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世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看快到月底,科举的热闹劲终于过去,京城慢慢恢复正常。
徐平却越来越忙,公事加上私事,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因为春天即将过去,农忙的时节也到来了。谷雨节气,正宜百谷,播种移苗,埯瓜点豆,都是在这个时候。
今年又加上几个熟悉的大户在下边县里买了地,如王素几家,不时就因为农事来请教徐平。最近时间徐平出了几本书,全部都是关于农事的,别人眼里他就是专家。
二十七这一天,下午徐平在衙门里处理了些事情,正要离去的时候,宫里的小黄门过来,让徐平进宫去,皇上在宫里后苑召对。
自要求建营田务,赵祯说了几次要召对徐平,时间一直凑不到一起,便耽搁下来。三月二十六谷雨,如今谷雨过了,再等不下去,只好把一些公事推后,下午召对。
随着小黄门,徐平一路进了皇宫。这种召对不是奏事,已经不需要政事堂核准,一路上没有耽搁,径直来到了皇宫最深处的后苑。
谷雨时候,百花盛开,正是赏花的时候。后苑里桃红柳绿,特别是从洛阳移来的一些珍稀牡丹,此时开得正艳。后苑是皇宫里面的园林,种的奇花异草不少,看来赏心悦目。
徐平上前行了礼,发现还有翰林学士晏殊站在一边。
晏殊就是谨小慎微的性子,当时的那种情况,让他给李宸妃写制词,必然会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大家包括赵祯也知道这一点,发配出去几个月,依然招回来做翰林学士,不过宰执他是一时半会当不上了。
上朝班次翰林学士仅次于宰执,地位尊崇,当过了宰执回来了接着做也没有什么,不像三司使和知开封府这种职位,会丢了面子。
徐平向晏殊见过了礼,赵祯兴致勃勃地道:“谷雨节气,快到插秧时节了,徐平,我这里也种了一些你家里出来的稻种,你过来看。”
说完,兴冲冲地先向旁边的秧田走去。
皇家籍田种稻,一向都在城北的瑞圣园,不过后苑里面也有种的记录。太祖宋皇后就曾经在后苑种桑养蚕,亲自织锦。在后苑里面开田种稻,皇帝可以时时检看,不像瑞圣园那里全是内侍和官员代劳,只等收稻子时去看一看,纯粹仪式。
徐平家里种稻这么多年,凭他前世的记忆,自然会留意选稻种。就是徐平在岭南为官的那几年,家里也依然按他吩咐下来的方法年年选育,到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新品种。
虽然没有转基因和人工杂交那么复杂的技术,人工的自然选育还是不难的。徐平又有前世的知识,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培养,好一点的稻种选出来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一直有人工选种的习惯,但不系统,方向也不明确。比如稻种,除了高产,还会有意选那些高大的植株,虽然也选出了一些优秀的品种,但很杂很乱。
徐平则一开始就向着矮株、粒多粒重的方向选,此时已经初有成效。新开农庄的,如王素等人都是买的徐家稻种,在开封府里已经有名气。
农事为天下根本,皇帝在宫里面种花种树就会有臣下上书说是玩物丧志,如果种稻种麦,则就一片歌颂之声,中国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赵祯见最近徐平编了好几本关于农事的册子,又开营田务,便也兴起在皇宫里开了稻田。
到了秧田边,只见里面的秧苗长势极盛,底下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肥料。
指着秧苗,赵祯问徐平:“宫里这稻种得如何?能不能比得上你庄里的?”
徐平道:“陛下,这秧苗长得旺盛而又整齐,岂是微臣庄里能比。”
“真的?”赵祯有些不信。徐平庄子里农业牧业如今在开封府大有名气,每年不知道给他家赚了多少钱,宫里一种就能比得上,有点不大可能。
徐平道:“君上面前,臣岂敢有一句假话?我庄里的秧田,人手就是那么多,肥料也不能下足,怎么能够比得上宫里这精心照料的秧苗?”
赵祯点点头,心里喜滋滋的,想着要给负责的内侍一点赏赐。
“不过,秧苗也不是长得越大越好。”徐平又道,“插秧的时候,最好是四五片叶子,小了就会长得瘦弱,大了主根长成,会影响分蘖,最后产量都会... -->>
看看快到月底,科举的热闹劲终于过去,京城慢慢恢复正常。
徐平却越来越忙,公事加上私事,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因为春天即将过去,农忙的时节也到来了。谷雨节气,正宜百谷,播种移苗,埯瓜点豆,都是在这个时候。
今年又加上几个熟悉的大户在下边县里买了地,如王素几家,不时就因为农事来请教徐平。最近时间徐平出了几本书,全部都是关于农事的,别人眼里他就是专家。
二十七这一天,下午徐平在衙门里处理了些事情,正要离去的时候,宫里的小黄门过来,让徐平进宫去,皇上在宫里后苑召对。
自要求建营田务,赵祯说了几次要召对徐平,时间一直凑不到一起,便耽搁下来。三月二十六谷雨,如今谷雨过了,再等不下去,只好把一些公事推后,下午召对。
随着小黄门,徐平一路进了皇宫。这种召对不是奏事,已经不需要政事堂核准,一路上没有耽搁,径直来到了皇宫最深处的后苑。
谷雨时候,百花盛开,正是赏花的时候。后苑里桃红柳绿,特别是从洛阳移来的一些珍稀牡丹,此时开得正艳。后苑是皇宫里面的园林,种的奇花异草不少,看来赏心悦目。
徐平上前行了礼,发现还有翰林学士晏殊站在一边。
晏殊就是谨小慎微的性子,当时的那种情况,让他给李宸妃写制词,必然会有把柄落在别人手里。大家包括赵祯也知道这一点,发配出去几个月,依然招回来做翰林学士,不过宰执他是一时半会当不上了。
上朝班次翰林学士仅次于宰执,地位尊崇,当过了宰执回来了接着做也没有什么,不像三司使和知开封府这种职位,会丢了面子。
徐平向晏殊见过了礼,赵祯兴致勃勃地道:“谷雨节气,快到插秧时节了,徐平,我这里也种了一些你家里出来的稻种,你过来看。”
说完,兴冲冲地先向旁边的秧田走去。
皇家籍田种稻,一向都在城北的瑞圣园,不过后苑里面也有种的记录。太祖宋皇后就曾经在后苑种桑养蚕,亲自织锦。在后苑里面开田种稻,皇帝可以时时检看,不像瑞圣园那里全是内侍和官员代劳,只等收稻子时去看一看,纯粹仪式。
徐平家里种稻这么多年,凭他前世的记忆,自然会留意选稻种。就是徐平在岭南为官的那几年,家里也依然按他吩咐下来的方法年年选育,到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新品种。
虽然没有转基因和人工杂交那么复杂的技术,人工的自然选育还是不难的。徐平又有前世的知识,知道该向哪个方向培养,好一点的稻种选出来是自然而然的。
中国一直有人工选种的习惯,但不系统,方向也不明确。比如稻种,除了高产,还会有意选那些高大的植株,虽然也选出了一些优秀的品种,但很杂很乱。
徐平则一开始就向着矮株、粒多粒重的方向选,此时已经初有成效。新开农庄的,如王素等人都是买的徐家稻种,在开封府里已经有名气。
农事为天下根本,皇帝在宫里面种花种树就会有臣下上书说是玩物丧志,如果种稻种麦,则就一片歌颂之声,中国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赵祯见最近徐平编了好几本关于农事的册子,又开营田务,便也兴起在皇宫里开了稻田。
到了秧田边,只见里面的秧苗长势极盛,底下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肥料。
指着秧苗,赵祯问徐平:“宫里这稻种得如何?能不能比得上你庄里的?”
徐平道:“陛下,这秧苗长得旺盛而又整齐,岂是微臣庄里能比。”
“真的?”赵祯有些不信。徐平庄子里农业牧业如今在开封府大有名气,每年不知道给他家赚了多少钱,宫里一种就能比得上,有点不大可能。
徐平道:“君上面前,臣岂敢有一句假话?我庄里的秧田,人手就是那么多,肥料也不能下足,怎么能够比得上宫里这精心照料的秧苗?”
赵祯点点头,心里喜滋滋的,想着要给负责的内侍一点赏赐。
“不过,秧苗也不是长得越大越好。”徐平又道,“插秧的时候,最好是四五片叶子,小了就会长得瘦弱,大了主根长成,会影响分蘖,最后产量都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