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六大混子:江湖打拼20年(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镇,地处湘西十万大山深处,闭塞野蛮又历史悠久,贫穷落后却物产丰富。说是小镇,但却也是本市最发达的镇,乃至在我们全省都可以排上名次,规模几乎相当于一个差一点的县城,有十七万人口,两所中学。而且地理位置便利,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两条国道和一条高速都经过这个地方。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一步步扩大,和全国各地的大好形势一样,镇上在国营工厂端铁饭碗的人们大都已经下岗自谋出路;镇周围的农村男女也纷纷荒了田地,进城讨生活了;而五六年前还被人看不起的个体户们,多多少少都发了些财,挺起了腰板;毕业之后却没有了分配,又不像大城市出身那般有关系和门路,四处碰壁依旧找不到工作,只能心灰意冷,闲在家里待业的大学生也开始泛滥。
于是,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的论调开始喧嚣于尘上。
镇上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读书,又不甘心像老一辈一样踏踏实实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更没有乡下同龄人去沿海地区打工的吃苦精神。慢慢的,很多小镇青年就成为了活在社会大环境急速变化的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浪荡终日,无所事事,没有追求。
但年轻人的无穷精力却又需要地方发泄。于是,街头巷尾,喝酒斗殴的事情日益增多。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教父》,《天若有情》,《古惑仔》,《上海滩》等等一系列优秀的具有伟大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从港台地区传入内地,自发形成的黑帮团伙也像是初露尖尖角的小荷一样,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我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回到了九镇。回到了这个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和我的兄弟崭露头角提供舞台的风云地,也开始了我没有想到过却一直走到了今天的人生。
回到九镇的那天,是一个有着火烧云的黄昏。
熟悉的街道,儿时的记忆,面对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无可言状的轻松和幸福感。在自己家里,父亲的性格过于严厉,望子成龙的心愿与恨铁不成钢的责骂,把我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在这里,迎接一个叛逆期少年人的,只有外婆和她无尽的宠爱与呵护。在她老人家的心中,不管我有多大了,都始终还是那个她一把屎一把尿亲手养大的孙儿。
“老儿(九镇的方言,长辈针对心爱晚辈的昵称),你长高哒,我心里一天到黑都在挂念你啊,你有没有挂念外婆啊?”
那一天,外婆去车站接的我,这是她见到我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话没说完,外婆就已经是泪流满面,死死地把我抱在怀里,好像我马上又会离开她一样。回家的路上,她始终说个不停,为我的脾气担心,替我的未来着急,要我下次千万不要和人打架,更不能动刀子,同时也相信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会有大出息。我答应了外婆,我保证不会再惹是生非,会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读博士,为她争气。
当时的我,是真诚的,我被外婆毫无保留的爱深深感动,我真的在心底发过誓,做一个好人。
只是,不久之后,我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让我的人生彻底重写。
刚回到九镇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精彩,相反,颇有些无聊。儿时有几个很好的玩伴,但是多年不见,已经变得生疏,见面之后,除了礼貌地打个招呼,并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可以交流,学校又没有开学,也没办法认识新的朋友。所以,最初的日子里,在熟悉的家乡,我却孤单得只剩我自己。有时候,实在是闲得太难受了,我就会去三哥家串门。
三哥大我九岁,就住在我外婆家斜对面,可以说是从小看着我长大。
他已是个成年人,原本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是没有办法和他玩在一起的。但是三哥有个爱好,喜欢看武侠小说。而且,他的家里有一台当时还并不多见的录像机,经常会看一些中国香港、美国的电影。而这两样,恰好也是我所喜欢的。
那一年的三哥依然很年轻,也很帅,不过名声却不太好。因为,他是一个打流的流子。所谓流子,这是九镇当地独有的一种称谓。实际上就是说,三哥,是一个走黑道混江湖的人。现如今,如果说三哥是黑社会老大,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但是,当时的他还并不是,最多也只是流子里面的大哥而已。
三哥三十不到,年纪轻轻,在我们当地却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堪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名是因为九十年代初在舞厅为朋友出头,据说单枪匹马拎把菜刀砍了十来个人,三刀劈断了当时一个叫胡少立的非常有名的老混混的一只手。传说中最为牛逼的是,砍完人后,朋友劝他出去躲灾(家乡黑道的行话,避风头的意思),他却认定了胡少立绝对不会报警。于是,他不但没跑,反而还若无其事地抽着烟,拎着菜刀散步散到桥上,把刀向河里一扔,回家睡觉去了。从此以后,就是这份对于事态的超人预判和镇定无畏的... -->>
九镇,地处湘西十万大山深处,闭塞野蛮又历史悠久,贫穷落后却物产丰富。说是小镇,但却也是本市最发达的镇,乃至在我们全省都可以排上名次,规模几乎相当于一个差一点的县城,有十七万人口,两所中学。而且地理位置便利,连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两条国道和一条高速都经过这个地方。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一步步扩大,和全国各地的大好形势一样,镇上在国营工厂端铁饭碗的人们大都已经下岗自谋出路;镇周围的农村男女也纷纷荒了田地,进城讨生活了;而五六年前还被人看不起的个体户们,多多少少都发了些财,挺起了腰板;毕业之后却没有了分配,又不像大城市出身那般有关系和门路,四处碰壁依旧找不到工作,只能心灰意冷,闲在家里待业的大学生也开始泛滥。
于是,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的论调开始喧嚣于尘上。
镇上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读书,又不甘心像老一辈一样踏踏实实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更没有乡下同龄人去沿海地区打工的吃苦精神。慢慢的,很多小镇青年就成为了活在社会大环境急速变化的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浪荡终日,无所事事,没有追求。
但年轻人的无穷精力却又需要地方发泄。于是,街头巷尾,喝酒斗殴的事情日益增多。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教父》,《天若有情》,《古惑仔》,《上海滩》等等一系列优秀的具有伟大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从港台地区传入内地,自发形成的黑帮团伙也像是初露尖尖角的小荷一样,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蔓延。
我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回到了九镇。回到了这个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和我的兄弟崭露头角提供舞台的风云地,也开始了我没有想到过却一直走到了今天的人生。
回到九镇的那天,是一个有着火烧云的黄昏。
熟悉的街道,儿时的记忆,面对这一切,我感到了一种无可言状的轻松和幸福感。在自己家里,父亲的性格过于严厉,望子成龙的心愿与恨铁不成钢的责骂,把我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在这里,迎接一个叛逆期少年人的,只有外婆和她无尽的宠爱与呵护。在她老人家的心中,不管我有多大了,都始终还是那个她一把屎一把尿亲手养大的孙儿。
“老儿(九镇的方言,长辈针对心爱晚辈的昵称),你长高哒,我心里一天到黑都在挂念你啊,你有没有挂念外婆啊?”
那一天,外婆去车站接的我,这是她见到我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话没说完,外婆就已经是泪流满面,死死地把我抱在怀里,好像我马上又会离开她一样。回家的路上,她始终说个不停,为我的脾气担心,替我的未来着急,要我下次千万不要和人打架,更不能动刀子,同时也相信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会有大出息。我答应了外婆,我保证不会再惹是生非,会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读博士,为她争气。
当时的我,是真诚的,我被外婆毫无保留的爱深深感动,我真的在心底发过誓,做一个好人。
只是,不久之后,我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让我的人生彻底重写。
刚回到九镇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精彩,相反,颇有些无聊。儿时有几个很好的玩伴,但是多年不见,已经变得生疏,见面之后,除了礼貌地打个招呼,并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可以交流,学校又没有开学,也没办法认识新的朋友。所以,最初的日子里,在熟悉的家乡,我却孤单得只剩我自己。有时候,实在是闲得太难受了,我就会去三哥家串门。
三哥大我九岁,就住在我外婆家斜对面,可以说是从小看着我长大。
他已是个成年人,原本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是没有办法和他玩在一起的。但是三哥有个爱好,喜欢看武侠小说。而且,他的家里有一台当时还并不多见的录像机,经常会看一些中国香港、美国的电影。而这两样,恰好也是我所喜欢的。
那一年的三哥依然很年轻,也很帅,不过名声却不太好。因为,他是一个打流的流子。所谓流子,这是九镇当地独有的一种称谓。实际上就是说,三哥,是一个走黑道混江湖的人。现如今,如果说三哥是黑社会老大,他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但是,当时的他还并不是,最多也只是流子里面的大哥而已。
三哥三十不到,年纪轻轻,在我们当地却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堪称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出名是因为九十年代初在舞厅为朋友出头,据说单枪匹马拎把菜刀砍了十来个人,三刀劈断了当时一个叫胡少立的非常有名的老混混的一只手。传说中最为牛逼的是,砍完人后,朋友劝他出去躲灾(家乡黑道的行话,避风头的意思),他却认定了胡少立绝对不会报警。于是,他不但没跑,反而还若无其事地抽着烟,拎着菜刀散步散到桥上,把刀向河里一扔,回家睡觉去了。从此以后,就是这份对于事态的超人预判和镇定无畏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