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一本书读懂日本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历史并非由单个的英雄创造,却也离不开那些独具魅力的特殊人物,圣德太子对日本而言,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历史的偶然将他推上了摄政王的位置,于是,他不负重望,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个全新的局面出现在日本人面前,他们为这种改变而兴奋不已。但苏我马子是个例外,手握实权的他忧心权力被削弱、被剥夺,开始对改革百般阻挠。在这场改与不改的斗争中,圣德太子败下阵来,迎接他的竟是抑郁而终。
据说在公元574年2月7日,穴穗部间人公主在皇宫马厩的外面产下了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圣德太子。因为这个缘故,父亲用明天皇给这个男婴取名为厩户,又因为据说他能够同时听10个人说话而不会误听,又给他取了个别名,叫丰聪耳。
用明天皇死后,崇峻天皇即位,以苏我马子为大臣。苏我马子依仗其权势,全面操控内外朝政,崇峻天皇感到自身皇权受到威胁,想除掉这个眼中钉。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苏我马子却率先动手,公元592年11月3日,苏我马子指使东海直驹杀害了崇峻天皇。事后,苏我马子当政专权,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丰御食炊屋姬为天皇,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推古天皇的日本第一位女皇。
苏我马子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为天皇,并非单纯的任人唯亲,而是出于政治上的慎重考虑。崇峻天皇死后,皇室成员为争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各派实力相当,相持不下,苏我马子为了求得各派势力的平衡,于是在公元592年12月8日拥立38岁的推古天皇即位。
推古天皇即位的第二年,就将自己的外甥厩户丰聪耳立为太子,并封其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圣德太子摄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力加强了皇权统治,逐步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定了新的官位制度,即“冠位十二阶”。冠位十二阶制定于公元603年,于次年施行。冠位不分门第,只按才干和功绩授予个人,不能世袭。“冠位十二阶”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的势力,并起到了广纳贤才的作用,推进了贵族的官僚化和以天皇为首的官僚体制的形成。
公元604年,圣德天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内容多出自中国儒、法、道诸子百家以及佛教思想,其中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十七条宪法》的核心思想。它规定了每个等级不同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义务,特别突出规定了皇权的崇高性,比如“承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圣德太子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对于佛教的弘扬。为了统一思想,便于统治,也出于自身对佛教的笃信,圣德太子热心于佛教教义的研究,倡导佛法,他在《十七条宪法》中就提到要“笃敬三宝”。而在颁布宪法之前,也就是公元594年,圣德太子就曾下诏要“兴隆三宝”。他数次在皇宫中讲经说法,亲自撰写《胜鬘》、《莲华》、《维摩》三经义疏,兴建了四大天王寺、法隆寺、中宫寺等七座佛寺。
公元607年,圣德太子主持修建法隆寺。该寺最早被称为斑鸠寺,其建筑风格明显受到中国南北朝尤其是北朝风格的影响。由于圣德天子的提倡,这一时期,日本各地出现了竞相建造寺庙的景象,到公元624年,日本已经建造了46座寺庙,僧尼人数达到1300多人。
与建造法隆寺同步,圣德太子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个强大的邻国——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了大一统的隋帝国。为了汲取大陆文化,充实国力,也为了摆脱与大陆朝廷交往中历来的屈从地位,建立对等地位,巩固自身统治,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第一次出使隋朝。据说在携带的国书中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敬问无恙”的话,小野妹子担心隋朝的皇帝看后会大怒,可能还会杀了自己。但实际结果要比小野妹子预料的好得多,隋朝皇帝似乎很平静地接受了彼此的平等关系,而且在第二年还派出了使臣回访日本。公元608年9月,圣德天子派小野妹子第二次出使隋朝,这次带来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此次与小野妹子同行而来的还有8位留学生。这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这些留学生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直至充分掌握中国的文化制度后方才回国。这些人在日后的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圣德太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引起了苏我马子的警惕与不满,苏我马子担心长此下去,自己会失去对朝政的控制,于是多次间接或直接地警告圣德太子,要他注意自己的身份,并且多次阻扰圣德太子的改革。圣德太子因此心灰意冷,于公元622年郁郁而死。临终前他给太子妃留下遗言:“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又告诫自己的儿子:“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据说圣德太子死后,日本各地,不分男女老幼,“哭泣之声,溢于行路”。
圣德太子的妃子多至波奈大女郎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亲手制作了“天寿国曼荼罗帐”,如今已经成了日本的珍宝。1878年,日本政府为圣德太子重修坟墓时,发现墓室内的干漆棺已成碎片,遗骨也已化成尘土。
历史并非由单个的英雄创造,却也离不开那些独具魅力的特殊人物,圣德太子对日本而言,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历史的偶然将他推上了摄政王的位置,于是,他不负重望,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一个全新的局面出现在日本人面前,他们为这种改变而兴奋不已。但苏我马子是个例外,手握实权的他忧心权力被削弱、被剥夺,开始对改革百般阻挠。在这场改与不改的斗争中,圣德太子败下阵来,迎接他的竟是抑郁而终。
据说在公元574年2月7日,穴穗部间人公主在皇宫马厩的外面产下了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圣德太子。因为这个缘故,父亲用明天皇给这个男婴取名为厩户,又因为据说他能够同时听10个人说话而不会误听,又给他取了个别名,叫丰聪耳。
用明天皇死后,崇峻天皇即位,以苏我马子为大臣。苏我马子依仗其权势,全面操控内外朝政,崇峻天皇感到自身皇权受到威胁,想除掉这个眼中钉。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苏我马子却率先动手,公元592年11月3日,苏我马子指使东海直驹杀害了崇峻天皇。事后,苏我马子当政专权,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丰御食炊屋姬为天皇,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推古天皇的日本第一位女皇。
苏我马子拥立自己的外甥女为天皇,并非单纯的任人唯亲,而是出于政治上的慎重考虑。崇峻天皇死后,皇室成员为争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各派实力相当,相持不下,苏我马子为了求得各派势力的平衡,于是在公元592年12月8日拥立38岁的推古天皇即位。
推古天皇即位的第二年,就将自己的外甥厩户丰聪耳立为太子,并封其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圣德太子摄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力加强了皇权统治,逐步建立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是制定了新的官位制度,即“冠位十二阶”。冠位十二阶制定于公元603年,于次年施行。冠位不分门第,只按才干和功绩授予个人,不能世袭。“冠位十二阶”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的势力,并起到了广纳贤才的作用,推进了贵族的官僚化和以天皇为首的官僚体制的形成。
公元604年,圣德天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这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其内容多出自中国儒、法、道诸子百家以及佛教思想,其中儒家的“三纲”、“五常”是《十七条宪法》的核心思想。它规定了每个等级不同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义务,特别突出规定了皇权的崇高性,比如“承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圣德太子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对于佛教的弘扬。为了统一思想,便于统治,也出于自身对佛教的笃信,圣德太子热心于佛教教义的研究,倡导佛法,他在《十七条宪法》中就提到要“笃敬三宝”。而在颁布宪法之前,也就是公元594年,圣德太子就曾下诏要“兴隆三宝”。他数次在皇宫中讲经说法,亲自撰写《胜鬘》、《莲华》、《维摩》三经义疏,兴建了四大天王寺、法隆寺、中宫寺等七座佛寺。
公元607年,圣德太子主持修建法隆寺。该寺最早被称为斑鸠寺,其建筑风格明显受到中国南北朝尤其是北朝风格的影响。由于圣德天子的提倡,这一时期,日本各地出现了竞相建造寺庙的景象,到公元624年,日本已经建造了46座寺庙,僧尼人数达到1300多人。
与建造法隆寺同步,圣德太子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个强大的邻国——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了大一统的隋帝国。为了汲取大陆文化,充实国力,也为了摆脱与大陆朝廷交往中历来的屈从地位,建立对等地位,巩固自身统治,607年,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第一次出使隋朝。据说在携带的国书中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敬问无恙”的话,小野妹子担心隋朝的皇帝看后会大怒,可能还会杀了自己。但实际结果要比小野妹子预料的好得多,隋朝皇帝似乎很平静地接受了彼此的平等关系,而且在第二年还派出了使臣回访日本。公元608年9月,圣德天子派小野妹子第二次出使隋朝,这次带来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此次与小野妹子同行而来的还有8位留学生。这是日本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开端。这些留学生长期在中国生活学习,直至充分掌握中国的文化制度后方才回国。这些人在日后的大化改新及律令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圣德太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引起了苏我马子的警惕与不满,苏我马子担心长此下去,自己会失去对朝政的控制,于是多次间接或直接地警告圣德太子,要他注意自己的身份,并且多次阻扰圣德太子的改革。圣德太子因此心灰意冷,于公元622年郁郁而死。临终前他给太子妃留下遗言:“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又告诫自己的儿子:“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据说圣德太子死后,日本各地,不分男女老幼,“哭泣之声,溢于行路”。
圣德太子的妃子多至波奈大女郎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亲手制作了“天寿国曼荼罗帐”,如今已经成了日本的珍宝。1878年,日本政府为圣德太子重修坟墓时,发现墓室内的干漆棺已成碎片,遗骨也已化成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