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7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人口,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朱棣所做的另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迁都,而迁都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朱棣的这次迁都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次。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人口,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永乐元年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抢掠了一通,当地的都指挥沈永是个无能之辈,既无法抵御,又不及时向领导汇报,朱棣听说此事,大为恼火,立刻杀掉了沈永,并召集大臣,询问北方军事形势恶化的原因。

    朱棣质问他的大臣们,北方防御如此之弱,蒙古军队竟然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谁该为此负责?

    然而出乎朱棣意料的是,大臣们虽然个个都不开口,却并不胆怯,反而直愣愣地看着他。朱棣心头一阵无名火起,正准备发作,突然心念一转,把话又缩了回去。

    为什么呢?

    因为他终于明白这些大臣们为什么一直盯着他了,该为此事负责的人正是他自己!

    在明朝的防御体系中,负责北方防御的主要就是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可是在靖难之战中,朱权被他绑票,他也跑到了南京做了皇帝,北方边界少了他们两个人,基本上就属于不设防地段了,怎么怪得了别人呢?

    南京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明朝统治的。

    但问题在于,明帝国的住宿地并不是独门独院,在帝国的北方有着几个并不友好的邻居,这些邻居经常不经主人允许就擅自进屋拿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从来不写欠条。一次两次也就罢了,长此下去怎么得了?

    出兵讨伐也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些邻居基本上都是游击队编制,使用的是你进我退,你退我再来的政策,他们自己属于游牧民族,又不种地,每天的工作也就是骑马跑来跑去,闲着也是闲着,不抢你抢谁?

    讨伐不行,不管更不行。

    军事政治形势固然是后来迁都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些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朱棣本人的特点。

    难道朱棣个人与迁都也有关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之前曾经提过朱棣虽然是在南京出生,是南京户口,但他二十一岁就去了北平,并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虽然并没有转户口(当年进北平不难),但他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全北方化了。

    据史料记载,朱棣偏好北方饮食,而且十分喜欢朝鲜泡菜,当时的朝鲜国王李芳远曾派出朝鲜厨师(火者)侍奉朱棣,而他也欣然接受,想来喜好北方口味的朱棣对南方菜不会太感兴趣。北方虽然多风沙,远远不如南方的秀美山水,但朱棣一直以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对他而言,熟悉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消息

    朝鲜女厨子

    朱棣即位后,藩属国朝鲜照例要上表恭贺,朱棣在感谢的同时,顺便捎了一句话:“你们选几个会厨艺的女子来。”这句话顿时如巨石入海般,在朝鲜王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身为天下共主的皇帝张口要人,这人选当然不能光会厨艺,还要出身好、容貌佳,首选应当是王女。不过经过几番考虑,朝鲜王放弃了这个打算,经过多层筛选,几名宗室女及亲贵的女儿,跟随使臣被送往大明。朱棣无心插柳,此后便对朝鲜宫女颇为留意,后来几次要求朝鲜征选民间女子入宫为妃嫔。

    当然了,朱棣迁都的主要原因还是政治需要,既然下定了主意,那就迁吧。

    且慢!这可不是说迁就能迁的,迁都不是搬家,绝对不是打好包袱,打个电话叫搬家公司来就行的。最大的难题在于,朱棣并不是一个人搬去北平,如果是这样,那倒是省事了。

    迁都不但要迁走朱棣,还要迁走他的大小老婆若干人,王公大臣若干人,士兵百姓若干人,这些人也要找地方住,也要修房子。北平打了很多年的仗,街道、宫殿都要重修,城市布局也要重新安排。而且跟他去北平的都不是一般人,需要大笔的资金才能安置好这些人,其难度绝对不下于重新建都。

    这些问题虽然难办,但毕竟还是可以解决的,摆在朱棣面前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如果这个难题不解决,迁都就等于白迁。

    我们知道,朱棣迁都的主要原因是为控制北方边界,保证国家安全。按说迁都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但还有一样东西是必需的。

    那就是粮食。

    北平附近不是产粮区,而迁都必然会有很多人口涌入(中国人向来有往大城市跑的习惯),这些人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而且要控制边界,就必须养着大批士兵,虽然明朝实现了军屯(军人平时种地,战时打仗),能够解决部分军队的粮食问题,但京城的精锐部队(如三大营)是不种地的,这么多人吃什么,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仅仅保证北平士兵百姓的粮食还不够,因为明朝政府将来可能会经常出去慰问一下那些不太友好的邻居,给他们一点小小的教训,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派十万人去打仗,你就要准备十万人的粮食,而北平附近的粮食产量是绝对不足以保障这些行动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算什么难题,从南方产粮区运输粮食到北方不就行了?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恭喜你了,你终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难点所在。

    粮食问题之所以成为迁都的最大障碍,难就难在运输上,在那个年代,既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飞机,要运送粮食只能靠人力,今天我们搭乘现代化交通工具从南京到北京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而当年的人们走一趟要花一个多月,而且大家可不要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运输粮食的人也是要吃饭的。无论他们多么尽忠职守,你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吃光自己所运的粮食之前,是绝对不会饿死的。

    所以如果你找人从陆路上运输粮食,你就必须额外准备运输者的口粮,让他推两辆粮车上路,运一辆,吃一辆,等到了目的地,交出还没有吃完的那部分,就算交差了。而你额外准备的那部分口粮可能比他运过去的粮食还要多。

    如果有哪个政府愿意长期用这种方式来运输物资,那么等待这个政府的命运只有一个——破产。

    所以,明朝政府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河运(又称漕运)。

    是啊,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答案很简单嘛,用船来运输粮食不就能又快又多地完成运输任务吗?那你干吗还要兜那么大的圈子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两个字来回答:

    不通。

    在当时,从南方主要产粮区到北方的河道是不通畅的,运河栓塞,河流改道给当时的河运带了极大的不便,除非明代的船只是水陆两用型,否则想一路顺风是绝对不可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