摆脱陶谦控制,等同独立,现在徐州五郡经历曹操之乱,徐州军队主力元气大伤,手握上万兵马的臧霸军实力实际上早已超过徐州军,陶谦名为邀请臧霸到彭城共商徐州大计,实际上也是想再笼络一下这个桀骜不驯的小号军阀,争取拉过来真正为己所用,而臧霸拒绝陶谦召见却又主动向刘备靠拢,其中的味道,自然是危险无比。
陶谦暗底下对臧霸再怎么咬牙切齿也没用,徐州军队现在的实力既不够教训臧霸,更不敢得罪臧霸,所以陶谦也只能忍气吞声的派出使者赶赴开阳,给臧霸又是送药又是问候,尽量维持住与臧霸的薄弱联系,确保翻脸的最后一层窗户纸不被捅破,同时又加快了重整徐州军队的工作。而借着这股春风,咱们的陶副主任,也终于被陶谦亲自任命为徐州点军司马,与徐州首席大将曹豹同时展开了招兵工作。
兴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三月初二,陶应在徐州刺史府大堂上接过点军司马牌印,正式就任点军司马一职,上任当天,陶应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张贴榜文,告谕徐州百姓,号召徐州百姓踊跃参军,接受军事训练,共同保卫徐州土地。
顺便说一句,陶应其实也想过回老家丹阳招兵,可惜丹阳现在的太守兼孙策的亲母舅吴景,和陶应的便宜老爸陶谦是死对头,又处于扬州刺史刘繇的控制之下,老陶家想回丹阳招兵基本上是找死,所以陶应也没了办法,只好在徐州就地招兵了。不过还好,陶应的建军理念早已摆脱了这个时代的束缚,对兵源的地域要求不高,影响也不是很大。
陶应的招兵点设在徐州东门外的小校场上,三月初三天色刚明,全身甲胄的陶应就兴冲冲的来到校场上,准备亲自挑选合格兵员,可是到得现场一看,陶应却顿时傻了眼睛,原来小校场上压根就没有陶应想象中的人山人海,还连人影都没有几个,负责登记新兵名字的徐州官员面前,也只有十来个面黄肌瘦的徐州百姓在排队,其中还老的老,小的小,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
“怎么才这么几个人?”陶谦震惊的向陶谦指派给自己的副手堂弟陶基问道:“是不是榜文被人撕了,徐州百姓没看到?”
陶基是陶谦硬调给陶应的副手,已经有半年多军队经验的陶基原本打算在曹豹麾下大展鸿图,根本不想给半点军事经验没有的书呆子二哥当帮手,只是不敢违背对自己有着养育之恩的伯父,这才勉强从命,到陶应麾下担任了一个牙门将——但心里自然是满肚子不乐意。所以这会听陶应问起,陶基马上就没好气的答道:“榜文贴在城门旁边,有守门将士看着,谁敢去嘶?”
“那为什么没有人来投军?”陶应追问道:“徐州刚刚经历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应该有很多人愿意当兵吃粮啊?”
“二哥,你到底懂不懂军伍?”陶基更加没好气的说道:“现在是三月,农忙季节,曹兵又退了,徐州百姓能不急着回家种点庄稼,能有几个留在城里等着饿死?还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