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公文写作知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灵感对于写作活动具有突破性和突发性的推动作用。凡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题材的发现,主题的确定,还是篇章的构建,标题的制作,甚至妙言警句的产生,都有灵感之光在闪耀。没有作者的思维灵感,就不会有浑然天成的艺术佳作问世。因此,探求写作灵感的激发规律和途径,有助于我们创造条件自觉诱发灵感,为写作服务。
一、积累是激发写作灵感的基础
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其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作者的长期积累。周恩来说:“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1]这个“辩证统一”很深刻地揭示了“偶然得之”与“长期积累”的内在依存关系。写作灵感的引发是需要积累的,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在生活素材、思想感情、学识修养等多方面进行积累,才能为灵感的产生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生活积累 生活是灵感的来源。人脑对社会生活的感应如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具有全息性与多维性。它积累越多,涉及面越广,与外界信息撞击的触发点愈多,就越便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借物发端,引发艺术灵感的概率就愈高。元好问说:“眼处心声句自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他认为通过自己切身体验,把握生活的真谛,才会产生灵感,才会“句自神”。鲁迅说,他写狂人是“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之族,因此成篇”。[2]但他酝酿这篇小说,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他因一个患有迫害狂的表弟而产生了写作冲动,又耳闻目睹了封建社会残害人们的许多事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才“偶阅通鉴”,一触即发,写就了狂人日记。契诃夫为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曾作过大量的生活笔记,一部整理出版的契诃夫手记就达20万字,这位被托尔斯泰称为“没人能比的艺术家”就是靠这种艰苦的劳动,积累生活素材、锻炼观察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写作灵感的。可见灵感只有深深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作者应该坚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情感积累 激情是灵感的催化剂。狄德罗说:“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情感在胸怀堆积、酝酿,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说话的需要,吐之而后快。”[3]热情燃烧时,作者的感觉异常敏锐,思维异常活跃,以往感知的信息迅速浮现,创造性的想象急剧盘旋,在这种情况下,偶遇触发,极易产生写作冲动,也就常会有所谓神来之笔。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写作活动,并不是为了金钱、名声,而是一个活跃生命的自身的要求和诉求,是情感的不可遏制的抒发和倾泻。也正因如此,人们读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感到它们浑然天成,似有神助。例如,著名作家巴金就多次说过他并不想当作家,他之所以拿起笔来写作,是为了倾诉心中的苦闷,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他在关于家(十版代序)中谈到其创作家的缘由与动机时说:“我的悲愤太大了。我不能忍受那些不公道的事情。我常常被逼迫着目睹一些可爱的生命怎样任人摧残以至临到那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爱怜而苦恼,同时又充满了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我不忍掘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若干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我的积愤,我对于不合理的制度的积愤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我写了家,我倘使真把这本小说作为武器,我也是有权利的。”由此可见,长期的情感积蓄导致他如火山爆发式地宣泄自己的悲愤,从而创作了家等一系列文学佳作。作家的创作经历对普通写作也是有启发意义的:与其等待灵感这位神奇的不速之客的光临,不如强化抒情意识,有意积淀写作情感,当激情满怀,不可遏止,非要拿起笔来不吐不快时,自然会有灵感来袭,下笔如神。
知识积累 知识是培育灵感之花的养料。一方面,知识积累愈丰富,写作资本愈丰厚,引发写作灵感的机会就愈多;另一方面,也只有积累了丰厚的知识,才能使作者的主体情性得到陶冶,写作灵感得到更好的发挥。刘勰提倡“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词”(文心雕龙神思),主张通过后天的积宝、酌理、研阅、驯致,以提高天赋,激扬性灵,为艺术灵感的产生创造物质条件。这的确比西方唯心主义灵感论的观念高明得多。纵观古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们往往学富五车,知识底蕴极其宽厚。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有一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对积累知识能获得写作灵感的生动说明。一部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美学、建筑学、医学甚至烹饪学等方面... -->>
灵感对于写作活动具有突破性和突发性的推动作用。凡有写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是题材的发现,主题的确定,还是篇章的构建,标题的制作,甚至妙言警句的产生,都有灵感之光在闪耀。没有作者的思维灵感,就不会有浑然天成的艺术佳作问世。因此,探求写作灵感的激发规律和途径,有助于我们创造条件自觉诱发灵感,为写作服务。
一、积累是激发写作灵感的基础
灵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其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作者的长期积累。周恩来说:“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1]这个“辩证统一”很深刻地揭示了“偶然得之”与“长期积累”的内在依存关系。写作灵感的引发是需要积累的,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在生活素材、思想感情、学识修养等多方面进行积累,才能为灵感的产生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生活积累 生活是灵感的来源。人脑对社会生活的感应如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具有全息性与多维性。它积累越多,涉及面越广,与外界信息撞击的触发点愈多,就越便于触景生情,托物取喻,借物发端,引发艺术灵感的概率就愈高。元好问说:“眼处心声句自神”(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他认为通过自己切身体验,把握生活的真谛,才会产生灵感,才会“句自神”。鲁迅说,他写狂人是“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之族,因此成篇”。[2]但他酝酿这篇小说,却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他因一个患有迫害狂的表弟而产生了写作冲动,又耳闻目睹了封建社会残害人们的许多事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才“偶阅通鉴”,一触即发,写就了狂人日记。契诃夫为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曾作过大量的生活笔记,一部整理出版的契诃夫手记就达20万字,这位被托尔斯泰称为“没人能比的艺术家”就是靠这种艰苦的劳动,积累生活素材、锻炼观察能力、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写作灵感的。可见灵感只有深深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能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作者应该坚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和作品。
情感积累 激情是灵感的催化剂。狄德罗说:“天才是各个时代都有的情感在胸怀堆积、酝酿,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说话的需要,吐之而后快。”[3]热情燃烧时,作者的感觉异常敏锐,思维异常活跃,以往感知的信息迅速浮现,创造性的想象急剧盘旋,在这种情况下,偶遇触发,极易产生写作冲动,也就常会有所谓神来之笔。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写作活动,并不是为了金钱、名声,而是一个活跃生命的自身的要求和诉求,是情感的不可遏制的抒发和倾泻。也正因如此,人们读到这些作品的时候,感到它们浑然天成,似有神助。例如,著名作家巴金就多次说过他并不想当作家,他之所以拿起笔来写作,是为了倾诉心中的苦闷,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他在关于家(十版代序)中谈到其创作家的缘由与动机时说:“我的悲愤太大了。我不能忍受那些不公道的事情。我常常被逼迫着目睹一些可爱的生命怎样任人摧残以至临到那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爱怜而苦恼,同时又充满了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罢。’我不忍掘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若干令人伤心断肠的痛史!’我的积愤,我对于不合理的制度的积愤直到现在才有机会倾吐出来。我写了家,我倘使真把这本小说作为武器,我也是有权利的。”由此可见,长期的情感积蓄导致他如火山爆发式地宣泄自己的悲愤,从而创作了家等一系列文学佳作。作家的创作经历对普通写作也是有启发意义的:与其等待灵感这位神奇的不速之客的光临,不如强化抒情意识,有意积淀写作情感,当激情满怀,不可遏止,非要拿起笔来不吐不快时,自然会有灵感来袭,下笔如神。
知识积累 知识是培育灵感之花的养料。一方面,知识积累愈丰富,写作资本愈丰厚,引发写作灵感的机会就愈多;另一方面,也只有积累了丰厚的知识,才能使作者的主体情性得到陶冶,写作灵感得到更好的发挥。刘勰提倡“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词”(文心雕龙神思),主张通过后天的积宝、酌理、研阅、驯致,以提高天赋,激扬性灵,为艺术灵感的产生创造物质条件。这的确比西方唯心主义灵感论的观念高明得多。纵观古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们往往学富五车,知识底蕴极其宽厚。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有一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对积累知识能获得写作灵感的生动说明。一部红楼梦被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包括文学、历史学、美学、建筑学、医学甚至烹饪学等方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