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大宋将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大战开始,赵祯就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几十年的文恬武嬉,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他有很多的抱负和设想,要兴利除弊,要留给子孙一个盛世太平。可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河北军团,经过整顿,能拿出来使用的人马不到7万,素来以人马众多著称的大宋,对比起辽国,居然形不成兵力优势,赵祯能不汗颜吗?
“狄爱卿,我大宋的军制真的遭到了这个地步?”
狄青不敢隐瞒,“回禀圣人,空饷缺额,这是历代以来的痼疾,而且这几十年来,朝廷缺少选拔将领的规程,致使将领昏聩不堪用,除了捞钱贿赂上司,就没有别的本事了。”
狄青隐瞒了真正的原因,作为一个厚道人,狄青是不会随便告黑状的,哪怕是证据确凿!
大宋的武举同样分成三级,取解试,会试,殿试,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试,也就是兵部主持的,如果说历来科举难以避免黑幕,那么武举从里到外,全都是黑的。由于宋代对武将的要求很高,希望文武全才,弓马骑射合格,还要能写文章,才能通过科举。
看似很有道理的设计,根本是玩人的!
首先弓马骑射的难度降下来,稍微练几下子就能通过,反而有真功夫的人占不到便宜。
至于考文章,这就更扯淡了,能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人家为什么不去考文举,何必浪费精力!
而且文章取士,真的难分优劣。
说白了,从武举出来的人,都是半吊子,功夫不怎么样,文章本事也稀松平常,典型的废物点心。遍观整个大宋朝,就没有哪个名臣名将是从武举出来的。
当然武举的衰败谁都看在眼里,归根到底是缺乏人才,在庆历新政的时候,范仲淹就提议仿效各地的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将才。
想法很好,可惜武学只维持了100天,就惨淡收场,原因很简单,根本没有人报名!
长期的重文轻武,大宋朝欠的债太多了。
赵祯环顾左右,除了狄青能参赞军机之外,其他人都不行,在地方上,领兵的大将更是匮乏,这几年勉强冒出来的只有王良璟,其余杨怀玉等人还太嫩。
到了打仗的时候,不得不用古稀之年的王德用,不得不把王宁安拉来充数!
面对如此凄凉的局面,赵祯真是想哭,却又欲哭无泪!
“无论如何,这一场大战结束,朕都要复兴武学,真正培养能领兵打仗的大将。”
听到赵祯的话,狄青止不住泪水涌动,十分感慨,“诚如是,我大宋有福了!”
赵祯满脸苦笑,“补救而已,但愿为时不晚!”
君臣刚刚商量完,突然有急递送来,赵祯已经下令,凡是河北发来的,全都直接送到御前,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许耽搁,迟延片刻,就以贻误军机论处。
赵祯拿起了王德用的急递,还没看完,他就急得大拍桌子。
“荒唐,荒唐!”
赵祯怒了,王德用那么大的年纪,怎么能让他去霸州顶着,这大宋真的就没人了么?
狄青见皇帝无比震怒,脸色青紫,他急忙躬身,询问缘由,赵祯忍着气,把急递扔给了狄青。
“你看看吧!”
接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狄青脸上也发烧了,耻辱,真是天大的耻辱!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只是狄青终究比赵祯更懂军务,他思量一阵,“陛下,臣以为王老将军更熟悉军前的情况,他去霸州虽然担着风险,但凭着老将军的经验,守城绰绰有余。而且王家父子,一个奇谋百出,一个能征惯战,凭着他们手上的兵力未必不能重创辽兵。”
注意,狄青用的是重创,他都不敢相信王家军能赢。
狄青向赵祯建议,京城的5000静塞铁骑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一旦河北战场有失,狄青愿意亲自领兵,和辽寇决一死战!
赵祯很无奈,却又没有别的办法,接下来的几天,皇帝十分烦躁,他都不去皇后的宫中看望小皇子,生怕把不好的情绪带过去。
他因为一时的愤怒,居然重责了好几个宫女太监,还有人被打成了残疾。
事后赵祯很后悔,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他就像是随时要爆炸一样,尤其是面对着朝中的几位相公,更是没有好脸色。
赵祯一再催促粮饷,同时又下令贾昌朝,要参照官学的规模,每一所官学都要对应一座武学,双方招生数量要持平,而且武学要有更多的补贴,要给战马,给弓箭……
皇帝如此抬举武学,弄得很多文臣心里都不舒服,有心反对,可是在这... -->>
从大战开始,赵祯就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几十年的文恬武嬉,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他有很多的抱负和设想,要兴利除弊,要留给子孙一个盛世太平。可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河北军团,经过整顿,能拿出来使用的人马不到7万,素来以人马众多著称的大宋,对比起辽国,居然形不成兵力优势,赵祯能不汗颜吗?
“狄爱卿,我大宋的军制真的遭到了这个地步?”
狄青不敢隐瞒,“回禀圣人,空饷缺额,这是历代以来的痼疾,而且这几十年来,朝廷缺少选拔将领的规程,致使将领昏聩不堪用,除了捞钱贿赂上司,就没有别的本事了。”
狄青隐瞒了真正的原因,作为一个厚道人,狄青是不会随便告黑状的,哪怕是证据确凿!
大宋的武举同样分成三级,取解试,会试,殿试,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试,也就是兵部主持的,如果说历来科举难以避免黑幕,那么武举从里到外,全都是黑的。由于宋代对武将的要求很高,希望文武全才,弓马骑射合格,还要能写文章,才能通过科举。
看似很有道理的设计,根本是玩人的!
首先弓马骑射的难度降下来,稍微练几下子就能通过,反而有真功夫的人占不到便宜。
至于考文章,这就更扯淡了,能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人家为什么不去考文举,何必浪费精力!
而且文章取士,真的难分优劣。
说白了,从武举出来的人,都是半吊子,功夫不怎么样,文章本事也稀松平常,典型的废物点心。遍观整个大宋朝,就没有哪个名臣名将是从武举出来的。
当然武举的衰败谁都看在眼里,归根到底是缺乏人才,在庆历新政的时候,范仲淹就提议仿效各地的官学,设立武学,培养将才。
想法很好,可惜武学只维持了100天,就惨淡收场,原因很简单,根本没有人报名!
长期的重文轻武,大宋朝欠的债太多了。
赵祯环顾左右,除了狄青能参赞军机之外,其他人都不行,在地方上,领兵的大将更是匮乏,这几年勉强冒出来的只有王良璟,其余杨怀玉等人还太嫩。
到了打仗的时候,不得不用古稀之年的王德用,不得不把王宁安拉来充数!
面对如此凄凉的局面,赵祯真是想哭,却又欲哭无泪!
“无论如何,这一场大战结束,朕都要复兴武学,真正培养能领兵打仗的大将。”
听到赵祯的话,狄青止不住泪水涌动,十分感慨,“诚如是,我大宋有福了!”
赵祯满脸苦笑,“补救而已,但愿为时不晚!”
君臣刚刚商量完,突然有急递送来,赵祯已经下令,凡是河北发来的,全都直接送到御前,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许耽搁,迟延片刻,就以贻误军机论处。
赵祯拿起了王德用的急递,还没看完,他就急得大拍桌子。
“荒唐,荒唐!”
赵祯怒了,王德用那么大的年纪,怎么能让他去霸州顶着,这大宋真的就没人了么?
狄青见皇帝无比震怒,脸色青紫,他急忙躬身,询问缘由,赵祯忍着气,把急递扔给了狄青。
“你看看吧!”
接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狄青脸上也发烧了,耻辱,真是天大的耻辱!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只是狄青终究比赵祯更懂军务,他思量一阵,“陛下,臣以为王老将军更熟悉军前的情况,他去霸州虽然担着风险,但凭着老将军的经验,守城绰绰有余。而且王家父子,一个奇谋百出,一个能征惯战,凭着他们手上的兵力未必不能重创辽兵。”
注意,狄青用的是重创,他都不敢相信王家军能赢。
狄青向赵祯建议,京城的5000静塞铁骑立刻做好出征的准备,一旦河北战场有失,狄青愿意亲自领兵,和辽寇决一死战!
赵祯很无奈,却又没有别的办法,接下来的几天,皇帝十分烦躁,他都不去皇后的宫中看望小皇子,生怕把不好的情绪带过去。
他因为一时的愤怒,居然重责了好几个宫女太监,还有人被打成了残疾。
事后赵祯很后悔,但是就是控制不住,他就像是随时要爆炸一样,尤其是面对着朝中的几位相公,更是没有好脸色。
赵祯一再催促粮饷,同时又下令贾昌朝,要参照官学的规模,每一所官学都要对应一座武学,双方招生数量要持平,而且武学要有更多的补贴,要给战马,给弓箭……
皇帝如此抬举武学,弄得很多文臣心里都不舒服,有心反对,可是在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