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平定了“壬午兵变”,在朝鲜袁世凯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友好的朝鲜人民在汉城为他立生祠,时时瞻仰参拜,以感谢他在平乱中治兵严历,秋毫无犯。袁世凯很是火了一把,大清宗主国的光辉形象也永远深深地铭刻在朝鲜人民心中。
188年9月1日,闵妃派遣谢恩兼陈奏使赵宁夏一行去到天津,当时实际主管清政府对朝政策事务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赵宁夏一面向大清申谢代戡兵变,一面请示善后事宜,同时特别提到整肃军制,编练新军一事。赵宁夏历述朝鲜军制的沿革,以及乱后朝鲜军队废驰的实情,强调了整顿的迫切需要,力请代筹。
事实上大清早些时就有帮助朝鲜训军队的侧案,只是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施,结果叫日人“花鬼子”抢了先,搞了个“别技军”。经过这次壬午兵变,大清的对朝政策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加上这时清廷方面多数人主张对朝积极,尤以翰林院侍读张佩纶为最。张佩纶力主由大清选派教习,代购洋枪,为朝鲜编练新军,以防日人。
李鸿章决定答应协助朝鲜练兵。至于教习人员,就不再由国内选派,他全盘交由吴长庆筹划。9月0日,吴长庆便派袁世凯筹办练兵事宜。
其实,袁世凯早在受命编练新军之前,就曾两次与人鼓动过这事。一次是闵妃专门宴请袁世凯一人,感谢亲自迎护之恩。席间闵妃言语间对袁世凯表露出她对京城禁卫军的极大不满,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那支“别技军”。这些兵成天被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临了竟然连一帮乌合之众的叛兵都干不过。袁世凯不失时机地进言道:要想李朝江山一统万年,就必须要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嫡系军队,要有一支素质高,武器好,能战斗的军队。倘若你们信得过袁某人,我可以帮你们训练这样的一支铁杆军队,以保王室永无安全之虞。
闵妃听了十分高兴,她甚至开始有些喜欢上这位大清国的青年小弟了。闵妃年龄大过袁世凯9岁。闵妃对袁世凯说;我这就回去告诉国王,叫国王拜你为上将军,帮助朝鲜练编新军。
袁世凯连忙说道:此万万不可使也,拜上将军不合大清体制。至于编练新军,袁某岂敢负托。只是须有朝鲜政府报请清廷奏批方可。
瞧瞧,在闵妃面前既顺其自然地表露了自己的愿望与心思,又不失原则地维护着大清的国体和尊威。这就是时值二十三岁的袁世凯,这样的精明有原则性的青年才俊,难怪人家蹭地一下就当上了“副厅级”干部。
还有一次是兵变弭平没几天,朝鲜王室迎接使金昌熙来下都监大本营,商请吴长庆在朝鲜长年驻军,以示屏防,以免日、俄觊觎而时起纷争。两人笔谈中,袁世凯似有不悦地书道:我前晤云养(作者注:金允植号云养),劝其急于练兵以制全局,以慑外侮,而竞归漠然,如何可也?何不趁我军在此,选择精卒,由我军训练几日,再授以自统,原非大难事,何不先练一营500人,以观后效。能有劲旅000人,政可行,侮可捍,然将才不易也。如值中邦一朝有事,或恐不暇顾及,何不图自力以长久之计?
金昌熙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只是书道:下官短见。惟望天兵常留。金昌熙人很聪明,意思说这不是你我二人今天所要讨论的事,还是说说驻军吧。
袁世凯笔锋迴转,话中藏话地书道:我士卒恐不能久留,且大帅也不愿久留。中土之人谁无身家,久居无是,且恐不易支持。如换他人,恐不好与事耳。大帅实心为民,不设傲诈,此外诸帅如大帅者,计不可得。若来此邦纵兵肆兵者,恐民无噍类。
袁世凯的话既有捧扬吴长庆意思,又含有对金昌熙恐吓的成份。
此次清政府决定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你说是因了袁世凯私底下作了小动作也好,还是因了张佩纶向清廷奏陈的结果也罢,总之,在编练新军这件事上,袁世凯的练兵执念总算如愿以偿。
再者,此次编练新军,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这次练兵可说是壬午兵变后清国在朝势力急剧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显示了袁世凯在庆军中的地位。
现在不妨先说下朝鲜军队的兵制。据金允植当时所介绍:朝鲜的兵制在高丽时使用的是唐朝府兵制,到了李朝,由于久无战事,天下升平,兵制渐垮。到了明万历年间,“壬辰倭乱”之后,改用抗倭名将戚继光《纪效新书》法。到了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时代,恢复了所谓中古建制——三军府,五卫制。一直沿用至今。
一句话,国家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现有的军队大都是各大军阀或大官僚自养的武装。可以想象,靠这样的军队别说保家卫国了,既是让他们保卫王室,那国王还不跟成天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9月中旬,袁世凯与朱先民,何增珠等人很快拟定出了训练大纲。朝鲜议政府派出金允植协助,经过双方磋商协调,决定先训练亲兵两营。
兵丁的选拔由王室侍卫别监洪在义负责。在壬午兵变中因其护驾有功,所以颇得闵妃器重。洪在义招选上下里民各1000人,将他们分别集合于训练院,与三军府两处,交由袁世凯亲自逐个甄选。袁世凯先从上里民丁中挑选500名,然后又从下里民兵中挑选500名。将选定这1000人,组成为一个“新建亲军营”。亲军营又分为左右两营,每营500人,营下又分5哨,每哨100人,设哨官一名。并且每个营设有一名朝鲜军官任监督,左营由李祖渊担任,右营由尹泰骏负责。
在新建亲军营训练安排上,袁世凯同副将王徐功教练亲军左营,地点在三军府;右营亲军由庆军营官朱先民与何增珠教练,训练地点在东营。其训练方式完全采用淮军操法,训练当中袁世凯时不时地还会添加点“佐料”——西洋操法。人家袁教练少年时就读过西洋兵学的,没想到这会儿还真就派上用场。
组建训练亲军营初始,袁世凯就提出练兵成军的亲兵营坚决革除府兵制,拚弃沿用的戚继光《纪效新书》里家军制。军队供养,士兵饷粮由朝鲜政府供给,亲军营权力归属议政院,国王为军权最高拥有者。
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很得双方一致拥护,决定由此废除府兵制,家军制。“新建亲兵营”的兵饷及其它补给由朝鲜政府与大清驻朝人员共同筹措。这时大清在朝鲜的商人不少,筹措些赠银应该不是问题。而训练用的武器则有大清无偿提供,其中有铜开花炮10尊,来复枪1000支及相当足量的弹药。
在新军训练中袁世凯亲自督训,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很有些现在中国驻外维和部队那种国际主义援外精神。由于两国双方督训人员督训有力,协调有序,新军的训练颇为顺利,且大显成效。在训练尚还不足两个月时,闵妃和李国王就急痒难耐了,非得瞅瞅这兵练得到底咋样了?当这对“姐弟组合”亲临训练现场这么一看:队列操练,步法齐整,枪炮“咚咚叭叭”操作极其熟练,俨然一支小小劲旅。喜得闵妃拿眼睨斜了几次袁小弟,俺这个河南小弟果真不凡哩。
于是... -->>
平定了“壬午兵变”,在朝鲜袁世凯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友好的朝鲜人民在汉城为他立生祠,时时瞻仰参拜,以感谢他在平乱中治兵严历,秋毫无犯。袁世凯很是火了一把,大清宗主国的光辉形象也永远深深地铭刻在朝鲜人民心中。
188年9月1日,闵妃派遣谢恩兼陈奏使赵宁夏一行去到天津,当时实际主管清政府对朝政策事务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赵宁夏一面向大清申谢代戡兵变,一面请示善后事宜,同时特别提到整肃军制,编练新军一事。赵宁夏历述朝鲜军制的沿革,以及乱后朝鲜军队废驰的实情,强调了整顿的迫切需要,力请代筹。
事实上大清早些时就有帮助朝鲜训军队的侧案,只是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施,结果叫日人“花鬼子”抢了先,搞了个“别技军”。经过这次壬午兵变,大清的对朝政策开始了明显的转变。加上这时清廷方面多数人主张对朝积极,尤以翰林院侍读张佩纶为最。张佩纶力主由大清选派教习,代购洋枪,为朝鲜编练新军,以防日人。
李鸿章决定答应协助朝鲜练兵。至于教习人员,就不再由国内选派,他全盘交由吴长庆筹划。9月0日,吴长庆便派袁世凯筹办练兵事宜。
其实,袁世凯早在受命编练新军之前,就曾两次与人鼓动过这事。一次是闵妃专门宴请袁世凯一人,感谢亲自迎护之恩。席间闵妃言语间对袁世凯表露出她对京城禁卫军的极大不满,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那支“别技军”。这些兵成天被好吃好喝地供养着,临了竟然连一帮乌合之众的叛兵都干不过。袁世凯不失时机地进言道:要想李朝江山一统万年,就必须要有一支忠于自己的嫡系军队,要有一支素质高,武器好,能战斗的军队。倘若你们信得过袁某人,我可以帮你们训练这样的一支铁杆军队,以保王室永无安全之虞。
闵妃听了十分高兴,她甚至开始有些喜欢上这位大清国的青年小弟了。闵妃年龄大过袁世凯9岁。闵妃对袁世凯说;我这就回去告诉国王,叫国王拜你为上将军,帮助朝鲜练编新军。
袁世凯连忙说道:此万万不可使也,拜上将军不合大清体制。至于编练新军,袁某岂敢负托。只是须有朝鲜政府报请清廷奏批方可。
瞧瞧,在闵妃面前既顺其自然地表露了自己的愿望与心思,又不失原则地维护着大清的国体和尊威。这就是时值二十三岁的袁世凯,这样的精明有原则性的青年才俊,难怪人家蹭地一下就当上了“副厅级”干部。
还有一次是兵变弭平没几天,朝鲜王室迎接使金昌熙来下都监大本营,商请吴长庆在朝鲜长年驻军,以示屏防,以免日、俄觊觎而时起纷争。两人笔谈中,袁世凯似有不悦地书道:我前晤云养(作者注:金允植号云养),劝其急于练兵以制全局,以慑外侮,而竞归漠然,如何可也?何不趁我军在此,选择精卒,由我军训练几日,再授以自统,原非大难事,何不先练一营500人,以观后效。能有劲旅000人,政可行,侮可捍,然将才不易也。如值中邦一朝有事,或恐不暇顾及,何不图自力以长久之计?
金昌熙并没有作出正面回答,只是书道:下官短见。惟望天兵常留。金昌熙人很聪明,意思说这不是你我二人今天所要讨论的事,还是说说驻军吧。
袁世凯笔锋迴转,话中藏话地书道:我士卒恐不能久留,且大帅也不愿久留。中土之人谁无身家,久居无是,且恐不易支持。如换他人,恐不好与事耳。大帅实心为民,不设傲诈,此外诸帅如大帅者,计不可得。若来此邦纵兵肆兵者,恐民无噍类。
袁世凯的话既有捧扬吴长庆意思,又含有对金昌熙恐吓的成份。
此次清政府决定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你说是因了袁世凯私底下作了小动作也好,还是因了张佩纶向清廷奏陈的结果也罢,总之,在编练新军这件事上,袁世凯的练兵执念总算如愿以偿。
再者,此次编练新军,其象征意义更大于实际意义。这次练兵可说是壬午兵变后清国在朝势力急剧发展的象征,同时也显示了袁世凯在庆军中的地位。
现在不妨先说下朝鲜军队的兵制。据金允植当时所介绍:朝鲜的兵制在高丽时使用的是唐朝府兵制,到了李朝,由于久无战事,天下升平,兵制渐垮。到了明万历年间,“壬辰倭乱”之后,改用抗倭名将戚继光《纪效新书》法。到了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时代,恢复了所谓中古建制——三军府,五卫制。一直沿用至今。
一句话,国家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现有的军队大都是各大军阀或大官僚自养的武装。可以想象,靠这样的军队别说保家卫国了,既是让他们保卫王室,那国王还不跟成天坐在火山口上一样?
9月中旬,袁世凯与朱先民,何增珠等人很快拟定出了训练大纲。朝鲜议政府派出金允植协助,经过双方磋商协调,决定先训练亲兵两营。
兵丁的选拔由王室侍卫别监洪在义负责。在壬午兵变中因其护驾有功,所以颇得闵妃器重。洪在义招选上下里民各1000人,将他们分别集合于训练院,与三军府两处,交由袁世凯亲自逐个甄选。袁世凯先从上里民丁中挑选500名,然后又从下里民兵中挑选500名。将选定这1000人,组成为一个“新建亲军营”。亲军营又分为左右两营,每营500人,营下又分5哨,每哨100人,设哨官一名。并且每个营设有一名朝鲜军官任监督,左营由李祖渊担任,右营由尹泰骏负责。
在新建亲军营训练安排上,袁世凯同副将王徐功教练亲军左营,地点在三军府;右营亲军由庆军营官朱先民与何增珠教练,训练地点在东营。其训练方式完全采用淮军操法,训练当中袁世凯时不时地还会添加点“佐料”——西洋操法。人家袁教练少年时就读过西洋兵学的,没想到这会儿还真就派上用场。
组建训练亲军营初始,袁世凯就提出练兵成军的亲兵营坚决革除府兵制,拚弃沿用的戚继光《纪效新书》里家军制。军队供养,士兵饷粮由朝鲜政府供给,亲军营权力归属议政院,国王为军权最高拥有者。
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很得双方一致拥护,决定由此废除府兵制,家军制。“新建亲兵营”的兵饷及其它补给由朝鲜政府与大清驻朝人员共同筹措。这时大清在朝鲜的商人不少,筹措些赠银应该不是问题。而训练用的武器则有大清无偿提供,其中有铜开花炮10尊,来复枪1000支及相当足量的弹药。
在新军训练中袁世凯亲自督训,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很有些现在中国驻外维和部队那种国际主义援外精神。由于两国双方督训人员督训有力,协调有序,新军的训练颇为顺利,且大显成效。在训练尚还不足两个月时,闵妃和李国王就急痒难耐了,非得瞅瞅这兵练得到底咋样了?当这对“姐弟组合”亲临训练现场这么一看:队列操练,步法齐整,枪炮“咚咚叭叭”操作极其熟练,俨然一支小小劲旅。喜得闵妃拿眼睨斜了几次袁小弟,俺这个河南小弟果真不凡哩。
于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