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大明首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拱的轿子刚在礼部首门落降,一群人突然围了上来。
“高大人——”几个人围轿高声叫着,“只有高大人能为我辈做主了!请高大人主持公道!”
高拱下轿一看,是十多个着官服的人,从官服补子上绣的鸟兽一看便知,都是七品以上官员,有的还似有一面之缘,是他任吏部侍郎时参与选任,分发出去的知州、知县、推官。他颇是纳闷地问:“诸位甚事?”
一个年纪稍长者施礼道:“高大人,我辈素知大人主持公道,特拜托大人为我辈说句话。”
高拱以责备的口气说:“诸位皆朝廷命官,在堂堂的六部衙前拦阻大臣,不但与体制不合,且有碍观瞻,诸位难道懵懂无知?”
“我辈实在没有法子啊!”有人哀哀地说,“这才求到高大人的。”
高拱快步向里走。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那些人在一起嘀嘀咕咕,仿佛是在争论该不该跟进,他大声说:“有事直房里说。”
十几人如释重负,小跑着跟上高拱,随他进了尚书直房。稍一询问,高拱就明白了。这批人是因为到吏部听选时未能补缺,多次向吏部表达诉求,均遭到拒绝,故来向高拱求情。
国朝地方官三年一考察,各府州县的通判、推官、知州、知县,凡遇考察被列入“才力不及”类,即以“改教”安置之,而改教者照例皆改任府学教授;但各省府学有限,而近年改教官员数量益多,有候缺三年以上犹未得补者。这次听选,就有十四人改教,而府学教授只有二缺,故十二人未能补上,且不知要候到何时。
听完十几人诉苦,高拱爽快地答应了:“此事虽不属礼部权责,但关乎官制改革,高某倒是要管管这桩闲事的。”说罢,嘱众人在直房候着,他急匆匆往间壁的吏部赶去。
吏部尚书郭朴,字质夫,号东野,河南彰德府安阳县人,为人低调、稳重,高拱对他很敬重,而他对高拱也颇敬佩。同乡又相互尊重,是以高拱也就不必顾忌,径闯尚书直房。
进门一看,提督四夷馆少卿刘奋庸也在。
“亮采,你怎么在这里?这可是当直时刻。”高拱满脸不悦,叫着刘奋庸的字问。
刘奋庸是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后授兵部主事,善书法,改翰林院待诏,抄写诏旨敕书。后奉旨在裕王府做侍书官,教裕王书法。他与高拱不唯是同乡,还曾在裕邸共事半年,但高拱对他印象不佳。四夷馆译字官缺员,提督四夷馆的刘奋庸置若罔闻,倒是钻谋着当特使去经办藩王丧葬,让高拱对他心生厌恶。刘奋庸回京后多次想去见高拱,都被他拒绝。今日见他跑到吏部尚书直房来,高拱越发反感,是以说话的语气颇为尖刻。
“喔呀,是玄翁!”刘奋庸以惊喜的语调说,“谒玄翁难于上青天啊,不意今日遇到了,奋庸实在太有幸,太有幸啊!”说着,不停作揖施礼。
“心思用在本业上,别花在钻谋上!”高拱冷冷地说。
“那是,那是!”刘奋庸讨好地说,“向玄翁学习。玄翁办一件四夷馆考收事,让朝野都见识了玄翁的才干和担当!”
高拱冷笑:“哼哼!以亮采看来,高某是为了博取声名才办事的?”
“玄翁误会了,误会了!”他转向郭朴,求助似的说,“东翁,你看你看,玄翁误会奋庸了。唉,是奋庸不会说话,不会说话!”
郭朴瘦高个,一脸和气,只是微笑着,不出一语。
“亮采,赶快回衙办事!”高拱以呵斥的语调,下了逐客令。
刘奋庸以乞求的目光看着郭朴,郭朴依然不语,他只好怏怏而退。
“中玄,堂堂礼部尚书,以大宗伯之尊,不知会一声,就一个人跑来,所为何来?”刘奋庸刚走出直房,郭朴笑着问高拱。
部院堂上官光天化日之下到直房走动并不常见,是以郭朴感到意外。
“东翁,此来不为别事,特为改教之官的补缺事。”高拱开门见山,把适才十几人拦轿求情的事说了一遍。因郭朴长高拱两岁,早两科中进士,是前辈,虽同为尚书,高拱仍以“翁”相称。
郭朴以为高拱是为某人说情的,便为难地说:“中玄啊,若委曲誊缺,事体殊为未妥。”
高拱郑重道:“他们本是州县的一把手,考察被改为教职,已经很难堪了。如果久候不得补缺,岂不雪上加霜?我在吏部做过,也知吏部难以疏通,而各官则苦... -->>
高拱的轿子刚在礼部首门落降,一群人突然围了上来。
“高大人——”几个人围轿高声叫着,“只有高大人能为我辈做主了!请高大人主持公道!”
高拱下轿一看,是十多个着官服的人,从官服补子上绣的鸟兽一看便知,都是七品以上官员,有的还似有一面之缘,是他任吏部侍郎时参与选任,分发出去的知州、知县、推官。他颇是纳闷地问:“诸位甚事?”
一个年纪稍长者施礼道:“高大人,我辈素知大人主持公道,特拜托大人为我辈说句话。”
高拱以责备的口气说:“诸位皆朝廷命官,在堂堂的六部衙前拦阻大臣,不但与体制不合,且有碍观瞻,诸位难道懵懂无知?”
“我辈实在没有法子啊!”有人哀哀地说,“这才求到高大人的。”
高拱快步向里走。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那些人在一起嘀嘀咕咕,仿佛是在争论该不该跟进,他大声说:“有事直房里说。”
十几人如释重负,小跑着跟上高拱,随他进了尚书直房。稍一询问,高拱就明白了。这批人是因为到吏部听选时未能补缺,多次向吏部表达诉求,均遭到拒绝,故来向高拱求情。
国朝地方官三年一考察,各府州县的通判、推官、知州、知县,凡遇考察被列入“才力不及”类,即以“改教”安置之,而改教者照例皆改任府学教授;但各省府学有限,而近年改教官员数量益多,有候缺三年以上犹未得补者。这次听选,就有十四人改教,而府学教授只有二缺,故十二人未能补上,且不知要候到何时。
听完十几人诉苦,高拱爽快地答应了:“此事虽不属礼部权责,但关乎官制改革,高某倒是要管管这桩闲事的。”说罢,嘱众人在直房候着,他急匆匆往间壁的吏部赶去。
吏部尚书郭朴,字质夫,号东野,河南彰德府安阳县人,为人低调、稳重,高拱对他很敬重,而他对高拱也颇敬佩。同乡又相互尊重,是以高拱也就不必顾忌,径闯尚书直房。
进门一看,提督四夷馆少卿刘奋庸也在。
“亮采,你怎么在这里?这可是当直时刻。”高拱满脸不悦,叫着刘奋庸的字问。
刘奋庸是河南洛阳人,进士及第后授兵部主事,善书法,改翰林院待诏,抄写诏旨敕书。后奉旨在裕王府做侍书官,教裕王书法。他与高拱不唯是同乡,还曾在裕邸共事半年,但高拱对他印象不佳。四夷馆译字官缺员,提督四夷馆的刘奋庸置若罔闻,倒是钻谋着当特使去经办藩王丧葬,让高拱对他心生厌恶。刘奋庸回京后多次想去见高拱,都被他拒绝。今日见他跑到吏部尚书直房来,高拱越发反感,是以说话的语气颇为尖刻。
“喔呀,是玄翁!”刘奋庸以惊喜的语调说,“谒玄翁难于上青天啊,不意今日遇到了,奋庸实在太有幸,太有幸啊!”说着,不停作揖施礼。
“心思用在本业上,别花在钻谋上!”高拱冷冷地说。
“那是,那是!”刘奋庸讨好地说,“向玄翁学习。玄翁办一件四夷馆考收事,让朝野都见识了玄翁的才干和担当!”
高拱冷笑:“哼哼!以亮采看来,高某是为了博取声名才办事的?”
“玄翁误会了,误会了!”他转向郭朴,求助似的说,“东翁,你看你看,玄翁误会奋庸了。唉,是奋庸不会说话,不会说话!”
郭朴瘦高个,一脸和气,只是微笑着,不出一语。
“亮采,赶快回衙办事!”高拱以呵斥的语调,下了逐客令。
刘奋庸以乞求的目光看着郭朴,郭朴依然不语,他只好怏怏而退。
“中玄,堂堂礼部尚书,以大宗伯之尊,不知会一声,就一个人跑来,所为何来?”刘奋庸刚走出直房,郭朴笑着问高拱。
部院堂上官光天化日之下到直房走动并不常见,是以郭朴感到意外。
“东翁,此来不为别事,特为改教之官的补缺事。”高拱开门见山,把适才十几人拦轿求情的事说了一遍。因郭朴长高拱两岁,早两科中进士,是前辈,虽同为尚书,高拱仍以“翁”相称。
郭朴以为高拱是为某人说情的,便为难地说:“中玄啊,若委曲誊缺,事体殊为未妥。”
高拱郑重道:“他们本是州县的一把手,考察被改为教职,已经很难堪了。如果久候不得补缺,岂不雪上加霜?我在吏部做过,也知吏部难以疏通,而各官则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