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沉鱼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周敬王三十八年春,吴王夫差亲帅三军北上,与晋、鲁、卫、宋等国于黄池会盟,鲁、卫两国皆从之,晋王亦在赵鞅陪同下,亲往黄池赴会。
黄池本在卫国境内,这一年多来,因玄宫之事,诸国往来卫国的人数较之以往多了数倍,连带着整个卫国上下也热闹了许多。卫国本就是民风开放、买卖自由之地,有些游走于诸国间的商人看到其中利益所在,也都汇聚于此,倒使得卫国这两年来,繁盛一时。
赵鞅收留了昔日因卫夫人南子逃亡晋国的卫太子蒯聩,而当今卫王辄,本是太子蒯聩之子,故而孔丘在卫国之时,拒不出仕,便是因其“名不正而言不顺”。
如今晋吴争霸,昔日附庸于晋国的卫、鲁两国,如今却尽与吴国交好。
加上去岁吴国艾陵一战中,全歼齐国十万大军,震惊天下,周边小国纷纷上表道贺,愿尊其为上。夫差此番前来,就是要与晋王一论高下,坐实了自己这中原霸主之名。
前番大神齐国之后,只因姑苏出事,夫差方才紧赶慢赶去回国,来不及沿途张扬无力,令诸国臣服,如今既往黄池会盟,他便大张声势,三军分着白、红、黑三色衣甲,军容整肃,一路缓缓而行,沿途各小国君主无不出城十里相迎,随其赴会。
如是而行,足足走了两月有余,吴军方才抵达黄池。
黄池本在卫国,卫王辄自是先做了东道,鲁宋等国国君也陆续赶到,可夫差带着一众小国国君到了之后,距离最近晋国,晋王和赵鞅还是晚了三日,方才姗姗而来。
夫差为在晋王面前示威,命三军列阵相迎。一时间,只见左军皆着赤裳赤甲,赤旗朱羽,望之如火,右军则白裳素甲,望之如荼,猎猎生风,旌旗招展之间,数万人齐声高喝,声震四方,晋王不禁面如土色,若非赵鞅在身旁稳若泰山,伸手扶持住他,只怕当场便要失态出丑。
夫差见状,越发得意,所幸亲自骑马入阵中,于三军之前行走,所过之处,将士齐声鼓噪。夫差便请诸公围猎,只他一人,所获远超其他诸侯,就连晋王和鲁王也不得不赞他实乃“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之君。
只是到了会盟入席之时,就首座之位,晋王本先行一步,却被夫差拦住。
“晋公,若论周王室宗族祖先排辈,当属孤王为大,还请晋公次席。”
晋王大怒,道:“若论姬姓宗室,诸侯之中,唯有我晋国曾为诸侯长,乃周天子亲封,辈分乃宗族之份,此番为诸国会盟,自当以爵位官职定主次。”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主次不定,此番会盟封禅祭天之事便无法继续。
晋王回到营中,兀自气得浑身发抖,想晋国数百年间,在诸侯国中首屈一指,昔日与齐楚相争也就罢了,吴国这等新兴小国也敢挑战他的权威,当真让他忍无可忍。
可偏偏前日里看了夫差的三军示威,其声势阵型俱远胜晋军,加上晋国百年来内乱不休,国力疲弱,三军又为赵魏韩等世家把持,他根本不敢想,若是当真开战,吴国挟全歼十万齐军之势而来,晋军如何能挡?
正在他焦灼不安之时,赵鞅前来求见。
晋王一听他来了,忙不迭地迎上前来,说道:“赵爱卿来得正好,吴王夫差如此强硬之势,竟以三军相挟,明日之会,你说,孤当如何应对?”
赵鞅微微一笑,先请他入座,方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也说了,夫差如此强硬,我等又何必硬碰硬?”他见晋王面色一僵,想起先前他被吴国三军震骇得腿软的模样,心中冷笑,面上却淡然地说道:“大王远道而来,身子不适,要歇息几日也是正常。”
晋王一怔,疑惑地问道:“歇息几日?为何?”
赵鞅摇摇头,说道:“大王尽管休息几日,必有好消息便是。”
晋王虽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这些年却也听他主政听习惯了,自是不再多问,次日便称病不出,一连休息了几日,只在行宫中与宫女寻欢作乐,全然不见其他诸侯探视。
只过了两日,吴王营中,便有几名探子,接连被斩首。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夫差面色惨白,几乎将房中的摆设都砸得精光,双目赤红,险些呕出血来。
他一连接到三批快报,从最初的越王勾践趁他不在侵入吴国,到如今姑苏被围,他几乎不敢想象,国中如今已变成何等惨状。
去年的艾陵之战,他虽全歼了齐国十万大军,可吴军也损失了五万人马,几乎是一半的兵力。如今他亲帅三军北上会盟,每军一万余人,国内留守不过三万余人,除却边军之外,姑苏城内外守军连一万都不足,若是有个什么闪失,让他如何面对吴国列祖列宗?
更让他忧心的是,因去年太子友与西施的冲突,他本欲责罚太子友,可后来太子友竟被孙奕之救走,下落不明。如今留守城中的,是他的次子王子地。王子地本是庶出,自幼便不学无术,好逸恶劳,虽嘴甜讨好,却一直不为他所喜,若非太子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违逆与他,他根本不曾想过更换太子。
若是此时守城之人是太子友,他或许不必如此担心,可换了王子地,让他如何能不揪心。
只是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守在姑苏城头之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太子友。
越王勾践帅五千越军,沿河而上,不过三日,便已突破了吴国的外围守备,长驱直入,直抵姑苏城下。城中方一看到城外亮起的“越”字大旗,便已乱了阵脚。
吴国精锐尽皆随吴王北上黄池会盟,留下来的不过是寻常的城守之军。这几年来,边军时时作战,这姑苏城中的守军却甚少遇敌,大多数都是贵族子弟借以混个薪饷之地,这些膏粱子弟,鲜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一遇此况,便先退缩了几分。
&nbs... -->>
周敬王三十八年春,吴王夫差亲帅三军北上,与晋、鲁、卫、宋等国于黄池会盟,鲁、卫两国皆从之,晋王亦在赵鞅陪同下,亲往黄池赴会。
黄池本在卫国境内,这一年多来,因玄宫之事,诸国往来卫国的人数较之以往多了数倍,连带着整个卫国上下也热闹了许多。卫国本就是民风开放、买卖自由之地,有些游走于诸国间的商人看到其中利益所在,也都汇聚于此,倒使得卫国这两年来,繁盛一时。
赵鞅收留了昔日因卫夫人南子逃亡晋国的卫太子蒯聩,而当今卫王辄,本是太子蒯聩之子,故而孔丘在卫国之时,拒不出仕,便是因其“名不正而言不顺”。
如今晋吴争霸,昔日附庸于晋国的卫、鲁两国,如今却尽与吴国交好。
加上去岁吴国艾陵一战中,全歼齐国十万大军,震惊天下,周边小国纷纷上表道贺,愿尊其为上。夫差此番前来,就是要与晋王一论高下,坐实了自己这中原霸主之名。
前番大神齐国之后,只因姑苏出事,夫差方才紧赶慢赶去回国,来不及沿途张扬无力,令诸国臣服,如今既往黄池会盟,他便大张声势,三军分着白、红、黑三色衣甲,军容整肃,一路缓缓而行,沿途各小国君主无不出城十里相迎,随其赴会。
如是而行,足足走了两月有余,吴军方才抵达黄池。
黄池本在卫国,卫王辄自是先做了东道,鲁宋等国国君也陆续赶到,可夫差带着一众小国国君到了之后,距离最近晋国,晋王和赵鞅还是晚了三日,方才姗姗而来。
夫差为在晋王面前示威,命三军列阵相迎。一时间,只见左军皆着赤裳赤甲,赤旗朱羽,望之如火,右军则白裳素甲,望之如荼,猎猎生风,旌旗招展之间,数万人齐声高喝,声震四方,晋王不禁面如土色,若非赵鞅在身旁稳若泰山,伸手扶持住他,只怕当场便要失态出丑。
夫差见状,越发得意,所幸亲自骑马入阵中,于三军之前行走,所过之处,将士齐声鼓噪。夫差便请诸公围猎,只他一人,所获远超其他诸侯,就连晋王和鲁王也不得不赞他实乃“上马治军、下马治国”之君。
只是到了会盟入席之时,就首座之位,晋王本先行一步,却被夫差拦住。
“晋公,若论周王室宗族祖先排辈,当属孤王为大,还请晋公次席。”
晋王大怒,道:“若论姬姓宗室,诸侯之中,唯有我晋国曾为诸侯长,乃周天子亲封,辈分乃宗族之份,此番为诸国会盟,自当以爵位官职定主次。”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主次不定,此番会盟封禅祭天之事便无法继续。
晋王回到营中,兀自气得浑身发抖,想晋国数百年间,在诸侯国中首屈一指,昔日与齐楚相争也就罢了,吴国这等新兴小国也敢挑战他的权威,当真让他忍无可忍。
可偏偏前日里看了夫差的三军示威,其声势阵型俱远胜晋军,加上晋国百年来内乱不休,国力疲弱,三军又为赵魏韩等世家把持,他根本不敢想,若是当真开战,吴国挟全歼十万齐军之势而来,晋军如何能挡?
正在他焦灼不安之时,赵鞅前来求见。
晋王一听他来了,忙不迭地迎上前来,说道:“赵爱卿来得正好,吴王夫差如此强硬之势,竟以三军相挟,明日之会,你说,孤当如何应对?”
赵鞅微微一笑,先请他入座,方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也说了,夫差如此强硬,我等又何必硬碰硬?”他见晋王面色一僵,想起先前他被吴国三军震骇得腿软的模样,心中冷笑,面上却淡然地说道:“大王远道而来,身子不适,要歇息几日也是正常。”
晋王一怔,疑惑地问道:“歇息几日?为何?”
赵鞅摇摇头,说道:“大王尽管休息几日,必有好消息便是。”
晋王虽不明白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这些年却也听他主政听习惯了,自是不再多问,次日便称病不出,一连休息了几日,只在行宫中与宫女寻欢作乐,全然不见其他诸侯探视。
只过了两日,吴王营中,便有几名探子,接连被斩首。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夫差面色惨白,几乎将房中的摆设都砸得精光,双目赤红,险些呕出血来。
他一连接到三批快报,从最初的越王勾践趁他不在侵入吴国,到如今姑苏被围,他几乎不敢想象,国中如今已变成何等惨状。
去年的艾陵之战,他虽全歼了齐国十万大军,可吴军也损失了五万人马,几乎是一半的兵力。如今他亲帅三军北上会盟,每军一万余人,国内留守不过三万余人,除却边军之外,姑苏城内外守军连一万都不足,若是有个什么闪失,让他如何面对吴国列祖列宗?
更让他忧心的是,因去年太子友与西施的冲突,他本欲责罚太子友,可后来太子友竟被孙奕之救走,下落不明。如今留守城中的,是他的次子王子地。王子地本是庶出,自幼便不学无术,好逸恶劳,虽嘴甜讨好,却一直不为他所喜,若非太子友一而再再而三地违逆与他,他根本不曾想过更换太子。
若是此时守城之人是太子友,他或许不必如此担心,可换了王子地,让他如何能不揪心。
只是他并不知道,此时此刻,守在姑苏城头之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太子友。
越王勾践帅五千越军,沿河而上,不过三日,便已突破了吴国的外围守备,长驱直入,直抵姑苏城下。城中方一看到城外亮起的“越”字大旗,便已乱了阵脚。
吴国精锐尽皆随吴王北上黄池会盟,留下来的不过是寻常的城守之军。这几年来,边军时时作战,这姑苏城中的守军却甚少遇敌,大多数都是贵族子弟借以混个薪饷之地,这些膏粱子弟,鲜有真正上过战场的,一遇此况,便先退缩了几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