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安仲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就展现给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冰雪开始解冻,春天即将来到,可是真正的温暖还在远方的路上蹒跚举步。这时全书的基调,孙少平在这种基调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步一步,艰难的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路。这时一天自我寻找的路,这是一条通往心湖深处的路。在这场艰苦的寻觅中,孙少平一点一点的找到自己的幸福。
西赛罗说:“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自己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这句话正可以作为孙少平瓢泊寻找的方向与注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通过这句话我们已经能够领略到,如果再从头到尾关注一下孙少平在艰难世事种的自我实现,无疑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幸福的领悟。 叔本华在其人生的智慧里树立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一个人的自身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这一说法与西塞罗的说法出自一辙。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进入孙少平的世界,进行一次探讨性的旅行。 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不具有平常人所尊崇的高贵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在世俗的观念里,他一出生就被痛苦的泥沼淹没。姑且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不在于别人脑子里或是眼里不真实的幻象,而在于其自身对生活的认识与对生命的领悟。孙少平具有超越常人的精神禀赋,这一点看完平凡的世界或者只阅读了很短的开端我们就能够认识到。田福军有过同样的感慨,平庸的孙玉厚养了几个出众的娃娃!这是孙少平能够获得高尚的精神幸福的根源与基石。当然,在他一开始,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在以后漫长而艰苦的寻找与跋涉中,他才一层一层的剥去了掩在它上面的迷蒙纱罩。这正是我称之为走向心的深处的过程。 一个人对于自己精神能力的认识并不是一个原处的基本事实,而是在经历经验和考虑以后的产物,并且这种认识是随着我们的精神能力的进展和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的。 孙少平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困扰并不得不为了解决这一匮乏而时刻不停地进行艰难的搏斗。一个人只有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有闲暇从事精神上的活动,所以孙少平一开始意识不到他在精神上优于常人这一事实。他受着生活的折磨,不断的与困苦艰难对话,并不可避免的接收清苦带给他的种种礼物。光近临近崩溃的家庭,肮肮脏脏的老土粗布衣裳,没有后跟只有袜腰的袜子,没有鞋带得旧黄胶鞋,每顿饭两个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不用的高粮面馍,所有这些,使年轻而敏感的他倍受自卑的折磨,他敏感而羞怯的心不断的受着伤害。因此他渴望穿这一身体面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原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面,也能和别人一样另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些低微的要求只是为了活得尊严,并不能算是过分的奢求,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然而连这基本的生存需要也不能够得到满足,甚至因此而招来那些庸俗世人的嘲笑。他往肚子里吞咽着泪水躲开了给他伤害的“菲利斯坦人”孤独的在冷寂中去拿那两个属于他而又不能让他满足的黑家伙。很多时候,人群象是一个火堆,为了取暖的缘故,你不能够靠得太近,否则只会受到伤害。 孙少平忍受着生活强加之于他的一切,在这忍受中倔强的生存,并向着那朦胧中的曙光眺望。这得益于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这正是自身内在的一部分,同时一种模糊的认识进入他的精神领域。 初中的最后一年,孙少平有幸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强烈的被震撼,深深的被吸引,多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的赶天黑前看完了它。他在说不清的繁杂思绪中朦胧的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这一认识打开了他精神世界的一隅,导引着他自发的无意识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探索,并因此找到了平衡其困难生活折磨的宝藏。他沉湎于书的世界。“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丝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这些书在丰富他精神世界的同时,在生活中也给他带来好处。“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一点是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其实这是他精神禀赋优于常人的间接体现,只是他并没有清晰的推究出这种表象的根源。在那种艰难的日子里,能有多少人还能够保持其精神上的生活呢! 如果说偶然的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帮助孙少平窥见他精神世界的一隅,那么田晓霞的出现,则是他拓展精神世界,丰富思想内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契机。一个人在精神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掌握自己的时候,只有求助于另一个精神上更为强大的人。田晓霞恰恰扮演了这个导师的角色。田晓霞本身也是一个具有优越自身内在的人,正是基于这一点,她才会在第一次见到孙少平的时候就感觉到她身上不平凡的气质并受其吸引主动的与之交往。如果两个人个性酷似,或者精神等级相仿,那么两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获得对方的某些同感,并且这种彼此称许很快就会融会而成某种完美的和谐。由此首先解释了为和平庸之辈是那样广得人缘,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的确要好的社交伙伴。因为这些秉性顽劣、资质平庸的人大量存在。相比之下,资质优秀和突出的人本来就是稀有的,所以他们碰到恰好相反的情况;这类人越是出类拔萃,那这种情形就越明显。“茫茫人海,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正是这类人才会发出的无奈叹息。一旦这类人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与他们相似的某一毫发之处,他们都会真心的为之雀跃,哪怕这毫发是那样的细微!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孙少平是何其幸运! 田晓霞生自于一个优越富裕的家庭,她不必为生计发愁。这对于一个精神气质优越的人来说是上天无上的恩赐,因为她可以不受干扰的在精神的世界里探索、游弋。因此田晓霞才能够在精神上比她的同龄人更加强大,乃至高出若干层次,并在此世界里乐此不疲。她也就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和孙少平发展两人之间难能可贵的友谊,而这个界限对于精神特制一般的人是很难跨越的。譬如田润叶和孙少安,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就在于此。 还是让我们满怀喜悦的看看田晓霞和孙少平的初次交往。我讲援引较长的一段原文,尽管这次交往从某方面看过于平淡,但从孙少平今后的发展来看,其重要意义实在是令人兴奋。 “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吧?”田晓霞大方的问他。
“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
润叶收拾他的碗筷,晓霞热情的给他泡茶。
晓霞吧茶杯放在他面前,说:“咱们是一个村的老乡!你以后没事就到我们家来玩。我长了十七岁,还没回过咱村呢!什么时间我跟你和润生一起回一次咱双水村我是高一2班的,听润生说过咱村还来了两个同学,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没去认识你们。你看,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
晓霞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连笑带说。她的性格很开朗,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少平同时发现,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想男生一样披着,这使他感到无比惊讶。
他立在脚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呀”
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笑着说:“我还没跟你说话呢!”
少平这才想起,润叶姐不光是叫他来吃饭的,她还有事要给他说哩!
润叶姐看来很理解他的难处,马上又说:“那好,我去送送你,咱们路上再说。”
“喝点水再走吧!”晓霞把水杯往他面前挪了挪。
“我不渴!”他像农民一样笨拙的说。
晓霞露出两排白牙齿笑了,说:“那我这杯水算是给你白倒了!”
少平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句略带揶揄意味的玩笑话。这种玩笑话实际上是一种亲切的表示。不过,这却使他更拘束了,竟然满脸通红,无言对答。
晓霞看他这样难为情,赶忙笑着给他点了点头,就出去了。 初次的交往就此结束。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为了孙少平的拘谨会心一笑或者不屑一顾甚至有些鄙夷而就此翻过。但深究起来这正是孙少平精神思想不够成熟不够丰富的外在表现,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那种不值一文的庸俗规约的影响,他还不能够做到不卑不亢形神自然的面对那些外在条件优越的人。这一点后来他就做得很好,比直大部分的世俗之人活到垂垂将老仍然在地位活财富优于自己的人面前惶惑不安仍然强了许多。孙少平的这一变化,田晓霞具有卓越的功劳。 上面我已经说过,田晓霞与孙少平的主动交往是缘自于两颗高尚灵魂的相互吸引。或者有人会说,这一次的交往田晓霞只是出于礼貌而为之。那他就错了,至少是错了一大部分。我们先来看这次交往本身,如果不存在同声同气的吸引,田晓霞完全可以淡淡的打声招呼了事——就像我们大多数时候作的那样,而她没有,而是一再的主动的和孙少平说话,并进最大努力向消除孙少平的拘谨。这正是田晓霞感受到了孙少平身上的高贵特质与己相谐的缘故。关于此点,可以从后文里田晓霞的一段心里自白中得到证明。“她在上高中时,就和孙少平关系非同一般。不过那时他们的交往的确很单纯。他和这个同村而不熟悉的乡下学生初次相识,他身上的许多东西就引起了她的重视或者说另眼相看。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看了这段文字,我们再来分析。它里边提到的孙少平身上令田晓霞另眼相看的“许多东西”不是他的衣衫褴褛,不是他初中的外表(当然,他的外表是令人赞叹的,但在破衣烂衫的包裹下不会有相反情形下那么富有吸引力,况且田晓霞的身边不乏相貌出众的男生。),只能是他身上溢出来的某种气质。正是这种他们还不能够言说清楚的“气质”驱使田晓霞主动的和孙少平再次交往。这就像我们看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望再次见到它一样。如果单单是出于礼貌,田晓霞会这样吗?她会对一个乞丐一样的乡下学生——这个乡下学生在地位和富有程度上都与她田差地别——念念不忘吗?不会!正是孙少平身上优秀的精神气质吸引她再度与之交往。当然,换作一个庸俗的富家子弟,即使孙少平再怎样在精神上特别,也不会引起他的重视,在他眼里他仍然只是一个乞丐!原因来自一个人在他人身上看到的只能是自己,因为他首先必须并且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别人。如果这个人的智力素质属于低级的一类,那么别人的思想、智慧,甚至最伟大的天赋智力,都无法对他产生效果,他对别人拥有的思想水平也一无所觉。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幸好田晓霞不是这样的人,也幸好孙少平最终碰上了田晓霞,而先前他曾怎样下意识的躲避去田福军这个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田润叶心怀感激,是她到孙少平宿舍等待并最终促成了这一行动。 有了上面的认识,对于孙少平与田晓霞——两个出身地位极其悬殊的人——的交往,我们便会觉得是顺理成章极其自然的事,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接下来我们便欣喜的看这... -->>
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就展现给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冰雪开始解冻,春天即将来到,可是真正的温暖还在远方的路上蹒跚举步。这时全书的基调,孙少平在这种基调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步一步,艰难的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路。这时一天自我寻找的路,这是一条通往心湖深处的路。在这场艰苦的寻觅中,孙少平一点一点的找到自己的幸福。
西赛罗说:“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自己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这句话正可以作为孙少平瓢泊寻找的方向与注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通过这句话我们已经能够领略到,如果再从头到尾关注一下孙少平在艰难世事种的自我实现,无疑能够加深我们对于幸福的领悟。 叔本华在其人生的智慧里树立了这样一个基本观点:一个人的自身内在素质决定了一个人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人自身拥有的优势,诸如伟大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于人的地位、出身(甚至王公、贵族的出身)、优厚财富等诸优势相比,就犹如真正的国王比之于戏剧舞台上假扮的国王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这一说法与西塞罗的说法出自一辙。基于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正确认识,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进入孙少平的世界,进行一次探讨性的旅行。 孙少平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不具有平常人所尊崇的高贵地位、出身以及优厚财富,在世俗的观念里,他一出生就被痛苦的泥沼淹没。姑且不论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不在于别人脑子里或是眼里不真实的幻象,而在于其自身对生活的认识与对生命的领悟。孙少平具有超越常人的精神禀赋,这一点看完平凡的世界或者只阅读了很短的开端我们就能够认识到。田福军有过同样的感慨,平庸的孙玉厚养了几个出众的娃娃!这是孙少平能够获得高尚的精神幸福的根源与基石。当然,在他一开始,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在以后漫长而艰苦的寻找与跋涉中,他才一层一层的剥去了掩在它上面的迷蒙纱罩。这正是我称之为走向心的深处的过程。 一个人对于自己精神能力的认识并不是一个原处的基本事实,而是在经历经验和考虑以后的产物,并且这种认识是随着我们的精神能力的进展和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的。 孙少平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困扰并不得不为了解决这一匮乏而时刻不停地进行艰难的搏斗。一个人只有在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有闲暇从事精神上的活动,所以孙少平一开始意识不到他在精神上优于常人这一事实。他受着生活的折磨,不断的与困苦艰难对话,并不可避免的接收清苦带给他的种种礼物。光近临近崩溃的家庭,肮肮脏脏的老土粗布衣裳,没有后跟只有袜腰的袜子,没有鞋带得旧黄胶鞋,每顿饭两个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不用的高粮面馍,所有这些,使年轻而敏感的他倍受自卑的折磨,他敏感而羞怯的心不断的受着伤害。因此他渴望穿这一身体面衣裳站在女同学面前;他原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面,也能和别人一样另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些低微的要求只是为了活得尊严,并不能算是过分的奢求,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然而连这基本的生存需要也不能够得到满足,甚至因此而招来那些庸俗世人的嘲笑。他往肚子里吞咽着泪水躲开了给他伤害的“菲利斯坦人”孤独的在冷寂中去拿那两个属于他而又不能让他满足的黑家伙。很多时候,人群象是一个火堆,为了取暖的缘故,你不能够靠得太近,否则只会受到伤害。 孙少平忍受着生活强加之于他的一切,在这忍受中倔强的生存,并向着那朦胧中的曙光眺望。这得益于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这正是自身内在的一部分,同时一种模糊的认识进入他的精神领域。 初中的最后一年,孙少平有幸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强烈的被震撼,深深的被吸引,多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的赶天黑前看完了它。他在说不清的繁杂思绪中朦胧的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这一认识打开了他精神世界的一隅,导引着他自发的无意识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探索,并因此找到了平衡其困难生活折磨的宝藏。他沉湎于书的世界。“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丝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这些书在丰富他精神世界的同时,在生活中也给他带来好处。“由于他读书多,许多人很爱听他讲书中的故事。这一点是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其实这是他精神禀赋优于常人的间接体现,只是他并没有清晰的推究出这种表象的根源。在那种艰难的日子里,能有多少人还能够保持其精神上的生活呢! 如果说偶然的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帮助孙少平窥见他精神世界的一隅,那么田晓霞的出现,则是他拓展精神世界,丰富思想内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契机。一个人在精神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掌握自己的时候,只有求助于另一个精神上更为强大的人。田晓霞恰恰扮演了这个导师的角色。田晓霞本身也是一个具有优越自身内在的人,正是基于这一点,她才会在第一次见到孙少平的时候就感觉到她身上不平凡的气质并受其吸引主动的与之交往。如果两个人个性酷似,或者精神等级相仿,那么两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获得对方的某些同感,并且这种彼此称许很快就会融会而成某种完美的和谐。由此首先解释了为和平庸之辈是那样广得人缘,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的确要好的社交伙伴。因为这些秉性顽劣、资质平庸的人大量存在。相比之下,资质优秀和突出的人本来就是稀有的,所以他们碰到恰好相反的情况;这类人越是出类拔萃,那这种情形就越明显。“茫茫人海,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以!”正是这类人才会发出的无奈叹息。一旦这类人在别人身上发现了与他们相似的某一毫发之处,他们都会真心的为之雀跃,哪怕这毫发是那样的细微!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孙少平是何其幸运! 田晓霞生自于一个优越富裕的家庭,她不必为生计发愁。这对于一个精神气质优越的人来说是上天无上的恩赐,因为她可以不受干扰的在精神的世界里探索、游弋。因此田晓霞才能够在精神上比她的同龄人更加强大,乃至高出若干层次,并在此世界里乐此不疲。她也就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和孙少平发展两人之间难能可贵的友谊,而这个界限对于精神特制一般的人是很难跨越的。譬如田润叶和孙少安,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就在于此。 还是让我们满怀喜悦的看看田晓霞和孙少平的初次交往。我讲援引较长的一段原文,尽管这次交往从某方面看过于平淡,但从孙少平今后的发展来看,其重要意义实在是令人兴奋。 “你和润生是一个班的吧?”田晓霞大方的问他。
“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发烫。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花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
润叶收拾他的碗筷,晓霞热情的给他泡茶。
晓霞吧茶杯放在他面前,说:“咱们是一个村的老乡!你以后没事就到我们家来玩。我长了十七岁,还没回过咱村呢!什么时间我跟你和润生一起回一次咱双水村我是高一2班的,听润生说过咱村还来了两个同学,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没去认识你们。你看,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
晓霞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连笑带说。她的性格很开朗,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少平同时发现,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想男生一样披着,这使他感到无比惊讶。
他立在脚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等润叶把他的碗筷送到厨房重新返回来的时候,他赶快对她说:“姐,没什么事我就走呀”
润叶大概也看出了他的窘迫,笑着说:“我还没跟你说话呢!”
少平这才想起,润叶姐不光是叫他来吃饭的,她还有事要给他说哩!
润叶姐看来很理解他的难处,马上又说:“那好,我去送送你,咱们路上再说。”
“喝点水再走吧!”晓霞把水杯往他面前挪了挪。
“我不渴!”他像农民一样笨拙的说。
晓霞露出两排白牙齿笑了,说:“那我这杯水算是给你白倒了!”
少平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句略带揶揄意味的玩笑话。这种玩笑话实际上是一种亲切的表示。不过,这却使他更拘束了,竟然满脸通红,无言对答。
晓霞看他这样难为情,赶忙笑着给他点了点头,就出去了。 初次的交往就此结束。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为了孙少平的拘谨会心一笑或者不屑一顾甚至有些鄙夷而就此翻过。但深究起来这正是孙少平精神思想不够成熟不够丰富的外在表现,他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那种不值一文的庸俗规约的影响,他还不能够做到不卑不亢形神自然的面对那些外在条件优越的人。这一点后来他就做得很好,比直大部分的世俗之人活到垂垂将老仍然在地位活财富优于自己的人面前惶惑不安仍然强了许多。孙少平的这一变化,田晓霞具有卓越的功劳。 上面我已经说过,田晓霞与孙少平的主动交往是缘自于两颗高尚灵魂的相互吸引。或者有人会说,这一次的交往田晓霞只是出于礼貌而为之。那他就错了,至少是错了一大部分。我们先来看这次交往本身,如果不存在同声同气的吸引,田晓霞完全可以淡淡的打声招呼了事——就像我们大多数时候作的那样,而她没有,而是一再的主动的和孙少平说话,并进最大努力向消除孙少平的拘谨。这正是田晓霞感受到了孙少平身上的高贵特质与己相谐的缘故。关于此点,可以从后文里田晓霞的一段心里自白中得到证明。“她在上高中时,就和孙少平关系非同一般。不过那时他们的交往的确很单纯。他和这个同村而不熟悉的乡下学生初次相识,他身上的许多东西就引起了她的重视或者说另眼相看。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看了这段文字,我们再来分析。它里边提到的孙少平身上令田晓霞另眼相看的“许多东西”不是他的衣衫褴褛,不是他初中的外表(当然,他的外表是令人赞叹的,但在破衣烂衫的包裹下不会有相反情形下那么富有吸引力,况且田晓霞的身边不乏相貌出众的男生。),只能是他身上溢出来的某种气质。正是这种他们还不能够言说清楚的“气质”驱使田晓霞主动的和孙少平再次交往。这就像我们看到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望再次见到它一样。如果单单是出于礼貌,田晓霞会这样吗?她会对一个乞丐一样的乡下学生——这个乡下学生在地位和富有程度上都与她田差地别——念念不忘吗?不会!正是孙少平身上优秀的精神气质吸引她再度与之交往。当然,换作一个庸俗的富家子弟,即使孙少平再怎样在精神上特别,也不会引起他的重视,在他眼里他仍然只是一个乞丐!原因来自一个人在他人身上看到的只能是自己,因为他首先必须并且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别人。如果这个人的智力素质属于低级的一类,那么别人的思想、智慧,甚至最伟大的天赋智力,都无法对他产生效果,他对别人拥有的思想水平也一无所觉。一个缺乏精神思想的人无法看见他人拥有的精神思想。幸好田晓霞不是这样的人,也幸好孙少平最终碰上了田晓霞,而先前他曾怎样下意识的躲避去田福军这个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做客!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田润叶心怀感激,是她到孙少平宿舍等待并最终促成了这一行动。 有了上面的认识,对于孙少平与田晓霞——两个出身地位极其悬殊的人——的交往,我们便会觉得是顺理成章极其自然的事,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接下来我们便欣喜的看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