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蝶舞宋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莱州即墨,这个远离战乱的小城里,原本因进入大量的难民而一度粮食紧缺,现在城中百姓粮食充足,只因半个多月前,墨渔坊的墨鱼号试航,带回了一船的海错。
带回来的海错量大,几乎皆可食用,这都要多亏薛家的十几个少年仆役,将这些许多不知名的海错,经过一番食用检验,验证了海错大多无毒无害,更是编撰了一本《海错食谱大全》简易版本,其中讲到了哪些海错可以食用,并且图文并茂,即使是普通老百姓,拿到书籍也能认个大概。有了这个简易版《海错食谱大全》,即墨的百姓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那些储量巨大的海错,哪怕长得奇形怪状,知晓了只是普通的食物,而非什么海怪之后,乡民都吃得甚是香甜。
如今城中,各家各户都分到了一部分海错,足够一家吃上几天,为了防止海错腐烂发臭,在捕捞上岸之后,墨渔坊就组织人手对这上万斤的海错进行解剖清洗晾晒,以及腌制。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官府甚至发布招募,只要愿意前来处理这些海错,便可以计工时,用以之后换取报酬。更是可以从此获得全家在墨渔坊珍鲜楼六折的优惠,每月可享十次,期限为当事人终生享受。
此时没人在意这所谓珍鲜楼六折优惠的报酬,他们不觉得作为贫苦百姓,能去得起几次酒楼这种地方。但是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这珍鲜楼的消费是如何奢侈昂贵,每个即墨的人,更是以去过珍鲜楼为荣。甚至这六折优惠的凭证,更是被一些富商高价求m购。倒不是说这些富商为了这六折的优惠,而是这凭证可是有优先预订权,珍鲜楼一票难求,富商为了抢票,自然盯上了这些六折凭证,好获得一个优先预订权。
来帮忙的乡民很多,能够获得一定报酬,是他们来此的巨大诱惑。在此之前,看到前一批给墨渔坊打工的人获得的巨大回报,深深地刺激到了其他人,只是墨渔坊的招工早已满额,如今想进却是千难万难。看到当下招募处理海错的人员,顿时即墨城中百姓都蜂拥而至。若不是因为官府招募要求限制不招童工,他们甚至连自家的几岁孩子都要带上谋一份差事。
在薛子墨给出的《墨渔坊发展规划建议书》中,薛子墨建议墨渔坊所获海错,可以拿出一部分用以救济百姓,其余的皆以工代赈,只有劳动工作的百姓,才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报酬。而今满仓的海错干货,除了上缴官府税收部分外,其余的用以投放到民间食铺。
墨渔坊在即墨城里设立了专门的海鲜食铺,用以售卖海错,此时的海错价格低廉,百姓完全有能力购买食用。即使城中真有极端贫困的乡民,官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赈济措施,以及“扶贫”方略。只要家中尚有可用劳动力,官府便会组织墨渔坊,优先聘请这些乡民家人做工,以换取报酬养家糊口。
如今的即墨城里,官府宣扬的口号便是:劳动最光荣,发家致富靠劳动。哪怕是城中原先的乞丐,也都给予了工作的机会,而非一概地施舍。
一开始,已经习惯了没有尊严的行乞,也不愿意劳作的乞丐,在官府的强制下,给其安排劳作。当他们换取到第一口粮食及报酬,在感受到周围工友投来赞扬的目光后,他们此生再次感受到了一种失去已久的尊严,这种感觉令他们觉得手中的干粮尤其香甜。渐渐地,他们由一开始的受逼迫而劳作,到后来的自发地劳作,俨然得到了新生。
若说即墨城在几个月前,是一座充满了饥饿的城池,那么如今这座城池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更甚从前。城中百姓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热情,从没日没夜在地里劳作但收获甚微,到如今有着固定的工作,以及高额的报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吃不饱饭。那些在墨渔坊做工的人,更是一个个小有积蓄,成了小富民,连在即墨城里的乡里乡邻间的身份地位,都无形地拔高了好几层。
那些没有结婚的年轻小伙,更是深受年轻姑娘的青睐,时不时会有城中的媒婆上门说亲。据说,只要是在墨渔坊做工,家中若是有孩子,都会有人上门抢着定娃娃亲。
盛舟九作为盛船匠的亲孙子,盛船匠在墨渔坊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一些有心人知晓后,家中更是被无数媒婆踏破了门槛,如今家中更是有着数不清的样貌各异的女子画像,只要盛舟九喜欢,盛船匠说一声,被看上的那家姑娘必定欢喜连连。
只是盛船匠一直在墨渔坊忙活着造船,况且家中幼孙年纪尚小,自然无心理会。而舟九自从被薛子墨带回家中,便成了薛家的一份子,在薛子墨不在家的这些日子,盛舟九便如同家中的开心果,颇得薛家府中人喜爱。
墨渔坊自从造出一首墨鱼号巨船之后,接下来的造船速度可谓快了不少,若非人力速度有限,木料的采集也需要时间,恐怕早已经再次造出两艘如此巨船了。
如今墨渔坊里正在建造的一艘帆船,体型与墨鱼号一般无二,已经接近完工,能有如此速度,正是依赖于墨鱼号建造经验。盛船匠手下的四位船匠,如今已经不需要盛船匠盯着每一处工程,各自负责一部分船体制造,盛船匠只需要进行统筹协调即可,大大降低了工程的重担。
墨渔坊除了船坊依旧在一刻不停地造船,几个坊区也都慢慢地繁荣起来。街道两旁开了一些小商铺,满足了在墨渔坊做工的一批人生活需求。
…………
即墨往南半岛的一个名叫李村的村子里,这里正有十几个炉窑在整日整夜的烧制东西。这个村子里人不多,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原本是一个早已荒废的村子,如今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随秦冠和王忠他们一起烧窑的窑工。
村子外有一队... -->>
莱州即墨,这个远离战乱的小城里,原本因进入大量的难民而一度粮食紧缺,现在城中百姓粮食充足,只因半个多月前,墨渔坊的墨鱼号试航,带回了一船的海错。
带回来的海错量大,几乎皆可食用,这都要多亏薛家的十几个少年仆役,将这些许多不知名的海错,经过一番食用检验,验证了海错大多无毒无害,更是编撰了一本《海错食谱大全》简易版本,其中讲到了哪些海错可以食用,并且图文并茂,即使是普通老百姓,拿到书籍也能认个大概。有了这个简易版《海错食谱大全》,即墨的百姓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那些储量巨大的海错,哪怕长得奇形怪状,知晓了只是普通的食物,而非什么海怪之后,乡民都吃得甚是香甜。
如今城中,各家各户都分到了一部分海错,足够一家吃上几天,为了防止海错腐烂发臭,在捕捞上岸之后,墨渔坊就组织人手对这上万斤的海错进行解剖清洗晾晒,以及腌制。由于数量实在太多,官府甚至发布招募,只要愿意前来处理这些海错,便可以计工时,用以之后换取报酬。更是可以从此获得全家在墨渔坊珍鲜楼六折的优惠,每月可享十次,期限为当事人终生享受。
此时没人在意这所谓珍鲜楼六折优惠的报酬,他们不觉得作为贫苦百姓,能去得起几次酒楼这种地方。但是多年后,他们才知道,这珍鲜楼的消费是如何奢侈昂贵,每个即墨的人,更是以去过珍鲜楼为荣。甚至这六折优惠的凭证,更是被一些富商高价求m购。倒不是说这些富商为了这六折的优惠,而是这凭证可是有优先预订权,珍鲜楼一票难求,富商为了抢票,自然盯上了这些六折凭证,好获得一个优先预订权。
来帮忙的乡民很多,能够获得一定报酬,是他们来此的巨大诱惑。在此之前,看到前一批给墨渔坊打工的人获得的巨大回报,深深地刺激到了其他人,只是墨渔坊的招工早已满额,如今想进却是千难万难。看到当下招募处理海错的人员,顿时即墨城中百姓都蜂拥而至。若不是因为官府招募要求限制不招童工,他们甚至连自家的几岁孩子都要带上谋一份差事。
在薛子墨给出的《墨渔坊发展规划建议书》中,薛子墨建议墨渔坊所获海错,可以拿出一部分用以救济百姓,其余的皆以工代赈,只有劳动工作的百姓,才可以获得相应数量的报酬。而今满仓的海错干货,除了上缴官府税收部分外,其余的用以投放到民间食铺。
墨渔坊在即墨城里设立了专门的海鲜食铺,用以售卖海错,此时的海错价格低廉,百姓完全有能力购买食用。即使城中真有极端贫困的乡民,官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赈济措施,以及“扶贫”方略。只要家中尚有可用劳动力,官府便会组织墨渔坊,优先聘请这些乡民家人做工,以换取报酬养家糊口。
如今的即墨城里,官府宣扬的口号便是:劳动最光荣,发家致富靠劳动。哪怕是城中原先的乞丐,也都给予了工作的机会,而非一概地施舍。
一开始,已经习惯了没有尊严的行乞,也不愿意劳作的乞丐,在官府的强制下,给其安排劳作。当他们换取到第一口粮食及报酬,在感受到周围工友投来赞扬的目光后,他们此生再次感受到了一种失去已久的尊严,这种感觉令他们觉得手中的干粮尤其香甜。渐渐地,他们由一开始的受逼迫而劳作,到后来的自发地劳作,俨然得到了新生。
若说即墨城在几个月前,是一座充满了饥饿的城池,那么如今这座城池重新焕发了生机,而且更甚从前。城中百姓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热情,从没日没夜在地里劳作但收获甚微,到如今有着固定的工作,以及高额的报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吃不饱饭。那些在墨渔坊做工的人,更是一个个小有积蓄,成了小富民,连在即墨城里的乡里乡邻间的身份地位,都无形地拔高了好几层。
那些没有结婚的年轻小伙,更是深受年轻姑娘的青睐,时不时会有城中的媒婆上门说亲。据说,只要是在墨渔坊做工,家中若是有孩子,都会有人上门抢着定娃娃亲。
盛舟九作为盛船匠的亲孙子,盛船匠在墨渔坊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一些有心人知晓后,家中更是被无数媒婆踏破了门槛,如今家中更是有着数不清的样貌各异的女子画像,只要盛舟九喜欢,盛船匠说一声,被看上的那家姑娘必定欢喜连连。
只是盛船匠一直在墨渔坊忙活着造船,况且家中幼孙年纪尚小,自然无心理会。而舟九自从被薛子墨带回家中,便成了薛家的一份子,在薛子墨不在家的这些日子,盛舟九便如同家中的开心果,颇得薛家府中人喜爱。
墨渔坊自从造出一首墨鱼号巨船之后,接下来的造船速度可谓快了不少,若非人力速度有限,木料的采集也需要时间,恐怕早已经再次造出两艘如此巨船了。
如今墨渔坊里正在建造的一艘帆船,体型与墨鱼号一般无二,已经接近完工,能有如此速度,正是依赖于墨鱼号建造经验。盛船匠手下的四位船匠,如今已经不需要盛船匠盯着每一处工程,各自负责一部分船体制造,盛船匠只需要进行统筹协调即可,大大降低了工程的重担。
墨渔坊除了船坊依旧在一刻不停地造船,几个坊区也都慢慢地繁荣起来。街道两旁开了一些小商铺,满足了在墨渔坊做工的一批人生活需求。
…………
即墨往南半岛的一个名叫李村的村子里,这里正有十几个炉窑在整日整夜的烧制东西。这个村子里人不多,只有少数的几户人家,原本是一个早已荒废的村子,如今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随秦冠和王忠他们一起烧窑的窑工。
村子外有一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