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这渔场被我承包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面,不肯出来了。
动态图像旁,是相应的海产介绍,其名称、栖息环境、获取的难易度、食用起来的美味程度等等。
每集齐一个分类,系统会奖励经验值+稀有道具,若将这一整本的新手图鉴集齐,会有一个珍贵的未知奖励。这新手图鉴里记录的都是远海渔场以内的海产,就已有近百种之多了,林鸢大致看了看,她集得最多的贝壳分类里,还差钉螺、文蛤、鲍鱼、肚脐螺、芝麻螺、红螺、花螺、青口贝、象拔蚌、海兔共十种。
要集齐整本新手图鉴,只怕以后她得天天来渔场钓鱼了……
林鸢想试下另一个新出的功能,却发现视野里没有出现“邻岛贸易”的图标,便在四周环顾了一圈,发现距她不远处,保鲜仓库的旁边不知什么时候立起了一座两米高的告示牌。告示板上贴着的都是来自邻岛的订单,一共有十张。
在告示牌正前方的海边,停靠着一艘船,不是出海用的风力小帆船,而是实打实铁铸的集装箱货船。
告示牌上写着“告渔场主知”,讲得是邻岛贸易的规则。为了促进邻岛之间的贸易流通和稳固邦交,渔场主需要完成这些来自邻岛的海鲜订单,作为回报,邻岛会回馈一些他们当地的特产。
另外完成订单,系统也会奖励经验值和10~50点不等的信誉值,个别订单会奖励道具。每周会全部刷新一次订单,她每接下一张订单,也会有一张新订单补上,最多同时接三个单子,每天最多可完成三个单子。
一旦她接下订单,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要扣除相应的信誉值。然而在规定时间的设置上,系统还蛮人性化的,像沿岸渔场出产的海产规定五天,近海渔场则规定是七天,都比海产的成熟时间多两天,她有足够的时间去集齐货物。
刚开始林鸢不懂奖励的信誉值有什么用,后来她发现在海洋生物新手图鉴里,许多拓展海产都是可以用信誉点换取的,就是贵得吓人,最便宜的也要500点。
而想要开启更高一级的深海渔场,不再需要经验值,而是要拥有300块沿岸渔场,150块近海渔场,50块远海渔场,以及5000点的信誉点。
300块沿岸渔场乍一听很多,但随着渔场增多,林鸢现在三天获得的经验值都够开辟10块沿岸渔场,难得是如何赚取5000点的信誉值。
系统虽规定说每天可以完成三个单子,但要收集够单子上的货物还得需要三天时间,按每三天最多能赚150点信誉值算,要想达成开启深海渔场的条件,少说也要小半年。
看来日后,她努力的方向要从经验值转战到信誉点上来了。
林鸢在告示板上看了一圈,发现这些邻岛的名字都很奇怪,什么仙葫芦岛,洞洞岛,坚城岛,荷尔蒙岛……
林鸢无视了那些奇葩的岛屿名字,只看订单的内容,她现在只有一块远海渔场,远海渔场的单子接下了也完成不了,所以只挑沿岸和近海渔场的单子看,挑来挑去,接下了梭子蟹、鲳鱼、多宝鱼的三个单子,都是需求200斤。
林鸢各匀出四块渔场种上订单里需要的海产,其余的渔场,则养上了店铺卖的比较快的几种海产。
至于唯一的一块远海渔场,那新出的五种基本海产利润其实大差不差,林鸢挑了自己最想吃的金枪鱼养上了,七天后,她就能吃上渔场里自家产的金枪鱼了,拍卖会里动辄几万块的蓝鳍金枪鱼,她也迟早能用特级饲料进化出来。
开启新功能后,岸边的自由区在海上建立起一排木质垂钓台,上面还十分贴心地放置了马扎凳和木桶,然而林鸢实在没有在大晚上钓鱼的兴致,便把今天垂钓的机会放弃了。打理完渔场后,林鸢抽身出来,躺回床上,怀抱着以后都能吃到蓝鳍金枪鱼的梦想,沉沉地睡去了。
***
第二天。
林鸢和往常一样去照看店面,她先前在码头订的几家货,今天都陆续送来了。
林鸢将送来的海产陈列整齐,整个店铺看起来果然丰富不少,光临的顾客也比往常多了一些。虽然有些顾客是奔着养殖户送来的海产而来,但临走前,都会捎带一点林鸢自家产的海鲜。
只因养殖户供给她的海鲜良莠不齐,个头有的大有的小,混在一块儿,反而衬得她渔场里出产的海鲜,只只个头匀称,像是被筛选过的优质货。林鸢卖得价钱都是市场价,以同样的价格在别家买到的是良莠不齐,在她这里买到的是优等货,当然都会选择品质好的。养殖户供给她的海产,就像是吸引顾客来店的门票,而最终带走的却都是渔场出产的海鲜。
临近中午,林鸢正琢磨着是去附近的小餐馆把午饭解决了,还是开车回家自己做点什么吃,就见一位黑瘦男人走了过来,身上灰扑扑的破旧夹克很眼熟,乃是许久未见的蔡老板。
蔡东径直走到她店门口,看到她店里的海产比上次来又多了不少,哟了一声,道:“林小姐,忙着呢。”
林鸢站起身,笑着回:“蔡老板,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
林鸢一见蔡东,就想起他上回问自己有没有金枪鱼、沙丁鱼和鳗鱼货的事,如今远海渔场可以养殖金枪鱼了,但奈何只有一块,产量太低,对于一家罐头厂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林鸢想还是等远海渔场发展起来了,再告诉他,她可以供上金枪鱼的事。
“我带个人过来跟你认识认识。”蔡东侧身,身后一个白白胖胖、阔鼻方嘴、看上去一脸弥勒佛福相的中年男人冲她笑着点点头,同时递上名帖,“林小姐你好,我姓白,叫白勇,这是我的名片。”
林鸢接过来,看了看,心下咦道,海鲜大排档店主?
蔡东问她:“还没吃午饭吧?正好中午让这家伙请客,我们一起撮一顿?”
林鸢收起名片,笑说:“好啊,有人请客,自然要去,你们要是晚点来,我就自己出去吃了。”
蔡东不会无缘无故上门,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带人来,怕是要给她介绍生意了。
“那我们真是来巧了。”蔡东笑着回身拍了下白勇的肩。
林鸢将店面的门锁上,跟他们一起出了海鲜市场。一开始白勇执意要去雅阙,说请客就请最好的,林鸢一听要在傅白舟的眼皮下谈生意,怎么都感觉怪怪的。今天是周一,他多半是在店里的,若是再撞上他给自己免单,总有一种上赶着去吃白食的感觉。
在林鸢“太贵”“太远”“太麻烦”的各种理由推脱下,三人就近择了家海鲜食府。
待服务员呈上菜单,点完菜,白勇开了瓶啤酒,要给林鸢满上,林鸢坚持说喝不了,起身去倒了杯茶。白勇也不强求,给自己和蔡东的杯子添满。
两杯酒(茶)下肚,果然,白勇搓着手对她道:“林小姐,其实这次让蔡老板带我来,是想找你谈一笔生意。”
第36章垂钓
白勇是个有话直说的人,三言两语就跟林鸢说清楚自己来的目的——他新开了家海鲜大排档,需要一个能稳定供给新鲜海产的上家。
林鸢听他一说,才知道这几天海鲜市场东边的那条十字路上,正在叮铃咣当装修的那家大排档是他开的。
白勇本来想从码头的那些养殖户里手里收海产,他的老朋友蔡东知道了这事,给他指了条路子,说她这里海产的批发价跟养殖户那里的价格一样,海产的质量却好上许多。
蔡东表面上呆板木讷,但白勇知道他在做生意上有自己的精明独到之处,和他朋友多年,蔡东的话,他还是信得过的,便挑了今天和他一起来亲自见了见这位林小姐。
林鸢知道大排档虽然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但仍然是广大市民们的心头好,规模大点的大排档,赚得钱不比那些高档食府少。大排档没有海鲜食府利润空间大,主要胜在人流量多,光每天吃掉的生蚝壳,都够装满三个半人高的垃圾桶。
林鸢的渔场目前出产都是些常见的大众的海产,供不起像雅阙那样等级的海鲜食府,但给大排档供货,还是足以应付来的。雅阙、佰川食府这样的餐厅虽说开在码头,用的却都不是本地的海产,大多都从海外进口。
每次收获,每块沿岸渔场能给她带来七八百的收益,每块近海渔场能有一千五的收益,远海渔场的利润在三千块左右,这样算来,她现在每月至少有三十五万的进账,而租赁冷库和向养殖户进货的开销项微乎其微。
但月入三十五万的前提是,她这些货都卖得出去。除了每月定时给蔡东送过去一批扇贝和墨鱼制干货,店里卖出去的海产只占渔场出产的一半,剩余的都堆砌在保鲜仓库里,随着渔场越开越多,产量增大,销路反而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
后面,不肯出来了。
动态图像旁,是相应的海产介绍,其名称、栖息环境、获取的难易度、食用起来的美味程度等等。
每集齐一个分类,系统会奖励经验值+稀有道具,若将这一整本的新手图鉴集齐,会有一个珍贵的未知奖励。这新手图鉴里记录的都是远海渔场以内的海产,就已有近百种之多了,林鸢大致看了看,她集得最多的贝壳分类里,还差钉螺、文蛤、鲍鱼、肚脐螺、芝麻螺、红螺、花螺、青口贝、象拔蚌、海兔共十种。
要集齐整本新手图鉴,只怕以后她得天天来渔场钓鱼了……
林鸢想试下另一个新出的功能,却发现视野里没有出现“邻岛贸易”的图标,便在四周环顾了一圈,发现距她不远处,保鲜仓库的旁边不知什么时候立起了一座两米高的告示牌。告示板上贴着的都是来自邻岛的订单,一共有十张。
在告示牌正前方的海边,停靠着一艘船,不是出海用的风力小帆船,而是实打实铁铸的集装箱货船。
告示牌上写着“告渔场主知”,讲得是邻岛贸易的规则。为了促进邻岛之间的贸易流通和稳固邦交,渔场主需要完成这些来自邻岛的海鲜订单,作为回报,邻岛会回馈一些他们当地的特产。
另外完成订单,系统也会奖励经验值和10~50点不等的信誉值,个别订单会奖励道具。每周会全部刷新一次订单,她每接下一张订单,也会有一张新订单补上,最多同时接三个单子,每天最多可完成三个单子。
一旦她接下订单,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就要扣除相应的信誉值。然而在规定时间的设置上,系统还蛮人性化的,像沿岸渔场出产的海产规定五天,近海渔场则规定是七天,都比海产的成熟时间多两天,她有足够的时间去集齐货物。
刚开始林鸢不懂奖励的信誉值有什么用,后来她发现在海洋生物新手图鉴里,许多拓展海产都是可以用信誉点换取的,就是贵得吓人,最便宜的也要500点。
而想要开启更高一级的深海渔场,不再需要经验值,而是要拥有300块沿岸渔场,150块近海渔场,50块远海渔场,以及5000点的信誉点。
300块沿岸渔场乍一听很多,但随着渔场增多,林鸢现在三天获得的经验值都够开辟10块沿岸渔场,难得是如何赚取5000点的信誉值。
系统虽规定说每天可以完成三个单子,但要收集够单子上的货物还得需要三天时间,按每三天最多能赚150点信誉值算,要想达成开启深海渔场的条件,少说也要小半年。
看来日后,她努力的方向要从经验值转战到信誉点上来了。
林鸢在告示板上看了一圈,发现这些邻岛的名字都很奇怪,什么仙葫芦岛,洞洞岛,坚城岛,荷尔蒙岛……
林鸢无视了那些奇葩的岛屿名字,只看订单的内容,她现在只有一块远海渔场,远海渔场的单子接下了也完成不了,所以只挑沿岸和近海渔场的单子看,挑来挑去,接下了梭子蟹、鲳鱼、多宝鱼的三个单子,都是需求200斤。
林鸢各匀出四块渔场种上订单里需要的海产,其余的渔场,则养上了店铺卖的比较快的几种海产。
至于唯一的一块远海渔场,那新出的五种基本海产利润其实大差不差,林鸢挑了自己最想吃的金枪鱼养上了,七天后,她就能吃上渔场里自家产的金枪鱼了,拍卖会里动辄几万块的蓝鳍金枪鱼,她也迟早能用特级饲料进化出来。
开启新功能后,岸边的自由区在海上建立起一排木质垂钓台,上面还十分贴心地放置了马扎凳和木桶,然而林鸢实在没有在大晚上钓鱼的兴致,便把今天垂钓的机会放弃了。打理完渔场后,林鸢抽身出来,躺回床上,怀抱着以后都能吃到蓝鳍金枪鱼的梦想,沉沉地睡去了。
***
第二天。
林鸢和往常一样去照看店面,她先前在码头订的几家货,今天都陆续送来了。
林鸢将送来的海产陈列整齐,整个店铺看起来果然丰富不少,光临的顾客也比往常多了一些。虽然有些顾客是奔着养殖户送来的海产而来,但临走前,都会捎带一点林鸢自家产的海鲜。
只因养殖户供给她的海鲜良莠不齐,个头有的大有的小,混在一块儿,反而衬得她渔场里出产的海鲜,只只个头匀称,像是被筛选过的优质货。林鸢卖得价钱都是市场价,以同样的价格在别家买到的是良莠不齐,在她这里买到的是优等货,当然都会选择品质好的。养殖户供给她的海产,就像是吸引顾客来店的门票,而最终带走的却都是渔场出产的海鲜。
临近中午,林鸢正琢磨着是去附近的小餐馆把午饭解决了,还是开车回家自己做点什么吃,就见一位黑瘦男人走了过来,身上灰扑扑的破旧夹克很眼熟,乃是许久未见的蔡老板。
蔡东径直走到她店门口,看到她店里的海产比上次来又多了不少,哟了一声,道:“林小姐,忙着呢。”
林鸢站起身,笑着回:“蔡老板,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
林鸢一见蔡东,就想起他上回问自己有没有金枪鱼、沙丁鱼和鳗鱼货的事,如今远海渔场可以养殖金枪鱼了,但奈何只有一块,产量太低,对于一家罐头厂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林鸢想还是等远海渔场发展起来了,再告诉他,她可以供上金枪鱼的事。
“我带个人过来跟你认识认识。”蔡东侧身,身后一个白白胖胖、阔鼻方嘴、看上去一脸弥勒佛福相的中年男人冲她笑着点点头,同时递上名帖,“林小姐你好,我姓白,叫白勇,这是我的名片。”
林鸢接过来,看了看,心下咦道,海鲜大排档店主?
蔡东问她:“还没吃午饭吧?正好中午让这家伙请客,我们一起撮一顿?”
林鸢收起名片,笑说:“好啊,有人请客,自然要去,你们要是晚点来,我就自己出去吃了。”
蔡东不会无缘无故上门,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带人来,怕是要给她介绍生意了。
“那我们真是来巧了。”蔡东笑着回身拍了下白勇的肩。
林鸢将店面的门锁上,跟他们一起出了海鲜市场。一开始白勇执意要去雅阙,说请客就请最好的,林鸢一听要在傅白舟的眼皮下谈生意,怎么都感觉怪怪的。今天是周一,他多半是在店里的,若是再撞上他给自己免单,总有一种上赶着去吃白食的感觉。
在林鸢“太贵”“太远”“太麻烦”的各种理由推脱下,三人就近择了家海鲜食府。
待服务员呈上菜单,点完菜,白勇开了瓶啤酒,要给林鸢满上,林鸢坚持说喝不了,起身去倒了杯茶。白勇也不强求,给自己和蔡东的杯子添满。
两杯酒(茶)下肚,果然,白勇搓着手对她道:“林小姐,其实这次让蔡老板带我来,是想找你谈一笔生意。”
第36章垂钓
白勇是个有话直说的人,三言两语就跟林鸢说清楚自己来的目的——他新开了家海鲜大排档,需要一个能稳定供给新鲜海产的上家。
林鸢听他一说,才知道这几天海鲜市场东边的那条十字路上,正在叮铃咣当装修的那家大排档是他开的。
白勇本来想从码头的那些养殖户里手里收海产,他的老朋友蔡东知道了这事,给他指了条路子,说她这里海产的批发价跟养殖户那里的价格一样,海产的质量却好上许多。
蔡东表面上呆板木讷,但白勇知道他在做生意上有自己的精明独到之处,和他朋友多年,蔡东的话,他还是信得过的,便挑了今天和他一起来亲自见了见这位林小姐。
林鸢知道大排档虽然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但仍然是广大市民们的心头好,规模大点的大排档,赚得钱不比那些高档食府少。大排档没有海鲜食府利润空间大,主要胜在人流量多,光每天吃掉的生蚝壳,都够装满三个半人高的垃圾桶。
林鸢的渔场目前出产都是些常见的大众的海产,供不起像雅阙那样等级的海鲜食府,但给大排档供货,还是足以应付来的。雅阙、佰川食府这样的餐厅虽说开在码头,用的却都不是本地的海产,大多都从海外进口。
每次收获,每块沿岸渔场能给她带来七八百的收益,每块近海渔场能有一千五的收益,远海渔场的利润在三千块左右,这样算来,她现在每月至少有三十五万的进账,而租赁冷库和向养殖户进货的开销项微乎其微。
但月入三十五万的前提是,她这些货都卖得出去。除了每月定时给蔡东送过去一批扇贝和墨鱼制干货,店里卖出去的海产只占渔场出产的一半,剩余的都堆砌在保鲜仓库里,随着渔场越开越多,产量增大,销路反而成了她最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