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样的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上海战场的官兵打得好,蒋介石瘦脸上有了一丝笑容。不知他是否又在想着,请那个西方国家出来说和中日呢?
(二).
一天,蒋和陈布雷正在南京商量事情,陈布雷趁空对蒋介石说:介公啊,郭沫若这几年已不参与政治了,据说郭沫若在日本的这10年里,主要是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周青铜器铭文。你看,这是他最近写的关于考古的书。说着递上书去。
一听这话,蒋介石就猜出陈要替郭沫若做说客了。因为平时陈布雷都叫他为委员长或蒋先生,今天叫我介公,我岂不知这是文人间最尊敬的叫法!蒋介石当然不会去看什么郭沫若的研究著作的,他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问:这个,他是在研究乌龟壳和骨头?
陈布雷说,不错,是在研究古代历史。他是一个人才,人才难得啊!
蒋介石说,这个,可是他写我的那个文章!?
蒋所指的文章是郭沫若在1927年,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时,恰逢安庆“三二三惨案”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逮捕和杀害无了数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
郭沫若在朱德的家里,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郭随后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叶挺成为莫逆之交。
蒋介石旋即通缉郭沫若,1928年2月郭沫若只好前往日本避难。
陈布雷鼓起勇气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是各为其主。我想,把这种人才搜罗起来,正可以说明领袖的宽容大度,用人唯才。
蒋介石说,这个,那么那个通缉令?
陈布雷说,我看正好以抗战开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为理由撤销那个通缉令。
蒋介石不吭声了。
陈布雷又说,介公啊,郭可是个日本通啊,我国抗战理应借重他;而且,他现在处境很危险,日本政府派人严密监视他。
蒋介石点点头说,这个,那我就写一张手令,撤销那个通缉令。
陈布雷很高兴。但转念一想,不对,他又说道,介公海量,捐弃前嫌,重视人才,海内外所景仰。但是这个撤销通缉令的命令不能马上公布,一公布,日本会不知道?反而使郭沫若走不脱了。介公,你看这事请交给我全权处理好了。
于是不久,郭沫若得以顺利回到祖国。大概是为了方便,还是他们不愿意到中国——在当时日本宣传为劣等国家来,郭连日本的妻子和在日本的孩子,当时一个都没有能够带回国来。
在国民党阵营中还算正直的陈布雷在郭沫若回国,和一系历统一战线的工作中的确做过不少有益之事。
(三).
胡适这时的去向也有了着落。他接受了蒋委员长的“建议”,还是“决定”?以非官方的身份赴大洋彼岸的美国,争取国际上的人都能来支援中国的抗战。第二年,他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投身于中国的抗战外交中去。
上海战场上中国官兵为了国家、民族毫不畏惧牺牲的英勇精神,也使胡适感同身受。自此,胡适的态度起了完全的变化,他抛弃了对日本一味求和平的幻想。
在1937年9月离开南京前,他同“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们见面告别时,
胡适对亲日外交官高宗武说:“我们要承认,从这一个月来中日打仗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当日未免有些过虑了。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仗;至少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高宗武没有回答;
胡适又劝陶希圣说:“中日之间的仗,我看是打一个时期的好。您不必再主张议和了。”
陶希圣没有回答;
胡适最后劝汪精卫说:“先生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了。”
汪精卫同样没有回答。
那几天,南京不仅有鬼子飞机的轰炸,烟雾弥漫,还时常下雨。胡适只觉得他们这几人的眼神,犹如窗外,烟雨迷茫。
(第一卷完)
(一).
上海战场的官兵打得好,蒋介石瘦脸上有了一丝笑容。不知他是否又在想着,请那个西方国家出来说和中日呢?
(二).
一天,蒋和陈布雷正在南京商量事情,陈布雷趁空对蒋介石说:介公啊,郭沫若这几年已不参与政治了,据说郭沫若在日本的这10年里,主要是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周青铜器铭文。你看,这是他最近写的关于考古的书。说着递上书去。
一听这话,蒋介石就猜出陈要替郭沫若做说客了。因为平时陈布雷都叫他为委员长或蒋先生,今天叫我介公,我岂不知这是文人间最尊敬的叫法!蒋介石当然不会去看什么郭沫若的研究著作的,他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问:这个,他是在研究乌龟壳和骨头?
陈布雷说,不错,是在研究古代历史。他是一个人才,人才难得啊!
蒋介石说,这个,可是他写我的那个文章!?
蒋所指的文章是郭沫若在1927年,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时,恰逢安庆“三二三惨案”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逮捕和杀害无了数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
郭沫若在朱德的家里,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郭随后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叶挺成为莫逆之交。
蒋介石旋即通缉郭沫若,1928年2月郭沫若只好前往日本避难。
陈布雷鼓起勇气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是各为其主。我想,把这种人才搜罗起来,正可以说明领袖的宽容大度,用人唯才。
蒋介石说,这个,那么那个通缉令?
陈布雷说,我看正好以抗战开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赴国难为理由撤销那个通缉令。
蒋介石不吭声了。
陈布雷又说,介公啊,郭可是个日本通啊,我国抗战理应借重他;而且,他现在处境很危险,日本政府派人严密监视他。
蒋介石点点头说,这个,那我就写一张手令,撤销那个通缉令。
陈布雷很高兴。但转念一想,不对,他又说道,介公海量,捐弃前嫌,重视人才,海内外所景仰。但是这个撤销通缉令的命令不能马上公布,一公布,日本会不知道?反而使郭沫若走不脱了。介公,你看这事请交给我全权处理好了。
于是不久,郭沫若得以顺利回到祖国。大概是为了方便,还是他们不愿意到中国——在当时日本宣传为劣等国家来,郭连日本的妻子和在日本的孩子,当时一个都没有能够带回国来。
在国民党阵营中还算正直的陈布雷在郭沫若回国,和一系历统一战线的工作中的确做过不少有益之事。
(三).
胡适这时的去向也有了着落。他接受了蒋委员长的“建议”,还是“决定”?以非官方的身份赴大洋彼岸的美国,争取国际上的人都能来支援中国的抗战。第二年,他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投身于中国的抗战外交中去。
上海战场上中国官兵为了国家、民族毫不畏惧牺牲的英勇精神,也使胡适感同身受。自此,胡适的态度起了完全的变化,他抛弃了对日本一味求和平的幻想。
在1937年9月离开南京前,他同“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们见面告别时,
胡适对亲日外交官高宗武说:“我们要承认,从这一个月来中日打仗的情况来看,证明我们当日未免有些过虑了。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仗;至少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最大的收获吧!”
高宗武没有回答;
胡适又劝陶希圣说:“中日之间的仗,我看是打一个时期的好。您不必再主张议和了。”
陶希圣没有回答;
胡适最后劝汪精卫说:“先生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了。”
汪精卫同样没有回答。
那几天,南京不仅有鬼子飞机的轰炸,烟雾弥漫,还时常下雨。胡适只觉得他们这几人的眼神,犹如窗外,烟雨迷茫。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