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世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想招惹他。
除了这两人外,支持“三说法”地位最高的大臣就是寇瑊了。
当年李咨改茶法,确确实实是因为林特茶法有诸多弊端。问题是李咨茶法也不是完美无缺,两三年之后一样也是乱象横生。因为支出铜钱太多,京城里的府库空虚,而茶场行了“贴射法”,好茶全归了商人,剩下没人要的官府兜底,白白贴钱,到了天圣三年废李咨茶法那一样也是不得不改。
吕夷简是只拣头一年得利最多的时候说,后面赔钱的时候就略过了。
可现在殿里的诸位,虽然心知肚明,又有谁能站起来反驳吕夷简?
赵祯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情形有些尴尬。他是支持试试徐平的想法的,可如果没有一个宰执大臣站出来,自己如何开口?赵祯还没有那份魄力。
“天圣元年茶法,确实是得利可观,成效显著。不过,据我所知,之所以有如此可观的成效,不全是因为茶法的功劳,更多的是因为旧交引贴纳实钱,以及各种交引的打折兑换。等旧交引兑换完毕,第二年得利便就剧降,两三年后就无利可图了。”
王曾面色和善,看着吕夷简缓缓说道。
吕夷简听了这番话,猛地转头看着王曾,却没想到是自己这位老上司开了反驳自己的头。虽然同龄,王曾的资历却比吕夷简老,此时为枢密使,虽然按说是比宰相低一头,但王曾是以使相执掌枢密院,身上还带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地位也低不到哪里去。
见吕夷简看着自己,王曾面上神色不变,对他点点头道:“坦夫,今日议论茶法关系重大,利弊务必都要讲清楚了,找到妥善之策。不然改来改去,不但民间不便,边境州县也无所适从,而且于朝廷法令信誉也有伤害。”
吕夷简看了王曾一会,暗暗深吸了一口气,点头:“枢相说得是,是我鲁莽了,茶法还是要详细,这次改了务必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转头看着枢密副使李咨:“李咨,你当年曾主持改茶法,利弊之间,这么多年你也该看得清楚了,有何说话?”
赵祯在上面冷眼看着,见吕夷简绕过三司,还是让李咨发言,心里就有些不愉快。天圣元年茶法改革,第一年成效显著,那时候赵祯年少不太懂朝廷事务,只有一股锐气,还专门让三司给商人揭榜,说是此茶法以后推行不变。没想到三年之后就不得不让孙奭和夏竦废了,弄得自己好尴尬,吕夷简现在又来。
天地良心,李咨是真跟吕夷简和张士逊没有勾结,他关心茶法纯是以一个执政大臣的自觉,见如今弊端丛生,不得不改,完全没有其他心思。
见吕夷简叫到自己,李咨起身拱手行礼,理理思绪道:“枢相刚才所言,确实都是至理。天圣元年因为考虑不周,留下了诸多弊端。这些年来我一直留心此事,对于当年的弊端都有了解决之策。”
此后侃侃而谈,从增加商人的分利比例,到鼓励商人带钱入京师的措施,甚至本钱不够可以赊欠,互保之后交钱的时候交一半,半年之后偿还,逾期翻倍。
从李咨的话里,可以看出他真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把自己当年的措施重新翻出来应付了事,沽名钓誉。
最后,李咨道:“茶法之行,卖茶靠的是茶商,沿边粮草入中靠的是入中商人,但他们都身处外地,在京师地理人情不熟,历年都受京城中交引铺户的盘剥。商人因为利息太低不愿意入中销茶,而这很大一部利钱,都是被京里的交引铺夺去,并不入官府。这些京城里的交引铺户,大多都依附朝廷里的权贵之家,坐收厚利,实在是茶法里的蛀虫!臣请自今以后,入中商人持交引至京师,不再用交引铺担保,直接去榷货务里验实,按照交引给现钱。以交引铺无用之人的利润给入中商人,也让他们愿意做这生意!”
听见这话,徐平心里一动,不由想起了徐昌给自己说过的跟交引铺打交道的经历。那些人穷奢极欲,也不知道从这茶法交易里攫取了多少钱财,养活了京里的多少人。李咨说的不错,那些人就是茶法的蛀虫,其实不仅如此,应该说他们是整个大宋专卖制度下养出来的脓疮,吸收着朝廷和民间的养分,侵蚀着整个机体。
只是没有想到,是由李咨戳破这个脓疮,这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未完待续。)
不想招惹他。
除了这两人外,支持“三说法”地位最高的大臣就是寇瑊了。
当年李咨改茶法,确确实实是因为林特茶法有诸多弊端。问题是李咨茶法也不是完美无缺,两三年之后一样也是乱象横生。因为支出铜钱太多,京城里的府库空虚,而茶场行了“贴射法”,好茶全归了商人,剩下没人要的官府兜底,白白贴钱,到了天圣三年废李咨茶法那一样也是不得不改。
吕夷简是只拣头一年得利最多的时候说,后面赔钱的时候就略过了。
可现在殿里的诸位,虽然心知肚明,又有谁能站起来反驳吕夷简?
赵祯坐在上面,看着下面的情形有些尴尬。他是支持试试徐平的想法的,可如果没有一个宰执大臣站出来,自己如何开口?赵祯还没有那份魄力。
“天圣元年茶法,确实是得利可观,成效显著。不过,据我所知,之所以有如此可观的成效,不全是因为茶法的功劳,更多的是因为旧交引贴纳实钱,以及各种交引的打折兑换。等旧交引兑换完毕,第二年得利便就剧降,两三年后就无利可图了。”
王曾面色和善,看着吕夷简缓缓说道。
吕夷简听了这番话,猛地转头看着王曾,却没想到是自己这位老上司开了反驳自己的头。虽然同龄,王曾的资历却比吕夷简老,此时为枢密使,虽然按说是比宰相低一头,但王曾是以使相执掌枢密院,身上还带着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地位也低不到哪里去。
见吕夷简看着自己,王曾面上神色不变,对他点点头道:“坦夫,今日议论茶法关系重大,利弊务必都要讲清楚了,找到妥善之策。不然改来改去,不但民间不便,边境州县也无所适从,而且于朝廷法令信誉也有伤害。”
吕夷简看了王曾一会,暗暗深吸了一口气,点头:“枢相说得是,是我鲁莽了,茶法还是要详细,这次改了务必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转头看着枢密副使李咨:“李咨,你当年曾主持改茶法,利弊之间,这么多年你也该看得清楚了,有何说话?”
赵祯在上面冷眼看着,见吕夷简绕过三司,还是让李咨发言,心里就有些不愉快。天圣元年茶法改革,第一年成效显著,那时候赵祯年少不太懂朝廷事务,只有一股锐气,还专门让三司给商人揭榜,说是此茶法以后推行不变。没想到三年之后就不得不让孙奭和夏竦废了,弄得自己好尴尬,吕夷简现在又来。
天地良心,李咨是真跟吕夷简和张士逊没有勾结,他关心茶法纯是以一个执政大臣的自觉,见如今弊端丛生,不得不改,完全没有其他心思。
见吕夷简叫到自己,李咨起身拱手行礼,理理思绪道:“枢相刚才所言,确实都是至理。天圣元年因为考虑不周,留下了诸多弊端。这些年来我一直留心此事,对于当年的弊端都有了解决之策。”
此后侃侃而谈,从增加商人的分利比例,到鼓励商人带钱入京师的措施,甚至本钱不够可以赊欠,互保之后交钱的时候交一半,半年之后偿还,逾期翻倍。
从李咨的话里,可以看出他真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把自己当年的措施重新翻出来应付了事,沽名钓誉。
最后,李咨道:“茶法之行,卖茶靠的是茶商,沿边粮草入中靠的是入中商人,但他们都身处外地,在京师地理人情不熟,历年都受京城中交引铺户的盘剥。商人因为利息太低不愿意入中销茶,而这很大一部利钱,都是被京里的交引铺夺去,并不入官府。这些京城里的交引铺户,大多都依附朝廷里的权贵之家,坐收厚利,实在是茶法里的蛀虫!臣请自今以后,入中商人持交引至京师,不再用交引铺担保,直接去榷货务里验实,按照交引给现钱。以交引铺无用之人的利润给入中商人,也让他们愿意做这生意!”
听见这话,徐平心里一动,不由想起了徐昌给自己说过的跟交引铺打交道的经历。那些人穷奢极欲,也不知道从这茶法交易里攫取了多少钱财,养活了京里的多少人。李咨说的不错,那些人就是茶法的蛀虫,其实不仅如此,应该说他们是整个大宋专卖制度下养出来的脓疮,吸收着朝廷和民间的养分,侵蚀着整个机体。
只是没有想到,是由李咨戳破这个脓疮,这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