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汉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氏诸王皆知边军勇猛, 凶狠犹如虎狼。
如若不然, 也无法守卫边陲,挡住匈奴南下的铁蹄,更不会一度深入草原, 灭杀胡骑,屠灭胡部。
可再强也该有个限度。
如眼前这般,步卒扛旗怼全军, 怼赢不说, 还要追袭。最要命的是,两条腿追四条腿, 竟然完成全歼!
眼睁睁看着最后几名王国骑兵被短矛击落,有一个还是被木盾拍飞, 不提被灭全军的淮南王, 在场的诸侯王有一个算一个,表情都是万分精彩。
骑兵未动, 步卒以少胜多, 演武初始就来一场全歼,强到如此地步,是当真不打算讲道理, 一心一意浪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事实上, 边军初战对上淮南国军, 完全不是巧合。
刘彻早对淮南王不满, 在演武开始之前, 即命公孙贺做出安排。
哪怕是为天子的面子,边军和少骑也不会开始就对上,首先迎战的对手,必然都是王国军队。
既然如此,战哪国不是战。
以边军的强悍,必能重挫淮南王带来的精锐,给对方以震慑,同时为天子出口气。
让刘彻和公孙贺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边军的战斗力。
在诸国之中,实力位于上游的淮南国军,遇上边军,竟然不是一合之敌。基本是照面就被揍趴,揍趴不算更被全灭。
算一算时间,从战鼓响起,到最后一个淮南精锐倒下,有没有半个时辰?
刘彻谨记景帝的教导,登基之初,权力尚未归于中央,无论心中想什么,都不能表现在脸上。再加上占了便宜,自然不会得理不饶人。
其余诸侯王就没这份顾忌。
之前看不惯刘安假好文辞,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刘氏诸王,齐刷刷转头看过来,表情正经诠释出“呵呵”二字。
这就是淮南国精锐?
貌似有点弱啊。
闻淮南王好文辞鼓乐,不理军政,一切尽托于国相,倒也不稀奇。
淮南国相无能啊。
几人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句句清晰传入刘安耳中。
刘安心中恼火,却不能当场发作。
淮南国军败得太快,他的面子几乎是被甩在地上踩。可出言讽刺的同为诸侯王,地位权势不亚于他,真要当场撕破脸皮,自己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唯有将这口恶气咽下,日后再做计较。
恼怒之余,刘安也不免怀疑,难道自己手中的军队真弱到如此地步?不过随着演武继续,刘安的疑惑很快打消。
淮南国军的确挡不住边军,其他王国军队不也一样?
之前嘲笑他的几个,手中精锐撞上边军,一样被砍瓜切菜,手起刀落,利落收拾。
目睹一支接一支王国军队被掀翻,刘安的心情发生转变,竟诡异地生出一种快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倒霉不如众倒霉。
一样被掀翻,一样都是垃圾,来啊,彼此嘲笑,互相伤害啊!
不提刘安诡异的心理,眼见手下精锐陆续落败,边军仍是步卒扛鼎,骑兵别说冲锋,连箭壶都是满的,刘氏诸王表情复杂,心中滋味难言。尤其是经历过七国之乱的诸王,这一刻感触更深。
年轻的天子远比想象中睿智,于帝王心术之上,同样半点不弱,尽得先帝真传。通过这场演武,无非是要彰显武威,震慑诸王。
而淮南王自作聪明,主动做了出头椽子,成为儆猴的那只鸡。
今日之前,或许还有人对朝廷不满,暗中怀揣想法。
今日过后,凡是心怀鬼蜮者,必然要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同天子抗衡。凶神恶煞一般的边军,势必会成为他们的噩梦。
刘氏诸王各怀心思,心情实难平静。
场内的战斗仍在继续。
灭掉淮南国军之后,赵嘉率领步卒,一鼓作气,陆续又掀翻三支王国精锐。
边军势如破竹,不断向前,掀翻一个又一个,半点没有停下来歇息片刻,也让对手喘口气的意思。
总之,在鼓声未停之前,就要继续进攻,铲飞对手,一个个掀翻在地,拍扁算完。
这样凶猛的势头,迫使演武规则发生变化。王国军队不想迅速出局,被迫联合到一起,共同组成防线,抵御对方的进攻。
好虎难架群狼。
一倍的兵力挡不住,两倍三倍也不是对手,换成五倍六倍,乃至七倍八倍呢?
指挥王国军队的将领摒弃不和,很快将兵力集结到一处。
盾兵直接排成三列,弓箭手超过五千人,长戟、长矛、长-枪密集排布,刀牌手伺机而动,更有骑兵和战车拱卫两侧,冲锋在前。
一切只为拦住边军,让这头打疯的猛虎慢下速度。也为向天子证明,王国精锐绝非弱到全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凭宰割。
鉴于王国军队自行联合,场外的战鼓和旗帜尽数失去作用。双方对战全靠号角、圆鼓以及跑动的飞骑传达命令,实行调度。
汉军没有弱者。
王国精锐陆续落败,并未让余者胆丧,反而激起惊人战意,势要和边军一较高下。
其中,以江都王刘非的军队实力最强。
早在景帝年间,江都王就率王国军队平叛,击败吴国军队,立下赫赫战斗。
因刘非本人好武,有勇力,王国精锐都是身高达到七尺五以上的猛士,全身披挂重甲,持长兵,擅骑射,擅驭战车。
战车存在不少缺点,尤其是在冲锋时无法调头,很容易造成损失,经过战场考验,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刘非却逆时代而行,手下聚集不少能人,对战车加以改装,车轮两侧固定尖刺利刃,车轴以铁加固,在冲阵时,一字排开,利用得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 -->>
刘氏诸王皆知边军勇猛, 凶狠犹如虎狼。
如若不然, 也无法守卫边陲,挡住匈奴南下的铁蹄,更不会一度深入草原, 灭杀胡骑,屠灭胡部。
可再强也该有个限度。
如眼前这般,步卒扛旗怼全军, 怼赢不说, 还要追袭。最要命的是,两条腿追四条腿, 竟然完成全歼!
眼睁睁看着最后几名王国骑兵被短矛击落,有一个还是被木盾拍飞, 不提被灭全军的淮南王, 在场的诸侯王有一个算一个,表情都是万分精彩。
骑兵未动, 步卒以少胜多, 演武初始就来一场全歼,强到如此地步,是当真不打算讲道理, 一心一意浪上天, 和太阳肩并肩?
事实上, 边军初战对上淮南国军, 完全不是巧合。
刘彻早对淮南王不满, 在演武开始之前, 即命公孙贺做出安排。
哪怕是为天子的面子,边军和少骑也不会开始就对上,首先迎战的对手,必然都是王国军队。
既然如此,战哪国不是战。
以边军的强悍,必能重挫淮南王带来的精锐,给对方以震慑,同时为天子出口气。
让刘彻和公孙贺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边军的战斗力。
在诸国之中,实力位于上游的淮南国军,遇上边军,竟然不是一合之敌。基本是照面就被揍趴,揍趴不算更被全灭。
算一算时间,从战鼓响起,到最后一个淮南精锐倒下,有没有半个时辰?
刘彻谨记景帝的教导,登基之初,权力尚未归于中央,无论心中想什么,都不能表现在脸上。再加上占了便宜,自然不会得理不饶人。
其余诸侯王就没这份顾忌。
之前看不惯刘安假好文辞,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刘氏诸王,齐刷刷转头看过来,表情正经诠释出“呵呵”二字。
这就是淮南国精锐?
貌似有点弱啊。
闻淮南王好文辞鼓乐,不理军政,一切尽托于国相,倒也不稀奇。
淮南国相无能啊。
几人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句句清晰传入刘安耳中。
刘安心中恼火,却不能当场发作。
淮南国军败得太快,他的面子几乎是被甩在地上踩。可出言讽刺的同为诸侯王,地位权势不亚于他,真要当场撕破脸皮,自己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唯有将这口恶气咽下,日后再做计较。
恼怒之余,刘安也不免怀疑,难道自己手中的军队真弱到如此地步?不过随着演武继续,刘安的疑惑很快打消。
淮南国军的确挡不住边军,其他王国军队不也一样?
之前嘲笑他的几个,手中精锐撞上边军,一样被砍瓜切菜,手起刀落,利落收拾。
目睹一支接一支王国军队被掀翻,刘安的心情发生转变,竟诡异地生出一种快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倒霉不如众倒霉。
一样被掀翻,一样都是垃圾,来啊,彼此嘲笑,互相伤害啊!
不提刘安诡异的心理,眼见手下精锐陆续落败,边军仍是步卒扛鼎,骑兵别说冲锋,连箭壶都是满的,刘氏诸王表情复杂,心中滋味难言。尤其是经历过七国之乱的诸王,这一刻感触更深。
年轻的天子远比想象中睿智,于帝王心术之上,同样半点不弱,尽得先帝真传。通过这场演武,无非是要彰显武威,震慑诸王。
而淮南王自作聪明,主动做了出头椽子,成为儆猴的那只鸡。
今日之前,或许还有人对朝廷不满,暗中怀揣想法。
今日过后,凡是心怀鬼蜮者,必然要仔细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同天子抗衡。凶神恶煞一般的边军,势必会成为他们的噩梦。
刘氏诸王各怀心思,心情实难平静。
场内的战斗仍在继续。
灭掉淮南国军之后,赵嘉率领步卒,一鼓作气,陆续又掀翻三支王国精锐。
边军势如破竹,不断向前,掀翻一个又一个,半点没有停下来歇息片刻,也让对手喘口气的意思。
总之,在鼓声未停之前,就要继续进攻,铲飞对手,一个个掀翻在地,拍扁算完。
这样凶猛的势头,迫使演武规则发生变化。王国军队不想迅速出局,被迫联合到一起,共同组成防线,抵御对方的进攻。
好虎难架群狼。
一倍的兵力挡不住,两倍三倍也不是对手,换成五倍六倍,乃至七倍八倍呢?
指挥王国军队的将领摒弃不和,很快将兵力集结到一处。
盾兵直接排成三列,弓箭手超过五千人,长戟、长矛、长-枪密集排布,刀牌手伺机而动,更有骑兵和战车拱卫两侧,冲锋在前。
一切只为拦住边军,让这头打疯的猛虎慢下速度。也为向天子证明,王国精锐绝非弱到全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凭宰割。
鉴于王国军队自行联合,场外的战鼓和旗帜尽数失去作用。双方对战全靠号角、圆鼓以及跑动的飞骑传达命令,实行调度。
汉军没有弱者。
王国精锐陆续落败,并未让余者胆丧,反而激起惊人战意,势要和边军一较高下。
其中,以江都王刘非的军队实力最强。
早在景帝年间,江都王就率王国军队平叛,击败吴国军队,立下赫赫战斗。
因刘非本人好武,有勇力,王国精锐都是身高达到七尺五以上的猛士,全身披挂重甲,持长兵,擅骑射,擅驭战车。
战车存在不少缺点,尤其是在冲锋时无法调头,很容易造成损失,经过战场考验,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刘非却逆时代而行,手下聚集不少能人,对战车加以改装,车轮两侧固定尖刺利刃,车轴以铁加固,在冲阵时,一字排开,利用得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