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安分守己当昏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姜离到底是初来乍到,对大明熟悉度差很多,于是比朱祁钰晚明白了一点于谦的‘做不到’。
当然不会是能力问题:历史早已证明于谦的本事,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但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毫无道理:倾了大厦他能扶,反而没倾的大厦他出不上力。
因为,如今这大厦里做主的,另有其人。
于谦所说的‘不能胜任尚书’,还要从大明朝的工作流程说起——
一份项目方案(奏疏),从产生到能够推行,在大明朝廷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呢?
并不是官员写完了奏章,直接递到御前去,请皇帝决断。
那天下之大每日千百件事,一般正常皇帝累死都处理不完(朱元璋:朕觉得没问题,一个人包圆了,完全不需要宰相)。
如今最常见的政务处置流程如下:官员有事上奏,奏疏送到接收部门通政司,整理完毕送到内阁(现在的内阁还不像明中后期权力那么大,大致可理解为替皇帝处理、决策政事的秘书机构)。
内阁先看过奏疏,并且把处置意见写成票拟呈到御前,这样皇帝就大大省事,可以直接起朱笔批个‘准’或是‘不准’。
简单来说,就像是写作文——要是一天给人十个题目,让写完十篇八百字作文,绝大部分人是完成不了的。
但是要是有人已经写好了十篇作文,你只负责给觉得写的不错,合心意的作文打勾,不满意的打叉让别人去重写,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呢?
不过,长年累月每天都要‘批作业’也是很累的。
皇帝想找人代劳批红这项工作,就找到了宦官。
甭管旁人怎么看宦官,但对皇帝来说,这些才是‘内臣’,朝堂上的读书人则是‘外臣’。朝臣们可以靠着考学、师生、同乡等各种关系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实在混不下去还能辞官走人。
只有宦官,存身立命是百分百只能依赖皇帝的。
于是又诞生了司礼监太监代皇帝批红的制度。
绝大部分制度的优劣,都要看执行人的水准如何:靠谱的皇帝,能自己把握住朝政大事,司礼监只是代行不敢妄行。
但有的……
在职场上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裁员),而有的明朝的皇帝,就是把自己从这条工作流程里优化了出去。
形成了上书官员-内阁-司礼监宦官-执行官员这样一道流水线。
姜离想到这儿,再次望向于谦。
她懂了——
批红在司礼监手里,而王振正是皇帝十数年如一日信重的,司礼监的头把交椅掌印太监。
于谦哪怕做了兵部尚书,他想要做的所有事,也必须得经过这道批准。
如今的兵部尚书邝埜,为官谨慎老道,虽不似那些谄媚顺从王振的官员得意,但到底没有与王振结仇被他视为眼中钉。
那么兵部的十道条陈,到王振手里,总能通过几条,于谦在兵部还能辅助邝尚书做些实事。
但换了于谦去做尚书……只怕王振不但不会通过他的十条奏疏事条,还要倒给他找十条的麻烦。
那么于谦便是在兵部能说了算也白搭——若是吏部(人事部门)、户部(财政部门)、工部(营造部门)等相关要紧部门,在上头授意下给他使绊子,他也决计做不成事儿的。
譬如,要钱没人要人不给,他能如何?
别说这些相关紧要的部门,就连刑部大理寺那些看起来与战事无甚关联的司法部门,要是在王振的授意下,隔三差五请兵部官员去‘喝喝茶’,公务也就都不用干了。
就如同最顶尖的善泳者,也只能在水里游,在沼泽里依旧会被淹没一样。
于谦不怕死,但他会怕——因为他的缘故,让朝局变得比现在更差,兵部更加举步维艰。
所以,于谦认真思考过,直言他做不来,也是不能做兵部尚书。
第6章各有所托
姜离想,果然如此。
哪怕刚刚亲眼见到王振挨了一棒槌的朱祁钰和于谦,以及王振自己,都不觉得皇帝会动他。
这是过去的十四年,皇帝用千百件事实,用无数朝臣的尊严甚至是鲜血,刀砍斧凿镌在所有人脑中的固有印象。
摆在她面前的选择不太多。
有一项便是立刻把王振及其一众党羽拉出来当众宰掉,以昭示皇帝从此改邪归正,立志亲贤臣远小人,坚定不移走上努力做明君之路,将来在这平行时空的史册上,估计还能得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考评。
但……
姜离垂眸。如果说,让兴安先把王振扔到佛堂里时,她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
那么这一刻,她是终于选定了她要走的路。
【我会做好一个昏君的。】
6688:?我家宿主好像下定了什么奇怪的决心呢?
*
姜离在... -->>
姜离到底是初来乍到,对大明熟悉度差很多,于是比朱祁钰晚明白了一点于谦的‘做不到’。
当然不会是能力问题:历史早已证明于谦的本事,能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但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毫无道理:倾了大厦他能扶,反而没倾的大厦他出不上力。
因为,如今这大厦里做主的,另有其人。
于谦所说的‘不能胜任尚书’,还要从大明朝的工作流程说起——
一份项目方案(奏疏),从产生到能够推行,在大明朝廷要走什么样的流程呢?
并不是官员写完了奏章,直接递到御前去,请皇帝决断。
那天下之大每日千百件事,一般正常皇帝累死都处理不完(朱元璋:朕觉得没问题,一个人包圆了,完全不需要宰相)。
如今最常见的政务处置流程如下:官员有事上奏,奏疏送到接收部门通政司,整理完毕送到内阁(现在的内阁还不像明中后期权力那么大,大致可理解为替皇帝处理、决策政事的秘书机构)。
内阁先看过奏疏,并且把处置意见写成票拟呈到御前,这样皇帝就大大省事,可以直接起朱笔批个‘准’或是‘不准’。
简单来说,就像是写作文——要是一天给人十个题目,让写完十篇八百字作文,绝大部分人是完成不了的。
但是要是有人已经写好了十篇作文,你只负责给觉得写的不错,合心意的作文打勾,不满意的打叉让别人去重写,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呢?
不过,长年累月每天都要‘批作业’也是很累的。
皇帝想找人代劳批红这项工作,就找到了宦官。
甭管旁人怎么看宦官,但对皇帝来说,这些才是‘内臣’,朝堂上的读书人则是‘外臣’。朝臣们可以靠着考学、师生、同乡等各种关系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实在混不下去还能辞官走人。
只有宦官,存身立命是百分百只能依赖皇帝的。
于是又诞生了司礼监太监代皇帝批红的制度。
绝大部分制度的优劣,都要看执行人的水准如何:靠谱的皇帝,能自己把握住朝政大事,司礼监只是代行不敢妄行。
但有的……
在职场上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裁员),而有的明朝的皇帝,就是把自己从这条工作流程里优化了出去。
形成了上书官员-内阁-司礼监宦官-执行官员这样一道流水线。
姜离想到这儿,再次望向于谦。
她懂了——
批红在司礼监手里,而王振正是皇帝十数年如一日信重的,司礼监的头把交椅掌印太监。
于谦哪怕做了兵部尚书,他想要做的所有事,也必须得经过这道批准。
如今的兵部尚书邝埜,为官谨慎老道,虽不似那些谄媚顺从王振的官员得意,但到底没有与王振结仇被他视为眼中钉。
那么兵部的十道条陈,到王振手里,总能通过几条,于谦在兵部还能辅助邝尚书做些实事。
但换了于谦去做尚书……只怕王振不但不会通过他的十条奏疏事条,还要倒给他找十条的麻烦。
那么于谦便是在兵部能说了算也白搭——若是吏部(人事部门)、户部(财政部门)、工部(营造部门)等相关要紧部门,在上头授意下给他使绊子,他也决计做不成事儿的。
譬如,要钱没人要人不给,他能如何?
别说这些相关紧要的部门,就连刑部大理寺那些看起来与战事无甚关联的司法部门,要是在王振的授意下,隔三差五请兵部官员去‘喝喝茶’,公务也就都不用干了。
就如同最顶尖的善泳者,也只能在水里游,在沼泽里依旧会被淹没一样。
于谦不怕死,但他会怕——因为他的缘故,让朝局变得比现在更差,兵部更加举步维艰。
所以,于谦认真思考过,直言他做不来,也是不能做兵部尚书。
第6章各有所托
姜离想,果然如此。
哪怕刚刚亲眼见到王振挨了一棒槌的朱祁钰和于谦,以及王振自己,都不觉得皇帝会动他。
这是过去的十四年,皇帝用千百件事实,用无数朝臣的尊严甚至是鲜血,刀砍斧凿镌在所有人脑中的固有印象。
摆在她面前的选择不太多。
有一项便是立刻把王振及其一众党羽拉出来当众宰掉,以昭示皇帝从此改邪归正,立志亲贤臣远小人,坚定不移走上努力做明君之路,将来在这平行时空的史册上,估计还能得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考评。
但……
姜离垂眸。如果说,让兴安先把王振扔到佛堂里时,她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
那么这一刻,她是终于选定了她要走的路。
【我会做好一个昏君的。】
6688:?我家宿主好像下定了什么奇怪的决心呢?
*
姜离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