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铁十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师,第4警察师和斯坦因纳所在的第5维京师也是有力争夺者。
党卫军全国总指挥希姆莱专门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在中东作战中努力表现,力争将这第5个名额抢到党卫军中来,虽然精锐亚型多一个虎式连和火箭炮连后的战斗力也不至于上天,但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意味着被承认是全德武装力量中的头等主力,作为此次战役中唯一的党卫军部队,他感觉压力很大。
另外让斯坦因纳下定决心争夺第5个名额的缘由在于他无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岛上与元首闲聊有关战术进步细节时,元首无意中说起还准备尝试给加强亚型配备对地攻击机连,让装甲师直接指挥至少16架对地攻击机开展陆空一体化作战。在以前空军指挥权捏在戈林手中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纳并不认为将飞机直接配属给装甲师指挥是元首的异想天开,他认为很有价值,非常乐于尝试。
有关整编的内部传闻一直都在流传,听说元首一改喜欢抽调部队组建新部队的习惯,明确以现有部队整补为最高优先级,还规定1943年装甲师数量就是国防军28个,党卫军7个,总共35个,在这35个装甲师没完成改编之前暂时不考虑组建新的装甲师。后来在众人强烈要求之下,政策略微开了一个小口子,加了2支部队:一支是空军的飞行堡垒装甲旅升级为装甲师,另一支是由各装甲兵学校抽调人员组成的装甲教导师,这样总的装甲师数量达到37支。
裁军扩师行动之后,高级军官位置竞争空前激烈,除极少数幸运儿在新组建的集团军中找到合适位置外,那些能力稍微差一点或既往表现不太如意的将军则被打发去了后备军,还有一部分要么列入叛国集团已被处死,要么一贯属于容克集团中经常和元首唱反调的人物而被扫入预备役。在后备军中服务,虽然军衔、待遇、职位都保持不变,但所有人都削尖脑袋想留在一线部队,甚至愿意接受降职,以前少将甚至上校就可担当师长,现在中将,甚至上将担当师长都开始出现了。
有盟国观察家认为这是德国第二次自废武功(第一次是10万国防军时期的整肃),说是编制改革,实际上是元首以改革名义发动的清洗,反映了德军内部深刻的权力倾轧。斯坦因纳对此嗤之以鼻,他不否认这种变革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考虑,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战斗力。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后,那些在波兰、法国战役中表现尚可的高级军官很多并不适应东线战争,他们指挥了太多顺风顺水的战役却不适应东线狡诈残酷、犬牙交错的战事。那些火线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也不见得能胜任高一级职位——所谓提拔往往是把人放在最不合适的位置,在一点上空军比陆军要好得多——像马尔塞尤这样的功勋飞行员,即便击落了很多飞机,荣誉给了一大堆,军衔也跟着涨,但职位始终没超过中队长。
就斯坦因纳本人而言,他认为自己就胜任指挥一个强有力的师而不是去干协调几个师的集团军指挥官的活。古德里安大将在非洲指挥部队纵横驰骋,麾下也就是3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意大利伞兵旅,东线随便哪个集团军的人数都比他多,就这样还连连叹息战场规模太大,实在指挥不动意大利人。而隆美尔元帅一贯就指挥着不超过5万的人马,这次数量总算达到了6万,以前大家总讥笑他,认为他的元帅军衔水,只有亲身到了北非和沙漠,斯坦因纳才领悟指挥作战的不易——这里和东线或西线完全是两回事,既没有连续战线也没有明确道路,只有一片茫茫然的沙漠。
“长官,意大利伞兵旅发来电报,他们已成功空降,目前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敌军猝不及防,抵抗十分微弱,但油田设施面积分布过大,人手不足,英国人已在爆炸破坏,希望我们尽快支援。”
“请他们努力坚持,我部在48小时内赶到。”
“隆美尔元帅急电,鉴于摩苏尔、巴格达方向敌军兵力微弱,已命令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伞兵旅去巴格达空降,请我师分出有力力量配合进攻,他已命令大德意志师直接转道向南进攻巴士拉。”
如果东线指挥官听到这样临时下达变更作战目标的指令,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但斯坦因纳的目光没这么局限,他认为这个变化是对的,现在唯一的要求是快!(未完待续。)
师,第4警察师和斯坦因纳所在的第5维京师也是有力争夺者。
党卫军全国总指挥希姆莱专门给他发了电报,让他在中东作战中努力表现,力争将这第5个名额抢到党卫军中来,虽然精锐亚型多一个虎式连和火箭炮连后的战斗力也不至于上天,但却是一种难得的荣誉——意味着被承认是全德武装力量中的头等主力,作为此次战役中唯一的党卫军部队,他感觉压力很大。
另外让斯坦因纳下定决心争夺第5个名额的缘由在于他无意中知道的小道消息:在岛上与元首闲聊有关战术进步细节时,元首无意中说起还准备尝试给加强亚型配备对地攻击机连,让装甲师直接指挥至少16架对地攻击机开展陆空一体化作战。在以前空军指挥权捏在戈林手中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斯坦因纳并不认为将飞机直接配属给装甲师指挥是元首的异想天开,他认为很有价值,非常乐于尝试。
有关整编的内部传闻一直都在流传,听说元首一改喜欢抽调部队组建新部队的习惯,明确以现有部队整补为最高优先级,还规定1943年装甲师数量就是国防军28个,党卫军7个,总共35个,在这35个装甲师没完成改编之前暂时不考虑组建新的装甲师。后来在众人强烈要求之下,政策略微开了一个小口子,加了2支部队:一支是空军的飞行堡垒装甲旅升级为装甲师,另一支是由各装甲兵学校抽调人员组成的装甲教导师,这样总的装甲师数量达到37支。
裁军扩师行动之后,高级军官位置竞争空前激烈,除极少数幸运儿在新组建的集团军中找到合适位置外,那些能力稍微差一点或既往表现不太如意的将军则被打发去了后备军,还有一部分要么列入叛国集团已被处死,要么一贯属于容克集团中经常和元首唱反调的人物而被扫入预备役。在后备军中服务,虽然军衔、待遇、职位都保持不变,但所有人都削尖脑袋想留在一线部队,甚至愿意接受降职,以前少将甚至上校就可担当师长,现在中将,甚至上将担当师长都开始出现了。
有盟国观察家认为这是德国第二次自废武功(第一次是10万国防军时期的整肃),说是编制改革,实际上是元首以改革名义发动的清洗,反映了德军内部深刻的权力倾轧。斯坦因纳对此嗤之以鼻,他不否认这种变革有一部分政治因素考虑,但归根到底是为了减少指挥层级、提高战斗力。战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后,那些在波兰、法国战役中表现尚可的高级军官很多并不适应东线战争,他们指挥了太多顺风顺水的战役却不适应东线狡诈残酷、犬牙交错的战事。那些火线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也不见得能胜任高一级职位——所谓提拔往往是把人放在最不合适的位置,在一点上空军比陆军要好得多——像马尔塞尤这样的功勋飞行员,即便击落了很多飞机,荣誉给了一大堆,军衔也跟着涨,但职位始终没超过中队长。
就斯坦因纳本人而言,他认为自己就胜任指挥一个强有力的师而不是去干协调几个师的集团军指挥官的活。古德里安大将在非洲指挥部队纵横驰骋,麾下也就是3个装甲师、1个步兵师,1个装甲旅和1个意大利伞兵旅,东线随便哪个集团军的人数都比他多,就这样还连连叹息战场规模太大,实在指挥不动意大利人。而隆美尔元帅一贯就指挥着不超过5万的人马,这次数量总算达到了6万,以前大家总讥笑他,认为他的元帅军衔水,只有亲身到了北非和沙漠,斯坦因纳才领悟指挥作战的不易——这里和东线或西线完全是两回事,既没有连续战线也没有明确道路,只有一片茫茫然的沙漠。
“长官,意大利伞兵旅发来电报,他们已成功空降,目前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敌军猝不及防,抵抗十分微弱,但油田设施面积分布过大,人手不足,英国人已在爆炸破坏,希望我们尽快支援。”
“请他们努力坚持,我部在48小时内赶到。”
“隆美尔元帅急电,鉴于摩苏尔、巴格达方向敌军兵力微弱,已命令斯图登特将军指挥伞兵旅去巴格达空降,请我师分出有力力量配合进攻,他已命令大德意志师直接转道向南进攻巴士拉。”
如果东线指挥官听到这样临时下达变更作战目标的指令,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但斯坦因纳的目光没这么局限,他认为这个变化是对的,现在唯一的要求是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