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穿成反派渣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锦楼当众惩罚了齐怀远, 明显感觉军中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底下的几个领将对他也甚是恭敬, 这种恭敬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尊敬守礼, 而是打心底里透着股亲切与信任。
苏锦楼觉得这事太过戏剧性,虽说他来此之前确实想收服人心, 将这些领将收归己用, 但他原本的计划是打算带领将士与叛军先斗上一两场再徐徐图之,不曾想头一天就让几位领将心悦诚服,由此可见齐怀远是多么不得人心。
叛军大军压境, 即将突破青州境边界,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 苏锦楼即刻召集几位领将商量对敌策略。
苏锦楼身为主将, 有调兵遣将的权利,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坐镇主场负责指挥作战,而不是逞个人英雄孤军奋战。
而当初对抗白荻之时, 他的职位是教头, 负责听命于胡珉, 在战场上带着士兵冲锋陷阵,教头与主将, 二者职位不同, 所负责的任务自然也不尽相同。
说到打仗,眼前总会浮现出两军对垒, 列队于旷野之上, 一方将军出阵, 跃马扬枪,高声喊道,“尔等何人敢与我一骑打?”
这里的一骑打就是单挑的意思,见有人挑衅,另一方坐不住了,军队后方的强弩手均是摆设,傻乎乎的看着敌将单枪匹马在阵前叫骂,然后己方阵营派出一将,驱马杀奔过去,与敌将战作一团,两边士兵均擂鼓助威,大声吆喝,给予将领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等一方领将被挑落马下,战败方就会再出一将继续和敌将单挑,直到一方的所有领将全部败北,胜方就会擂鼓出兵,一举将对方拿下,整个过程好像过家家一般,全军胜败皆系于领将一身,后方压阵的士兵都是摆设,此事看起来似乎可笑至极,但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主将单挑的方式多存在于礼乐时期,为的是鼓舞士气,减少杀戮。
上古蛮荒时期没有国家,只有部落,那时武器匮乏文化底蕴浅薄,部落之间的战争就是互殴,你给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拳拳到肉,残忍血腥,毫无规则可言。
后来发展到礼乐时期,这个时期的战争更注重于仪式,国与国之间要想开战,攻方先给欲攻打的国家写一封信,宣告要攻打某国,且约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见,双方十分守信,在指定地点见面后先排兵布阵,若是有一方摆阵完毕,另一方还未摆好阵型,先摆好的一方会耐心十足等待对方做好战前准备。
在开打之前,攻打的那一方会告知对方为何要打仗,若是被打的那一方给出的答案让人满意,则双方鸣金收兵,若是无法令人满意则敲鼓开打,打完后,战败的一方溃逃,战胜的一方只能追击到五十米开外的地方,再远就不能追击了,这叫点到为止。
看到这里,旁人会觉得古人打仗未免太过儿戏,和过家家似的,但一来古人讲究礼仪与守信,所谓“先礼后兵”不外如是,二来古人从心里来说是厌恶战争的,即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是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将士死伤过多。
从“武”这个字来看,武有“止戈”之意,纵观历史上的兵书,多以心战为主,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上者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讲究不费一兵一卒取得战争的胜利。
真正造成将士大规模死亡的是战争时期,这个时候打仗就变成真正的战争了,国与国之间不轻易交战,一旦交战必是倾举国之力。
另外除了在战场上被杀死的士兵,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发生在溃散途中,一旦有一方处于劣势或者主将被杀,士兵就会产生怯战情绪,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逃亡过程中踩踏、自相残杀等现象是最常见的,这种伤亡才是造成损兵折将的首要原因。
如今,大庆内乱,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但不彻底分个输赢是不会停战的,故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双方都顾不上什么礼仪不礼仪的了,只要能打赢,谁也不会在乎你用的是什么计策。
打仗讲究的是战术和阵法,战术是临场指挥,阵法一般是方阵和圆阵,方阵用来进攻,圆阵用来防御,至于电视上所演的什么生门死门八卦锁龙阵,那个太过高端了,别说是苏锦楼就算是整个大庆都找不出来能摆此阵的人。
苏锦楼坐于主位,底下是被他召集而来的几个将领,“如今叛军步步紧逼,一旦我方稍有松懈必会被他们乘虚而入,各位可有什么退敌良策?”
领将之中,赵柯善谋,罗广山善伐,程渡武不如罗广山,智计不如赵柯,但其性格沉稳,遇事冷静,不会轻易让士兵陷入困境,吴庸性格看似木纳,实则每次对敌都能与战友互相配合作战,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见苏锦楼询问退敌之策,各将领均各抒己见。
“我老罗只管领兵打仗,若是让我冲锋陷阵我绝无二话,可若是让我想退敌之计,那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为难死我了。”
有些人天生不善谋算但却武力惊人,很显然罗广山就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可这样的人若是因其思想简单就小觑他,说不定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毕竟脑子一根筋的人最易发怒,再加上其武力值爆表,盛怒之下做出什么无可挽回的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罗将军是我军中最勇猛的悍将,”苏锦楼满眼赞赏,“你之一人,抵得过千军万马。”
罗广山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嘿嘿傻笑,“主将谬赞了,我罗广山不过是一介粗人,哪能担得起悍将二字?”
尽管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可罗广山的心里像喝了两罐蜜一样,甜的齁人,这新来的主将大人就是不一样,瞧瞧人家多看重自己啊,哪像先前那个齐怀远,对着自己满脸都是嫌弃,说什么只会逞莽夫之勇,让人恨不得扇死他。
在罗广山之后又有几个将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但大多都是以守为主,直到赵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计策。
“叛军气势如虹,锐意冲天,我军若只是一味的防守,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我军将士失去战胜敌军的信心,故而防守并不是长久之策。”
赵柯看了看苏锦楼,见对方充满鼓励的眼神,原本有些飘忽不定的心顿时安定下来,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色彩,就连说话的语气也透露着三分意气风发之色。
“主将,属下建议以攻代守,如今我军士气低靡,唯有出奇才能制胜。”
苏锦楼观察了几个领将的言行,发现他们均不是奸佞之徒,且言谈中对底层的士兵甚是爱护。
不过想想这些将领的背景苏锦楼就不觉奇怪了,这几人以前都处在中低层的位置,出外剿匪平民乱主要都是他们出力,与底层的士兵关系自然亲密无间,再者,若真是奸佞之徒也不会沦落到被原先的军官拉出来当替死鬼的地步。
苏锦楼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赵将军的计策甚妙,倒是和本将不谋而合了。”
“如今我军的战斗力发挥不足一半,原因为何?无非是因为大军节节败退的缘故,当下最要紧的是鼓舞士气振奋人心,防守只会助长敌军气焰,消弭我军中将士的信心,故而,此战必定是要以攻击为主,出奇兵,将敌军的嚣张气势彻底打压下去,只要我们搅乱敌方阵列,就能把对方一举击溃。”
&... -->>
苏锦楼当众惩罚了齐怀远, 明显感觉军中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底下的几个领将对他也甚是恭敬, 这种恭敬并不只是浮于表面的尊敬守礼, 而是打心底里透着股亲切与信任。
苏锦楼觉得这事太过戏剧性,虽说他来此之前确实想收服人心, 将这些领将收归己用, 但他原本的计划是打算带领将士与叛军先斗上一两场再徐徐图之,不曾想头一天就让几位领将心悦诚服,由此可见齐怀远是多么不得人心。
叛军大军压境, 即将突破青州境边界,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地步, 苏锦楼即刻召集几位领将商量对敌策略。
苏锦楼身为主将, 有调兵遣将的权利,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坐镇主场负责指挥作战,而不是逞个人英雄孤军奋战。
而当初对抗白荻之时, 他的职位是教头, 负责听命于胡珉, 在战场上带着士兵冲锋陷阵,教头与主将, 二者职位不同, 所负责的任务自然也不尽相同。
说到打仗,眼前总会浮现出两军对垒, 列队于旷野之上, 一方将军出阵, 跃马扬枪,高声喊道,“尔等何人敢与我一骑打?”
这里的一骑打就是单挑的意思,见有人挑衅,另一方坐不住了,军队后方的强弩手均是摆设,傻乎乎的看着敌将单枪匹马在阵前叫骂,然后己方阵营派出一将,驱马杀奔过去,与敌将战作一团,两边士兵均擂鼓助威,大声吆喝,给予将领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等一方领将被挑落马下,战败方就会再出一将继续和敌将单挑,直到一方的所有领将全部败北,胜方就会擂鼓出兵,一举将对方拿下,整个过程好像过家家一般,全军胜败皆系于领将一身,后方压阵的士兵都是摆设,此事看起来似乎可笑至极,但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主将单挑的方式多存在于礼乐时期,为的是鼓舞士气,减少杀戮。
上古蛮荒时期没有国家,只有部落,那时武器匮乏文化底蕴浅薄,部落之间的战争就是互殴,你给我一拳我踢你一脚,拳拳到肉,残忍血腥,毫无规则可言。
后来发展到礼乐时期,这个时期的战争更注重于仪式,国与国之间要想开战,攻方先给欲攻打的国家写一封信,宣告要攻打某国,且约好某月某日在某地相见,双方十分守信,在指定地点见面后先排兵布阵,若是有一方摆阵完毕,另一方还未摆好阵型,先摆好的一方会耐心十足等待对方做好战前准备。
在开打之前,攻打的那一方会告知对方为何要打仗,若是被打的那一方给出的答案让人满意,则双方鸣金收兵,若是无法令人满意则敲鼓开打,打完后,战败的一方溃逃,战胜的一方只能追击到五十米开外的地方,再远就不能追击了,这叫点到为止。
看到这里,旁人会觉得古人打仗未免太过儿戏,和过家家似的,但一来古人讲究礼仪与守信,所谓“先礼后兵”不外如是,二来古人从心里来说是厌恶战争的,即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是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将士死伤过多。
从“武”这个字来看,武有“止戈”之意,纵观历史上的兵书,多以心战为主,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上者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讲究不费一兵一卒取得战争的胜利。
真正造成将士大规模死亡的是战争时期,这个时候打仗就变成真正的战争了,国与国之间不轻易交战,一旦交战必是倾举国之力。
另外除了在战场上被杀死的士兵,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发生在溃散途中,一旦有一方处于劣势或者主将被杀,士兵就会产生怯战情绪,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逃亡过程中踩踏、自相残杀等现象是最常见的,这种伤亡才是造成损兵折将的首要原因。
如今,大庆内乱,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但不彻底分个输赢是不会停战的,故而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双方都顾不上什么礼仪不礼仪的了,只要能打赢,谁也不会在乎你用的是什么计策。
打仗讲究的是战术和阵法,战术是临场指挥,阵法一般是方阵和圆阵,方阵用来进攻,圆阵用来防御,至于电视上所演的什么生门死门八卦锁龙阵,那个太过高端了,别说是苏锦楼就算是整个大庆都找不出来能摆此阵的人。
苏锦楼坐于主位,底下是被他召集而来的几个将领,“如今叛军步步紧逼,一旦我方稍有松懈必会被他们乘虚而入,各位可有什么退敌良策?”
领将之中,赵柯善谋,罗广山善伐,程渡武不如罗广山,智计不如赵柯,但其性格沉稳,遇事冷静,不会轻易让士兵陷入困境,吴庸性格看似木纳,实则每次对敌都能与战友互相配合作战,形成合力共同抗敌。
见苏锦楼询问退敌之策,各将领均各抒己见。
“我老罗只管领兵打仗,若是让我冲锋陷阵我绝无二话,可若是让我想退敌之计,那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为难死我了。”
有些人天生不善谋算但却武力惊人,很显然罗广山就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可这样的人若是因其思想简单就小觑他,说不定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毕竟脑子一根筋的人最易发怒,再加上其武力值爆表,盛怒之下做出什么无可挽回的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罗将军是我军中最勇猛的悍将,”苏锦楼满眼赞赏,“你之一人,抵得过千军万马。”
罗广山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嘿嘿傻笑,“主将谬赞了,我罗广山不过是一介粗人,哪能担得起悍将二字?”
尽管嘴上说着谦虚的话,可罗广山的心里像喝了两罐蜜一样,甜的齁人,这新来的主将大人就是不一样,瞧瞧人家多看重自己啊,哪像先前那个齐怀远,对着自己满脸都是嫌弃,说什么只会逞莽夫之勇,让人恨不得扇死他。
在罗广山之后又有几个将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但大多都是以守为主,直到赵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计策。
“叛军气势如虹,锐意冲天,我军若只是一味的防守,长此以往必然会使我军将士失去战胜敌军的信心,故而防守并不是长久之策。”
赵柯看了看苏锦楼,见对方充满鼓励的眼神,原本有些飘忽不定的心顿时安定下来,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色彩,就连说话的语气也透露着三分意气风发之色。
“主将,属下建议以攻代守,如今我军士气低靡,唯有出奇才能制胜。”
苏锦楼观察了几个领将的言行,发现他们均不是奸佞之徒,且言谈中对底层的士兵甚是爱护。
不过想想这些将领的背景苏锦楼就不觉奇怪了,这几人以前都处在中低层的位置,出外剿匪平民乱主要都是他们出力,与底层的士兵关系自然亲密无间,再者,若真是奸佞之徒也不会沦落到被原先的军官拉出来当替死鬼的地步。
苏锦楼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赵将军的计策甚妙,倒是和本将不谋而合了。”
“如今我军的战斗力发挥不足一半,原因为何?无非是因为大军节节败退的缘故,当下最要紧的是鼓舞士气振奋人心,防守只会助长敌军气焰,消弭我军中将士的信心,故而,此战必定是要以攻击为主,出奇兵,将敌军的嚣张气势彻底打压下去,只要我们搅乱敌方阵列,就能把对方一举击溃。”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