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皮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听说,是母亲又用圣杯和古寨里的关帝爷好说歹说了半天,最终,每年的春节,母亲带着我提着猪手上关帝庙祭拜,而关帝庙的庙公给我一些香灰和符纸,当作对我这一年的庇佑。
我是不太理解,这个神通的干爹能赐予我如何的保护,但我从此把一些寺庙当作亲人的所在,而关帝庙里出的用以让人占卜的签诗集,则成了我认定的这个神明干爹的教诲。这些签诗集,其实是用古诗词格律写的一个个寓言故事,我总喜欢在睡觉前阅读,关帝爷从此成了一个会给我讲床头故事的干爹。
这个干爹,按照老家的习俗只能认到十六岁,十六岁过后的我,按理说已经和他解除了契父子的关系,但我却落下了习惯,每年一定至少去祭拜一次,任何事闹心了,跑到关帝庙里来,用圣杯和他聊一个下午的天。
父亲偏瘫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地跑到这些庙宇,一个个责问过去,为什么自己的夫君要有这样的命运。
说到底,母亲和神灵的交谈,从来是自问自答,再让圣杯的组合回答是或者不是。母亲提供理解这些问题的可能性,“神灵”帮她随机选了其中一种。
母亲最终得到的答案是,那是你夫君的命数,但你是帮他度过的人。
我知道,那其实是母亲自己想要的答案。她骨子里头还藏着那个穿过乱流的莽撞女孩。
不顾医生“估计没法康复”的提醒。母亲任性地鼓励父亲,并和他制定三年的康复计划。三年后的结果当然落空,事实上,父亲因为身体的越发臃肿,行动越来越不便。
母亲坚持着每年带我去到各个寺庙任性地投掷圣杯,强硬地讨要到神明对父亲康复的“预言”,然后再一年年来责问,为什么没有兑现。
一年又一年,父亲那睡去的左半身,越发没有生机,但身材越发臃肿,而且似乎越来越肥硕。到了第四年的时候,每次摔倒,母亲一个人都无法把他扶起来。
母亲几次气急败坏地到寺庙来讨要说法。一次又一次,终于到那一年年底,她还是带着我到一座座寺庙祭拜过去。
惯常性地摆供品,点燃香火,然后,她却不再投掷圣杯,而是拉着我,跪在案前,喃喃地祈祷起来了。
一开始我没听清,但把零碎听到的只言片语接合起来,渐渐明白母亲在祈祷一个可怕的事情:千万让我丈夫一定死在我前面,不要让他拖累我的孩子。如果我的阳寿注定比他少,请借我几年阳寿,送走他后我再走。
我不干了,生气地责问母亲。她一个巴掌过来,许久才说:“我是为你好。”
我任性地跪在地上乞求:“请让我和父亲、母亲的寿命平均,全家一起走比较好。”
母亲一听,气到连连地追打我,然后号啕大哭地对着神明说:“小孩说话不算数,请神明只听我的。”
从寺庙回来的路上,母亲打开天窗说亮话,异常冷静地交待她认为的安排:“你呢,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赚自己的钱,娶自己的老婆,过自己的日子,你父亲就交给我,他活一年,我肯定会硬扛着多活一年,我会伺候他吃穿起居。”
“但是你现在已经扶不起他了。”
“我可以。”
“但是你以后怎么能边赚钱边照顾他,而且你以后年纪大了,更没办法。”
“我可以。”
“但是你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肯定扛不住。”
母亲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我可以。”
“但你们是我父母啊。”
母亲停下来,严厉地训斥我:“你听好了,我是命里注定陪他过这坎的人,这是我们俩的事情,和你没关系。”
“这是神灵说的。”母亲补充了下。
母亲这个可怕的祈祷,我从来不敢和父亲说。
康复的希望渐渐渺茫后,父亲已经整天对着家里神龛中供奉的神灵絮絮叨叨地抱怨:“如果不让我康复,就赶紧让我走吧。”每次母亲听到了,总要追着出来发火:“呸呸呸,这是你的命数,不能向神明抱怨,是时候了,该走总会走,不是时候,别叨唠神明。”
事实上,虽然一直在病榻,但因为母亲的照顾,那几年的父亲,气色反而格外地好,皮肤越发白里透红。母亲见着人总和人骄傲地说:“我都把他照顾成大宝宝了,别看他行动不便,他至少能活到八十。”
母亲这样的判断,我既为她紧张也同时跟着高兴。父亲越发臃肿,母亲照料起来的难度越大,吃的苦头要更多,但是如果父亲能如此健康,母亲无论如何都会和生活生龙活虎地缠斗下去:她认定,照顾父亲是她的使命。
然而,母亲的预言终究是落空了。一个冬天,父亲突然离世。
母亲不能接受,在她的感觉中,虽然瘫痪的左身越发没感觉,但是右身更有力量了,因为长期需要右边支撑,父亲的右手和右脚有着非常健硕的肌肉。“他没理由一个跌倒就没了,这么皮实,千摔万倒的,连淤青都没有,怎能就这么没了。”
我从北京赶回家时,她依然在愤恨地不解着,然后,她开始准备出发了——她想去各个寺庙,向神明讨要个说法。我赶忙把她拦住,她一下子软在我身上大哭起来:“是不是神明误解我了啊?我从没觉得照顾他麻烦,我那样祈祷,只是希望不拖累你,我照顾他到九十岁一百岁我都愿意。”
“神明没有误解,或许是父亲的劫数要过了,他活得这么辛苦,罪已经赎完了。”
母亲愣住了,想了想:“那就好,他难受了这么多年,该上天享享福了。”
但是,葬礼张罗完第二天,她就开始做那个梦。“你父亲肯定遇到什么事情。”
“不是,他只是想你,来探望你。”
“不是的,我得帮他。”
“你怎么帮他,你都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所以我去问清楚。”母亲回答得异常认真。
要问“下面”的事,就得去找“巫”。
找巫人,让他借身体给过往的灵魂,和阳间人通话,在我们这,叫“找灵”。
在我老家这个地方,伺候神鬼并不是多么特殊的职业,就如同看病的、打渔的、卖菜的……乡里谈论起他们,并不会因此加重口吻,如同市集上任何一个店铺的交易一般,还会像计较斤两一般,对比着各个“巫女”的能力和性价比。
母亲打听来的说法,西边那个镇上有个“巫”,特长在捞人——即使隔个二三十年,灵体感应很薄弱了,他也能找到;而北边村里那个巫,和东边的都擅长新往生的。北边这个据说你什么都不用说,那往生的人自然会报出自己是谁,以及提起过往的事情,只是,这个巫代灵魂传话都必须用戏曲的唱腔;东边这个,是你得自己说清要找谁,但他找到后也是一五一十会说过去的事情证明,他说的,倒是日常的口语。
对比了再三,母亲决定找北边村里的那个巫。
“巫”是平常的职业,但找“巫”终究还是件得小心谨慎的事。
。我听说,是母亲又用圣杯和古寨里的关帝爷好说歹说了半天,最终,每年的春节,母亲带着我提着猪手上关帝庙祭拜,而关帝庙的庙公给我一些香灰和符纸,当作对我这一年的庇佑。
我是不太理解,这个神通的干爹能赐予我如何的保护,但我从此把一些寺庙当作亲人的所在,而关帝庙里出的用以让人占卜的签诗集,则成了我认定的这个神明干爹的教诲。这些签诗集,其实是用古诗词格律写的一个个寓言故事,我总喜欢在睡觉前阅读,关帝爷从此成了一个会给我讲床头故事的干爹。
这个干爹,按照老家的习俗只能认到十六岁,十六岁过后的我,按理说已经和他解除了契父子的关系,但我却落下了习惯,每年一定至少去祭拜一次,任何事闹心了,跑到关帝庙里来,用圣杯和他聊一个下午的天。
父亲偏瘫的时候,母亲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地跑到这些庙宇,一个个责问过去,为什么自己的夫君要有这样的命运。
说到底,母亲和神灵的交谈,从来是自问自答,再让圣杯的组合回答是或者不是。母亲提供理解这些问题的可能性,“神灵”帮她随机选了其中一种。
母亲最终得到的答案是,那是你夫君的命数,但你是帮他度过的人。
我知道,那其实是母亲自己想要的答案。她骨子里头还藏着那个穿过乱流的莽撞女孩。
不顾医生“估计没法康复”的提醒。母亲任性地鼓励父亲,并和他制定三年的康复计划。三年后的结果当然落空,事实上,父亲因为身体的越发臃肿,行动越来越不便。
母亲坚持着每年带我去到各个寺庙任性地投掷圣杯,强硬地讨要到神明对父亲康复的“预言”,然后再一年年来责问,为什么没有兑现。
一年又一年,父亲那睡去的左半身,越发没有生机,但身材越发臃肿,而且似乎越来越肥硕。到了第四年的时候,每次摔倒,母亲一个人都无法把他扶起来。
母亲几次气急败坏地到寺庙来讨要说法。一次又一次,终于到那一年年底,她还是带着我到一座座寺庙祭拜过去。
惯常性地摆供品,点燃香火,然后,她却不再投掷圣杯,而是拉着我,跪在案前,喃喃地祈祷起来了。
一开始我没听清,但把零碎听到的只言片语接合起来,渐渐明白母亲在祈祷一个可怕的事情:千万让我丈夫一定死在我前面,不要让他拖累我的孩子。如果我的阳寿注定比他少,请借我几年阳寿,送走他后我再走。
我不干了,生气地责问母亲。她一个巴掌过来,许久才说:“我是为你好。”
我任性地跪在地上乞求:“请让我和父亲、母亲的寿命平均,全家一起走比较好。”
母亲一听,气到连连地追打我,然后号啕大哭地对着神明说:“小孩说话不算数,请神明只听我的。”
从寺庙回来的路上,母亲打开天窗说亮话,异常冷静地交待她认为的安排:“你呢,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赚自己的钱,娶自己的老婆,过自己的日子,你父亲就交给我,他活一年,我肯定会硬扛着多活一年,我会伺候他吃穿起居。”
“但是你现在已经扶不起他了。”
“我可以。”
“但是你以后怎么能边赚钱边照顾他,而且你以后年纪大了,更没办法。”
“我可以。”
“但是你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肯定扛不住。”
母亲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我可以。”
“但你们是我父母啊。”
母亲停下来,严厉地训斥我:“你听好了,我是命里注定陪他过这坎的人,这是我们俩的事情,和你没关系。”
“这是神灵说的。”母亲补充了下。
母亲这个可怕的祈祷,我从来不敢和父亲说。
康复的希望渐渐渺茫后,父亲已经整天对着家里神龛中供奉的神灵絮絮叨叨地抱怨:“如果不让我康复,就赶紧让我走吧。”每次母亲听到了,总要追着出来发火:“呸呸呸,这是你的命数,不能向神明抱怨,是时候了,该走总会走,不是时候,别叨唠神明。”
事实上,虽然一直在病榻,但因为母亲的照顾,那几年的父亲,气色反而格外地好,皮肤越发白里透红。母亲见着人总和人骄傲地说:“我都把他照顾成大宝宝了,别看他行动不便,他至少能活到八十。”
母亲这样的判断,我既为她紧张也同时跟着高兴。父亲越发臃肿,母亲照料起来的难度越大,吃的苦头要更多,但是如果父亲能如此健康,母亲无论如何都会和生活生龙活虎地缠斗下去:她认定,照顾父亲是她的使命。
然而,母亲的预言终究是落空了。一个冬天,父亲突然离世。
母亲不能接受,在她的感觉中,虽然瘫痪的左身越发没感觉,但是右身更有力量了,因为长期需要右边支撑,父亲的右手和右脚有着非常健硕的肌肉。“他没理由一个跌倒就没了,这么皮实,千摔万倒的,连淤青都没有,怎能就这么没了。”
我从北京赶回家时,她依然在愤恨地不解着,然后,她开始准备出发了——她想去各个寺庙,向神明讨要个说法。我赶忙把她拦住,她一下子软在我身上大哭起来:“是不是神明误解我了啊?我从没觉得照顾他麻烦,我那样祈祷,只是希望不拖累你,我照顾他到九十岁一百岁我都愿意。”
“神明没有误解,或许是父亲的劫数要过了,他活得这么辛苦,罪已经赎完了。”
母亲愣住了,想了想:“那就好,他难受了这么多年,该上天享享福了。”
但是,葬礼张罗完第二天,她就开始做那个梦。“你父亲肯定遇到什么事情。”
“不是,他只是想你,来探望你。”
“不是的,我得帮他。”
“你怎么帮他,你都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所以我去问清楚。”母亲回答得异常认真。
要问“下面”的事,就得去找“巫”。
找巫人,让他借身体给过往的灵魂,和阳间人通话,在我们这,叫“找灵”。
在我老家这个地方,伺候神鬼并不是多么特殊的职业,就如同看病的、打渔的、卖菜的……乡里谈论起他们,并不会因此加重口吻,如同市集上任何一个店铺的交易一般,还会像计较斤两一般,对比着各个“巫女”的能力和性价比。
母亲打听来的说法,西边那个镇上有个“巫”,特长在捞人——即使隔个二三十年,灵体感应很薄弱了,他也能找到;而北边村里那个巫,和东边的都擅长新往生的。北边这个据说你什么都不用说,那往生的人自然会报出自己是谁,以及提起过往的事情,只是,这个巫代灵魂传话都必须用戏曲的唱腔;东边这个,是你得自己说清要找谁,但他找到后也是一五一十会说过去的事情证明,他说的,倒是日常的口语。
对比了再三,母亲决定找北边村里的那个巫。
“巫”是平常的职业,但找“巫”终究还是件得小心谨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