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吾妻真乃神人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管家摆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且听我说。一保保五年,但过了年,到明年春,锦爷便要回京城了,到时候护你不住。”
知道这是关乎自己一辈子的大事,冯三恪仔细听着。
“倒是还有个别的法子,这园中奴仆你也瞧见了,年轻姑娘、小子十几个,其中家生子少,多是锦爷从外边捡回来的,跟着锦爷学做生意。我家生意做得大,人手不够,等再过几年,这院里的孩子经了事,就要放出去做掌柜了。”
“你没了爹娘,在这陈塘县也落不住脚了,倒不如跟着我们一道回京,学做生意。我家锦爷惯爱提携年轻后生,要是你能开窍,粗通生意之道,不怕没有出头之日;开不了窍也不怕,就留在府里打个下手,工钱也不少的,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一样放出府去。”
冯三恪怔住。
管家也不等他理清头绪,接着道:“不过我虞家从不养外人,家里机要之事有许多,不得透露给外人知道。故而不论是当奴仆,还是跟着爷学做生意,都得签份卖身契。签了这份契,便是我虞家的人了,家法规矩、月银赏罚,都按我虞家来。由自由身变成了家仆,也就没有了‘五年内不得出陈塘’的约束,你可愿意?”
瞧他不吭声,管家也不催,将手边的契书递给他,心领神会地笑了笑:“你且回去,想个三五日。就算不签,也会留你到明年春的。”
“不用想,我签。”
若他此时真是自由身,有人要他做奴仆,此后要做牛做马、任打任罚,冯三恪自然一百个不愿;可他不是自由身,他是已经定了案的死囚。
管家伯说得大度,却不知他已没有选择的余地。能侥幸留得性命便是老天开眼,不敢再奢求其他。
冯三恪深吸口气,探指到那红泥坛子里用力一摁,往契书上留了个手印。
他不识字,契书上写的什么也一眼没看,唯独纸上的手印摁得当当正正,纹路踏实。
一式两份,一份留在自己手中,一份虞家留底。还有保他出狱的契书,管家也交了一份给他。
卖身契一眼没瞧,这份保他出狱的契书,冯三恪却看了好几眼。上头三个名字三个手印,分别是县令刘安德,嫌犯冯三恪,保人虞锦。
县令是读书人,早年同进士出身,一手字却瞧不出风骨,只能算是工整;冯三恪的名写得丑——他不识字,因给人做过两年长工,好赖自己名字还是会写的。
等视线落在最后一个名上,冯三恪顿了顿。管家仿佛知他所想,窘然道:“锦爷她字丑……不过这确实是她真迹。”
冯三恪垂眸细细看了一遍。
管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怕损了主子威严,很当回事儿地解释了一句:“锦爷读过书的,她只是字丑。”
冯三恪没作声,点了点头。
他捧着这两张轻飘飘的纸,小心叠了两叠,回了院里又跟弥坚讨了一个木匣,藏到了自己屋里。
身家性命,还有不敢想的将来,全系在这两张纸上。
*
趁着这几日泥瓦匠在院里做工,虞府的人也都忙活了起来,园中污水、墙角杂草、檐上积灰,通通要拾掇。管家也将每人住处分好,这个客院要腾出来,现下住的人通通换到最后一进院子去。
别人都有包袱行李,来来回回跑好几趟,唯独冯三恪孑然一身。他从牢里出来的时候空着手,此时也只有一床被褥,拿了就能走,还给弥坚屋里那几个半大孩子搭了把手。
一时间阖府上下乱糟糟的。
正这个时候,外边有客来了。
一位穿着富贵的中年汉子走在最前头,一脚迈过园子,便扯着嗓门喊:“锦儿,锦儿!快出来,瞧瞧谁来看你来啦!”
紧跟着,乌泱泱进来了一园子人。
此时冯三恪正跟着几个护卫在池子边上舀污水,抬头略一数,来了二三十人,有老有少,拖家带口来的。外边门房拦不住,又听他们自称是虞五爷的亲戚,只得放人进来。
一群人行至园子,正好和竹笙与几个婢女打了个照面,走在前头的中年男子便嚷道:“快叫你家小姐出来迎,就说是祖母来了!”
竹笙眼皮轻轻跳了下,细细去瞧。被这群人簇拥在里边的是一位老太太,鬓角有白发,耷拉着眼角,愈发显得老态。左右两个妇人扶着,想来是这人话里的祖母了。
回县里之前,虞锦已经与手边几个得用的孩子提过醒,竹笙心里有数。她往边上退了退,露出身后尘土乱飞的正院,笑着赔不是:“里头正翻新园子,兵荒马乱的,老夫人不如去外院等候。”
老夫人嘴角一拉,明显是不高兴了。不等她开口,先头那中年男子便应了声:“成,你叫你家小姐快来!”
一群人又折回身,乌泱泱去了外院。
外院的屋舍是护卫住的,这会儿正忙着收拾,听说是锦爷亲戚,利落地给他们腾了一个屋出来。
屋里没桌没椅,就并排三个大炕头。老夫人面沉如水,推开两个儿媳的手坐下,炕上连褥子都没来得及铺,又硌又凉。
跟来的孙辈好几个,也不用人招呼,爬上炕去玩了。
虞大爷无奈道:“娘哎,你拉着脸算怎么个事儿?我知你心气不顺,可这头回见面,总得和和气气的,日后才好说话。”
“我怎么和气?你叫我怎么和气?瞧瞧这一家,哪有半点规矩!”老夫人气得直拍那炕,倒把自己掌心拍疼了,火气更大:“谁家祖宗是觍着脸自个儿跑来见孙闺女的!还是个庶房出身的,她倒是好大的谱!”
几个儿媳惊得花容失色,忙叫人把屋门关严实,扑上前去哄她:“娘你消消气,一会儿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咱好赖都是一家人,哪有头回见面就嚷架的道理?传出去倒叫外人看了笑话,您说不是?”
话说得软和,老夫人这才勉强压了压火气,沉着脸不吭声了。
“行了别算了,你算不明白的。”
虞锦笑眯眯拍拍他肩膀:“管十户庄稼汉、百亩田地即为地主,管千亩田地为里正;千户万户的口粮全交予一人手——即为商。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
刘荃瞠目结舌,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她,仿佛眼前站着个老妖怪。
快要晌午了,虞锦催他回家:“别想这些俗事了,你是学问人,俗事交给我们商人来就是了。回家好好读书,明年就要上京赶考了,别丢你爹的脸面。”
她又像头回见面一样摆起了长辈谱儿,刘荃却傻呆呆点了点头,一路脚步轻飘地走了。
身后的冯三恪几乎和他一个样子,脚下都是虚的。迷迷糊糊中他想:弥坚那本名为“锦爷语录”的小册子记得可真是慢,一天才记一条。
可锦爷何止是一天一条语录,要是他会写字,一天就能记一本!
*
已是子时,屋里的两人还没有睡着。博观在听冯三恪讲故事,他头偏在右侧,脖子压都酸了,仍舍不得换个姿势。
“……然后锦爷就问他,要是买十万石粮的话,一文一和一文二的差别又是多少?爷还说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那县令公子叫她给说懵了,灰溜溜走了。”
“啊。”博观深深吐出一口气,又咯咯笑了半天:“爷好厉害啊!可惜我今儿没跟着去,你讲的故事也不好听,声调平板,跟在念经似的。”
冯三恪瞥他一眼,也不知是哪个小子从晚上回来就赖着他要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口干舌燥讲了两遍,人家反倒嫌讲得不好。
nbsp; 管家摆摆手:“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且听我说。一保保五年,但过了年,到明年春,锦爷便要回京城了,到时候护你不住。”
知道这是关乎自己一辈子的大事,冯三恪仔细听着。
“倒是还有个别的法子,这园中奴仆你也瞧见了,年轻姑娘、小子十几个,其中家生子少,多是锦爷从外边捡回来的,跟着锦爷学做生意。我家生意做得大,人手不够,等再过几年,这院里的孩子经了事,就要放出去做掌柜了。”
“你没了爹娘,在这陈塘县也落不住脚了,倒不如跟着我们一道回京,学做生意。我家锦爷惯爱提携年轻后生,要是你能开窍,粗通生意之道,不怕没有出头之日;开不了窍也不怕,就留在府里打个下手,工钱也不少的,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一样放出府去。”
冯三恪怔住。
管家也不等他理清头绪,接着道:“不过我虞家从不养外人,家里机要之事有许多,不得透露给外人知道。故而不论是当奴仆,还是跟着爷学做生意,都得签份卖身契。签了这份契,便是我虞家的人了,家法规矩、月银赏罚,都按我虞家来。由自由身变成了家仆,也就没有了‘五年内不得出陈塘’的约束,你可愿意?”
瞧他不吭声,管家也不催,将手边的契书递给他,心领神会地笑了笑:“你且回去,想个三五日。就算不签,也会留你到明年春的。”
“不用想,我签。”
若他此时真是自由身,有人要他做奴仆,此后要做牛做马、任打任罚,冯三恪自然一百个不愿;可他不是自由身,他是已经定了案的死囚。
管家伯说得大度,却不知他已没有选择的余地。能侥幸留得性命便是老天开眼,不敢再奢求其他。
冯三恪深吸口气,探指到那红泥坛子里用力一摁,往契书上留了个手印。
他不识字,契书上写的什么也一眼没看,唯独纸上的手印摁得当当正正,纹路踏实。
一式两份,一份留在自己手中,一份虞家留底。还有保他出狱的契书,管家也交了一份给他。
卖身契一眼没瞧,这份保他出狱的契书,冯三恪却看了好几眼。上头三个名字三个手印,分别是县令刘安德,嫌犯冯三恪,保人虞锦。
县令是读书人,早年同进士出身,一手字却瞧不出风骨,只能算是工整;冯三恪的名写得丑——他不识字,因给人做过两年长工,好赖自己名字还是会写的。
等视线落在最后一个名上,冯三恪顿了顿。管家仿佛知他所想,窘然道:“锦爷她字丑……不过这确实是她真迹。”
冯三恪垂眸细细看了一遍。
管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又怕损了主子威严,很当回事儿地解释了一句:“锦爷读过书的,她只是字丑。”
冯三恪没作声,点了点头。
他捧着这两张轻飘飘的纸,小心叠了两叠,回了院里又跟弥坚讨了一个木匣,藏到了自己屋里。
身家性命,还有不敢想的将来,全系在这两张纸上。
*
趁着这几日泥瓦匠在院里做工,虞府的人也都忙活了起来,园中污水、墙角杂草、檐上积灰,通通要拾掇。管家也将每人住处分好,这个客院要腾出来,现下住的人通通换到最后一进院子去。
别人都有包袱行李,来来回回跑好几趟,唯独冯三恪孑然一身。他从牢里出来的时候空着手,此时也只有一床被褥,拿了就能走,还给弥坚屋里那几个半大孩子搭了把手。
一时间阖府上下乱糟糟的。
正这个时候,外边有客来了。
一位穿着富贵的中年汉子走在最前头,一脚迈过园子,便扯着嗓门喊:“锦儿,锦儿!快出来,瞧瞧谁来看你来啦!”
紧跟着,乌泱泱进来了一园子人。
此时冯三恪正跟着几个护卫在池子边上舀污水,抬头略一数,来了二三十人,有老有少,拖家带口来的。外边门房拦不住,又听他们自称是虞五爷的亲戚,只得放人进来。
一群人行至园子,正好和竹笙与几个婢女打了个照面,走在前头的中年男子便嚷道:“快叫你家小姐出来迎,就说是祖母来了!”
竹笙眼皮轻轻跳了下,细细去瞧。被这群人簇拥在里边的是一位老太太,鬓角有白发,耷拉着眼角,愈发显得老态。左右两个妇人扶着,想来是这人话里的祖母了。
回县里之前,虞锦已经与手边几个得用的孩子提过醒,竹笙心里有数。她往边上退了退,露出身后尘土乱飞的正院,笑着赔不是:“里头正翻新园子,兵荒马乱的,老夫人不如去外院等候。”
老夫人嘴角一拉,明显是不高兴了。不等她开口,先头那中年男子便应了声:“成,你叫你家小姐快来!”
一群人又折回身,乌泱泱去了外院。
外院的屋舍是护卫住的,这会儿正忙着收拾,听说是锦爷亲戚,利落地给他们腾了一个屋出来。
屋里没桌没椅,就并排三个大炕头。老夫人面沉如水,推开两个儿媳的手坐下,炕上连褥子都没来得及铺,又硌又凉。
跟来的孙辈好几个,也不用人招呼,爬上炕去玩了。
虞大爷无奈道:“娘哎,你拉着脸算怎么个事儿?我知你心气不顺,可这头回见面,总得和和气气的,日后才好说话。”
“我怎么和气?你叫我怎么和气?瞧瞧这一家,哪有半点规矩!”老夫人气得直拍那炕,倒把自己掌心拍疼了,火气更大:“谁家祖宗是觍着脸自个儿跑来见孙闺女的!还是个庶房出身的,她倒是好大的谱!”
几个儿媳惊得花容失色,忙叫人把屋门关严实,扑上前去哄她:“娘你消消气,一会儿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咱好赖都是一家人,哪有头回见面就嚷架的道理?传出去倒叫外人看了笑话,您说不是?”
话说得软和,老夫人这才勉强压了压火气,沉着脸不吭声了。
“行了别算了,你算不明白的。”
虞锦笑眯眯拍拍他肩膀:“管十户庄稼汉、百亩田地即为地主,管千亩田地为里正;千户万户的口粮全交予一人手——即为商。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
刘荃瞠目结舌,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她,仿佛眼前站着个老妖怪。
快要晌午了,虞锦催他回家:“别想这些俗事了,你是学问人,俗事交给我们商人来就是了。回家好好读书,明年就要上京赶考了,别丢你爹的脸面。”
她又像头回见面一样摆起了长辈谱儿,刘荃却傻呆呆点了点头,一路脚步轻飘地走了。
身后的冯三恪几乎和他一个样子,脚下都是虚的。迷迷糊糊中他想:弥坚那本名为“锦爷语录”的小册子记得可真是慢,一天才记一条。
可锦爷何止是一天一条语录,要是他会写字,一天就能记一本!
*
已是子时,屋里的两人还没有睡着。博观在听冯三恪讲故事,他头偏在右侧,脖子压都酸了,仍舍不得换个姿势。
“……然后锦爷就问他,要是买十万石粮的话,一文一和一文二的差别又是多少?爷还说位高则责大,哪一行都是一样的道理。那县令公子叫她给说懵了,灰溜溜走了。”
“啊。”博观深深吐出一口气,又咯咯笑了半天:“爷好厉害啊!可惜我今儿没跟着去,你讲的故事也不好听,声调平板,跟在念经似的。”
冯三恪瞥他一眼,也不知是哪个小子从晚上回来就赖着他要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口干舌燥讲了两遍,人家反倒嫌讲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