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三载愿终了(1) (2/2)
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宰执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韩冈点头受教,对王韶看人看事的眼光又更加深了一层认识。
唐宋八大家,宋六家中以王安石和苏轼后世的名气最大。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但也可以说他们的两人的文章,要高出侪辈一等。
而以韩冈的了解,苏轼如今的文名虽高,但还是没有到后世的水平。几首千古流传的名篇,现在也没有出炉。文章憎命达,在他离开京城去杭州之前,苏轼一路得到贵人提携,来往的朋友,也皆是天下间的第一流人物。人生一片坦途,要想能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当然是很难——直到他被迫离开京城,才有了向更高一层攀登的机缘。
就不知道还没东坡之号的苏东坡,日后会不会谢自己。韩冈想着。
至于王安石的水平,那是几十年的积累出来的结果,当然不是眼下的苏轼可比。厚积而薄发,不经意间写出的诗作,并没有太过追求文字的华美,而是将心中感触随笔而发。他诗赋文章的水平,来自于心胸、见识和经历,文采反而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文字,的确不好学,也不便学。
“先不说这个了,都是以后的事。”王韶将方才说得都丢到一边,“再过两天就要发榜,玉昆你倒是养气到了家,竟然一点也不见你担心。”
正如王韶所说,再有两天就要发榜,能在发榜前还能如此轻松谈笑的士子,当真并不多见。韩冈就算文学上的才华不到家,但他这份养气功夫,也当得起他如今的名气了。怎么说他才二十出头,平常人在他这个年纪,心思浮动得厉害,很少有宠辱不惊、安如泰山的沉稳。
“其实也不需要两天后,明天夜中应该就能知道消息了,昨天见到王元泽,他便是这么说来着。”
殿试上不会黜落考生,仅仅是决定名次高下。只要能登上礼部试的录取名单,那便是一榜进士。榜下捉婿,有哪个会等到殿试之后才挂出的进士榜来捉?直接看到礼部试的结果就该出手了。
大宋皇宫,那是四处漏风,宫内的一点消息,转眼都能传得满城风雨。贡举合格的名单送进宫中,当天夜里就能给抄出来,而排在前几位的,更是天子刚刚看过,转头外面就得到消息了。
会守在在黄榜下捉女婿的,那都是些没有门路的商人而已。若是手眼通天,礼部试合格名单送到宫中的当天夜里,就能派人去守到心仪人选的落脚地,第二天人一出门,就能给捉将回来。
如果今科得中,以韩冈的名望,不同于没有背景的贡生,关注得人绝对不少,基本上明天入夜前后就会有消息传出来。而韩冈的身份,足以让他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今次考试的成绩,最多也只会比天子迟上一两个时辰而已。
王韶也是点头,“那就等明天了。”
第二天,又开始下起了雨。
一个月来,国子监的大门,还是第一次不是在考试时间开放。一名内侍在一队班直的护卫下,倏进倏出,匆匆离开国子监。
朝堂上最近并没有什么大事,赵顼的耳根子也难得的清净了一些。
科举是三年才得一次的大典,牵动着天下士子的心。在这件事面前,什么都要放一边,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换个时间*。
赵顼正等着,今年的考生有名气的不多,比不上去年,更别说与群英荟萃的庆历二年和嘉佑二年相比。王安石、王珪、韩绛,皆是庆历二年及第。吕惠卿、曾布,都是在嘉佑二年博了个进士出身。
想来想去,能让赵顼看高一眼的也只有韩冈一人而已。
韩冈的才智,赵顼当然相信,若是他能在家苦读三年,一榜进士不足虑。只是他这三年来,为国事兢兢业业、出生入死。学问都耽搁了,现在来考进士,就不知会有几分成算。
要是韩冈能有写出些像样的文章,编成几卷文集,直接赐个进士出身,甚至进士及第也不是不可以。就如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那样,五十卷的文集一献,赵顼直接就给了他一个进士出身。
可惜韩冈现在不论是文名还是着作,都还是欠奉。以他的年纪,当然也不可能会有。唯一可以让韩冈拿到,就是在插手如今。但科举是朝廷安稳的基石,赵顼就算再看重韩冈,也不会在礼部试上动手脚。如果不能通过礼部试的考核,赵顼想给韩冈赐进士头衔,也得再等上几年。
‘唉,这就要看他的运数了。’
殿外的阁门使进来禀报,说派去贡院的人已经回来了。
“来了?”在崇政殿中,终于等到了消息,赵顼精神一振,“快点让他进来!”
; 韩冈点头受教,对王韶看人看事的眼光又更加深了一层认识。
唐宋八大家,宋六家中以王安石和苏轼后世的名气最大。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但也可以说他们的两人的文章,要高出侪辈一等。
而以韩冈的了解,苏轼如今的文名虽高,但还是没有到后世的水平。几首千古流传的名篇,现在也没有出炉。文章憎命达,在他离开京城去杭州之前,苏轼一路得到贵人提携,来往的朋友,也皆是天下间的第一流人物。人生一片坦途,要想能作出触动人心的作品,当然是很难——直到他被迫离开京城,才有了向更高一层攀登的机缘。
就不知道还没东坡之号的苏东坡,日后会不会谢自己。韩冈想着。
至于王安石的水平,那是几十年的积累出来的结果,当然不是眼下的苏轼可比。厚积而薄发,不经意间写出的诗作,并没有太过追求文字的华美,而是将心中感触随笔而发。他诗赋文章的水平,来自于心胸、见识和经历,文采反而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文字,的确不好学,也不便学。
“先不说这个了,都是以后的事。”王韶将方才说得都丢到一边,“再过两天就要发榜,玉昆你倒是养气到了家,竟然一点也不见你担心。”
正如王韶所说,再有两天就要发榜,能在发榜前还能如此轻松谈笑的士子,当真并不多见。韩冈就算文学上的才华不到家,但他这份养气功夫,也当得起他如今的名气了。怎么说他才二十出头,平常人在他这个年纪,心思浮动得厉害,很少有宠辱不惊、安如泰山的沉稳。
“其实也不需要两天后,明天夜中应该就能知道消息了,昨天见到王元泽,他便是这么说来着。”
殿试上不会黜落考生,仅仅是决定名次高下。只要能登上礼部试的录取名单,那便是一榜进士。榜下捉婿,有哪个会等到殿试之后才挂出的进士榜来捉?直接看到礼部试的结果就该出手了。
大宋皇宫,那是四处漏风,宫内的一点消息,转眼都能传得满城风雨。贡举合格的名单送进宫中,当天夜里就能给抄出来,而排在前几位的,更是天子刚刚看过,转头外面就得到消息了。
会守在在黄榜下捉女婿的,那都是些没有门路的商人而已。若是手眼通天,礼部试合格名单送到宫中的当天夜里,就能派人去守到心仪人选的落脚地,第二天人一出门,就能给捉将回来。
如果今科得中,以韩冈的名望,不同于没有背景的贡生,关注得人绝对不少,基本上明天入夜前后就会有消息传出来。而韩冈的身份,足以让他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今次考试的成绩,最多也只会比天子迟上一两个时辰而已。
王韶也是点头,“那就等明天了。”
第二天,又开始下起了雨。
一个月来,国子监的大门,还是第一次不是在考试时间开放。一名内侍在一队班直的护卫下,倏进倏出,匆匆离开国子监。
朝堂上最近并没有什么大事,赵顼的耳根子也难得的清净了一些。
科举是三年才得一次的大典,牵动着天下士子的心。在这件事面前,什么都要放一边,聪明的人都会选择换个时间*。
赵顼正等着,今年的考生有名气的不多,比不上去年,更别说与群英荟萃的庆历二年和嘉佑二年相比。王安石、王珪、韩绛,皆是庆历二年及第。吕惠卿、曾布,都是在嘉佑二年博了个进士出身。
想来想去,能让赵顼看高一眼的也只有韩冈一人而已。
韩冈的才智,赵顼当然相信,若是他能在家苦读三年,一榜进士不足虑。只是他这三年来,为国事兢兢业业、出生入死。学问都耽搁了,现在来考进士,就不知会有几分成算。
要是韩冈能有写出些像样的文章,编成几卷文集,直接赐个进士出身,甚至进士及第也不是不可以。就如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那样,五十卷的文集一献,赵顼直接就给了他一个进士出身。
可惜韩冈现在不论是文名还是着作,都还是欠奉。以他的年纪,当然也不可能会有。唯一可以让韩冈拿到,就是在插手如今。但科举是朝廷安稳的基石,赵顼就算再看重韩冈,也不会在礼部试上动手脚。如果不能通过礼部试的考核,赵顼想给韩冈赐进士头衔,也得再等上几年。
‘唉,这就要看他的运数了。’
殿外的阁门使进来禀报,说派去贡院的人已经回来了。
“来了?”在崇政殿中,终于等到了消息,赵顼精神一振,“快点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