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女皇只取一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也差不多,因为国不可无君,朝中大事皆需皇帝定夺,哪有三个月的假给她?不可能的,一般只罢朝五到七天,像穆宗那样在外仙逝迎回来的就更短了。
步千雪密信中写的是至少要在家守孝三月,但奏疏会写三年,这也是本朝惯例,只要家中有至亲去世,臣子都会写奏疏请守孝三年,但批不批,批多久全由皇帝定夺。
前朝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大臣家有白事必须守孝三年,无论官职大小只要不打仗,都得守三年,到本朝虽无法律规定,但已经成为风俗,所以只要无战事,皇帝最少也得批准三个月。
皇帝批准的三个月一过就得出来为官,但成亲之类的还是得等三年守孝期过才可以,还必须洁身自好,要是那个大臣在守孝期去了青楼,又正好被人看到进而弹劾,那仕途也就到头了。
石忞登基以来对请准守孝的奏疏,时间批得最长的也就一年,专门针对快要告老还乡和能力平平的大臣,大部分批的都是三个月,大臣心中也都有数,但过场还是得走。
果然如步千雪所言,奏疏只比密信晚一天,内阁拟的条子是建议准三月,正合石忞心意,批了三个月。
奏疏都是密信先定后走过场或者按程序奏请,是在明面上的,内阁和军密处成立后,涉及行政司法财政的奏疏就会先送往内阁,由内阁大臣亲笔拟条子并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归类上呈皇帝。
而涉及军事的奏疏则会送往军密处,和内阁一样,由军密大臣亲笔拟条子并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归类上呈皇帝。披红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上,繁都的六部及各府衙负责具体执行皇帝的披红,内阁和军密处只是皇帝的智囊团辅助机构,无权调动六部及各府衙。
石忞成立这两个机构的本质是为了让军政分开,也是为她自己减轻一点负担,顺便提升武官地位。
华朝以武力开国,不像前朝以几代谋国从一而终都是重文轻武,华朝前期重武轻文,武将地位高,凡有战事必出死力,所以胜仗多败仗少,中期无战事就走了前朝的老路,变成了重文轻武,文官地位高涨。
一直到武宗时期,爆发八王之乱,用了一年几经周折才平定,让武宗意识到武将的重要性,才开始慢慢提升武将地位,大力整顿禁军、边疆军。
穆宗在位时间短,既无大作为也没继承武宗的治国之策,毫无军事天赋,还妄想重现高祖荣光御驾亲征,结果她自己身死不说,带去的将士也成了她的牺牲品。
也给石忞上了生动的一课,要不是有武宗时期留下的底子,最后能不能平定战乱都不好说,所以从那以后她就开始着重提升全国军事实力,建立九区都督府,建立护城兵,实施《新兵制》,成立军密处,乃至今年万圣节大比武,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她历史学的不好,也知道清末那段惨痛的历史,军事力量不强,就只能被侵入的外部势力压着打,要想获胜就得付出两倍甚至好几倍的代价,只要她在位,就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提升武将的地位和质量必须继续,直到他们能和文臣形成良好的平衡。
要不是提升军事实力,她也不用这么穷,这两年军费开支在国库开支的所有类别中名列第一,完成了从中游到第一的逆袭。
每次一想到要三个月见不到步千雪,石忞就不开心,尤其是有其他皇后候选伴驾的时候,更不开心,有眼力见的唐禄和卜鑫铭是能离她多远就尽量离她多远,只有丁寿上赶着找虐,一不小心被就被禁足三日,丰水没少去看望。
这都七八天过去了,宗人府那边还没大进展,石忞正考虑要不要罚石思河的俸禄,石思河就带着下面官员在贵德门外求见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石忞立马让人将两人带进来,行完礼后,石思河就成了门神,具体案情全由左宗正汇报,这次差事办的不错,不仅把散播消息的事查清楚了,还查出了另外一件事。
散播消息的幕后主使确实是丁寿,有丰水、本阳侯仆从和收钱办事的人的口供、人证,还有物证五十两银子,散播的源头是查清了,但也晚了一步,繁都、整个渡河、附近城镇基本都已知道。
乘着这波风,加上之前石忞在正殿的言论,未来皇后是步千雪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勋贵士族之间流传,以渡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比有人在后背推动速度还快。
散播一案并不难,难的是案中有案,这才让宗人府花了七八天的时间。丁寿被禁足他们见不到人,就传唤了丁寿的贴身随从,随从一开始什么都不肯说,最后用了刑才肯招,还招了点其他的,他们又连夜派人前往繁都、西林监狱查证。
最后证实那个曾住在步无尘隔壁的痨病罪犯确实是被人故意放进去的,步千雪的母亲表面是死于痨病,实际上是死于人祸,有人故意为之。
目前嫌疑人是丁寿和丰水二人,因为宗人府权利有限,无法拿人细查,具体证据欠缺,只有丁寿随从的口供,而丰水则一口咬定不知道,怎么问就是不知道。
石忞大惊,她怎么都没想到步无尘的死竟然和丁寿、丰水二人有关,以手扶额半天没说话,站在下面等候指示的石思河和左宗正对视一眼,心里更加肯定了那个“消息”。
他们被骗得好惨,什么步千雪不得陛下喜爱,各种不受待见,已经被内部排除,全是狗屁!害得他们都没有去步家吊唁,也不知道这步候选是什么性子,要是小心眼的,他们以后的日子——惨了!
皇帝也差不多,因为国不可无君,朝中大事皆需皇帝定夺,哪有三个月的假给她?不可能的,一般只罢朝五到七天,像穆宗那样在外仙逝迎回来的就更短了。
步千雪密信中写的是至少要在家守孝三月,但奏疏会写三年,这也是本朝惯例,只要家中有至亲去世,臣子都会写奏疏请守孝三年,但批不批,批多久全由皇帝定夺。
前朝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大臣家有白事必须守孝三年,无论官职大小只要不打仗,都得守三年,到本朝虽无法律规定,但已经成为风俗,所以只要无战事,皇帝最少也得批准三个月。
皇帝批准的三个月一过就得出来为官,但成亲之类的还是得等三年守孝期过才可以,还必须洁身自好,要是那个大臣在守孝期去了青楼,又正好被人看到进而弹劾,那仕途也就到头了。
石忞登基以来对请准守孝的奏疏,时间批得最长的也就一年,专门针对快要告老还乡和能力平平的大臣,大部分批的都是三个月,大臣心中也都有数,但过场还是得走。
果然如步千雪所言,奏疏只比密信晚一天,内阁拟的条子是建议准三月,正合石忞心意,批了三个月。
奏疏都是密信先定后走过场或者按程序奏请,是在明面上的,内阁和军密处成立后,涉及行政司法财政的奏疏就会先送往内阁,由内阁大臣亲笔拟条子并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归类上呈皇帝。
而涉及军事的奏疏则会送往军密处,和内阁一样,由军密大臣亲笔拟条子并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归类上呈皇帝。披红的决策权在皇帝手上,繁都的六部及各府衙负责具体执行皇帝的披红,内阁和军密处只是皇帝的智囊团辅助机构,无权调动六部及各府衙。
石忞成立这两个机构的本质是为了让军政分开,也是为她自己减轻一点负担,顺便提升武官地位。
华朝以武力开国,不像前朝以几代谋国从一而终都是重文轻武,华朝前期重武轻文,武将地位高,凡有战事必出死力,所以胜仗多败仗少,中期无战事就走了前朝的老路,变成了重文轻武,文官地位高涨。
一直到武宗时期,爆发八王之乱,用了一年几经周折才平定,让武宗意识到武将的重要性,才开始慢慢提升武将地位,大力整顿禁军、边疆军。
穆宗在位时间短,既无大作为也没继承武宗的治国之策,毫无军事天赋,还妄想重现高祖荣光御驾亲征,结果她自己身死不说,带去的将士也成了她的牺牲品。
也给石忞上了生动的一课,要不是有武宗时期留下的底子,最后能不能平定战乱都不好说,所以从那以后她就开始着重提升全国军事实力,建立九区都督府,建立护城兵,实施《新兵制》,成立军密处,乃至今年万圣节大比武,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她历史学的不好,也知道清末那段惨痛的历史,军事力量不强,就只能被侵入的外部势力压着打,要想获胜就得付出两倍甚至好几倍的代价,只要她在位,就绝对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提升武将的地位和质量必须继续,直到他们能和文臣形成良好的平衡。
要不是提升军事实力,她也不用这么穷,这两年军费开支在国库开支的所有类别中名列第一,完成了从中游到第一的逆袭。
每次一想到要三个月见不到步千雪,石忞就不开心,尤其是有其他皇后候选伴驾的时候,更不开心,有眼力见的唐禄和卜鑫铭是能离她多远就尽量离她多远,只有丁寿上赶着找虐,一不小心被就被禁足三日,丰水没少去看望。
这都七八天过去了,宗人府那边还没大进展,石忞正考虑要不要罚石思河的俸禄,石思河就带着下面官员在贵德门外求见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石忞立马让人将两人带进来,行完礼后,石思河就成了门神,具体案情全由左宗正汇报,这次差事办的不错,不仅把散播消息的事查清楚了,还查出了另外一件事。
散播消息的幕后主使确实是丁寿,有丰水、本阳侯仆从和收钱办事的人的口供、人证,还有物证五十两银子,散播的源头是查清了,但也晚了一步,繁都、整个渡河、附近城镇基本都已知道。
乘着这波风,加上之前石忞在正殿的言论,未来皇后是步千雪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勋贵士族之间流传,以渡河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比有人在后背推动速度还快。
散播一案并不难,难的是案中有案,这才让宗人府花了七八天的时间。丁寿被禁足他们见不到人,就传唤了丁寿的贴身随从,随从一开始什么都不肯说,最后用了刑才肯招,还招了点其他的,他们又连夜派人前往繁都、西林监狱查证。
最后证实那个曾住在步无尘隔壁的痨病罪犯确实是被人故意放进去的,步千雪的母亲表面是死于痨病,实际上是死于人祸,有人故意为之。
目前嫌疑人是丁寿和丰水二人,因为宗人府权利有限,无法拿人细查,具体证据欠缺,只有丁寿随从的口供,而丰水则一口咬定不知道,怎么问就是不知道。
石忞大惊,她怎么都没想到步无尘的死竟然和丁寿、丰水二人有关,以手扶额半天没说话,站在下面等候指示的石思河和左宗正对视一眼,心里更加肯定了那个“消息”。
他们被骗得好惨,什么步千雪不得陛下喜爱,各种不受待见,已经被内部排除,全是狗屁!害得他们都没有去步家吊唁,也不知道这步候选是什么性子,要是小心眼的,他们以后的日子——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