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biquge.com,中国式家庭面面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加6965元,增长60.5%,年均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元)高出6087元。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2位,比第1名的深圳市(元)低7465元,分别比广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和中山市高出元、3*年年,在所调查的居民家庭中,各经济类型职工的工薪收入普遍有所提高,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平均每一就业者的工薪收入26*2元,比6元增长51.1%,年均增长8.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61.3%;集体经济单位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77.6%;个体经营者净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5.0%;个体被雇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49.2%;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1.1倍;其它经济类型(三资、股份制企业)收入246*元,比1998年增长49.2%;其它就业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7倍。此外,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利息和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它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它财产性等)、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辞退金、赡养收入、亲友搭伙食、提取住房公积金、记帐补贴、其它转移性等)也逐年增长,人均分别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8倍和15.0%。
2、中、低收入组的家庭收入普遍有所提高。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低、中收入组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022元和*33元,比1998年分别增加元,增长14.9%和43.2%。年均增长2.8%和7.4%。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家庭平均水平虽然与我市高收入户的家庭较大差距,但与省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排列最后二位的兴宁市和普宁市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元,这表明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整体上达到较高的水平。
3、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支相抵结余金额不断增加,至2003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31亿元,比.7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我市从1995年通过省小康达标验收,现在我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正朝着“三步走”的第三步富裕的方向迈进。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五年来国家和市先后多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的养老金,同时提高了国企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二是我市大批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三是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个体经营者收入逐年增长。四是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企业结构调整,体制转换,部分单位给下岗职工一次性发放补偿工资或安置费,增加了下岗人员的收入。五是近年来,随着居民投资理念的更新,投资收益,财产性收入,尤其是房屋出租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等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消费结构多元化
1、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近年来,国家在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促使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比1998年增加6802元,增长78.7%,年均增长12.3%,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快2.4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我市城镇居民消费重点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初至中期,居民用于食品、衣着等消费支出比重有所下降,用于家用设备支出比重逐渐上升;90年代中后期,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对于生存性消费资料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需求比重上升;*二十一世纪,居民消费结构时尚化,对于吃的讲享受、营养;穿的讲款式新颖多样和个性化;用和行的追求款式和潮流、讲究品位和高档次;住的讲究宽敞、舒适、现代。
2、食品消费结构时尚化,恩格尔系数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断生活水平的标准,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在%为小康水平,40%以下为富裕,对照这一标准,1995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已达小康较高生活水平。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1.10%。通过这个小康水平的标识性指标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由“量”向“质”和享受型转变。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4804元,比元增长26.9%,年均增长4.9%。从食品消费支出绝对值看,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消费质量不断改善,居民在饮食消费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科学性、保健性,主食中的大米、油脂类、肉禽及其制品等基础食品消费逐年下降。2003年居民家庭人均大米消费47.12公斤,比1998年减少9.48公斤,下降16.75%;油脂类*9公斤,比1998年减少0.65公斤;肉禽及制品支出38.4公斤,比1998年减少4.49公斤。而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的、低脂肪、低热量、新鲜、保健食品、消闲、方便的食品消费量在攀升,2003年人均蛋类支出51元,比1998年增长1.1%;水产品类支出459元,比1998年增长2.1%;鲜菜类支出354元,比1998年增长12%;干豆类及豆制品支出29元,比1998年增长1.2%;干鲜瓜果类支出3*元,比1998年增长37.5%;糕点、奶及奶制品类支出226元,比1998年增长54.8%。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用餐消费支出逐年增多,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在外用餐消费支出1614元,比1998年增长2.05倍,占食品类支出的比重为33.6%,比1998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3、衣着消费时尚化、名牌化、个性化。居民有了钱,对衣着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男士着装趋向讲名牌、高档、个性化,女士讲求时尚化,特别是现代女性,崇尚流行、新颖的款式,舒适、保暖、不变形、高级纯棉、柔软优质的布料受青睐;现在人们的服装季节性更换加快,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03年人均购买衣着支出933元,其中男士服装支出261元,女士服装消费支出40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7倍和2.2倍。
4、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拥有量基本趋于饱和。据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在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热水器、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照相机等拥有率比较小。从1996年开始,耐用消费品逐步*普通百姓家庭,1999年前居民家庭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功能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到了2000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耐用消费品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年,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家电”、“数码家电”、“全媒体”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创新和推出“精”、“新”等产品,吸引不少居民家庭对高新技术多功能的娱乐耐用品的消费,尤其是高收入户的家庭,在原拥有高档耐用品的基础上,对一些高科技多功能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至今一人拥有多部手机,一户拥有多机的家庭已经不少。据调查资料显示,至2003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94台、影碟机94台、录放像机40台、成套家具1*套、电冰箱134台、冰柜4台、微波炉86台、空调器226台、热水器124台、清毒柜66台、洗碗机4台、饮水机50台、摩托车166辆、组合音响82台、摄像机16架、照相机102架、钢琴6架、中高档乐器4件、健身器材24件、洗衣机108台、传真机4部。
5、家用小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等迅速*普通百姓家庭。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前,拥有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等是“富裕”家庭的象征,尤其是“家用轿车”对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个“梦”!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28部,家用轿车仅有2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入世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购买汽车、家用电脑的家庭不断增多,移动电话更新频率也加快。至2003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96部;移动电话224部;家庭小汽车26辆,分别比1998年增加辆。目前,我市小汽车拥有量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首位,在珠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汽车*普及时代(国际通行统计惯例中规定,每百户家庭拥有10辆汽车为普及时代)。
6、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滋补保健品支出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年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受“**”影响,居民健康意识更强,不但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而且对身体有保健养颜作用的滋补品以及对身体有益的健身器材等都备受消费者青睐,2003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93元,比元,增长52.3%,年均增长8.8%。其中滋补保健食品和医疗保健器材消费支出172元,比1998年增长2.4倍。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速加快。随着科技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投资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参加国民教育外,成年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日趋普遍。不少的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如舞蹈*、学钢琴、练毛笔、学绘画等,消费支出增幅较大。2003年,人均用于教育文化支出1171元,比1998年增长91.3%,年均增长13.9%。其中义务教育学杂费支出691元,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教育支出118元,培训班和其它支出57元。另外,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尤其是高收入的家庭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之后,消费从满足生活生存需求向享受、休闲生活变化,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全家人外出旅游、参观游览购物等消费不断升温,致使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用于参观游览和团体旅游消费支出1139元,比元,增长2.9倍,年均递增31.4%。
8、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住房建设和房改的力度,从而使住宅逐步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不少居民家庭受到房改的实惠,居住面积普遍增加,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同时拥有两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的比例逐年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户均总使用面积188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59平方米,增长45.7%,年均增长7.8%。随着房改力度的加大,房改房实施到位,不少居民家庭购回房改房,使原来的公房变为私有房,截止2003年末,有94%以上居民家庭住上私有产权楼房,比1998年提高51个百分点。住上单栋住宅占42%,比1998年增长121个百分点;住上三、四居室占54%,比1998年增长2.18倍;住上二居室由户减至2003年的2户,减少10户,拥挤户基本上消除,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100%居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独用自来水、厨房和卫生间,大部分居民家庭居住装修得整洁美观,客厅和卧室还装上空调和配上高档的家具,“富裕”小康从住房的变化也得到充分体现。
加6965元,增长60.5%,年均增长9.9%,比全省平均水平(元)高出6087元。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2位,比第1名的深圳市(元)低7465元,分别比广州市、珠海市、佛山市和中山市高出元、3*年年,在所调查的居民家庭中,各经济类型职工的工薪收入普遍有所提高,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平均每一就业者的工薪收入26*2元,比6元增长51.1%,年均增长8.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61.3%;集体经济单位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77.6%;个体经营者净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5.0%;个体被雇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49.2%;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1.1倍;其它经济类型(三资、股份制企业)收入246*元,比1998年增长49.2%;其它就业者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7倍。此外,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利息和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它投资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其它财产性等)、转移性收入(离退休金、社会救济收入、辞退金、赡养收入、亲友搭伙食、提取住房公积金、记帐补贴、其它转移性等)也逐年增长,人均分别收入元,比1998年增长2.8倍和15.0%。
2、中、低收入组的家庭收入普遍有所提高。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低、中收入组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022元和*33元,比1998年分别增加元,增长14.9%和43.2%。年均增长2.8%和7.4%。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家庭平均水平虽然与我市高收入户的家庭较大差距,但与省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排列最后二位的兴宁市和普宁市的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元,这表明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整体上达到较高的水平。
3、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支相抵结余金额不断增加,至2003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31亿元,比.7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从历史发展过程看,我市从1995年通过省小康达标验收,现在我市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正朝着“三步走”的第三步富裕的方向迈进。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五年来国家和市先后多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的养老金,同时提高了国企下岗职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二是我市大批外向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三是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个体经营者收入逐年增长。四是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企业结构调整,体制转换,部分单位给下岗职工一次性发放补偿工资或安置费,增加了下岗人员的收入。五是近年来,随着居民投资理念的更新,投资收益,财产性收入,尤其是房屋出租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等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二、消费结构多元化
1、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近年来,国家在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拉动了消费的增长,促使我市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持续增长。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元,比1998年增加6802元,增长78.7%,年均增长12.3%,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快2.4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我市城镇居民消费重点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90年代初至中期,居民用于食品、衣着等消费支出比重有所下降,用于家用设备支出比重逐渐上升;90年代中后期,居民消费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对于生存性消费资料的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需求比重上升;*二十一世纪,居民消费结构时尚化,对于吃的讲享受、营养;穿的讲款式新颖多样和个性化;用和行的追求款式和潮流、讲究品位和高档次;住的讲究宽敞、舒适、现代。
2、食品消费结构时尚化,恩格尔系数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用恩格尔系数判断生活水平的标准,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在%为小康水平,40%以下为富裕,对照这一标准,1995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0%,已达小康较高生活水平。2003年,我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1.10%。通过这个小康水平的标识性指标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跨入富裕生活的较高水平。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饮食观念、饮食方式、饮食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需求由“量”向“质”和享受型转变。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4804元,比元增长26.9%,年均增长4.9%。从食品消费支出绝对值看,年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消费质量不断改善,居民在饮食消费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科学性、保健性,主食中的大米、油脂类、肉禽及其制品等基础食品消费逐年下降。2003年居民家庭人均大米消费47.12公斤,比1998年减少9.48公斤,下降16.75%;油脂类*9公斤,比1998年减少0.65公斤;肉禽及制品支出38.4公斤,比1998年减少4.49公斤。而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蛋白的、低脂肪、低热量、新鲜、保健食品、消闲、方便的食品消费量在攀升,2003年人均蛋类支出51元,比1998年增长1.1%;水产品类支出459元,比1998年增长2.1%;鲜菜类支出354元,比1998年增长12%;干豆类及豆制品支出29元,比1998年增长1.2%;干鲜瓜果类支出3*元,比1998年增长37.5%;糕点、奶及奶制品类支出226元,比1998年增长54.8%。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用餐消费支出逐年增多,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在外用餐消费支出1614元,比1998年增长2.05倍,占食品类支出的比重为33.6%,比1998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3、衣着消费时尚化、名牌化、个性化。居民有了钱,对衣着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男士着装趋向讲名牌、高档、个性化,女士讲求时尚化,特别是现代女性,崇尚流行、新颖的款式,舒适、保暖、不变形、高级纯棉、柔软优质的布料受青睐;现在人们的服装季节性更换加快,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03年人均购买衣着支出933元,其中男士服装支出261元,女士服装消费支出402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7倍和2.2倍。
4、城镇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拥有量基本趋于饱和。据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在百户城镇居民家庭中,拥有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器、热水器、彩色电视机、组合音响、照相机等拥有率比较小。从1996年开始,耐用消费品逐步*普通百姓家庭,1999年前居民家庭所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功能相对来讲比较单一,到了2000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耐用消费品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年,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家电”、“数码家电”、“全媒体”等高科技产品不断创新和推出“精”、“新”等产品,吸引不少居民家庭对高新技术多功能的娱乐耐用品的消费,尤其是高收入户的家庭,在原拥有高档耐用品的基础上,对一些高科技多功能的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至今一人拥有多部手机,一户拥有多机的家庭已经不少。据调查资料显示,至2003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94台、影碟机94台、录放像机40台、成套家具1*套、电冰箱134台、冰柜4台、微波炉86台、空调器226台、热水器124台、清毒柜66台、洗碗机4台、饮水机50台、摩托车166辆、组合音响82台、摄像机16架、照相机102架、钢琴6架、中高档乐器4件、健身器材24件、洗衣机108台、传真机4部。
5、家用小汽车、电脑、移动电话等迅速*普通百姓家庭。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前,拥有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等是“富裕”家庭的象征,尤其是“家用轿车”对工薪阶层来说还是个“梦”!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28台、移动电话28部,家用轿车仅有2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讯产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国家鼓励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入世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购买汽车、家用电脑的家庭不断增多,移动电话更新频率也加快。至2003年末,在所调查的100户居民家庭中,拥有家用电脑96部;移动电话224部;家庭小汽车26辆,分别比1998年增加辆。目前,我市小汽车拥有量在省抽样调查的18个地级以上市中排首位,在珠三角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汽车*普及时代(国际通行统计惯例中规定,每百户家庭拥有10辆汽车为普及时代)。
6、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滋补保健品支出快速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年增强,特别是2003年以来,受“**”影响,居民健康意识更强,不但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而且对身体有保健养颜作用的滋补品以及对身体有益的健身器材等都备受消费者青睐,2003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693元,比元,增长52.3%,年均增长8.8%。其中滋补保健食品和医疗保健器材消费支出172元,比1998年增长2.4倍。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速加快。随着科技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投资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参加国民教育外,成年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日趋普遍。不少的中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如舞蹈*、学钢琴、练毛笔、学绘画等,消费支出增幅较大。2003年,人均用于教育文化支出1171元,比1998年增长91.3%,年均增长13.9%。其中义务教育学杂费支出691元,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和*教育支出118元,培训班和其它支出57元。另外,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尤其是高收入的家庭有了“房子”、“车子”、“票子”之后,消费从满足生活生存需求向享受、休闲生活变化,每年利用“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全家人外出旅游、参观游览购物等消费不断升温,致使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03年,人均用于参观游览和团体旅游消费支出1139元,比元,增长2.9倍,年均递增31.4%。
8、城镇居民居住面积不断扩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近年来,为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市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住房建设和房改的力度,从而使住宅逐步实现社会化、商品化,不少居民家庭受到房改的实惠,居住面积普遍增加,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同时拥有两套住房的居民家庭的比例逐年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城镇居民户均总使用面积188平方米,比1998年增加59平方米,增长45.7%,年均增长7.8%。随着房改力度的加大,房改房实施到位,不少居民家庭购回房改房,使原来的公房变为私有房,截止2003年末,有94%以上居民家庭住上私有产权楼房,比1998年提高51个百分点。住上单栋住宅占42%,比1998年增长121个百分点;住上三、四居室占54%,比1998年增长2.18倍;住上二居室由户减至2003年的2户,减少10户,拥挤户基本上消除,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100%居民家庭使用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独用自来水、厨房和卫生间,大部分居民家庭居住装修得整洁美观,客厅和卧室还装上空调和配上高档的家具,“富裕”小康从住房的变化也得到充分体现。