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摄政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想法,老臣不敢赞同!商税的事情,老臣也有所听闻!据老臣所知,因为整顿商税所带来的朝野局势混乱,绝对要比赵尚书所描述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自从朝廷推行了商税整顿政策之后,至今不过月余时间,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成效,反倒是严重阻碍了各地的货物流通,导致民间物价大涨,让百姓们怨声载道,也大量减少了地方衙门的商税收入,使得地方官员们举步维艰,若是长此以往,朝廷就会彻底失去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由此可见,商税整顿的事情,可谓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所以,老臣认为,朝廷应该暂停商税整顿的政策,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轻易尝试!”
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顿时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毕竟,沈常茂的发言维护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
“陛下,臣赞同沈首辅的提议,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若是没有充足的准备,绝不能轻易触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陛下,沈首辅的提议,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难以持续,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皆是秉持着反对态度,此乃民意,绝不可轻易违背,还望陛下明鉴!”
“陛下,因为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朝野局势如今已是到了失控的边缘,臣认为如今朝廷应该以稳定局势为重,必须要断然中止商税整顿的种种措施,否则后果将会再难收拾!”
“陛下,赵尚书的提议,只是书生之见,完全忽略了时局之艰难,绝不可行……”
“陛下……”
随着沈常茂的出声反对,竟是一呼百应,皇极殿内顿时是风起云涌,马上就有大量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沈常茂的意见。
毕竟,有了内阁首辅的带头反对,众官员们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不过,因为德庆皇帝的态度,百官们在反对商税整顿的同时,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边,百官们的纷纷支持,也让沈常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自己做对了选择,经此一事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官员将沈常茂视为利益代言人,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也能够提升许多。
不过,赵俊臣坚持整顿商税的立场,也同样拥有许多支持者。
讽刺的是,首先站出来支持赵俊臣观点的人,竟是赵俊臣的政敌太子朱和堉。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整顿商税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的,如今他见到百官们皆是反对,并且还将朝野局势混乱的过错全部归咎于商税整顿,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于是,太子朱和堉马上出列,高声表态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整顿商税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此事一旦成功,国库收入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万两银子,可谓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造成朝廷的政令不畅,所以才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只要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严惩违背政令的官员,让商税整顿的各项政策顺利执行,相信朝野的混乱局面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商税整顿也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表态,“太子.党”成员们亦是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与此同时,“赵党”官员们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同样是纷纷发言、为赵俊臣摇旗呐喊。
一时间,“赵党”与“太子.党”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人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情愿的与“赵党”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乱。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爱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对于百官们的反驳,你可有什么说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深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头人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黄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另一边,对于德庆皇帝的态度,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但并没有进行反抗,只是表情平静的回答道:“陛下,刚才沈首辅曾说过,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商税整顿之事切不可轻易尝试,臣深以为然,臣也同样认为,商税整顿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局势的混乱,乃是因为朝廷这段时间以来整顿商税的策略方法同样存在纰漏!正如诸位大人所讲的那样,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需要谨慎处理,从这方面而言,臣与众位同僚的观点完全一致。”
顿了顿后,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朝廷就不应该整顿商税!毕竟,商税的混乱现状让朝廷每年都会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情况恶劣至极,绝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讲,若是朝廷能够找到合适恰当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着商税整顿的势在必行!”
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沈常茂则是再次出列,质疑道:“难不成,赵大人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与此同时,沈常茂却是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不管赵俊臣提出怎样的方法,他都要想办法找出漏洞、进行驳斥。
毕竟,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总是很困难,但站在一旁挑毛病却很轻松。
然而,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我固然是想到了一些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执行之前,却也不敢保证这些方法就是正确的可行之策。但若是不尝试的话,又如何知道这些方法就一定无效?”
沈常茂冷笑道:“尝试?说得轻松!若是再像是之前一般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甚至是加重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却又该如何?朝廷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够重新稳定局势?这里面的责任,又岂只是‘尝试’二字就可以推脱的?”
面对沈常茂的质疑,赵俊臣的表情依然淡定,缓缓说道:“沈首辅所说有理,所以晚辈也不敢全面的推行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而是建议朝廷先进行试点,以此来试验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这一次,不待沈常茂开口质疑,御阶之上的德庆皇帝已是问道:“哦?试点?什么意思?”
赵俊臣解释道:“回陛下,臣所谓的试点,就是在朝廷全面推行某项政策之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行,进行探索、验证、以及示范,并且取得经验,找出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若是试点之后证明这项政策可行的话,再以点扩面、全面推广;反之,若是证明这项政策不可行的话,所造成的混乱也不会波及太广,朝廷也完全可以控制。”
在后世,所谓的“试点工程”、“试验田”、“试点区”等等,可谓是随处可见。
但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试点”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概念,却也让德庆皇帝产生了兴趣。
毕竟,德庆皇帝一向是稳字当先,虽然他如今已是下定决心要改变商税现状了,但也不愿意看到商税整顿造成太大的混乱,此外,赵俊臣在理财方面虽然是一把好手,但赵俊臣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整顿商税现状,如今也依然是个未知之数。
所以,赵俊臣的试点提议,也让德庆皇帝颇是欣赏。
于是,德庆皇帝问道:“原来如此,这般提议倒是不错,只不过你准备在何处来进行试点?你所想到的方法,又具体是什么?”
……
PS:恩,六千字大章节!
另,今天还会有至少两更!
以上。
……(未完待续。)
的想法,老臣不敢赞同!商税的事情,老臣也有所听闻!据老臣所知,因为整顿商税所带来的朝野局势混乱,绝对要比赵尚书所描述的情况更加严重许多!自从朝廷推行了商税整顿政策之后,至今不过月余时间,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成效,反倒是严重阻碍了各地的货物流通,导致民间物价大涨,让百姓们怨声载道,也大量减少了地方衙门的商税收入,使得地方官员们举步维艰,若是长此以往,朝廷就会彻底失去对朝野局势的掌控力!由此可见,商税整顿的事情,可谓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所以,老臣认为,朝廷应该暂停商税整顿的政策,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轻易尝试!”
随着沈常茂的话声落下,顿时就得到了大量的支持。
毕竟,沈常茂的发言维护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利益。
“陛下,臣赞同沈首辅的提议,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若是没有充足的准备,绝不能轻易触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陛下,沈首辅的提议,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难以持续,无论官员还是百姓,皆是秉持着反对态度,此乃民意,绝不可轻易违背,还望陛下明鉴!”
“陛下,因为商税整顿的诸般政策,朝野局势如今已是到了失控的边缘,臣认为如今朝廷应该以稳定局势为重,必须要断然中止商税整顿的种种措施,否则后果将会再难收拾!”
“陛下,赵尚书的提议,只是书生之见,完全忽略了时局之艰难,绝不可行……”
“陛下……”
随着沈常茂的出声反对,竟是一呼百应,皇极殿内顿时是风起云涌,马上就有大量的官员站出来支持沈常茂的意见。
毕竟,有了内阁首辅的带头反对,众官员们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不过,因为德庆皇帝的态度,百官们在反对商税整顿的同时,皆是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太子朱和堉的因素。
另一边,百官们的纷纷支持,也让沈常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自己做对了选择,经此一事之后,一定会有许多官员将沈常茂视为利益代言人,这样一来,沈常茂的声望也能够提升许多。
不过,赵俊臣坚持整顿商税的立场,也同样拥有许多支持者。
讽刺的是,首先站出来支持赵俊臣观点的人,竟是赵俊臣的政敌太子朱和堉。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整顿商税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是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的,如今他见到百官们皆是反对,并且还将朝野局势混乱的过错全部归咎于商税整顿,太子朱和堉自然是怒不可遏。
于是,太子朱和堉马上出列,高声表态道:“父皇,儿臣认为,朝廷整顿商税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此事一旦成功,国库收入每年都可以增加上千万两银子,可谓是功在千秋!朝廷所推行的政策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暗中阻挠,造成朝廷的政令不畅,所以才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只要朝廷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力度,严惩违背政令的官员,让商税整顿的各项政策顺利执行,相信朝野的混乱局面很快就能够得到控制,商税整顿也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随着太子朱和堉的表态,“太子.党”成员们亦是纷纷出列表态支持。
与此同时,“赵党”官员们自然也不愿意看到赵俊臣成为众矢之的,却也同样是纷纷发言、为赵俊臣摇旗呐喊。
一时间,“赵党”与“太子.党”之间竟是相互支援、配合默契。
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上,立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唯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太子.党”对“赵党”的敌视态度,可谓是世人皆知,但如今为了自身的利益,却也同样是心甘情愿的与“赵党”临时结盟了。
然后,与往常的任何争议一般,持有不同立场的官员们展开了辩论、争斗与攻讦,并且用最激烈的态度反驳对方的观点,皇极殿内的形势也再次发生了混乱。
这一次,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所面对的反对声音太强烈,却是渐渐的处于下风。
于是,德庆皇帝不得不再次出手控制局面!
随着德庆皇帝的严厉斥喝,百官们的争论终于是稍稍平息了一些。
然后,德庆皇帝的目光却是略过了太子朱和堉,再次来到了赵俊臣身上,又问道:“赵爱卿,关于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你也是听到了!你身为户部尚书,对商税之事最为了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对于百官们的反驳,你可有什么说法?”
其实,德庆皇帝对于商税整顿的事情也同样是秉持着支持态度,但他这个时候并没有透漏自己的立场,只是再次征询赵俊臣的意见。
德庆皇帝的这般做法,也是颇有深意——那就是通过赵俊臣的屡屡表态,让赵俊臣代替太子朱和堉成为商税改革的领头人物,转移百官们的关注方向,这样一来,百官们也会渐渐忽略掉太子朱和堉的因素,将商税整顿的怨气转移到赵俊臣的身上。
简单的说,太子朱和堉强自推行商税整顿的事情,得罪了太多的相关势力,也引发了太大的麻烦,想要转移百官们的怒火,仅仅依靠黄有容这一只替罪羊是不够的,所以德庆皇帝又加上了赵俊臣。
另一边,对于德庆皇帝的态度,赵俊臣也是早有预料,但并没有进行反抗,只是表情平静的回答道:“陛下,刚才沈首辅曾说过,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方法之前,商税整顿之事切不可轻易尝试,臣深以为然,臣也同样认为,商税整顿之所以会引起朝野局势的混乱,乃是因为朝廷这段时间以来整顿商税的策略方法同样存在纰漏!正如诸位大人所讲的那样,商税之事,最是敏感复杂,需要谨慎处理,从这方面而言,臣与众位同僚的观点完全一致。”
顿了顿后,赵俊臣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即使是朝廷所推行的政策有问题,但不代表着朝廷就不应该整顿商税!毕竟,商税的混乱现状让朝廷每年都会损失数千万两白银的国库收入,情况恶劣至极,绝不能视而不见!反过来讲,若是朝廷能够找到合适恰当的可行之策,也就代表着商税整顿的势在必行!”
听到赵俊臣的话语之后,沈常茂则是再次出列,质疑道:“难不成,赵大人你已是找到可行之策?”
与此同时,沈常茂却是暗暗下定决心,接下来不管赵俊臣提出怎样的方法,他都要想办法找出漏洞、进行驳斥。
毕竟,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总是很困难,但站在一旁挑毛病却很轻松。
然而,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我固然是想到了一些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执行之前,却也不敢保证这些方法就是正确的可行之策。但若是不尝试的话,又如何知道这些方法就一定无效?”
沈常茂冷笑道:“尝试?说得轻松!若是再像是之前一般引发了朝野局势的混乱、甚至是加重了朝野局势的混乱,却又该如何?朝廷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够重新稳定局势?这里面的责任,又岂只是‘尝试’二字就可以推脱的?”
面对沈常茂的质疑,赵俊臣的表情依然淡定,缓缓说道:“沈首辅所说有理,所以晚辈也不敢全面的推行自己所想到的方法,而是建议朝廷先进行试点,以此来试验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这一次,不待沈常茂开口质疑,御阶之上的德庆皇帝已是问道:“哦?试点?什么意思?”
赵俊臣解释道:“回陛下,臣所谓的试点,就是在朝廷全面推行某项政策之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行,进行探索、验证、以及示范,并且取得经验,找出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若是试点之后证明这项政策可行的话,再以点扩面、全面推广;反之,若是证明这项政策不可行的话,所造成的混乱也不会波及太广,朝廷也完全可以控制。”
在后世,所谓的“试点工程”、“试验田”、“试点区”等等,可谓是随处可见。
但在这个时代,所谓的“试点”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概念,却也让德庆皇帝产生了兴趣。
毕竟,德庆皇帝一向是稳字当先,虽然他如今已是下定决心要改变商税现状了,但也不愿意看到商税整顿造成太大的混乱,此外,赵俊臣在理财方面虽然是一把好手,但赵俊臣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整顿商税现状,如今也依然是个未知之数。
所以,赵俊臣的试点提议,也让德庆皇帝颇是欣赏。
于是,德庆皇帝问道:“原来如此,这般提议倒是不错,只不过你准备在何处来进行试点?你所想到的方法,又具体是什么?”
……
PS:恩,六千字大章节!
另,今天还会有至少两更!
以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