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大汉时代周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精兵征讨韩王信,当大军行至平城时被冒顿单于所率四十万大军所伏,让高祖受困于“白登”长达七日,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逃生。
当然,这是野史传说,但自此之后,汉室开“和亲”之先例,以刘氏宗亲之女,及大量丝绸、粮食,希望换来与匈奴间的和平。然而匈奴不守盟约,屡犯边疆,袭扰汉帝国长达数十年。
彼时,汉帝国国力羸弱,无力与匈奴开战,只能暗中积蓄力量,隐忍不发。而如今,经过几代君臣的努力,汉帝国在休养生息了七十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有了数倍于高祖时的国力。
遥想当年“白登之围”与“吕后之辱”,及先帝时的火烧中回宫,朝野内外早已将匈奴视为心腹大患,欲杀之而后快。而汉武帝年少登基,在打了几年猎后,终有宏图大展之意,要终结屈辱的和亲政策,继秦帝国之后再次成为东方唯一的霸主。
终于,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兵强马壮的汉帝国开始了对匈奴的征讨。
这是汉武帝登基以来,首次对外作战,也是汉帝国与匈奴全面战争的开始。当然,因为某只蝴蝶的存在,汉匈的第一次碰撞已变得面目全非。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大汉举国上下,军民同心,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此次出征,能将匈奴击败,重拾诸夏辉煌。
这天,大军开拔在即,汉武帝为表现重视,前往南郊祭天,以求大军凯旋。
而长安城内得知消息的百姓们,也特意聚集起来,夹道欢送。
在这注定名留青史的日子里,赵启明因为职务所在无法到场。倒是作为军国主义坚定支持者的奴儿,不肯错过机会,骑着马独自赶到长安,为奔赴战场上的将士们送行,回到马场之后仍然难耐兴奋。
此时,赵启明躺在山坡上,正听着奴儿手舞足蹈、鼻涕横流的描述,仿佛感受到了大军出发时军容肃整,以及夹道欢送的百姓们热情洋溢的样子。
“对了老师,有封书信。”奴儿擦了擦鼻涕,忽然想起什么,停了下来。
“什么书信?”赵启明睁开眼睛。
奴儿从身上摸索,拿了份竹简出来,给赵启明的时候说:“百人将大人给的。”
“百人将?”
“就是学生的骑术老师。”
“那你就说马建国就行了,扯什么军衔?”赵启明吐了嘴里的狗尾巴草。
他打开竹简,意外的发现上面的字体端正,如果是马建国亲笔所些,从前到的确没看出这个匈奴汉子,居然有这样的好书法。想来应该是“马服君”还在世时读过几天书吧。
这么想着,赵启明笑着坐了起来,看着竹简上的内容。
因为军职的关系,马建国现在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谨小慎微,这种改变最大的好处,是马建国说起话来不再绕弯子,这就让书信的内容上省去了很多的废话。
首先,马建国向赵启明表达了感谢。如果不算那个风雪天,灌夫将那群匈奴人带走时,马建国转过身来的跪拜,这应该是马建国首次对赵启明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些内容赵启明是不想看的,所以感谢的话他都自动忽略了过去。
正如之前所说,现在的马建国不再谨小慎微,说话也不再绕弯子。这封书信除了表示感谢之外,主要是请求赵启明,能在他立下军功之前,帮忙照顾他在长安城外的妻儿。
仔细想想,马建国有这样的委托,其实也是合情合理。
尽管是“马服君”之子,但马建国生活艰难,不然也不会到这马场里当差。如果是平时,有马建国这个男人在家,就算再怎么被欺负,也轮不到妻儿受委屈,而现在马建国出征,家里没有了男人,妻儿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赵启明能理解马建国的请求。但与此同时,也注意到书信中的措辞,是“立下军功”之前,而不是“凯旋而归”之前,想来是... -->>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精兵征讨韩王信,当大军行至平城时被冒顿单于所率四十万大军所伏,让高祖受困于“白登”长达七日,后用陈平之计才得以逃生。
当然,这是野史传说,但自此之后,汉室开“和亲”之先例,以刘氏宗亲之女,及大量丝绸、粮食,希望换来与匈奴间的和平。然而匈奴不守盟约,屡犯边疆,袭扰汉帝国长达数十年。
彼时,汉帝国国力羸弱,无力与匈奴开战,只能暗中积蓄力量,隐忍不发。而如今,经过几代君臣的努力,汉帝国在休养生息了七十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有了数倍于高祖时的国力。
遥想当年“白登之围”与“吕后之辱”,及先帝时的火烧中回宫,朝野内外早已将匈奴视为心腹大患,欲杀之而后快。而汉武帝年少登基,在打了几年猎后,终有宏图大展之意,要终结屈辱的和亲政策,继秦帝国之后再次成为东方唯一的霸主。
终于,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兵强马壮的汉帝国开始了对匈奴的征讨。
这是汉武帝登基以来,首次对外作战,也是汉帝国与匈奴全面战争的开始。当然,因为某只蝴蝶的存在,汉匈的第一次碰撞已变得面目全非。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大汉举国上下,军民同心,所有人都在期盼着此次出征,能将匈奴击败,重拾诸夏辉煌。
这天,大军开拔在即,汉武帝为表现重视,前往南郊祭天,以求大军凯旋。
而长安城内得知消息的百姓们,也特意聚集起来,夹道欢送。
在这注定名留青史的日子里,赵启明因为职务所在无法到场。倒是作为军国主义坚定支持者的奴儿,不肯错过机会,骑着马独自赶到长安,为奔赴战场上的将士们送行,回到马场之后仍然难耐兴奋。
此时,赵启明躺在山坡上,正听着奴儿手舞足蹈、鼻涕横流的描述,仿佛感受到了大军出发时军容肃整,以及夹道欢送的百姓们热情洋溢的样子。
“对了老师,有封书信。”奴儿擦了擦鼻涕,忽然想起什么,停了下来。
“什么书信?”赵启明睁开眼睛。
奴儿从身上摸索,拿了份竹简出来,给赵启明的时候说:“百人将大人给的。”
“百人将?”
“就是学生的骑术老师。”
“那你就说马建国就行了,扯什么军衔?”赵启明吐了嘴里的狗尾巴草。
他打开竹简,意外的发现上面的字体端正,如果是马建国亲笔所些,从前到的确没看出这个匈奴汉子,居然有这样的好书法。想来应该是“马服君”还在世时读过几天书吧。
这么想着,赵启明笑着坐了起来,看着竹简上的内容。
因为军职的关系,马建国现在已经不像从前那么谨小慎微,这种改变最大的好处,是马建国说起话来不再绕弯子,这就让书信的内容上省去了很多的废话。
首先,马建国向赵启明表达了感谢。如果不算那个风雪天,灌夫将那群匈奴人带走时,马建国转过身来的跪拜,这应该是马建国首次对赵启明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些内容赵启明是不想看的,所以感谢的话他都自动忽略了过去。
正如之前所说,现在的马建国不再谨小慎微,说话也不再绕弯子。这封书信除了表示感谢之外,主要是请求赵启明,能在他立下军功之前,帮忙照顾他在长安城外的妻儿。
仔细想想,马建国有这样的委托,其实也是合情合理。
尽管是“马服君”之子,但马建国生活艰难,不然也不会到这马场里当差。如果是平时,有马建国这个男人在家,就算再怎么被欺负,也轮不到妻儿受委屈,而现在马建国出征,家里没有了男人,妻儿的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赵启明能理解马建国的请求。但与此同时,也注意到书信中的措辞,是“立下军功”之前,而不是“凯旋而归”之前,想来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